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2-03-13 19:58:4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数学说课稿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1.这一节课的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利用多媒体演示,通过猜测、分组讨论、动手作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在探索图形变换和坐标变化之间关系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

  2.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过程评价,注重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评价。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交流讨论。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探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了解怎样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去找到数学的`美,把数学和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形象生动的一面。

  4.存在问题:由于学生还没有经历过图形相似的学习,对于图形的拉伸和压缩可能有一定的难度。解决办法: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积极动手去验证,自己得出结论,加深他们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角形的内角》,我将从如下方面作出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

  本节课是在研究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学生在对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 ”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该定理进行推理论证。它是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及其它图形的重要基础,更是研究 多边形问题转化的关键点;此外,在它的证明中第一次引入了辅助线,而辅助线又是解决几何问题的一种重要工具,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是三角形的一条重要性质,有着广泛的应用。虽然学生在小学已经知道这一结论,但没有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推理论证,因此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证明及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另外,由于学生还没有正 式学习几何证明,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证明难度又较大,因此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突破难点的关键: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将实物图形抽象转化为几何图形得出所需辅助线。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能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进行角度计算和简单推理,并初步学会利用辅助线解决问题,体会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拼图试验、合作交流、推理论证的过程,体现在“做中学”,发展学生的合 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操作、交流、探究、表述、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会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与严谨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模仿力强,喜欢动手,思维活跃,但思维往往依赖于直观具体的形象,而学生在小学已通过量、拼、折等实验的.方法得出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结论,只是没有从理论的角度去研究它,学生现在已具备了简单说理的能力,同时已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平角的定义,这就为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验,讨论交流、尝试证明做好了准备。

  四、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活动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因此,我采用了动手操作— 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 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 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并教给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思考、抽象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活动程序:(设计为六个环节:)

  我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1.情景激趣 引出课题”的环节引入课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探索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让学生说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此我设计了“2.自主探索 动手实验 ”“3.讨论交流 尝试证明”以下两个环节。 定理的掌握必须要有训练作为依托,因此我设计了“4.应用新知 巩固提高。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竞争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我设计了“5. ‘渔技’大比拼”这4道习题既含盖了方程的思想又包括了整体的思想,还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了反证法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回顾使人记忆深刻,反思促人进步。在“6.畅谈体会 课外延伸 ”这一环节我选择从三个方面,让学生进行 回顾反思和作业补充。我认为学生要从一堂课中得到收获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比知 识本身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数学方法,数学能力以及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六.设计说明与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实物拼图与说理论证有机结合,在动手操作,合情推理的基础上进行严密的推理论证,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以问题为载体,在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感悟方法、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练习的设计起点低、范围广、有梯度,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树立大数学观 ,把课堂探究 活动延伸到课外,在课与课之间,新旧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搭建桥梁,为学生长远的发展奠基。

  本节课的教学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大部分学生能参与活动中,突出了重点 ,突破了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练习除注重基础外 并进行了延伸。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美中不足的是,还有少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没有在参与活动中去思考,收获不大。

  新课程的教学评价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如下方面作出了多元化的关注:1、关注学生探索结论、分析思路和方法的过程。2、关注学生说理的能力和水平。3、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以期待人人都能学有 所得,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初浅认识,希望得能到各位专家、各位老师的指导,谢谢大家!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节,是在上节“勾股定理”之后,继续学习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它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和深化,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初中几何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判断某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以后的解题中,将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应用中渗透了利用代数计算的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的思想,为将来学习解析几何埋下了伏笔,所以本节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课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二)、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

  2、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3、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体会数与形结合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

  1、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和谐及辩证统一的关系

  2、在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学情分析: 尽管已到初二下学期学生知识增多,能力增强,但思维的局限性还很大,能力也有差距,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学生第一次见到,它要求根据已知条件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根据学生的智能状况,学生不容易想到,因此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又是本节的难点,这样如何添辅助线就是解决它的关键,这样就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难点: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

  关键: 辅助线的添法探索

  二、教学过程 :

  本节课的设计原则是: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和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中,通过巧妙而自然地在学生的认识结构与几何知识结构之间筑了一个信息流通渠道,进而达到完善学生的数学认识结构的目的。

  (一)、复习回顾: 复习回顾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内容,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创设问题情境

  一开课我就提出了与本节课关系密切、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可探索却又解决不好的问题,去提示本节课的探究宗旨。(演示)古代埃及人把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用桩钉如图那样的三角形,便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一出现马上激起学生已有知识与待研究知识的认识冲突,引起了学生的重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创造了我要学的气氛,同时也说明了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包括难点突破)

  因为几何来源于现实生活,对初二学生来说选择适当的时机,让他们从个体实践经验中开始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所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的,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折纸在具体的实践中观察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直观感觉上是什么三角形,再用直角三角形插入去验证猜想。

  这样设计是因为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方法是学生第一次见到,它要求按照已知条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根据学生的智能状况学生是不容易想到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让学生动手裁出了一个两直角边与所折三角形两条较小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通过操作验证两三角形全等,从而不仅显示了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还孕育了辅助线的添法,为后面进行逻辑推理论证提供了直观的数学模型。

  接下来就是利用这个数学模型,从理论上证明这个定理。从动手操作到证明,学生自然地联想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它与一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顺利作出了辅助直角三角形,整个证明过程自然、无神秘感,实现了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同时学生亲身体会了动手操作——观察——猜测——探索——论证的全过程,这样学生不是被动接受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因而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使学生确实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自我创造的快乐。

  在同学们完成证明之后,可让他们对照课本把证明过程严格的阅读一遍,充分发挥教课书的作用,养成学生看书的习惯,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组织变式训练

  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了三个题目。(演示)第一题比较简单,让学生口答,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第二题则进了一层,字母代替了数字,绕了一个弯,既可以检查本课知识,又可以提高灵活运用以往知识的能力。第三题则要求更高,要求学生能够推出可能的结论,这些作法培养了学生灵活转换、举一反三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利用率。在变式训练中我还采用讲、说、练结合的方法,教师通过观察、提问、巡视、谈话等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随时反馈,调节教法,同时注意加强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把发展学生的思维和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结合起来。

  (五)、归纳小结,纳入知识体系

  本节课小结先让学生归纳本节知识和技能,然后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尤其是注意总结思想方法,培养能力方面,比如辅助线的添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并告诉同学今天的勾股定理逆定理是同学们通过自己亲手实践发现并证明的,这种讨论问题的方法是培养我们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好方法,希望同学在课外练习时注意用这种方法,这都是教给学习方法。

  (六)、作业布置

  由于学生的思维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学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为此我安排了两组作业。A组是基本的思维训练项目,全体都要做,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提高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B组题适当加大难度,拓宽知识,供有能力又有兴趣的学生做,日积月累,对训练和培养他们的思维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积极作用。

  三、说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为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精神和培养创新活动的要求,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初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发现、操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即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猜想、验证、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

  此外,本节课我还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联系学生现有的经验和感性认识,由最邻近的知识去向本节课迁移,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独立探讨、主动获取知识。

  总之,本节课遵循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力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争把教师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力争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培养。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从引入到研究。

  从学生的认知的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平滑过渡到矩形新知识上来,过渡自然,知识衔接很紧密,而且从中体现了矩形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联系和关系。展现给学生清晰的知识系统和结构。然后紧扣矩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来研究矩形的性质,引人入胜,提高了学生跃跃欲试的强烈愿望,达到了激趣导学的目的。此时秦老师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进一步深入,顺便提出学习目标,给学生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和任务,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探究。不足的是引入和矩形定义的给定这两个过程学生没有充分的体验。引入时应该给每个学生一个与老师展示的模型一样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去探求平行四边形在各种情况下的情形,这正好给学生开放思维的`机会,其实学生根据已有的小学的经验完全能知道某一特殊位置的矩形。这样就进一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至学精神,体验到了生活中有无穷的科学奥妙。情感意识和价值观也得到了培养。

  二、 学生思维、操作与老师的引导容为一体 。

  秦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先画一个矩形,然后让学生由自己的感知来认识矩形的特点。这一点设计巧妙。学生前面有探究的欲望,有了探究的方向,而现在又有了研究的方法了,并且还指导小组合作,分工明确,所以学生从此就切入到探究的活动之中。这整个过程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连,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学生有热情、有兴趣、有目标、有方向、有方法,所有的同学都参与其中了。

  三、小组的评价,激励性很强。

  小组的探研,组内的合作和组间的交流开展得有色有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因陋就简 就地取材,例如给小组打分,把小组的共同的结果贴在黑板上等等。学生激情高涨,探索劲头十足,培养了学生不畏困难的毅力和勇气,提高了学生的交际交流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而老师也没有闲着,一直参与其中,并指导和引导他们,及时地评价学生。秦老师的导演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把握很准,完全没有主观的垄断和主导学生。而是时刻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让他们充分地表演和展示。

  总之,秦老师设计此课 下了功夫。引导到位,组织严密,激情导趣,游刃有余,如鱼得水。教学方法先进灵活,语言干练,姿态亲和。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不畏困难的毅力和信心。课堂线条明朗,首尾呼应, 效果 明显,是一堂成功的好课,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全章共包括三节:

  16.1 分式

  16.2 分式的运算

  16.3 分式方程

  其中,16.1 节引进分式的概念,讨论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通分等分式变形,是全章的理论基础部分。16.2节讨论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这是全章的一个重点内容,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也是本章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克服这一难点的关键是通过必要的练习掌握分式的各种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在这一节中对指数概念的限制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这给运算带来便利。16.3节讨论分式方程的概念,主要涉及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方程中要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并且出现了必须检验(验根)的环节,这是不同于解以前学习的方程的新问题。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是本章教学中的另一个难点,克服它的关键是提高分析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

  分式是不同于整式的另一类有理式,是代数式中重要的基本概念;相应地,分式方程是一类有理方程,解分式方程的过程比解整式方程更复杂些。然而,分式或分式方程更适合作为某些类型的问题的数学模型,它们具有整式或整式方程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借助对分数的认识学习分式的内容,是一种类比的认识方法,这在本章学习中经常使用。解分式方程时,化归思想很有用,分式方程一般要先化为整式方程再求解,并且要注意检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说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式的有关概念,相关性质及运算法则,分式方程的解法。

  2.会利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熟练的进行分式的约分、通分和分式的运算。

  2、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了解产生增根的原因。

  3、会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点,疑难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五、说教学过程:

  学生在自主梳理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课堂上展示交流以下问题:

  概念部分:

  举例说明什么是分式、分式方程、分式的约分、通分和最简分式

  分式:

  分式方程:

  分式的约分:

  分式的通分:

  最简分式:

  性质部分

  (1) 什么是分式的基本性质?本章哪些内容用到了分式的基本性质?

  (2) 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有哪些?

  3法则部分

  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分式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及乘方的运算法则(各举一例说明这些法则) 。

  这部分内容由每个小组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能更好的掌握本章的基础知识,学生完全可独立完成。这些基础知识也为分式的运算、化简、解方程奠定基础的所以学生必须学会这部分内容。为此让学生举例说明就更有必要了。

  巩固训练,提升能力:

  1.在式子,,,,·,中

  整式有 ; 分式有 。

  2.若分式:有意义,则,x ;若分式无意义,则x ;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 。

  3.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 方程,其步骤为: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 ,把分式方程转化为 方程。

  (2)解这个 方程。

  (3)检验,检验的方法是 。

  4.约分= , 5.将5.62×

  5 、10用小数表示为( )

  A.0.000 000 00562 B.0.000 000 0562

  C.0.000 000562 D.0.000 000 000562

  6.下列式子从左到右变形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

  7.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

  A.3a= B. C. D.

  8.通分(1) , (2)

  9.(1)计算 (2) 解方程

  10.计算

  11.先化简:÷。再任选一个适当的x值代入求值 。 .

  12已知:,试求A、B的值。

  13.已知:求的值.

  14.已知,求的值.

  15.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有增根,求m的'值.

  16某工程队承接了3000米的修路任务,在修好600米后,引进了新设备,工作效率是原来的2倍,一共用30天完成了任务,求引进新设备前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

  17.学校要举行跳遗绳比赛,同学们都积极练习,甲同学跳180个所用时间,乙同学可以跳240个,又知甲每分钟比乙少跳5个,求每人每分钟各跳多少个?

  18.探究题:探索规律:,个位数字是3;,个位数字是9;个位数字是7;,个位数字是1;,个位数字是3 ;,个位数字是9;的个位数字是 ;的个位数字是 。

  19.根据所给方程,联系生活实际编写一道应用题(要求:题目完整,题意清楚,不要求解方程.)

  这部分编写的目的是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提纲下发全体学生都做,然后针对检查情况把典型题写在黑板上然后由学生讲解,教师适时补充。最后19题是开放试题但教师要总结规律和方法,工程问题怎样编,行程问题怎样编,教给学生方法是关键。

  六、教学反思:

  自从实行学、教、测教学模式以来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在本章的教学中我主要是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通过类比分数来学习分式效果非常好。本节复习课让学生归纳知识体系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复习课注重习题方法的探究。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类型题的规律的探究。在本节课中体现的还可以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效果还能好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今后的备课中还应注意时间的分配和重点问题的处理。同时数学课上应该多交给学生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规律探索、思维能力的训练等。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一节《生活中的平移》。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同轴对称一样,平移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捷的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为综合运用几种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生活中的平移》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以及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归纳平移的定义,特征,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基本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平移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认识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学习本节内容的重点。

  平移特征的获得过程,教科书中仅用了一段文字,很少的篇幅,对于这个特征,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归纳能力,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难点是平移特征的探索及理解。

  上面是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接下来我将说说学情:

  二、说学情

  1.学生已经学习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对图形的变换已经有了了解,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2.八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大变化和提高,自学能力较强,通过类比学习加快知识的学习。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与学法

  基于教材特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为有效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制定教法、学法如下:

  1.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原则,在为学生创造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交流、讨论、类比、归纳、学习。

  2.借用多媒体课件与实物辅助教学,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既满足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探索欲望,又排除学生许学习几何方法的缺乏,和学无所用的顾虑,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愉快与进步。

  四、说教学过程

  课堂结构:(一)创景引趣 (二)探究归纳 (三)反馈练习 (四)实际运用 (五)感情点滴 (六)布置作业六个部分.

  (一)创景引趣

  课开始,我先由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经历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开始学习。如问同学们,你们小时候去过游乐园吗,在游乐园中你们玩过哪些游乐项目,在玩这些游乐项目时你们想过什么,你们想过它里面蕴含着数学知识吗?现在,我就展示几幅画面,让大家在重温美好童年生活的同时,找一找这些项目中,哪些项目的.运动形式是一样的 (课件展示),观看游乐园内的一些项目,如:旋转木马、荡秋千、小火车、滑梯等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项目有什么特征,从而引出本节课研究内容:生活中的平移。

  (二)探究归纳

  在引入的基础上,探索新知,出示课件观看几个运动的图片,如:手扶电梯上的人,缆车沿索道缓缓上山或下山,传送带上的商品,大厦里的电梯,辘轳上的水桶。

  分小组讨论以上几种运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鼓励学生敢于在小组,班上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探索的规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功感得到升华,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通过观察生活实例,让学生对平移运动形成直观上的初步认识。同时,通过两个问题的提出,帮助学生理解平移运动不会改变物体的大小,形状以及在平移过程中,物体上的每个部位都沿相同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通过课件演示以及让学生亲自参与,既使学生理解了平移运动的两大要素是方向和距离,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借助于课件动态演示,有力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思维逐步展开,从而突破了学生学习的难点。为达到本课教学目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件将图形的平移运动分解为点,线,面的平移运动,利用不同颜色区分让学生能清晰而准确地找出对应点,对应线段及对应角, 把平移的性质设计成了四个问题,深刻理解平移的性质,并能全面地对平移的性质进行概括。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三)反馈练习

  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掌握了呢 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一步加强知识的应用训练,我设计了三组题目。第一组题走进知识平台;第二组题跨入知识阶梯;第三组题攀登知识高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针对解答情况,采取措施及时弥补和调整。

  (四)知识拓展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和综合性,让学生举生活中平移实例。由学生在格纸上平移图形和动手在电脑上再现平移过程,再次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走进生活的图片欣赏引出下一节内容,并进一步使学生认识: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这就将枯燥的数学问题赋予有趣的实际背景使内容更符合学生的特点,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轻松愉悦地应用了本节课所学知识。使解决数学问题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包括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五)及时总结

  可以从知识获得途径,结论,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归纳完成。如“我发现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能解决什么……”等,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和小结能力.

  (六)布置作业

  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准备布置两部分作业,一部分是必作题体现新课标下落实“学有价值的数学”,达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数学”,另一部分是选做题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将采用重点式的板书。重点式的板书将教材内容中最关键的知识加以概括、归纳,列成条文,按一定顺序板书,这种板书,条理清楚,重点一目了然。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02-25

八年级数学《菱形》说课稿09-09

有关八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03-09

【必备】八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03-13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八篇03-14

实用的八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03-19

数学统计说课稿11-09

《数学广角》说课稿07-05

数学说课稿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