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3-28 20:06:5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以及色彩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秋雨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以及色彩美。

  二、说教法、学法

  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反复品读、深究、讨论,感受秋雨的美。

  三、说教学程序

  (一)欣赏图,感受美景,揭示课题

  1、观看图,谁来说说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图上画了哪些景物?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秋天的雨》,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并画出课文的生字、生词。

  2、同桌之间互相帮忙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幻灯出示词语、句子

  (三)、品读课文,感受秋雨的美

  1、同桌一起读课文,在秋雨里,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1)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秋天的雨?

  (2)反馈

  (3)朗读体会句子

  (4)你觉得秋雨神奇吗?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品读第一自然段

  (1)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小组读、个别读等形式)

  (2)、你觉得秋雨神奇在何处?再次体会秋雨的神奇,读出喜欢之情。

  4、品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说说喜欢这段哪句话?

  (3)体会银杏树、枫树的句子。(去词体会,比较句子)

  (4)、把描写颜色的词画下来。(幻灯出示练习填空)。

  (5)、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

  (6)、同桌交流:你还知道秋天还有哪些颜色吗?想一想按练习的句式说。

  (7)、再次读课文,体会秋雨颜色的美。

  (四)、拓展延伸

  1、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的美景数也数不清,你还知道有哪些美景?

  2、学生交流讨论:说说秋天有哪些美景?(引导学生可模仿课文的说)

  (五)、总结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起到有条理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它线索清楚,简单明了,概括性强,因此,我是这样设计的:

  是钥匙

  11 秋天的雨 有颜料 丰收、快乐

  藏起香味

  吹起小喇叭

  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雨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的课文《秋天的雨》,题目是《创情境,品秋意》,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味盎然秋意思我的设计思路。我的说课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依标扣本,说教材

  本组课文以秋天为专题,从多个角度描写了秋天,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秋天的雨》是其中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雨”,而是以“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景象,还有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生动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能正确理解“五彩缤纷、一把把”等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初步体会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能初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其中,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中那些艺术化的语言,学生难以理解,是教学上的难点。

  二、紧扣重难点,说教法学法

  对于孩子们来说,秋天的美景就在他们身边,但他们却比较缺乏对美的发现,教学中适当选择能展现秋天美景的录像、图片等资源,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学习美、运用美。并在形式多样的训练中促说、促读、促练、促悟。

  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给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运用语言,将读与写巧妙结合起来。并通过读、演、背等实践方法,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三、以学定教,说过程

  围绕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欣赏秋色

  (二)梳理文脉,体会秋意

  (三)品读课文,感悟秋韵

  (四)总结全文,升华秋情。

  在本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让孩子们品味盎然的秋意。

  开课伊始,我引入介绍秋天美景的短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视听享受中,导入新课,此时板书课题:秋天的雨。

  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相机指导“扇”的不同读音:“扇子,扇哪扇哪”,重点指导书写“爽”:先写人,再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四个撇点。之后,我出每段的第一句描写秋雨特点的句子,并使用课件展示出来。让孩子们自由朗读。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手一首欢乐的歌。”

  教师相机小结:这是整篇文章缩写成的一首小诗,是文章的线索。再让学生配上优美的音乐读读小诗,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钥匙、颜色、气味、声音”,以达到理清文脉的目的。此时,融入学法指导,告诉学生:像这样,把每段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在教师动情而又富有启发性的导语中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一走进秋天的大门,一幅连续不断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你是想先看看秋雨那缤纷的颜色,闻闻那香甜的气味,还是想听听那动人的声音呢?”此时,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意愿,相机指导教学。这样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品读课文,感悟秋韵。

  这部分的学习上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主要采用的是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的方式,不同的段落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秋天的色彩,文字非常优美,引导学生赏秋色时,抓住词语“五彩缤纷”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再通过课件看看黄色的银杏叶、红色的枫叶、金色的田野、各色的菊花和橙红的橘子,让学生深入体会,然后课件出示一组表示颜色多的词,指导学生朗读、记忆,积累语言。

  这段文中出现了许多处生动的比喻句,三年级的孩子较难理解,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多美的句子呀!但学生很难一下子感受这种美,我通过多层次的教学,引导学生体验。先出示银杏叶和扇子图片,让学生将二者进行对比,体会它们的“相像”,然后出示银杏叶往下飘落的动态画面,引读,让学生体会“一把把”的含义。

  “一片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两片黄黄的叶子像两把小扇子,满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相信,精彩的动画会让抽象变直观,让孩子们在美的情景中将文字的理解化难为易,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接着顺势让学生理解其他的比喻句。然后让学生仿写这样的句子,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目的。最后,大家跟着动情的音乐齐读第二自然段,练习背诵。这样层层加深学生的体会,是语言的积累,更是情感的升华。

  品秋香时,首先展示一幅秋天水果图,让学生看着诱人图画,听教师范读第三自然段。并激发想象“你仿佛闻到了什么好闻的气味?”适时引导“假如你就在硕果累累的树下,你想干什么呢?”这样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体会被那香味勾住的感觉,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之中。

  在学习第四段听秋声时,老师和学生共同演绎情境。老师扮成秋雨告诉大家冬天要来的消息,孩子们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动植物演一演课文内容,体会动植物热热闹闹准备过冬的情景。再练习说话,“秋雨姑娘把冬天要来的消息及时地告诉了大家,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在师生对话的情境中,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抒发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并带着这种心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浓缩文本,说板书

  在学完文章之后,借助板书回归整体,总结全文。“秋天的雨像一把神奇的钥匙,给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五彩缤纷的颜色,闻到了香香甜甜的气味,听到了冬天要来的消息,给我们带来了丰收和欢乐。”此时板书:丰收、欢乐。

  这样线索清晰、简单明了的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一目了然,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五、课后拓展,说作业

  最后,课件出示一组秋景图,配以轻柔的音乐,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并布置开放性的作业:

  背一背:把秋天的美景永远留在脑海里

  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

  写一些:自己感受到的秋天

  这样的作业背、画、写三者结合,能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

  总之,教学中,我巧妙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中,在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中,在读读、说说、写写中“品味盎然秋意”。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说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描写了情趣盎然的春天。诗人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给大自然的景色赋予了纯真的生命:让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富有了灵动的色彩,让所有的小生物都成了孩子们亲密的小伙伴。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浓浓爱意。

  全诗共六个小节,描写了孩子们从殷切地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到尽情地在大自然中寻找、感受春的消息,直至尽情地嬉戏、玩耍,将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小节仿佛是一个个特写镜头,春风、春水、树枝、水鸭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春天的美好跃然纸上;

  第二小节总写换了春装的孩子们欢笑着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寻找春天的消息;

  第三小节至第六节诗歌为我们“推”出四幅戏春图:捉、放飞舞的蝴蝶,是爱,是怜,是珍惜;问候开放的雏菊,是欣喜,更是朋友般的亲密。枝条吐出绿苞、溪水被春天唤醒;明丽的太阳、搔痒面颊的嫩草……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让喜欢春天的孩子陶醉于春的消息之中。

  诗中的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欢笑,于是,读诗的孩子在诗人笔下的大自然中徜徉,便也拥有了大自然般博大的情怀,浓浓的爱意,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这个世界!

  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这是一首有关春天的诗歌,诗文意境很美,也琅琅上口,适合学生品读。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充满感情地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

  根据诗歌特点和儿童情感的特点,采用“走进春天——寻找春天——感受春天——回味春天——再找春天——写写春天”的教学思路。首先以“寻春启示”为导入,激起寻找春天的兴趣。接着在不断的品读中感悟春天的美丽。再阅读课外春的文章,使得对春天的感知更加丰富。在课后拓展中,让学生给春的朋友回信的形式,去当一当小收藏家,小作家,小歌手,小画家,让课堂无限延伸,让孩子们在课后还能去寻找春的消息。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展开想象,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并讲述自己还捕捉到了哪些春天的消息,与大家一起交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世界。

  2、分段落精读诗歌,通过个别朗读、启发思考、讨论、比赛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师生互动进行诗歌的学习和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要激发学生用愉快、欣喜的心情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热爱春天。

  2、让学生感受到要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用有意义的行动充实整个春天。

  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有效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引导他们对于春天、对于诗歌所描绘途径的想象,体会精彩词句的妙处。

  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生动地、再现式地想象春天的图景,并根据自己的见闻准确地表达自己所捕捉到的春天的消息,顺利地与大家交流。

  说教学准备:

  春景图、小草、雏菊图。

  说教学流程:

  一、走进春天——课前交流

  1、课前交流有关春的诗歌,歌曲。

  2、播放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让学生一起唱。

  此环节设计是要让学生在优美的诗歌中、动听的音乐中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春天的热爱,让大家带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春天。

  二、寻找春天——寻春启示

  1、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想在我们班,登一个广告,我拿不定主意,只好来征求大家的意见,课堂的小主人们,你们同意让他登广告吗?

  2、出示广告:

  寻春启示

  亲爱的伙伴们,我的一个朋友走丢了,她穿着一身漂亮的衣服,走到哪里,哪里就变得活泼有趣。她的名字就叫春天,你们能把她的消息告诉我吗?

  春的朋友

  3、说春天、找春天(交流春天)

  (1)哦,原来是春姑娘走丢了,它的朋友正着急地四处找他呢!

  (2)谁知道春天的消息呀?它藏在哪里呀?

  此环节创设了一个春的朋友寻找春天的情景,目的是通过情景的设置激发学生寻找春天的欲望,让学生能尽快溶入课堂。

  三、感受春天——品读各小节

  1、导语: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得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我们班的火眼金睛们,请擦亮眼睛,去这优美的诗歌中找一找春的消息吧!请打开书152页,自己赶紧选一小节,先读一读这一小节,再找一找,你选的这一小节中,有哪些春的消息。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选取喜欢的段落的方法进行品读、感悟,激发学生神游春景,培养学生捕捉细节的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赏析诗歌的精彩之处,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2、交流:你选的是第几小节?请你先来读一读这一小节。那你在这一小节中,又找到了哪些春的消息?(在学生说出春的消息后,教师适当点拨,总结,让学生回味。在这一部分学生选的哪一段,教师就带领学生先学习这一段。)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设计了当小诗人这一环节。

  (一)、第一小节

  1、枝条绿了。

  当小诗人:风,摇绿了树的枝条,风,————。风,————。

  2、羽毛白了。

  当小诗人:水,染绿—————,水,映出—————,……

  为了让学生读出感情,真正地溶入课本中设计了以下两点:

  3、盼望春天的到来。可以采用以下激励性语言来激励学生大胆朗读。

  (1)导语:春姑娘这么美丽,你们欢迎她的到来吗?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三四行,把你的渴望用朗读声来表达出来!用你的朗读把春姑娘叫出来!

  (2)她有点想出来了,谁再来把她呼唤出来。她能听到你这么希望她来,真高兴!

  (3)我们一起把她带到我们面前吧!(齐读)

  4、感受美丽的春天。

  (1)你看,春天已经来到!(欣赏春天图片)

  (2)小朋友们,让我们和清风流水一样,把春的消息传递给这位找春天的朋友吧。(齐读这一小节)

  (二)、第二小节(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用心灵去拥抱春天)

  1、我们像小鸟一样还飞过什么地方?飞过——,飞过——。

  2、那就让我们脱掉厚厚的棉袄,换上轻松舒适的春 装吧,让我们用心灵拥抱春天吧!

  (三)、第三小节

  1、感受蝴蝶飞。(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谁想和这只美丽的蝴蝶交朋友?

  (2)蝴蝶肯定愿意和你做朋友,还有谁也想当蝴蝶的好朋友?为什么?

  (3)我感觉到你情不自禁地被蝴蝶牵引着,还有谁也被蝴蝶吸引了?

  (4)美丽的蝴蝶四处飞舞,而我们的脚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它跑,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2、保护小动物。(渗透关爱动物、关爱生命、关爱自然的思想)

  (1)和蝴蝶玩耍,你这么喜欢它,为什么要放掉蝴蝶呢?

  (2)这只美丽的蝴蝶又能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玩耍了,它这时候,会想说什么呢?

  (3)是呀,蝴蝶是有生命的,它更希望能自由地飞翔。让我们和美丽的蝴蝶四处飞舞吧!(有感情地齐读第三小节)

  (四)、第四小节

  1、走进美丽的`雏菊。(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雏菊)

  (1)出示2张图片)这里有两幅图,你知道哪一幅图是雏菊呢?为什么是这幅图呀?

  像这样刚出生的,我们就叫做雏。

  (2)刚出生的小鸟叫雏鸟,哪刚出生的小鹰你知道叫什么吗?

  还有雏什么呢?

  2、感受欣喜,雀跃的心情。(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1)导语:看到第一朵雏菊,你会怎么样呢?(高兴、兴奋)用你的动作让我感受一下你的高兴好吗?

  (2)同时把你的欣喜大胆地展示出来吧!

  (3)你发现了第一朵刚刚开放的雏菊,确实值得高兴!谁能把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4)看到这么美丽的雏菊开放,我也忍不住想像小鸟一样连蹦带跳,谁愿意把这好消息告诉大家?(读课文)

  3、与小花朵对话。(形象思维)

  (1)见到这么可爱的小花朵,谁想和它打打招呼?还有谁想和它说说话?你想和它说些什么呢?

  (2)练习句式:小花朵,——————?

  4、比高擂台。(让学生怀着自豪、羡慕的语气来读课文。)

  (1)谁再来亲切地问候一下可爱的雏菊?(出示:小花朵,你还记得我吗?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2)我们来比一比高吧!谁长高了?

  (3)自豪极了,真羡慕你,又长高了!还有谁想长高的?

  (4)还有谁想和他们比一比的?谁能读出这种自豪的感情。

  5、再次感受雏菊的美。

  自豪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朵美丽的雏菊吧!

  (五)、第五小节(理解想象绿苞和沉睡的溪流的样子)

  1、“绿苞”是什么?(绿苞,就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可以让学生看图片感受)

  2、什么说是沉睡的溪流?(预设:冬天溪流结冰了,春天来了,溪水融化了。)

  (六)、第六小节(和小草零距离接触,体会不同的小草)

  1、与小草的亲密接触。

  (1)谁想和小草来个亲密接触?

  (2)让学生闭眼,用草去碰他的脸颊,让他说感觉,再让他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3)还有谁也想试试……

  2、用朗读表现不同的小草。

  (1)有的时候,同样的一句话,但是不同的朗读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感觉,比如最后一行(啊,身边又钻出嫩绿的小草……)它介绍的是小草,可是不同的人,却会让人看到不一样的小草。谁想来试一试。

  (2)这根小草正偷偷地探出头来呢(学生轻轻地读)

  (3)这根小草早就忍不住想露出身子了(学生重重地读)

  (4)这真是一根调皮的小草(学生读地快)

  (5)看来这根小草可是费了好久的工夫才钻出来的(学生读的慢慢的)

  (6)感谢你们的精彩朗读,它让我看到了各种各样,徐徐如生的小草。

  四.回味春天——配乐背诵全文。

  1、导语:春天是这么美,使人这么快乐,让我们再一次在优美的音乐中,去体会快乐的春天吧!

  2、媒体画面演示春天五彩斑斓的美景,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引导学生背诵。

  五.再找春天——阅读课外春的文章

  1、导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到处都向我们传达春的消息。让我们再找一找春还有哪些消息?请你自己读一读,找一找,把你找到的消息,可以用笔来横一横。可以一边读一边横。

  2、交流:你找到了哪些春的消息可以告诉春的朋友呢?(学生读一读横的句子)

  六.表达感受,深化感悟:写写春天——回信呼应

  1、导语:春天是无处不在的。读书的时候,春天就藏在诗文里,唱歌的时候,春天就在音符上跳跃,画画的时候,春天就在画笔下变得丰富多彩。

  2、课外拓展:(回信)

  刚才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有一位春的朋友在找春天,那就让我们把这些春的消息在下课以后,动笔写一写,然后放在这信箱里,告诉他,帮他找到春天,好吗?让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一起去寻找这美丽的春天吧!

  3、画春天。用自己五彩的笔画出你心中的春天。

  4、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这么美好,你最想做些什么呢?

  说板书设计:

  1 春的消息

  枝条 变绿

  小鸟 换羽毛

  蝴蝶 飞舞

  雏菊 开放

  春天来到 热爱春天

  溪流 歌唱、奔跑

  阳光 明丽

  小草 钻出地面、搔痒面颊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家乡五月的田野是孩子们的乐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美丽迷人的五月、纯朴可爱的乡村孩子的喜爱。文章写景又写人,景与人交融在一起,相得益彰,让我们了解到了农村孩子的童年生活,也感受到了那浓浓的乡土气息。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写重叠词语。

  3、读懂课文,感受乡下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最近你仔细观察校园了吗?是不是校园变得更美丽了?花开了许多,树的叶子也变得更绿了,能告诉老师这是为什么吗?对呀,春天已经到了,我们一起到树林里听听鸟叫,到小河边摸摸小鱼,到田野上赛几趟跑,捉几次谜藏,好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五月的田野(板书:五月的田野)

  二、初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按要求学习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注意把音读准确,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试着组成词。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标记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忙碌、削皮、鞭子、撒欢、咕咕叫、铁锅、喷香

  在认读生词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两个多音字及“撒欢”一词的意思。

  2、提问这一课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并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hbb学生可能对“田埂”“竹管”等词不理解,教师可做简单解释。3、检查读课文。谁愿意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五月的田野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4、(学生带来交流感觉)谁来说一说?(快乐、高兴)

  5、细细地读读课文,把课文里带给你这种感觉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勾画出来(写出勾画标志)。

  四、品析课文

  1、导读1—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中的哪几句话写出了快乐?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①“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如果把它换成“麦子是黄的,豆荚是青的”你们觉得怎样?

  生分析:“黄黄的、青青的”是写颜色特别好看,同时,说明作者很喜欢这里的景色,心情很好。

  ②“它们甜甜地笑了”是指谁笑了?为什么笑呢?

  生分析:表面上是写麦子和豆荚的快乐,实际上是写乡下孩子们的快乐。

  (3)带着这种感受读读。

  2、导读3—4自然段。

  (1)大声读课文

  (2)快乐是从哪几句中体现出来的?

  ①“五月的风暖暖的,油光光的泥土软软的……冒出来,真舒服。”问:课文中怎么描写泥土的?你以前有过这种感受吗?谁能读出这种感受?②“折一根柔软的柳条……在田野上撒着欢地跑。

  问:你从哪儿读出高兴的?你有过这么高兴的时候吗?

  自己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这一句。

  ③“喷香的饭菜比什么都可口”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分析:因为是自己做出来的;因为孩子们太累了;因为孩子们心情很好……

  (3)读三四自然段谁给大家读读三四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五月的田野在你的`脑海里呈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播放音乐)

  学生交流。

  (4)小结:是啊,在家乡的田野上,无论是赶羊、撵鸭,还是摘豆角、做饭,都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

  3、师有感情地读第五段,要求学生配合。

  问:先看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为什么?

  五、联系实际进行扩展

  五月的田野真美呀!孩子们玩的真开心。我们家乡的五月,麦子虽然没有成熟,但别有一番风味。想不想看看我们家乡的五月是什么样的。(出示本地五月景色的图片,配音乐)播放完问:此时你有什么话想说?(家乡的风景太美了)

  课堂小结:五一长假就要到了,一定要让你的爸爸、妈妈带着你到我们家乡的景点去看一看。大家不要忘了,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望天门山》这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望天门山》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望天门山》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学习古诗,认识文中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李白 (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三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关键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一般的班级能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画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读出节奏感,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第六步: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二、设计意图

  读了课文,最初的认识是爱贯穿了始终!但总觉得认识不够深入,后又细读几遍,头脑中冒出了“生命”一词,对,这是用“生命”搭建的爱!

  1、复习导入──提出研学思路:

  一上来,就直奔中心,扣住学生的心弦。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

  ⑴这七颗钻石是从哪里来的?还记得这只水罐在故事中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出示一只水罐)

  ⑵真是一只神奇的水罐!到底是什么魔力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呢?

  这些问题,意在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另外,文中除了神奇的水罐外,还有“水”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不是普通的水,而是生命之水。我用这样的问题把学生带入到童话中:

  是呀,水是多么珍贵呀!可是水呢,这生命之水又在哪里呢?眼看着旱灾将毁灭一切时,一个奇迹发生了。一天夜里,一位小姑娘竟意外地得到了满满一罐子清亮清亮的水。这罐水是怎么来的呢?请小朋友认真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可以用笔划划关键词句。

  2、引领体悟──爱是变化的力量:

  对妈妈的爱,对小动物的爱,对陌生人的爱,妈妈对孩子的爱……一切的爱使水罐不断变化着。这部分是阅读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变化是一次一次地在升级,怎样让学生能深入地理解语言呢?我着重引导学生来感悟理解“小姑娘对妈妈的爱。”让学生先读课文,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扣住“夜里”“哪儿”“喜出望外”等词语来展开丰富的想象,意在丰满小姑娘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不断挖掘出文本中蕴涵的浓浓情义来。

  最后通过朗读体会小姑娘对妈妈的一片孝心,真是这份真挚的爱感动了命运之神。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亮的.水。

  为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几个故事情节: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从而得出“爱心”主题。应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水罐的最后一次变化。首先,最后一次变化应是在前几次变化的基础上的,如果前面任何一次选择有违“爱心”,水罐里都不可能跳出七颗钻石,涌出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为帮助理解这次变化的重要性,可让学生结合第一自然段来想象爱心带来的神奇变化: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大地一片荒芜的景象,而现在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人、动物、植物乃至大地将会……可引导学生想象久旱逢甘露的美好景象,还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没有“爱心”,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这篇童话的内涵。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爱心”的故事来谈谈爱心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延伸阅读──爱是真实的奇迹:

  虽然爱的内容不同,但爱的意义是相同的,是爱创造了故事中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学到这儿,学生对课文语言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但仅仅是了解文中故事,明白变化的原因是“爱”。对作者的意图还不甚理解。所以,我向学生提出疑问:

  ⑴为什么不把钻石留给小姑娘她们,而让它飞上天变成了星星呢?

  (让爱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中;告诉我们,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发生奇迹,充满希望;播种爱,就会收获爱……要像小姑娘一样,都有一颗美好的心。由爱而生的七颗钻石化成北斗星,就是告诉人们,让爱成为你心中光明的指路星)

  ⑵读完这篇感人的故事,你想做些什么呢?

  让学生结合实际谈生活中感人的事,明白爱是真实的奇迹。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爱,到处有奇迹发生。所有这一切都在“爱心”中发展,这样的爱都是用生命编织的!板书的最后,就完成一颗“红红的爱心”。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石榴》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说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4 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石榴生长过程

  [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说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二 说教法、学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三、 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一)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课件,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掌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说说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习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三)学习第四小节。

  1、通过听读想象,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说说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四、 总结全文,延伸教学。

  五 布置作业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活泼优美、朴实真挚,沁人心脾、撼人心弦。文章主要写家乡五月的田野是孩子们的乐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美丽迷人的五月、纯朴可爱的乡村孩子的喜爱。文章情景交融,物随情移,不枝不蔓,相得益彰,让我们了解到农村孩子的童年生活,也感受到那浓浓的乡土气息。

  结合新课标,以及本单元文化主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我确立本课教学目标是: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作者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田野五月的自然美,感受五月的田野是孩子们的乐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独立预习,查阅资料。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

  3.理清层次,品词析句,想象情境,自读感悟。

  根据教学目标和课文内容,我确立的本课教学重、难点是

  (三)教学重、难点:

  1.感受田野的美丽迷人及田野是孩子们的乐园。

  2.在阅读中品味文章优美真挚的语言,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物随情移的表达方法。

  结合本课的内容特点,我打算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二、联系实际,说策略:

  阅读感悟法:在阅读中,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谈感受,情中研读,读中感悟,悟中美读。

  读议结合法: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和学生讨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计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接下来我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四、情景交融,说过程。

  我预设的教学过程共分四步: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孩子们,上节课美丽的田野风光让我们心情愉悦,留恋往返。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五月的田野,与作者一起欣赏五月田野的美丽,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童年的欢乐。(先板书:17 五月的'田野)。

  (二)边读边画,品读感悟

  自读感悟,勾画体会

  这部分内容我以自读为纽带,设置中心话题为:你从哪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请画下来,用心体会体会,然后再读一读,也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汇报交流、个性解读

  在进行这一教学步骤时老师尊重学生选择内容、汇报方式的权利,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理解,以读为媒,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课文,边读边体会,边读边想象,了解到农村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感受到那浓浓的乡土气息。

  在描述田野自然美这一部分中“在五月的田野里,它们散发出阵阵清香。在灿烂的阳光下,它们甜甜地笑了。”田野中的事物在作者的笔下,都变得富有灵性而诗意盎然,洋溢着泥土的芬芳。仿佛我们就置身于五月的田野中,产生了奇妙的感受。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所在。学生可能提出很有价值的问题:“麦子和豆荚为什么会笑呢?”为了让学生的理解更全面,我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笑”字,表面写的麦子和豆荚的快乐,而实际上却更表现了乡下孩子们的快乐。此时学生享受在语言所带来的美妙中,然后我再巧问:你仿佛还看到怎样的景象呢?为学生运用语言提供机会。

  在讲述田野就是乐园这一部分中,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和语言训练。让学生抓住孩子们在田野里活动时的感觉的词语,如“真舒服”、“撒着欢儿地跑”、“心里真高兴”等想像着孩子们在田野里忙碌的情景,体会到孩子们高兴的心情。假如你就是在田野中的孩子,你会做些什么呢?接着引导学生从孩子们简单的“野炊”中,感受到乡下孩子们的淳朴和对生活的热爱。此时学生入情,入境,真切地感受到了田野的美丽风光以及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

  为了让学生把自己心中丰富的感受用读尽情宣泄出来,我辅以多媒体将农村田野的迷人风光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帘,把学生带到在田野里享受劳动乐趣的美景中。然后配乐美读并尝试背诵全文,让孩子们的心与作者一起跳动,一同品味着快乐的田野生活。

  为了让学生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淳朴、真实。我引导学生结合书上76页插图,再次品读全文,把田野的美丽风光和孩子们的快乐久久地留在记忆中,把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镌刻在自己的脑海里。

  (三)深入探究,升华情感

  还能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请你再次走进课文,走进五月的田野去寻找答案。

  通过再次细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农村的孩子饿了,自己拿出锅和米做饭吃,困了就躺在草地上睡觉。”这些都是乡下孩子们独有的生活,他们能在生活中找到乐趣。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田野生活带给孩子们的快乐,以及生活在田野中的孩子们的朴实可爱。

  (四) 课外拓展,积累语言

  “得法于课内,增效于课外。”教学一定会结束,可是课文中所带给我们的纯朴、真切的农村生活,让我们每个人都为之向往。因此我推荐孩子们找一些有关农村生活的故事、散文、诗歌,如《少年闰土》《水乡的孩子》读读、背背、积累优美的语言,让快乐的童年生活永远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中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将课文里的外部语言内化为自己的内在语言的心理过程,而促进这一过程顺利进行的方式就是“读”。我非常重视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努力在我的课堂里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课改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一篇写景的精读课文。写的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丽而欢腾的景象,表现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宽阔胸怀。本篇课文有4个自然段,依据重点句和段的关系,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围绕重点句“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通过对野草、湖水、野花等事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静态的画面;第二部分围绕重点句“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通过对动物和人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动态的场景。动静有序,画面优美,生动感人,引人向往。

  中年级重点是进行“段”的教学,本篇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其中一二自然段是总分关系,三四自然段也是总分关系。而第三自然段又是一个过渡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识。

  2.学生情况分析

  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喜欢阅读,但草原离学生生活很远,所以要根据课文引导学生想象,并结合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欣赏图片直观教学的方法,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思考。由于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朗读把大草原的美丽、神奇的感觉表达出来,并引导学生自学、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草原的美丽和欢腾。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想象理解句子意思。

  3.培养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产生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激发情感,想象创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字词,学生认读:内蒙古铺满草滩欢腾矫健悠闲广阔

  2、能用以上的几个词语说说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深入学习

  (一)小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个怎样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草原的广阔美丽,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同时提出阅读要求,用铅笔画出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广阔美丽?

  同桌小声讨论后回答。(读书,理解,讨论,回答)

  2、指名反馈,教师相机板书。

  3、出示课件,对照品读课文中各种景物所对应的句子。

  (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先出示相应的画面,让学生看图说话,然后比较句子:

  蓝天底下,全是野草。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品句,指名说说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分组读出你的感受来。

  (2)指名读描写野草的句子,品词品句(这里的草很多,到处都是;也很高,能把我们没过,还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说明草很茂密。这里的景色很美。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出示课件中相应的画面感受美丽与有趣,再出示句子,男生有感情地读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来。(有感情地朗读)

  (3)指名读描写湖水的句子,品词品句,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学生自由发言(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宝镜一样。在草滩之中,

  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一洼洼说明湖水很多,清亮说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真美!)

  课件展示,理解“嵌”的意思,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

  (展开想象: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4)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还有什么呀?

  指名反馈,相机出示课件,欣赏各种各样的野花,感受野花的美丽迷人,全班齐读课件出示的句子。然后细细品读句子:文中哪个词写出了花多?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美?哪个词写了花的味道?

  男女生对读句子后,展开想象:清香单单是花朵的味道吗?学生自由发言。

  4、师带领学生小结:

  第二自然段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学生试着填空: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因为那里有()的(),有()的(),还有()的()。

  小结: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现了清亮的湖水,最后是各种各样的野花。这样美丽迷人的草原,像是把我们带入了仙境一般,我们大家试着把这段背诵一次。(老师引导背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从哪儿能让我们感受到草原是欢腾的,用“ ”圈出来。

  2、轻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想想他们在做什么,口头完成下列填空。

  雄鹰( )地( )

  百灵鸟( )地( )

  牛羊( )地( )

  小马驹( )地( )

  黄羊( )地( )

  小牧民( )地( )

  3、生对读,再次感受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老师读名称,学生读描写并唱出最后一句)。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了解过渡段的作用。

  1、文中哪段介绍了草原的美丽,哪一段又介绍了草原的欢腾?

  2、引导发现:哪句话与它前后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3、教师总结说明:在这句话中,前半句介绍了上一段的内容,后半句又介绍了下一段的内容,起了承接上下文章内容的作用,叫过渡句,独立成段的叫过渡段。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要学会使用。

  三、想象、创新

  1、师引导:草原的广阔美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我也想象马背上的少年一样放声歌唱,请你继续—

  小组合作,续写几句歌词。交流展示。

  2.师小结:是的,人与动物和谐生活,非常地友好,并且十分的快乐。这么美丽欢腾的草原,不仅是草原人的,也是我们的,让我们像小牧民一样放声歌唱,在歌声中结束这次草原之旅。(全体起立,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学生跟唱,在歌声中结束。)

  板书设计:15、锡林郭勒大草原

  美丽:野草、湖水、野花

  欢腾:人和动物

  五.教学效果评价

  1.通过朗读,及时评价,进行反馈。

  2.填空,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六.本次教学的特色

  1.根据三年级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非常重视段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段与段的关系,以及过渡段。从而了解整篇的关系

  2.重视一课时与二课时的有效连接,在课始,复习字词时,让学生有一两个词说说对文章的感受,这既是说话又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12-17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1-13

语文说课稿03-15

关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04-27

三年级语文找骆驼说课稿09-18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01-06

找骆驼语文三年级说课稿10-16

小学三年级语文《翠鸟》说课稿06-15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习作三说课稿09-24

小学三年级语文月球之谜说课稿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