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4-04 14:06:2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选】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9篇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本文的语言平实,但它很真,真实,真诚。我想通过本文的学习,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维度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言语.

  过程与方法:

  1.采取分段读,教师范读等方式进行阅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层层提问,让学生在问答中寻找答案,认真思考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情感和价值观:

  在精读品悟的过程中,通过妈妈的感情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金吉娅无私给予的仁爱之心。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用自己的爱,同情和善良之心,为这个美丽的世界增添一份温暖,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三、设计理念:

  为了很好的达到本课目标,在设计教学时,我以情感为主线,以“爱”贯穿始终,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我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运用了齐读、指名读、默读等多种方式来发掘文章的情感内涵,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四、教法与学法

  教学永远是教与学互相作用的统一活动,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指导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我设定了以下教学法:

  教法:

  1.读写结合法,我利用读与写相通之处,让学生写爱心主语。

  2.电化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使学生置身于有吸引力的情境中,更好地促进学习。

  3.朗读感悟法,体现语文“以读为本”的教学特点,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内心情感,在朗读中教给学生方法,进行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师生互动法,根据教学目的、课文特点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以问答谈话形式师生进行互动,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课文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得出结论。

  学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感知、感悟、思考语言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的学习精神。

  本文教学我预计用2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

  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在第一课时同学们在简单交流搜集的圣诞资料的基础上,我采用多媒体课件等展示圣诞节的图片和背景音乐,让学生说说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学生回忆春节欢快的生活),使学生立刻感受到圣诞节在西方国家的孩子们心中的位置就像中国的春节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这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文中主人公的生活,感同身受,还为后面的金吉娅用给家人买礼物的钱给一个盼望圣诞老人送给自己洋娃娃的陌生女孩买洋娃娃这一举动的体会做了铺垫。同时我还会在黑板上画一棵圣诞树。然后引导学生从预习中已知的内容入手,了解金吉娅送给大家的礼物,在圣诞树上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洋娃娃、笑脸、棒棒糖”,用小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生字、新词掌握情况。接着引出课题,让学生简单地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让学生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再次提醒学生“给”是一个多音字,并分清“矛”与“予”。然后让学生对课题质疑,从“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走进文本。

  第二课时,复习完生字,回忆好第一自然段的意思后,直奔中心,牢牢抓住中心问题“看到孩子们买的礼物,母亲的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来展开教学。

  (二)品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

  1、(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有哪些人?谁给你印象最深刻?

  设计理念:从金吉娅入手,我想很多学生都会说金吉娅给自己的印象最深刻,然后问:为什么金吉娅给你们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讲述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妈妈的爱。

  2、(第二课时)读中感悟,体会人物情感。

  (1)轻读,探知故事背景。

  设计理念: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该选购礼物了,从五个孩子分100美元中体会这个家庭不是很宽裕,从而体会妈妈的担心,了解妈妈的辛苦,为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做好铺垫。

  (2)细读,抓住金吉娅的.沉默不语。

  设计理念:通过研读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问妈妈为什么会生气?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吉娅的?哥哥姐姐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通过读课文,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找到哥哥姐姐是“兴高采烈”的,只有金吉亚是“沉默不语”。重点理解“兴高采烈、沉默不语”,通过抽生读、齐读、读重点句,引导学生回答:金吉娅为什么会沉默不语?以及一系列的问题(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沉默不语的金吉娅在想些什么?金吉娅给家人买到了礼物没有?买了什么?这么便宜的棒棒糖,妈妈生气了吗?)让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金吉娅美好的心灵。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

  (3)品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

  设计理念:先让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金吉娅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原因的有关句子,并划出来。研读第一个重点句: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让学生想象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女孩,为什么那么想要洋娃娃,发挥学生想象及体会小女孩的愿望很强烈;研读第二个重点句: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让学生进行对比,体会小女孩的什么都没有,从而使学生的同情心与爱心一下子涌上心头,进一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与爱心。再以“妈妈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是否确定帮助一个陌生女孩,再一次让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与爱心,同时激发学生们自己的爱心。然后让学生带着同情和决心再次读第四自然段,情感得到升华。

  (4)研读,情感的升华。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设计理念:体会妈妈心情的变化和妈妈深深被感动以及激动地拥抱金吉娅的心情,反复地研读,让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与延伸。

  (三)爱心奉献,生活拓展。

  1.师:八岁的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收到洋娃娃的小女孩会怎么想呢?

  设计理念:发挥学生想象,替小女孩说几句话,为写作打基础,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感恩教育。

  2.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这是一棵怎样的树了吧?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应该把它种在哪里呢?(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画心)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更加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请记住——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设计理念:升华给予树的形象及让学生积累名言。

  3.作业布置: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像金吉娅这样善良的人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吗?选一个你最想帮助的人,把你的爱心写下来,做一张爱心贺卡,写上你的爱心主语,交给老师,老师一定把你们的爱心转达给他们。

  设计理念:走进现实生活,献出自己的爱心。

  4.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结束本课。

  六、板书设计

  设计理念: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既能知道课文的大概内容,又可知道课文的主旨。在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划一颗心,让我们把这样的一棵给予树永远种在心中。

  让学生懂得关爱别人,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是三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主题。爱是什么?该怎样去表达?则是我在这一单元学习中引领孩子思考的问题。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课文以生动具体的语言,简短、含义深刻的对话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

  三年级上册阅读的学习目标开始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加强词、句训练;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城实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诚实的可贵,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净化,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教育。

  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说教学方法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学知识与学生感悟的结合。

  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生

  三年级学生处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走进中外名人的世界。本文涉及到人物是伟人列宁,我在设计时,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名人讲起,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身边的名人,又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在让学生了解名人时,我既突破了以往介绍的惯例,既不是老师说,也不是让学生直接来介绍,而是采用了出示名片的方式,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素材的基础上,让学生说,避免了学生对名人了解甚少,而不会说或乱说的情况出现。

  (二)走进文本,感受灰雀的可爱及列宁对它的喜爱。

  1.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在这里,我是抓住了“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 。“惹人喜爱” 通过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及课件展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歌唱的画面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真切地感受到灰雀的惹人喜爱,为接下来的文本理解不经意地设好了铺垫。

  2.这几个词的使用来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通过“每次、都要、仰望、 经常”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对灰雀的喜爱。

  (三)披露文本,感受列宁高超的育人之道。以此,我利用课件导入场景,并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并通过教师参与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地读。有了这一环节的朗读准备,便让学生来细细地研读课文,以当小侦探的形式,了解灰雀是小男孩捉走的,并体验人物内心,接着抓住列宁自言自语的话,来感受列宁那种循循善诱及对儿童的保护的品质,也给大家展示了小男孩改正错误的过程。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引读: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哪儿去了呢?

  2.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 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3..读课文 3.5.7.9 自然段,请大家再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相机引导读 多 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从这句话你读出了列宁什么样的心情?惋惜,着急,担心,关心)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 爱。

  4.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读 4.8.10 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 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列宁喜欢这只灰雀吗?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 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 3-10 自然段,

  (四)深入体会,在此我又以课件再次带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想象灰雀在对谁唱歌,唱得又是什么歌,从而使学生明白,我们应该向列宁那样真正地爱鸟,美丽应与大家共享,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应该改正的道理。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幻灯片展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 11-13 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 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 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望天门山》这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望天门山》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望天门山》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学习古诗,认识文中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李白 (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三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关键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一般的.班级能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画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读出节奏感,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第六步: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抚玩荷花并睁开想象的事,称赞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盼望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头脑情感。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景象融会,不但写出了荷花的丰姿,并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好看,又有身临其境的觉得。让学生随着教学历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怀、移情。课堂教学以情绪为纽带,变得更富勾引力,使学生的勤学精力得到造就,促使学生在勤学、乐学中渐渐明白爱,明白热爱高贵,寻求优美。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奇特的吸引力。(点)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头脑活泼,担当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存在城镇,对荷花了解甚少。正是思量到这个特别缘故原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奇妙地运用多媒体技能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荷花那差别平凡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点)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准备:CAI课件、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点)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点)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点)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习后交流学习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点)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随后出示迫不急待、兴致勃勃地长出来的白荷花,让孩子们想象,展开讨论:它们长出来想干什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孩子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更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养成孩子们善于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交流时,孩子的回答将思路开阔,富有情趣,这不仅是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情感的流淌、灵性的涌动。

  2、在品味荷花的美丽之后,我运用CAI课件再现画面(点),感受一大幅活的画,理解“画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我让孩子们对着满池的白荷花说出他想说的话。有前边丰富的表象储备,加上自己对表象的体验,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毫不拘束地畅谈心得,又使他们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这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样设计,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创造能力。

  如诗的画面,优美的文字,让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必将十分顺利地达到能力目标中的背诵目标。

  4、在部分学生用“画图法”描绘荷花时,我将鼓励学生把自己想画的内容画到大黑板上,它综合运用文字、图画、线条、色彩等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强化表现力,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观点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写当“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这个自然段的学习,我主要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意境:(点)有自己轻声读,想象美丽的意境;有配音像朗读,感受意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还有图文对照读,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学生的情感也达到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然后抓住第四自然段的省略号让学生想象:(点)还有哪些动物会来和“我”交谈,可能告诉“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思维将又一次被激活。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点)

  (四)搜集信息、拓展学习(在操作创新的原动力中——移情)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荷花的资料在课上交流。老师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共享。我收集的资料有:作者简介、荷花简介、古文、古诗、各种图片等。这样,扩大学生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在课外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资料办成小报,并进行评比,学生通过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得到锻炼。(点)

  五、板书设计

  荷花

  闻到清香——观察形态——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

  赶紧色彩美活化为荷花大自然

  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点)

  六、教后小结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本领。由于文章的“美”是通过多种读法咀嚼出来的。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能使学生迷恋,孕育发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气成诵,把课文语言内化为本身的语言。

  4.教学中学路明白。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连结自主、积极、自动的运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效”和谐,“立体式”睁开。

  本课的教学计划,力图以新的课程尺度为引导,树立“大语文观”的全新教学看法,奇妙地运用当代教育技能,优化课堂布局、革新阅读教学,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实现知识与本领、智育与美育的奇妙融合。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全文分为两大部分,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并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建立学习自信 。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难点是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二、 说教法

  这是一篇说明文,它不是借助艺术形象传授知识的,而是用准确、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事物和传授知识的。所以我是侧重以下几方面教的:

  1、 抓住说明文的构段特点进行教学。教师精讲第一段,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自学相似段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展开教学,品悟理解内容。

  3、 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文同记叙文相比,语言比较枯燥,形象性不强。 我借助课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

  三、 说学法

  这篇课文没有过多的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因此我设计让学生这样去学习:

  1、 学生读文后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2、 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太阳的特点和我们的关系的。学生抓住每个自然段的重点词句 , 体会说明事物怎样运用列数字、做比较、打比方、比喻等多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给人的感觉是准确、简炼、明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3、 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我国教育家程颐提出:"教育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因此,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神话故事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这么一个传说,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这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其实,这只是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出来的一个有关太阳的神话。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地探索到了宇宙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7课,去探索太阳的奥秘。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首先,我给学生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本课课文思路清晰,这样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

  2、学生自由读书后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字词教学仍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因此,我利用课件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自己读,指名读,老师相机指正多角度评价鼓励学生, 最后齐读,加深记忆。

  3、指名学生交流课文讲了太阳的哪几个特点。

  教师相机板书:远 大 热

  (三)再读课文,加深感悟

  了解太阳的特点是本文的重点,我采用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先请学生默读有关段落,体会一下文章是通过哪些词句写出太阳的远、大、热的呢?并画出有关词句,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四)集体交流 深入品读

  引导学习太阳的"远":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的?

  指一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其实,……箭哪能射得到呢?"

  2、师强调:对,这几句话向我们介绍了太阳离我们很远,让我们都来读一读,看看哪些词句突出了太阳离我们远。

  学生自由读后指名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通过读书很容易能感受到太阳离我们很远,这里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陶行知说:"创造力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1)学生谈到数字,教师相机总结:大家看,文章列举了几个具体的数字就把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再鼓励学生谈对步行和坐飞机两个例子的体会。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说明太阳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这样引导学生接触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 ,突破难点。

  (2)学生谈完后教师小结:对,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相机出示课件。提问:这句话什么意思?追问:为什么用反问句呢?(反问句更能突出太阳离我们远。)

  3、指导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教师及时的点评,或者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增强自信,体验成功 ,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4、教师小结学习方法: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朗读的方法,学习了太阳的远,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自学太阳的"大"和"热"。

  (五)学生自学太阳的"大"和"热"。

  这一环节,我意在指导学生怎样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给学生自主的权利,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困生进行学习,以防他们无所适从。逐步培养学困生的能力。

  2、集体交流。

  先请一个同学来读读描写太阳大的段落。(课件出示,指名学生读)

  3、让学生谈体会,学生谈到"130万个地球"和"一个太阳"时,师相机提问:这样比较有什么好处?

  众所周之,合理的语言文字练习设计和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是相统一的,我在学生理解课文中有机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按照先展示读然后谈体会再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学习太阳的热。

  5、教师小结过渡到课文的第二大部分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关系密切

  (六)半扶半放学习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密切

  教师引导:通过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太阳与我们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因为课文较长,这一问题具有辐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触类旁通,更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1。学生读完相关部分后全班交流,师相机评价。很自然的过渡到课文的最后一段:是呀,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出示课件)指一两名学生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2。 学生带着体会有感情朗读这一段,指名配乐读,齐读。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感情得到升华。《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标准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理解,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体验,有所领悟和思考。我在这环节中就遵循了这一原则。

  3。指导背诵本段。

  (七)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太阳的特点,并且还体会到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面对着每天早晨升起、傍晚落下的太阳,你想说点什么?

  2、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其实,太阳的奥秘还远不止这些,宇宙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等待我们不断探索,希望大家课下进一步去收集有关资料,相信大家的收获会更大!

  五、说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西师大版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课《家乡的红橘》。这篇课文安排在第二单元第三课,是一篇介绍家乡特产红橘的文章。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就是写你最熟悉、而最喜欢的家乡美景或特产等,《家乡的红橘》正是透过小小的红橘,表达作者浓浓的家乡情,深深的自豪感。真正体现了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一篇很有价值的习作例文。下面我就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这5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文的结构特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状况,又根据跳起来摘桃子的最近发展区理念,设计了如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在识记字词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品读赏析课文,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之处和课文的写作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作者寄托在对红橘描写中的恋乡、爱乡的思想感情;并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二、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品读赏析课文,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之处和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寄托在对家乡红橘描写中的恋乡、爱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分析

  多媒体课件辅助法: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直观,教学手段更便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课文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一次有趣的橘乡之旅。讨论点拨法: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和时间顺序及总分总的结构美。

  2、学法指导

  圈点勾画法:根据课文段落的特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小组合作交流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找找、读读、说说等多种方式,使课文的意境和语言走进学生的心田。

  四、说教学程序

  本文预计用两课时,第一课时:认识、理解生字新词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粗读课文了解大意。第二课时:学会品读赏析课文,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之处和课文的写作特点。下面我就以第二课时为例说一下具体的课堂程序。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采用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对红橘的了解,我相信大家都已经喜欢上了红橘,但这么好吃又漂亮的水果,它是怎样长出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感受它的可爱吧!

  (二)品读课文,感受可爱

  1、红橘的家园:自读思考第1自然段讲了什么?

  2、橘叶茂盛:(过渡)作者家乡的红橘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课文又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请自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当学生首先了解第2段写春天时,橘树叶长得更茂盛了、四季常青。文中是用哪些词来写橘树叶子的可爱的?请把它们标出来。小结:那绿绿的叶片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多美呀!就让我们轻轻地读一读吧。

  3、橘花漂亮: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第3段主要写橘子花的可爱)你们觉得橘子花漂亮吗?请在本段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试着读出感情,并思考写了橘子花的哪些方面?(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我做适时点拨。)呀,听了大家的回答后,我才知道红橘的花儿原来像茉莉一样可爱!我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小巧、洁白的花朵儿,仿佛真的闻到了那清新、醉人的香味!请全班同学齐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花儿竞相开放,花香醉人的情景。并朗诵本段。

  4、青橘肥实: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第4段写了青色的橘子压弯了枝头很可爱)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青色橘子的可爱?请同学们齐读并边读边想象又大又饱满的青色果子挂满枝头的情形。

  5、红橘诱人:到了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成熟的果子又有哪些可爱之处呢?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红橘的.呢?(第5自然段)(小组讨论、探究交流、学生汇报。)在这段话中你能找出一句比喻句吗?(能)。还有把橘子当成人来写的吗?(有)。明确:把物当成人来写的修辞手法是拟人。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本段并把它背下来,体会作者对家乡红橘的喜爱之情。

  6、赞美红橘:家乡的红橘每一阶段都有它的可爱之处,无论是橘树叶、橘子花,还是橘子,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可爱,就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大声地赞美它吧!齐读最后一段,感受作者对红橘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梳理全文,拓展延伸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按红橘的生长过程:先写叶,再写花,最后写果实由青变红。下边就请同学们在文中勾画出红橘生长过程中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并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本文的结构层次是什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我做最后梳理)

  2、小结并拓展:同学们,我们通过品读课文知道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抓住橘子的特点从开花到结果,再到成熟;从形状到颜色,再到味道等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喜爱红橘、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写作方法,把自己的作文写得内容更具体、更有条理。今天我设计了一个语言表达作业,题目是“说说我喜欢的水果”,大家可借用文中的优美词句,思考它的特点(颜色、形状、味道等),向别人介绍它的可爱之处,来吧,让我们来共同分享吧!(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互补充。)(新课改要求三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因此我设计了此作业,也是为了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设计了如下板书:

  春天叶子

  夏(四五月)花朵家乡的红橘喜爱红橘

  秋天青果热爱家乡冬

  (十一月)熟果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五、拓展延伸

  1、写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来写一段话,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2、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能体现电脑神奇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园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果园生产需要的变化一步步体现出来的。这样的叙述一方面使得果园机器人特点的介绍有层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生产需求是科技的发展动力。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激发学生对机器人世界和科技的兴趣,继续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设计理念:

  简明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简约的教学环节:

  一、 看报告,爱上机器人。

  教会学生处理收集信息的方法:挑选与整理。

  二、 独立阅读课文。

  独立阅读课文,达成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能干什么?它有趣吗?还需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3、交流学习成果。

  4、小结,机器人,服务于人。

  三、畅想心中的'机器人。

  24果园机器人(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阅读的能力。

  学习重点:

  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

  学习难点:

  继续培养学习后进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看报告,爱上机器人。

  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它对我们来说,有些陌生,只要我们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关于机器人的知识那是应有尽有,我们仿佛一下子就熟悉了,成了朋友。我也收集了一些关于机器人的资料,还进行了认真地整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9

  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阅读的能力,对各种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在多媒体世界中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说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感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

  2、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与想象,读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读中积累语言。

  3、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

  说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丰富自己的语言。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说教学重点:

  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说教学难点:

  懂得作者是如何围绕重点句进行写作的

  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和学的方法:

  1、图片展示,直观激趣从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图片出示到形状各异鱼的图片补充。

  2、引导和启发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在读课文中去体味,去感受,去琢磨,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

  说教学流程:

  本堂课的教学,我准备围绕以下5个环节来落实。

  第一环节:图片激趣,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西沙群岛的地图,介绍在距海南岛330公里的南海海域,有一片岛屿,它就是充满神秘、令人向往的西沙群岛。板书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设计意图:此处的情景渲染,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三步。

  第一步:抓住课题中的“富、饶”这两个字眼。师:“富”和“饶”都有“很多、很丰富”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预设:海水的颜色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壳海龟

  鸟鸟蛋鸟粪(老师适时板书)

  第二步: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是从西沙群岛的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四个地方介绍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

  第三步:让学生找出课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步的梳理,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明晰了叙事的顺序,潜移默化地促进自己的习作。

  第三环节:品读句子,欣赏海水

  第一步:西沙群岛的海水有何特点?抓住“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两个中心词,指名让多个学生读出具体描写的句子。

  第二步:海水呈现多种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用……因为……和因为……所以……两种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设计意图:换个方式与文本进行对话,尤其是关注后进生的课堂表现,容易的内容让他们也有机会表现。

  第四环节聚焦词语,畅游海底

  第一步:让生默读海底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再放声读一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不懂笔墨不读书,默读能促进思考,让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

  第二步:让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抓住“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指导读,结合图片,进行说话练习。

  让读来替代老师的讲。给学生创造读的机会,进行多种形式的读,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

  第三步:思考“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意思。

  教师出示课件图,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指导学生分析体会,并非真的是水鱼掺半,而是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鱼多的特点,诗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五环节自主合作,深化感悟

  第一步:自主合作学习5—6自然段

  通过上面的学习和之前的阅读积累,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会贝壳的美丽、海龟的有趣、海鸟的多,从而升华情感,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第二步:教师播放西沙群岛风光及物产的录像,使学生直观感性地整体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升华学生美的情感,自主体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语句和段落。

  第六环节: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全文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说板书设计与教学评价

  富饶的西沙群岛

  优美海面海水颜色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富饶海滩贝壳海龟

  海岛鸟鸟蛋鸟粪

  板书设计是微型的教案,我用课文的关键词的方法来设计板书,结构清晰,简单明了,有助于课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活动指针,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个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我通过图片激趣法、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