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4-12 09:07:3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五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和时间赛跑》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童年时候的一件往事:“我”因为外祖母的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了解到时间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了与时间赛跑的念头,在于时间的赛跑中,“我”认识到: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也是一篇惜时教育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及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句、格言。

  3、从学习课文中,学生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好好地运用时间、珍惜时间。

  三、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讲述的:由外婆的去世引发的和时间赛跑一事,并从中获得关于珍惜时间的启示。

  2、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体验,真正懂得珍惜时间。

  3、抓住关键词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体会作者对时间、对人生的认识。

  四、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读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并展开探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进行阅读反思,感受时间的珍贵,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多媒体展示导入新课,提出质疑;探究学习,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品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明白时间是多么珍贵,初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好好运用时间的习惯。反思升华;布置作业。

  1、多媒体展示导入新课,提出质疑;

  (1)图上的人在干什么?(赛跑)指名学生回答。

  (2)他在跟谁赛跑呢?(时间)

  (3)全班齐读课题:和时间赛跑

  读了课题,同学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如:他跑得过时间吗?他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呢?和时间赛跑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了解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3、出示词卡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

  思考:(1)课文讲了哪些事?(外祖母去世,爸爸和我谈话;观察太阳的变化;观察小鸟飞行路线;和太阳赛跑;和作业赛跑。)

  (2)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明白了什么道理?(牵引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5、学习1——5段

  (一)。自主学习,谈谈对第一自然段的理解。

  (1)外祖母去世了。

  (2)“我”为了排除伤忧,每天在操场上跑着,累得扑在草坪上痛哭。

  (二)指导朗读:这样伤心,这样的'痛哭流涕,大家感受到了吗?那就把这种伤痛读出来吧。

  (三)词语训练:

  说出近义词:去世()疼爱()排除()忧伤()

  6、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一)朗读理解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内容,谈谈读后的感受。

  (1)“我”的哀痛持续了很久。

  (2)爸爸妈妈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也就是告诉“我”外祖母死了,要“我”面对现实。)

  (3)“我”不理解“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

  (4)爸爸又是怎么说的?

  (二)全班齐读第四自然段,即:爸爸说的话。

  (三)读了这句话:“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有什么感受?平时生活中,你有过这种感受吗?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7、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谚语的意思。

  (3)哪位同学平时课外阅读中还收集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成语?全班交流。

  (4)“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7、说说看,你平时是怎样珍惜时间的?今后,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

  小结;生前最疼爱“我”的外祖母去世了,“我”痛苦、难受、疑惑,面对这样的打击,“我”又从爸爸的话中感悟到了什么?以后的日子“我”会这么做?明天我们继续学习。

  六、说板书设计

  学生在讨论探究学习中,我相机板书,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13和时间赛跑

  外祖母去世“我”哀痛起因

  和时间赛跑(赢了、喜悦)经过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珍惜时间,受益无穷)结果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的第14课《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一、教材解读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语言浅显易懂,看似平淡却含义深刻的童话故事。通过讲述小骆驼因小红马嘲笑他难看而委屈,到沙漠里亲身体验后,发现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都很有用,而认识到自己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故事,赋予我们这样的道理:我们要辨证地看待事物,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对于自己,更要树立起自信。课文富有情趣,寓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全文以对话叙述为主,条理清晰,围绕“自豪”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故事的情节发展与小骆驼的情感变化交织描写,相得益彰,耐人寻味。因小红马的嘲笑,小骆驼感到很委屈,接着在妈妈带其到沙漠走一趟时,由起初的担忧到后来发现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都很有用,感到由衷的自豪。外表虽然不好看,但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中的作用却是其它动物所不能比拟的,文中,骆驼妈妈正借此,引导小骆驼通过沙漠之行,发现自己的用处,悟出:外表好不好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用处。使文章表面内容浅显,却又意味深长。

  二、目标定位

  课文中生动,富有情趣的故事情节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而课文中所描绘的沙漠景象毕竟离我们较远,对沙漠的了解很少,有的也只是从电视画面或课外书籍上了解到一些。据以上分析,基于对新课标教学要求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考虑,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四方面: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铺天盖地”、“委屈”等,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中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感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4、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相关的动物常识。

  其中,教学重点是:(1)感悟课文内容,知道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中的用处。(2)充分理解小骆驼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是: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悟课文蕴涵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教学流程:

  如何让三年级的学生通过这童趣横生,扣人心弦的故事,去自然而然,比较到位地感悟文章赋予我们的深刻道理呢?根据文章及学生特点,创设与课文相匹配的情境,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真正走进小骆驼的这个角色中,在步步推移的比一比,看一看,读一读,问一问等学习活动中,揣摩体会小骆驼的心路历程,情感变化,从而在角色体验中感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主要预设了以下几个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联系生活,紧扣题眼,理解“自豪”

  1、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自豪”吗?你曾经为什么事感到过自豪?

  2、在此基础上,过渡: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跟“自豪”有关系,板书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此时此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我”指谁?因为什么事而感到自豪?为什么说“应该”、“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一环节首先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理解“自豪”,再对课题提出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呈现出最佳的学习状态。)

  学习活动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初识“自豪”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散”;结合课文,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铺天盖地”、“委屈”等。

  2、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此过程中,对于文中难读的长句子相机指导学生读准、读通,注意停顿等,如本文中的第一段,从而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随后,再组织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了解课题中的“我”是指小骆驼,小骆驼为自己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有特殊用处而感到自豪。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正音和辨析字形,初步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并能读顺读懂课文,为后面的精读课文作好铺垫。)

  接下来,我着重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也就是)

  学习活动三:入情入境,角色体验,感悟“自豪”

  第一步:外表比较,体验“委屈”

  1、创设这样的情境:一天,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点击课件,书上插图),小红马对小骆驼说了什么吗?

  出示填空: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

  (1)引导学生看图,了解小骆驼脚掌、眼睫毛和驼峰不美的外形特点。

  (2)观察小红马的神态,抓住“喷着响鼻”看出小红马看不起小骆驼。

  2、想象:假如你是小骆驼,对小红马的嘲笑,你会想些什么呢?

  3、指导读,读出小红马“喷着响鼻”瞧不起的态度,嘲笑的语气以及小骆驼委屈、自卑的内心。

  4、听了这些话,小骆驼十分委屈,于是它把这些话告诉了妈妈,骆驼妈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读出疼爱的语气。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朗读对比、情景想象,快速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由小红马的神情感悟小骆驼委屈、自卑的.内心。这为学生后来的情感投入铺设了桥梁。只有入境才能入情,入情才能更深地领悟课文内容。)

  过渡:正因为小红马说它难看,所以小骆驼觉得挺委屈的。于是,妈妈决定和小骆驼到沙漠中去旅行一次。

  第二步:沙漠之行,深感“自豪”

  1、了解沙漠

  (1)说到沙漠,你对沙漠了解多少,不妨说给大家听听……

  (2)点击课件——沙漠,让我们来看看,沙漠到底是什么样的?

  (3)在课文的3、4自然段中,有好多描写沙漠的句子和词语,你能快速读一读后,把它找出来吗?

  (4)交流,点击课件——沙漠词语:茫茫的大沙漠 无边无际的沙漠 沙子松散的沙漠 风沙铺天盖地的沙漠 (读好这些词语:大、无边无际、风沙铺天盖地)

  (5)我们说了沙漠,看了沙漠,读了描写沙漠的词语,此时,大沙漠给你一个什么印象?(沙漠广大无边,气候干燥,很少有绿色植物,没有水流,风沙很大,还有沙丘、沙谷,如果人在沙漠里行走,随时有生命危险。)

  (这一环节中,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进行了融合,在看、读、说等层层递进的活动中,以朗读做为语言积累的路径,借助课件媒介帮助学生感受沙漠的恶劣环境,建立对沙漠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小结并过渡:虽然沙漠里的气候如此干燥,环境这么恶劣,可小骆驼和它的妈妈还是愉快地结束了这次沙漠旅行,而且小骆驼还有了新的想法。

  2、引导质疑

  (1)点击课件——最后一节

  (2)读读这一节,思考一下,你特别想知道什么?(交流筛选后点击课件——2个问题 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各有什么作用?小骆驼因为什么事而深感自豪?)

  〔这一环节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样重要。这里,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已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

  3、走进沙漠

  过渡:问题的答案就在3、4小节中,下面我们同桌两人自己学习3、4自然段。先读读课文3、4节,看看哪对同桌完成地最快。

  (1)交流前提示,你们可对其中最感兴趣或最有把握的进行交流。

  (2)学生交流,随机出示:(点击骆驼相应部位,出现文字)

  A、驼峰:点击课件:驼峰和文字

  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小骆驼担心地问妈妈:“再走下去,我们饿了怎么办呢?”妈妈说:“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板书:贮存养料 )

  同桌分角色读,男女生读(读出小骆驼的担心和妈妈的自豪)

  B、脚掌:点击课件:脚掌和文字

  妈妈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对小骆驼说:“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比较句子: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就拔不出来了。

  联系我们对沙漠的了解,你觉得哪句话更能表现这种情景呢?

  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抽读、评读、齐读。

  C、说话间,一阵风铺天盖地刮过来。妈妈让小骆驼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

  点击课件——风声,感受风铺天盖地。

  想象当时的样子,读好这句话。板书:挡住风沙

  D、师小结:原来看似难看的驼峰、脚掌、眼毛都有这么大的作用啊!其实,骆驼在沙漠里能驮人载物,是其他动物不能代替的,所以,这看似难看的骆驼,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让我们分角色朗读3、4小节,再次体会骆驼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

  (这一环节中,扣住词语、句子、甚至是标点符号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语文双基,交流分享重点学习驼峰、脚掌和睫毛的特点和作用,并通过层次朗读,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体会自豪之情。突破本课的学习重点。)

  第三步:再扣课题,领悟道理

  1、再次引读第五自然段:沙漠之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2、直指课题,这里以小骆驼的想法作为了题目,让学生说说小骆驼因为什么事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这一环节,将学生自己积累的知识转换为比较简洁的文字,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明白课题的意用意,并且是学生对整个学习内容有一个简要回溯,为他们运用语言做好铺垫。)

  过渡:后来有一天,小骆驼又去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小红马说:“瞧,你长得这么难看,还照什么镜子?”如果你是小骆驼,你会怎么说呢?让学生进行续编。

  第四步:拓展思维,发展语言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渗透:虽然外表不美,但是却很有用,也是值得自豪的。

  (这一环节,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说的欲望,鼓励学生说自己积累的话,使学生能运用所学课本上的语言,进行表达说积累的话。在这样的语言活动中学生语言就比较规范,言语质量就相应提高。进一步领悟深刻哲理,点名题意)

  第四个学习活动:拓展表达,回归生活,强化“自豪”

  1、其实,小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沙漠之舟》这篇短文,引导学生读一读,再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选择文章中的内容自由地说说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比如:我感到自豪的是我们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我感到自豪的是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

  2、骆驼有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现在请你说说几句话,用上“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如:我感到自豪的是我能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

  (这一环节中,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同时提升本课的主题,学生由骆驼的自豪引发到自己自身的自豪,由此及彼,由人及己。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它条理清楚,呈现文章的线条,简单明了,突出文章重点,起到有条理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因此我设计这节课的板书是: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脚掌(又大又厚)→防止陷沙

  睫毛(双层) →遮挡风沙

  驼峰(肉疙瘩) →贮存养料

  (委屈) (自豪)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义教材五年制小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奇异的植物世界》。课文有生动准确的文字描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奇异的植物世界的神奇图画,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着奇妙植物、神秘声音、奇异的植物世界中。

  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阅读的能力,对各种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在网络世界中寻找更丰富的知识,开拓视野。

  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是对学生基本知识、能力和、学习方式方法和情感上的一个提升的过程。在认真地对教材与学生情况的分析后,我把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奇异的植物世界,理清写作顺序;理解词语,认识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探索植物世界的奥秘,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本篇课文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介绍的种植物的奇异之处。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激发学生的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因此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对“奇异”上,抓住这一重点来统领全文,并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理解和体会植物的奇异之处。

  教学方法教法: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是学生认知课文、体会课文、理解作者写作思维的'一条最佳的途径。在读中学生可以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也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升华。我还利用多媒的交互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与学习测试,使学生能在自主、宽松的学生环境中获取新的知识。本课主要以“导——扶——放——”为主要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法: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为了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与他们自身的潜能,在整个教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探索者;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前播放教师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奇异的植物的资料与图片。

  一、解题入手,激发兴趣

  导入:以旧带新,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通过投影出示图片,使学生感知到植物世界的奇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课题:《奇异的植物世界》}在学生读后,抓住“奇异”一词,明确教学的重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次读文,通过带问题读文、指读课文、快速读文,使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概括全文,为下一步精读课文打下基础。小结中,仍以“奇异”为主线,再一次强调学生学习的重点;同时也交待了学习的难点,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这6种奇异的植物的。

  三、精读课文,品学体味

  在精读课文,品学体味这过程中,以李叔叔带我们到植物园去参观,课文的2——7自然段具体写了这一游览的过程为重点。首先,在教学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导——扶——放”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第二自然段为导学切入点,以第三自然段为衔接来“扶”学,以四——七自然段为实践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来完成。在导学中,我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和他们一起总结出学法来。出示学法,以便对学生进行“扶”学,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在“导——扶”的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语文基本素质的提高,如对字词的理解、认识打比方句、对重点语句的训练、通过读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等,为学生将来的学生打下一块块坚实的基石。我们知道,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教会学生多少篇课文或学会多少道题,而是教给他们如何去自学的能力和方法。《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合作者。由于2——7自然段的结构相同,积于以上二个原因,我在后面的学习中,大胆放手给学生。让他们的能力和学生自主性充分得以展示和调动。在汇报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导出学法出示学法,根据投影中的学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汇报,关掉学法让学生自主进行汇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多鼓励少批评为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全文都以“奇异”为线,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最后水到渠成,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多么奇异的植物世界啊!回归主题,总结全文。

  四、延伸知识、激发情感

  板书可以说一个微型的教案,它承载着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和写作思路。最后让学生结合板书,来理清全文的写作思路。

  五、总结

  教师简短、恰当的总结,,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也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承上启下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板书:

  奇异的植物世界

  树下 花棚旁 小路旁 草地上 水草地 荷花池

  哈哈树 带电花 蜡烛树 醉草 捕蝇草 水笛荷

  出笑声 带微电 能点亮 含酒精 会吃虫 可发音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暮江吟》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这是一首写景佳作,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的意境。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读中悟诗,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中高年级在阅读诗歌教学中的要求,要让学生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综合以上教材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吟”“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文。

  2、过程目标

  (1)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情感。

  (2)通过多种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3、情感目标

  启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积累背诵。

  四、 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及结合教材特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品评赏析等方法,适时的运用配乐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朗读、品悟诗文,让学生在读中融情,悟中入情。

  五、 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我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过程我分五个环节进行

  1、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我的导入是这样的: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一年级到现 在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写景诗歌,你们能背几首听听吗?

  当我这样引导之后,学生自然会背几首写景的诗,随后我顺势说:同学们背的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介绍《暮江吟》写作背景。

  2、破诗体,解诗题。

  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介绍写作背景后,我让学生看我板书的课

  题,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各交代了什么?“吟”是什么意思?“吟”是本课的生字大家读时注意是前鼻音,书写时右边是“今”不是“令”。

  3、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个环节我分4步完成)

  (1)运用录音范读诗歌2-3次,并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诗歌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2)自读诗句。

  古人言“读书百变,其义自现”,多读是理解诗意的关键。在这一步我让 学生把诗读三遍,要求: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流利,读的字正腔圆,第三遍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3)课件出示画了节奏的诗,采用各种方式读。如个人读、齐读、分男女生读。

  (4)在前面三步的基础上,我提了这样的问题:谁试着来说说《暮江吟》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颜色和形状都有哪些特点?

  4、品读古诗,体会情感

  诗歌语言凝练,不读不能见其美,不品不能见其意。(这个环节我分3步完成)

  (1)注重启发,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如在教诗的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时,我是这样 进行教学的:问:“残”是什么意思?“残阳”的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一道残阳”是指什么时候太阳?“铺”是什么意思?当学生一一做答之后,我再问:什么时候的太阳斜照在什么地方上?经过我这样问,学生自然就译出第一句诗的意思。接着我再问:夕阳斜照的江面会是怎样的呢?“瑟瑟”是什么意思?自然的学生又很快的译出诗的第二句意思。诗的后两句我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

  (2)品读关键词,创设情境,初步体会情感。

  新课标指出:抓好词句的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根本,对词句的揣摩是培 养学生感悟情感的一种主要形式。 在这一步我让学生默读第一句,并想想哪个词用得好?学生自然找到“铺” 字,接着我问“铺”好在哪里?能否把“铺”换成“照”“射”“洒”等字,为什么?品完“铺”字后,我顺势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播放《秋思》乐曲,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假如此时此刻你就站在江边,面对这样美丽祥和的景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假如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些什么?假如你是诗人你又会吟出怎样的诗句?诗的后两句我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

  (3)体会情感

  在这一步中我设计这样的问题:请大家结合诗的写作背景和诗句意思并思考:诗人写这首诗前后的心情有何不同?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是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事物,他有什么用意呢? 学生自然会把诗人不同的心情说出来,这时我做这样的一个小结:是的,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对 “残阳”等景物吟诵,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5、聆听歌曲,积累背诵

  请同学们聆听《暮江吟》这首歌。伴随着美好的旋律,让学生跟着唱,进而背诵诗歌。

  六、 教学板书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傍晚: 残阳 —铺— 江水 “夕阳西沉”

  夜晚: 月-----似——-弓 “新月东升”

  露珠 ——似—— 珍珠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吃西瓜》一课。

  2、本课属于新课标教材中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部分数的运算范畴。本节课结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也为第二学段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打下了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学习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数加减法法的计算方法时,借助直观的图形演示,算法就不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而数形结合本身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3、目标分析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整数是从一个一个数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个经验。分数是建立在等分某个单位开始的,并且是不可分的,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而且表达方式也不相同,读数的方法也不相同。尤其是分数既表示一个量,又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小学生较难理解。《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这节教材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根据教材地位、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识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学法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有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求问题的答案。教法: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学法: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辩论。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析

  1、遇困求知、导出分数(1)把4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2)把2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3)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复习平均分,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1)(2)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3)题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自主创造,探究分数(1)这半块饼怎样表示?请大家想一个办法。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创造)(指名学生汇报所想符号,并说出意思)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原来学的数不能表示这半个,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数分数。(出示课题)(3)你想知道分数的哪些情况?(4)你准备怎样学习?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课题和遇到的新的数学问题,提出所想知道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和问题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就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重点筛选以下三个问题作为本课目标:1、分数表示什么?2、怎样读?3、怎样写?(5)现在就请同学们借助于学具和课本自主探索。 让学生通过学具的折叠、涂色、不仅自己学会了什么是,什么样的结果是。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于讨论、交流,还能把分数的意义向完整的整体均分推进,体现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6)教学。 ①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要表示这样的一份,在横线下面写1,写作。读作二分之一。(出示课件) ②指名学生说出的意义。 ③举例说明的具体含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④有了分数,我们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这只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得这块饼的( )这只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得这块饼的(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适当总结,让学生形成的初步概念。再通过举例说明分数的含义又回到日常生活中,促使学生经厉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过程。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吃西瓜》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吃西瓜》说课稿3、看图辨析,深化认识下图哪些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并说明理由。 (加图)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不局限于课本上的正方形和线段,引导学生与其它同学争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自抒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2、渗透单位1相同,则其。也相同,单位1不同,则其。也不相同。为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埋下伏笔。3、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自主探索,扩展认识(1)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表示、、、、 (2)小组交流讨论。(3)学生汇报,集体辨论。(4)指导?。(5)练习运用。练习的1、2、3 设计意图:本阶段的教学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讲解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在这里让学生想办法表示、、、、 。学生去进行自主创造、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学生的办法也许五花八门,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就应该给予肯定。在这里,难点得以突破,教学的各项目标得以集中实现。

  5、形成概念,明确认识。(1)像、、、、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3)读写分数。练习的4、5题。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认识,形成分数的完整的概念。

  6、实践探讨妈妈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怎么吃呢?方方说:妈妈吃一块,我吃一块,奶奶吃2块。他们各吃了这个西瓜的多少呢?

  7、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的?六、教学评价分析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节课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1)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活动。如:在要求学生想办法表示半块饼时,是否参与了创造活动,只要学生在独立思考,不管他们创造的符号怎么千奇百怪,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赞扬。(2)看学生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本节课安排了让学生小组交流想办法表示、、、、的环节。就是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他人交流。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数学思考的情况。(3)看学生是否进行独立思考。本节课的设计也安排有要求学生利用课本和学具自主探索的环节。这个环节除了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外,还可以考查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否科学。

  本节课中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主要是结合具体情境,考察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如: (1)下图中阴影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2)你能用哪些方法表示?

  四、说板书。(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