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实用文档>演讲稿>记者演讲稿

记者演讲稿

时间:2022-09-12 11:42:32 演讲稿 我要投稿

有关记者演讲稿模板合集八篇

  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演讲稿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者演讲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记者演讲稿模板合集八篇

记者演讲稿 篇1

  去年年初,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一位只有14岁的少年马永恩身上。中午一放学,别的学生都要去学校食堂吃饭,可马永恩却要急着往家赶,要给瘫痪在床的爸爸做饭吃。采访中,我们注意到,小XX骑的自行车脚蹬子磨得只剩下两根光秃秃的铁棍,换一个新的也就几块钱,可小XX舍不得,他得省钱给爸爸买药吃。

  回到家,一进门,小XX会习惯性地喊上一声“爸”,听到回答声,他才放心地知道爸爸还活着。我们也采访报道过很多类似的苦难家庭,常规报道很难取得突破,但是我们感觉到了小XX身上的那份正能量,如果进行深入挖掘,我们相信小XX的事迹一定能影响更多的人。

  节假日,小XX还会骑着三轮车带着爸爸去地里捡花生。这些都是我们最关注的细节,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父子俩身上的每一处细节都能轻易触及我们内心最敏感的地方。有一个我印象极深的镜头,我们在和马小全聊天时,小XX就坐在旁边的三轮车上,边吃花生边晃悠着双腿,那是他最放松、最开心的时候,爸爸有人说话,他有零食可吃,那一刻的镜头被放慢、拉长,这个特殊的农家里充满了温馨,可这情景却让我们内心颤抖。看着小XX脸上流露出满足的笑容,我们的目光穿过小院的树木,多想在这个小院的上空能够听到父子俩爽朗的'笑声啊。

  小XX的事迹,我们一共去平舆6次,12天时间,采访对象近20个,拍摄素材16个小时近1000分钟。20xx年,央视一套,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节目现场,小XX就坐在台下,颁奖典礼主持人在讲述上台领奖的10名孝心少年和20名像小XX一样的孝心少年。镜头扫过的嘉宾满含热泪,电视机前的观众为这些小小年纪就撑起一个家庭的孩子们而心酸和骄傲。我们作为发现、记录、传播这些孝心故事的人,内心充满了自豪,这份自豪就是带给观众止不住的泪水、停不了的掌声和心灵的触动。

  现在,小XX搬到了离学校很近的地方,照顾爸爸也方便了,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追寻“做一名医生”的梦。我们也要继续出发,去寻找那些撑起这个社会精神高地的人,并把这份精神力量传递下去。

记者演讲稿 篇2

  在行走中记录、在体验中发现,是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一直坚持的方向。六年来,我们攀雪山、过草原、越峡谷、穿行原始森林,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但脚步依然坚定。因为这一路上,我们遇到了许许多多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这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也让我终生难忘的,是在西藏阿里丁嘎执勤点的采访经历。

  西藏阿里是中国西南部最偏远的地区,我们经常走了一天都碰不到一个人。这里也被称作“生命禁区”,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中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40%,有时候我们需要一边吸氧一边拍摄。

  执勤点的海拔将近5000米,没有房子,只有三顶军用帐篷,是战士们吃饭、睡觉、学习的地方。虽然在去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现实体验还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8级大风里,我出镜播报要靠喊。就在这时,我看到一个战士站岗的背影。这个背影像一座界碑矗立在那里,让我们摄制组所有成员为之震撼,也让我们脑海里国门卫士的形象一下子变得具体。为了不打扰正常执勤,我们只能远远地看着他。一张还稚嫩的脸庞,脸颊红红的,不是因为害羞,是因为高原长期的日晒风吹,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高原红”。

  晚上睡觉前,帐篷外面有战士打着手电洗脚。大家可能会觉得洗脚那么平常的事情,有什么可说的呢。但是当我走到他旁边,借着手电的光,发现洗脚水没有冒热气,伸手去试了一下水温,我才知道他用的是冷水!摸着寒冷刺骨的.洗脚水,我真想马上变出一个大锅炉,给他们烧上一大锅的热水,让他们好好泡泡冰冷的脚。看着这些十八九岁的战士,我在想,如果他们在城市里生活,或许他们是体验着大学生活的莘莘学子,或许他们是网络游戏的高手、时尚达人,但是他们却选择了在艰苦的边疆保家卫国。他们让我感受到了青年人的奉献、青年人的担当!

  第二天一早,我参加了一次很特别的升旗仪式。因为条件有限,他们只能把国歌录到手机里,每次升旗用手机来播放国歌。听着手机里播放的国歌,我觉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雄壮,鲜艳的五星红旗也飘扬得格外耀眼。

  战士们说我是第一个到他们那儿的女孩儿,这让我感到意外,也非常自豪。虽然和战士们只有短短两天的相处,但是他们的淳朴和善良,让我觉得他们就像家人一样。告别时,我放下了女孩的矜持,和他们一一拥抱。

  节目播出后,很多观众都说是流着泪把这期节目看完的。在祖国广阔的陆路边疆,有很多这样的边防哨所。战士们要面对恶劣的天气、艰苦的环境,要忍受寂寞与孤独。他们的艰辛可能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无怨无悔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没有国,哪有家!我们作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应该常怀感恩和珍惜之心,感恩这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战士们,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而作为一名记者,我也将一往直前,继续带着我的真诚,在行走中发现好故事,讲述好故事!

记者演讲稿 篇3

  大家好,我叫xx,是一名“老资格”的小记者啦!

  当一名优秀的记者,是我的梦想。二年级上学期,我当上了小记者,别提多高兴了,心里想:一定要好好努力,为集体争光。很快,机会来了,我在小记者协会举办的`xx市中小学生 “爱祖国,爱家乡”摄影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接着,我再接再厉,参加市教育局、环保局举办的“我身边的环保”青少年摄影比赛,又获得了一等奖。这些荣誉,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信心,也让我更加注意向老师请教,向同学学习。

  小记者既要能拍,更要会写。有一次,我们在陆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印刷厂,回来后不久,我认真采写、反复修改的文章就刊登在《xx晚报》的小记者周刊上,第一次发表文字作品,心里面乐滋滋的。此后,我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实地采访,先后写作了《xx鱼》、《xx?》、《xx》等文章,陆续都发表在了晚报上。

  浓厚的兴趣,勤奋的学习,这就是我,一个小记者的成长心得,请大家投给我宝贵的一票,给我一个机会,还您十分精彩!我会更加努力的,谢谢!

记者演讲稿 篇4

  大家晚上好!很荣欣我能够代表延边大学第十二届学生记者协会在这里为大家做工作计划。在我讲话之前,我想代表第十二届学生记者协会感谢校报编辑部的老师和一年来为我们记者协会做出重大贡献和努力的第十一届记协常委和各个记者团。也因为你们的信任才使我们有幸扛起记协发展的大旗。

  回顾记协走过的十二年的风雨历程,我们看到记者协会以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步步拓展的思想引领了我校社团文化甚至校园文化的跨越发展。经过几千个日日夜夜的栉风沐雨,如今,走过了十余年的延边大学学生记者协会保持良好的发展事态,成了校园活动的积极因素,成了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学校党政机关和我校教育教学、学生活动等各项工作对内对外宣传的主力军。

  为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认为,服务好校报,为校报提供高质量、多亮点的稿件是记者协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第十二届记者协会在此表态,我们会以前辈的'光辉业绩为榜样,继续开拓进取,以整合校园新闻资源为基础,策划新闻主题为实施手段,积极调动记协的全体成员热情参与,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新闻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力求将我校“边缘觉醒,质量为本、突出特色、学术立校”的办学理念反映在我们的笔下,通过校内外的各种报刊宣传出去。在此,我们特别期待,在我们第十二届记者协会的领导下,能有高质量的稿件走出延边大学,能够在《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吉林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刊物上亮相,这将是我们在服务好校报的前提下努力的重点,也是广大学生记者理应追求的目标。

  在做好学生记者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们记者协会还将顺应我校社团活动的发展,积极组织各种活动,抒发青春情怀,以此来提高我们的组织能力,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增强我们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在这方面,结合我们记者协会的特色,灵活开展活动是组织活动的根本原则。为此,我们将继续开展新闻采访大赛和一年一度的11.8记者节系列活动,并不断改进和优化活动形式。使其变为我们学生记者练兵的舞台和促进记协品牌的重头戏。同时各个学院记者团作为记者协会的活动实体,也要在学院团委领导和记协的组织下广泛开展与时事和学校工作重心相关活动,广泛宣传,做好形象推介工作,从整体上推进记者协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深知:做好以上两项工作困难很多,当我们相信困难坎坷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一定会秉承“求真、至善、融合”的校训,精诚团结,携手奋进,开拓创新,锐意改革,继续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探索!

记者演讲稿 篇5

亲爱的同学们,敬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小主人报的小记者吴xx,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我的小主人报生活”。转眼间,我已在小主人报度过了三个春夏秋冬。回望走过的一步步脚印,百感交集。正是因为这一点一滴,才造就了今日我的自信、勇敢与不服输。在这里,我体会过苦的青涩,也品尝了甜的甜蜜,总而言之,小主人报,是我终身的良师益友。

  犹新的记忆,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打开记忆的枷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初入小主人报时的场景。那时候的我,只与熟人交谈甚欢,与陌生人却两眼漆黑,不善与之谈话。而小主人报那陌生的环境,却让我倍感亲切和温馨。踏入一班的教室后,更让我眼前一亮:并不压抑的气氛,反而还带着丝丝愉快,蓝帘白墙,小巧玲珑的装饰品以及一张张带满祝福和向往的寄语卡让我骤然一新。原本还存在在心头的紧张感不知不觉中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种不明由来的轻松和快乐。

  小主人报的生活也让我感受到了充实。采访气象站,游览故宫长城,了解小主人报的种种故事,让我感慨万千。我依稀还记得,在小主人报,是老师的.鼓励,让我拿起了渐渐生疏的铅笔,将幻想和眼睛以及心所看、所感受到的美丽景色用所学不多的词、句、成语,来描绘下来。正是这样,我又爱上了读书:从杂志到图书,再到古典民著,我所积累的知识越加丰富,文笔也有所提升,并在小主人报拿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我看着用汗水和努力换来的成功,不由欣喜万分,越战越勇,我始终相信,我成功了第一次,还会有第三次、第四次······这种信念一直激发着我,使我不再畏惧失败,长风破浪,有了美好的梦想;第一次的烧饭,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学会了炒蛋;第一次的梳头,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摆脱了那乱蓬蓬的鸡窝头,学会了简单清新的马尾辫;第一次的采访,经过无数次的退缩、被拒绝,终于胆大起来,首当其冲,迈出了第一步······无数的第一次,接踵而来的失败,让我渐渐地成长,就像是数不清的雨滴终会成为大海,我亦是如此。是小主人报的磨练,使我曲折的人生道路遍地开花,春色满园。“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小主人报让我明白的道理,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头,难以忘怀。

  此外,我还坚持地发微博,虽然不是微博总数第一,可也突破了二百条的防线。我一定还会再接再厉,完成五百条的微博总数的。

  在小主人报,我还广交朋友,小伙伴们的陪伴和笑颜是我最大的动力。古人云:“有朋自由远方来”这真是一点儿也没错。在小主人报,五湖四海的同学都欢聚在此,共同分享成功和喜悦。小主人报,给予了我很多知识与道理,是一本翻也翻不尽的书、源泉;小主人报的故事,更是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

  这就是我的小主人报生活。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记者演讲稿 篇6

  接到这次“好记者讲好故事”的任务后,我一直在想:今天这个场合我应该讲什么样的故事?“好记者”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但“好故事”应该有一个标准,那就是首先它能感动自己,其次这些故事能够传递一种精神、一种正能量、一种能代表这个时代的东西,我觉得这样的故事才是“好故事”!

  从业15年,一直工作在新闻一线,接触了很多人,也看到了许多事,但是真正让我刻骨铭心的一次采访是20xx年甘肃舟曲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现场。为期10多天的采访让我对生命的价值、人性的力量和媒体人的责任和担当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20xx年8月8号凌晨,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作为甘肃广电总台广播应急报道组成员,我于当天凌晨5点从兰州出发。到达舟曲后,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整个县城被几百米宽的泥石流给“豁”开了个大口子,临河建筑的二楼以下全部被水浸泡,县城很多街道塞满了淤泥……

  当天下午,在三眼峪泥石流救援现场,我采访到了武警舟曲中队副中队长王伟。这位后来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武警军官全家5口人遇难,这其中就包括他的妻子和腹中还未出生的孩子。当晚那场罕见的山洪泥石流灾害袭来时,王伟带领战友舍生忘死,第一时间奋力抢救出23名遇险群众,但是他却没能回去看看离他们救援地点仅有500多米的家。我采访他时,这位七尺男儿几度哽咽,采访过程中他接到了陕西老家姐姐的电话。电话中,王伟一直叮嘱姐姐,千万不要让妈妈知道,能瞒一天是一天。王伟告诉我,父母一直盼着能抱上孙子,妻子怀孕的时候就给孩子做了很多小衣服和虎头鞋。母亲心脏不好,他生怕老人知道后会受不了。王伟说的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他说:“当晚泥石流发生前我媳妇打给我的那个电话我没有接到,这是我终身的遗憾,现在我手机24小时开机,真希望有一天手机会响起来,而电话那头是我的家人。”说完他擦去眼泪,转身又钻进了身后的废墟。

  事后,我不止一次在想,从人性的角度、从感情的角度出发,如果他撇下正在呼救的乡亲,直接奔回家里救援,毕竟只有500多米,那么被他一趟趟背出来的可能就是他怀孕的妻子、他的岳父岳母。但是短短的500多米,王伟没有迈出脚步。军人的职责,让他义无反顾地先抢救身边的遇险群众。当时在现场指挥的甘南支队的支队长让王伟下去休息,王伟说:“队长,你就让我在现场参与救援吧,能多救一个老百姓我心里就好受一些……”

  之后两年我又先后3次采访了王伟,其中有一次我和王伟一起去舟曲的追思园,1000多名遇难者的名字都刻在一面墙上,王伟妻子的名字在最下面一排,但是字体颜色和别的名字都有些不一样了。后来我才知道,王伟一有空就来到这里跟妻子说话,不停抚摸妻子的名字。铁骨铮铮的背后是一份深深的男儿情怀……

  舟曲县月圆村,这是一个遭受了灭顶之灾的村落,整个村庄被泥石流夷为一片平地。全村700多人,算上在外地打工和求学的,总共幸存59人。老党员何建舟的妻子、两个孩子以及哥嫂全家共8位亲人遇难。他强忍悲痛带领全村幸存群众冲上救灾第一线。每天老何都玩命地干,把自己累到麻木,累到躺下起不来为止。他说这样才能暂时忘记失去亲人的痛苦。一周后,在村委会的.废墟上,何建舟带领入党积极分子火线入党,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时,在场的11名党员全都泪流满面,因为他们家家都有亲人遇难。在现场我采访了入党积极分子李彦平,我问他为什么要入党?李彦平说:“没别的,这些老党员每天干的事我都看在眼里,我想跟着他们干!”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却道出了当时老百姓的心声:“党员永远是灾区群众的主心骨!”

  在舟曲,我每天都被人性的光辉所感动,也被各种场景所震撼。在三眼峪,近2万人的救援场面让我震撼;在白龙江,爆破堰塞湖升起的巨大水墙让我震撼;在县城外,各种救援车辆排了十几公里的场景让我震撼。子弟兵的绿色、消防战士的橙色、防疫人员的白色、特警的黑色、交通警察的蓝色,还有国旗、党旗、军旗、团旗、党员的袖章、志愿者的丝带这些在灾区随处可见的红色,在这个时候显得那么鲜艳。在救灾现场我看到了从兰州赶来的回族群众,也见到了从甘南周边县区寺庙里前来救灾的藏族僧侣,还有那些每天来回奔波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

  说到志愿者,我给大家讲述一个来自重庆的22岁志愿者的故事。在舟曲,有一天已经凌晨1点多了,我写完稿件去上卫生间,在走廊过道的一个角落里坐着一位瘦弱的小伙子,地上铺着两张报纸,他卷着裤管、光着脚在那坐着。直觉告诉我他应该是个志愿者,当我想采访他时,小伙子很抵触:“我刚到,什么都没干,你别采访我。”我说那你讲讲你是怎么到舟曲的吧。小伙子告诉我,他来自重庆,是一个汽车厂的装配工,20xx年汶川大地震他要去灾区当志愿者,家人极力反对没有去成。20xx年4月玉树地震,他们的车到西宁又被劝返。小伙子说这次舟曲我一定要去志愿者!他从网上约了7名同伴一同前往舟曲,当车行至四川北部时突遇暴雨,许多道路被冲毁,同行的7人都打了退堂鼓。但是小伙子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翻山!他走进大山一天一夜,绕过那段被冲毁的道路,然后又搭了6趟顺车来到舟曲两河口镇。当时因为交通管制,非救援车辆不让进城,小伙子就硬生生走了17公里走进了舟曲县城。当晚我见到他时,他因为脚疼得睡不着,所以才坐在那里。听完他的叙述后,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们常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是没有长大的一代,可我想说的是,80后、90后一样能挺起中国的脊梁!

  当记者十几年,地震、滑坡、泥石流、矿难、火灾、毒气泄露、暗访……这些采访我都是冲在第一线,常有朋友问我:你哪来那么多的热情?我觉得,首先我非常感谢记者这个职业,因为它给了我一个平台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他们生命中的闪光点,都在滋养着我,让我永远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我很庆幸我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也庆幸我从事了一个我非常挚爱的职业,今后再有任何急难险重的事情发生,我依然会义无反顾地冲上第一线,因为我是一名记者!

记者演讲稿 篇7

  作为网站记者,整天为增加流量到处搜寻名人、富人、达人来吸引网民,是否因习惯了眼球效益而变得庸俗了呢?在网络这个鱼龙混杂的舆论场中,有没有一种清新的声音,让人脱离浮躁,追求崇高呢?网络的正能量在哪里?这些问题,困扰着刚刚采访完郭明义的东北新闻网新闻部副总监李理。

  在采访郭明义之前,李理心里在嘀咕,“传统媒体已报道了那么多,在网上写郭明义能有人看吗?会带来流量吗?”李理对网络记者这一职业认知的转变,源于郭明义精神的感动,也是记者自我反思、追求进步的一个缩影。

  从鞍钢回来后,“我真正懂得了支撑着他走过30多年的信念,那是来自他对共产党员这个身份的坚守。”李理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他说他一个网站“小”记者,就是要把“大”人物郭明义的感人故事在网上传递,就是要将正能量在网络播撒。

  “那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把老郭的精神,告诉给更多的人呢?”李理想到了微博,对,“微博需要老郭,老郭也需要微博”。20xx年3月25日,郭明义实名微博开通了。李理手把手地教他拍照片、发图片,一起商量怎么写好微博,“我要让老郭成为网上真正的红色‘大v’。”

记者演讲稿 篇8

  今天我想讲述的是一个普普通通打工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李到信,驻马店西平县人,20xx年从部队退伍后到深圳打工当小区保安。今年2月15日,我接到一个采访任务,要求马上赶往深圳,当我见到李到信时,我惊呆了,他浑身高度烧伤,正躺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与死神做着顽强的搏斗。

  今年2月14日中午,李到信所在小区一栋高层住宅突发火灾。警报响起,正在轮休的李到信听到后,找到一个灭火器迅速赶到火场,在他撞开房门的一瞬间,巨大的气浪和凶猛的火苗一下子把他掀了起来,又重重地甩在地上,他爬起来再次冲进烟火弥漫的房间,救出了两名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的业主,并把自己的呼吸器让给了他们。紧接着,他再次冲进屋内救人,就在这个时候,煤气罐发生爆炸,他瞬间被淹没在火海中。

  消息传到驻马店,家乡人民非常关心这位见义勇为的好小伙儿,立即组织人员赶赴深圳协助救治和慰问。在医院里,主治医生杨维琦告诉我:“李到信全身重度烧伤面积超过了50%!抢救和治疗期间,李到信先后接受了5次大的植皮修复手术,头肿得像气球,甚至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4月14日凌晨3时,因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感染造成多器官衰竭,年仅31岁的李到信永远离开了我们……

  那一天,距他突入火海救人整整60天。李到信与死神搏斗的.60天里,我们采访组数次前去探望他。我亲眼目睹了他一次次在“鬼门关”前痛苦地挣扎,也看到了他对生存的渴望。

  李到信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小儿子才1岁,结婚8年,因为外出打工,夫妻聚少离多。出事后,妻子于克敏把孩子抱到李到信病床前,希望他醒来时能看到孩子。在李到信略微清醒的时候,我们问他伤这么重,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还会去救人吗?他说:“还救。”

  4月29日,英雄魂归故里。因为我们的报道,整个河南、整个中国都在传颂他的故事。当载着他骨灰的灵车缓缓驶近家乡时,数万人打着“英雄一路走好”的横幅走上街头,迎接英雄回家。

【记者演讲稿】相关文章:

记者辞职申请书02-26

编辑记者工作总结10-08

记者演讲稿四篇02-16

【精选】记者演讲稿三篇01-12

记者节演讲稿11-17

精选记者演讲稿4篇12-31

精选记者演讲稿四篇11-27

小记者演讲稿06-24

记者团工作总结03-05

新闻记者的工作总结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