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五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狮子的了解,激发喜欢狮子的感情。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师幼共同收集狮子的趣事,小红旗若干面。
活动过程:
一、老师以神秘的口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这里有许多狮子的趣事,我们来进行抢答比赛,看哪些小朋友知道。
二、师组织幼儿以小组比赛的方式抢答。
(一)规则:
1.教师做裁判员,出示问题。
2.每组有10秒钟讨论时间。
3.每组幼儿讨论后可请一位小朋友回答。
4.每回答对一题,小组获一面小红旗。
5.小红旗多的小组获胜。
(二)问题:
1.狮子的'尾巴又粗又长,尾端还有一团球状的褐色毛。那么,狮子的尾马有什么作用呢?
①沾河里的水喝。②赶虫子。③奔跑时,保持平衡。④散热。 (3)
2.雄狮常常为争地盘而打架,它们以怎样的方式打架呢?①相互怒视。②大声吼叫。③用利爪攻击对方的脸。④用头撞击对方。 (3)
3.狮子最喜欢什么气味呢?
①花香味。②猎物腐烂的气味。③大象粪便味。④鱼腥味。 (3)
4.狮子为了不被高山兀鹫抢走剩下的食物,它会使用什么办法呢?
①用树叶掩盖。②始终守候,不会离开。③用沙土掩盖。④在食物上撒尿。 (3)
5.狮子怎样喝水呢?
①用舌头表面舔食。②用舌头向后卷着舔食。③用舌头弹着水面喝水。④直接把嘴伸进水里喝水。 (2)
6.有一头饥肠辘辘的狮子遇到刺猬时,会怎么做呢?
①用利爪剥皮吃掉。②吞下整只。③先拔出其身上的刺后再吃掉。④没办法,最后只能放弃。 (3)
7.如果狮子和老虎搏斗,谁会赢呢?
①老虎的胜算机率会多一些。②狮子的胜算机率要多一些。③相互躲避。④打成平手。
三、鼓励幼儿回家继续查找资料,发现关于狮子的一些趣事。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PPT课件、图片、字卡、记录卡、信封(人手一份)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
善于发现问题并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能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幻灯片
让幼儿根据图片内容猜测是谁的家?
1、提问:这是谁的家?(南瓜的家)
2、出示南瓜图片提问1:"你知道他是谁吗?"(南瓜爷爷)提问2:"你从哪里知道他是爷爷?"提示幼儿:年纪大了会有什么变化?(胡子、眉毛)教师小结:年纪大了胡子和眉毛、头发都会有变化
二、请客人
1、猜猜是谁来了(出示图片的背面)我们来猜猜这些客人可能是谁,你们说的东西在哪里可以买到?
2.数客人师:今天南瓜爷爷的家里来了好多的客人,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位客人?(图片背面围绕南瓜爷爷排成一个圈)
(1)幼儿自由"数客人"师:一圈客人数下来,有好几种答案。
(2)教师小结:平时我们数东西的时候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数,今天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个圆,我们有什么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呢?
(3)教师引导幼儿(以一直绕圈的'形式让幼儿自己发现)找一个标志性物体的物体。
师:幼儿跟随教师的指引开始数数,教师以一直绕圈的形式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
(4)教师小结:数东西时一定要先找一个容易记住的物品开始数,数过的就不能再数了。
(5)师:南瓜爷爷家来了这么多客人,我们给他们编上号。(教师在每个东西旁边都编上对应的数字)
3、"找邻居"
师: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南瓜爷爷家里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它到底有什么事呢?小朋友你们也想想你们家里什么时候会来很多客人呢?(过年)
(1)了解"邻居"的概念
师:出示图片,解释什么是邻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边的朋友)南瓜爷爷找谁做邻居呢?
师:南瓜爷爷要找蔬菜做邻居,请幼儿自由讨论什么是蔬菜,并出示卡片"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出示信封让幼儿把结果进行整理记录。
(2) 什么是蔬菜?
教师解释什么是蔬菜: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全班一起再一次将蔬菜找出来。并将找出来的蔬菜列出来。
师:所有的蔬菜我们都找出来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种蔬菜呢?
三、给邻居分配房子
师:南瓜爷爷家附近有几间房子?可是房子只有3间而蔬菜却有6个,那该怎么办呢?
出示图片,让幼儿思考怎样分房子合适。
师:那谁和谁挤一起比较好呢?
师:老师放一个,土豆和黄瓜,你觉得我是怎么想的?
我这样放是有原因的。蔬菜的分发有很多,除颜色、形状、高矮,还有很多,我们回去好好想一想。
活动结束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探索瓶、罐等装上不同东西所发出声音的不同。
2.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给每位幼儿提供经过装饰的红瓶子、绿瓶子(一个内有黄豆、米,一个没有;两个瓶子都有盖并盖好);黄豆、沙、米、纸等若干,勺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发现两个瓶子的不同之处。
1.引导幼儿观察两个瓶子,提问:它们一样吗?
2.引导幼儿在玩中比较自己手中的瓶子,发现:一个瓶宝宝会发出声音,一个瓶宝宝不会发出声音。
3.集中家里:为什么一个瓶子会发出声音,而另一个却不会发出声音呢?
引导幼儿打开瓶盖观察,了解装有东西的瓶子会发出声音,而没有装东西的瓶子不会发出声音。
二、做一做:尝试让瓶宝宝发出声音。
1.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让不会发出声音的瓶子也能“唱歌”(发出声音)?
2.出示黄豆、米、沙和小勺子,与幼儿一起协商如何让空瓶子“唱歌”:拧开瓶盖→用勺子舀豆、米、沙→轻轻放进瓶内→拧紧瓶盖。
3.幼儿探索、操作:幼儿自由选择蚕豆、米等,用勺子“喂”瓶宝宝吃豆、米、沙,然后拧上瓶盖。
4.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使用勺子把材料放进瓶子里后摇一摇,试一试是否能发出声音。
5.交流分享:你在瓶子里放了什么?瓶子发出声音了吗?
三、猜一猜:探索将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宝宝中,然后摇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1.幼儿再次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引导幼儿尝试把另一种东西放在瓶中,摇一摇、听一听,比较前后两次操作时瓶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引导幼儿感知不同物体在瓶中发出声音的不同:第一次在瓶子里放了什么?这一次又在瓶子里放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分别请放入不同材料的幼儿上来并让其他幼儿听听、猜猜。
协助幼儿把两个瓶子中东西分别倒出来,集体验证。
四、唱一唱:体验成功的乐趣。
1.引导幼儿根据《大雨和小雨》的音乐尝试改变摇动瓶子的力度。
2.幼儿跟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并摇动瓶子为音乐伴奏。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愿意参与活动,大胆尝试,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用海洋球做成的不倒翁半成品每人一份,足够的橡皮泥每人一份,成品的不倒翁
活动过程:
一、玩不倒翁,激发兴趣。
1、师:今天林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好玩的
玩具,你们看这个玩具
娃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娃娃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呢?摸起来又是什么感觉呢?(圆圆的,滑滑的')你们想不想玩?(想)
2、师:老师已经在你们的小椅子下为大家准备好了,大家赶快去玩下吧,然后,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玩的?(玩好之后把玩具娃娃送回小床)
二、对比玩法,发现秘密。
1、师:林老师也带来了一个玩具娃娃,你们看老师是怎么来玩的?(边玩边念儿歌:娃娃,娃娃,一摇一摆,真有趣呀,真有趣)老师刚才是怎么玩的呀?
2、师:咦,为什么老师的玩具娃娃会摇来摇去,你们的就站不住呢?请幼儿大胆猜测。
3、玩具娃娃里面到底藏了什么秘密呢?教师已经在桌子上准备了跟我一样的不会倒的玩具娃娃,老师已经把它的帽子摘下来了,你们赶快去找一找,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里面有橡皮泥粘着)那现在请你把小床里的玩具娃娃抱来,把它的帽子打开来,去找一找,里面又有些什么秘密呢?(发现没有橡皮泥)
(底部圆圆的,滑滑的,而且装有物体)
三、初步探索,发现问题。
1、师:哦,原来里面装有橡皮泥,玩具娃娃就不会倒了,那你们想不想当个小发明家,跟老师一样做出一个不会倒的娃娃呢?老师已经给你们提供了一些橡皮泥,大家可以用橡皮泥代替物体装进不倒翁,再把它的帽子带带好。
2、幼儿操作
3、各选择一个例子(站得起来的和站不起来的不倒翁)请制作者介绍自己是怎么做的,并且请他们打开不倒翁底部,发现制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立起来的橡皮泥粘在有黑点的底部,不能立起来的橡皮泥没有粘在黑点上)
4、小结:原来一个不倒翁它的底部要是圆圆的滑滑的,而且最底部的黑点处要有物品,它才不会倒。
四、再次探索,解决问题。
1、师:现在老师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再去试一试,让原来站不起,站不直的不倒翁站得直直的好吗?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知道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3、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重点:
感知空气
活动难点:
了解空气
活动准备 :
空箱子一个,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塑料袋、气球、吸管、口杯等实验材料。
活动过程 :
一、开始部分。
律动,幼儿听音乐《十个印第安人》自由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引导幼儿认识空气。
1、空气的特点。
教师通过做游戏请幼儿用鼻子闻一闻,耳朵听一听,小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礼物的特点,请大家来猜一猜,这个箱子里边到底装的是什么礼物?
小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
2、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1) 请幼儿闭上自己的嘴,并用小手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憋得喘不上气来,因为我们的身体里没有空气。)
(2) 请幼儿做深呼吸再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这次我们能坚持一会了,不是那么憋的荒了,因为我们肚子里吸进空气了。)
还有哪些东西离不开空气呢?(动植物)
3、空气在哪里。
老师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和空气玩一玩游戏,好不好?”
“可是空气在哪里呢?谁知道?”
(1) 幼儿自由发言。师小结:其实空气无处不在,到处都是,现在我们想办法把空气装起来。
(2)教师给幼儿提供教材(气球、塑料袋、吸管、口杯等)让幼儿找空气,并把它装起来。
(3)用吸管对着手吹,告知幼儿空气还是流动的,这就叫做风。
(4)幼儿交流: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装空气?(瓶子可以装空气、轮子有空气、衣服兜里有空气等等)
小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三、结束部分。
《空气娃娃》的制作
方法:把塑料袋装进空气打结,做娃娃头;用口杯做娃娃身体;用吸管做娃娃尾巴;用准备好的图形做娃娃的耳朵、眼睛、鼻子、嘴 。
活动延伸:
幼儿和家长共同给空气娃娃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我参加国培所上的一节公开课。幼儿是从培训所在地幼儿园找的大班的孩子,课堂上幼儿很兴奋,参与也很积极。幼儿通过看、听、闻、做对空气有了新的认识、了解。在空气娃娃的制作中,也懂得了废物利用。这节公开课得到了老师和其他学员的认可。
但是课后,我也发现存在许多的问题:
1、课前应和幼儿有一些必有的交流,这样就可以避免授课中出现冷场。
2、教具出示的顺序应考虑到整个课程的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幼儿打翻口杯里的水。
3、时间安排不够,结束部分处理不到位。结束部分计划指导幼儿做完空气娃娃,可是我刚讲解完毕时间就到,慌乱之下结束授课。我应该讲解完毕之后,把制作娃娃部分留给幼儿和家长做亲子游戏。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5-27
春笋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17
中班科学影子活动教案02-04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数脚》11-18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指纹01-08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5篇(精选)10-26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磁铁03-07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多样的果核03-07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瓶子的秘密〉11-17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纸花开放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