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班音乐教案集合九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游戏目标:
1、运用动作和声音表现挠痒痒的乐句。
2、感受情景游戏带来的愉悦情绪。
游戏准备:
1、毛毛虫胸饰若干。
2、音乐磁带。
游戏规则:
1、教师扮演毛毛虫,幼儿扮演大树。唱到13 53 32 /1--/处,教师挠"大树"痒痒,幼儿发出哈哈大笑或做出怕痒的样子。
2、引导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边唱边做动作。
活动反思:
1 观看课件,以故事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为理解歌词作铺垫。
2 在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的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动作表现歌曲。
3 通过给幼儿挠痒痒为情景游戏作铺垫。
4 充分给予幼儿大胆表现的机会,促进同伴间的.交流,让幼儿真正体验到情景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5 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幼儿边演唱歌曲边出活动室。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感受利用身体部位表演律动的快乐。
2、 能按音乐节奏进行动作表演,做到不抢拍子。
3、 唱到什么歌词时,就指到身体相应的部位。
4、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 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音乐CD或磁带。
2、 小朋友还认识熟悉的歌曲中涉及的身体部位。
活动过程
1、 教师放音乐《头发、肩膀、膝盖脚》,小朋友们自由表演入室坐好。
2、 教师带小朋友们练声:《大拇指》。
3、 教师表演一次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小朋友们自由表演入室坐好。
4、 小朋友学唱歌曲,边唱边指着相应的位置。
5、 小朋友边唱歌曲边表演律动。
6、 教师小结表演情况,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为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我采用动静交替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引导幼儿思考的同时,让幼儿的肢体也动起来,不抑制他们好动的天性,因此,幼儿乐于参与活动,乐于动口动手,乐于展现自我。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在活动中,我安排了幼儿自主表演这首歌,幼儿们都想展示所学,为了给他们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这个活动最终显得有些长,如果重新组织这个活动,我会注意这一点的。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听音乐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
2、说己的小手能做什么
3、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小手小手》共四小段 图谱 白板 油性笔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和节奏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播放第一小段。
提问:歌里面说了小手能做什么呢?(刷牙,洗脸,穿衣,吃饭)请幼儿用手做出动作教师和幼儿跟着第一小段音乐做动作
2、创编第二小段歌词我们的小手还能做什么呢?(比如擦桌子,搬椅子,叠毛巾,洗衣服,教师根据幼儿说出的内容画出图谱)请幼儿用手做出动作教师和幼儿跟着第二小段音乐做动作
3、我们再来听听小手还可以怎么样?播放第三小段。
提问:歌里面小手都变了些什么东西?(房子,圆圈,小鱼,大眼)请幼儿用手做出动作教师和幼儿跟着第三小段音乐做动作
4、创编第四小段歌词我们的小手还能变什么呢?(比如孔雀,蜗牛,小猫,兔子,教师根据幼儿说出的内容画出图谱)请幼儿用手做出动作教师和幼儿跟着第四小段音乐做动作
5、整首歌曲教师和幼儿一起听音乐看图谱做动作幼儿自己跟着音乐看图谱做动作,教师适当引导结束我们的.小手可以做这么多事情,可以变这么多东西,你们喜不喜欢它啊?我们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对不对?所以我们以后要用它做更多的事情,变更多地东西好不好。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歌曲的柔和、舒缓的旋律及可爱的童声。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用动作表达对歌词的理解。
2.借助生活中的经验以及自身动作、语言、歌唱的参与,体验歌曲的和谐、温馨的氛围。
3.乐于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来,享受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爱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全家福”照片、幼儿用书《让爱住我家》
2.《让爱住我家》歌曲磁带、VCD片
3.在活动前看过幼儿用书《狮子爸爸和刺猬妈妈》,并听故事《狮子爸爸和刺猬妈妈》,讨论“什么样的家庭是我喜欢的”。
活动过程:
1.欣赏照片、图片,立理解其中内容。
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照片和幼儿用书《让爱住我家》。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相互交流对照片和图片内容的理解。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你们喜欢不喜欢家里人吵架呢?为什么?
2.欣赏歌曲第一段,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
教师:歌中唱的这个家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温暖的样子。
3.欣赏歌曲童声部分,进一步感受歌曲和谐、温馨的.氛围。
欣赏歌曲童声部分,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注意倾听。
教师:谁在唱歌?小姐姐唱了什么?
幼儿说出歌词的内容,教师用唱的形式反馈。
教师慢速地带领幼儿练习演唱“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妈妈”两句。
4.再次欣赏歌曲童声部分,教师引导幼儿跟唱并用动作提示。
教师引导幼儿创编“爱是不吵架,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的动作。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听童声部分边用动作表演,记忆歌词。
5.完整的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友爱。
幼儿边完整地欣赏,边猜猜小姐姐家中还有谁。
播放VCD《让爱住我家》,让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边看边跟着一起表演歌曲。
6.教师和幼儿齐唱“让爱天天住我家,让爱天天住我家,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感受家庭的温暖。
活动延伸:
回去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唱<让爱住我家>,感受一家人相亲相爱的温暖气氛。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游戏目标:
1、感知音区的高和低,并用动作表现。
2、能按节拍模仿高人、矮人走路的姿态。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游戏准备:
1、高人与矮人的图片(附教学挂图)。
2、音乐录音磁带。
游戏过程:
1.想象高人与矮人的姿态:
(1)出示高人与矮人的图片,请幼儿观察讨论。
"矮人是怎样走路的?高人又是怎样走路的呢?"
(2)幼儿用动作表现高人和矮人的走路。
(3)幼儿相互观察、交流。
"谁扮的高人最高?谁扮的矮人最矮?为什么?"(他把手举高了;他踮起脚尖;他蹲着走;他弯下了腰;等等。)
2.听辨高音区和低音区:
(1)老师分别按高音区和低音区弹奏乐曲,引导幼儿听辨。
"你们听,这是谁在走(弹奏低音区)?再听听,现在是谁在走(弹奏高音区)?"
(2)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音区变化相应得动作。
"现在我们都来和音乐里的.高人和矮人交朋友吧!听到高人出来了,就站起来和他握手;听到矮人出来了,就蹲下来和矮人握手。"
3.听音区变化改变走路的姿态:
(1)老师在中音区弹奏乐曲,幼儿按四分音符的均匀节奏一拍一拍的走步。
(2)老师完整弹奏乐曲三遍,要求幼儿用"小朋友走"(中音区)、"高人走"(高音区)、"矮人走",(低音区)的动作分别对不同音区作出反应。
4.教师在弹奏过程中变化音区,幼儿仔细倾听其变化并快速作出反应。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目标:
1、认识三角铁、并熟悉三角铁的音色。
2、能够辨别两种乐器同时敲击的声音,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敲击乐器的乐趣。
重难点:能够辨别两种乐器同时敲击的声音,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准备:1、经验准备:认识沙锤、手铃、响板。
2、物质准备:沙锤、手铃、响板、三角铁、四种乐器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新乐器
1、教师在幕后敲击乐器,请幼儿倾听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听一听是哪种乐器朋友来了。”
2、教师敲击一种乐器,请幼儿猜想一种结果,依次出示敲击的乐器。
师:“你们真棒!今天我们班又来了一个新的乐器朋友,请你们听一听是哪种乐器来了。”教师敲击三角铁,请幼儿说说是什么乐器!
3、“小朋友们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请小朋友摸一摸它的材质,(铁的)!听一听它的声音,(清脆的)!所以它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三角铁。”
4、请小朋友自由敲击三角铁乐器。
(二)玩游戏“什么乐器在歌唱”
1、请幼儿分两次倾听沙锤、三角铁、手铃、响板的声音。在幕前敲击一次,在幕后敲击一次。
2、游戏一:分别将四张乐器图片粘贴在教室的四个方位,代表乐器的家。教师依次介绍乐器家的方位。
3、规则:请幼儿倾听教师幕后敲击的乐器,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站到相对应的图片家中。等幼儿站好后,教师出示敲击的乐器,猜对的幼儿教师给一个大拇指鼓励。猜错的`幼儿,教师再次敲击该乐器,请幼儿再次倾听。继续玩游戏。
4、游戏二:分别将四张乐器图片不重复的两两分成一组,粘贴在教室的各个方位,教师依次介绍乐器家的方位。
5、规则:教师在幕后同时敲击两种乐器,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站到相对应的两种图片家中,等幼儿站好后,教师出示敲击的乐器,猜对的幼儿教师给一个大拇指鼓励。鼓励后游戏继续玩。猜错的幼儿,教师再次敲击该乐器,请幼儿再次倾听。继续玩游戏。
(三)游戏结束
小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对集体唱歌活动的乐趣。
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小小厨师忙呀忙》并根据旋律进行模唱。
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歌词旋律,进行模唱歌曲并能自然地表达出来。
难点:理解“切一切、煮一煮、炒一炒、炸一炸”的节奏。
【活动准备】
炒菜视频、实物炒菜一份、图谱ppt、《小小厨师》音乐、钢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通过实物菜肴,调动幼儿的兴趣。
提问:
1、“孩子们快看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谁做的菜会这么好吃啊?”启发幼儿说说厨师的工作。
2、“厨师是怎么做菜的?”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引出“切一切、煮一煮、炒一炒、炸一炸”。
3、“杨老师啊就带大家一起看看厨师是怎样做的。”播放分段视频并提问“这是在做什么?你能学学这个动作吗?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位小朋友的动作。”
(二)展开
1、幼儿欣赏《小小厨师》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并理解歌词内容。
(1)播放音乐,并提出在聆听音乐时的要求
“杨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关于小厨师的歌,你们想听吗?
那要认真听,听听歌词里面都说了什么?”
(2)完整欣赏歌曲后,梳理歌词内容。
“歌曲里面都说了什么”
2、教师完整清唱歌曲,(边唱边出示图谱,一小节一小节的出示)再次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和感受歌曲旋律。
“这首歌真有意思,杨老师也想来唱一唱,你们听听杨老师唱的怎么样”
“杨老师唱的好不好?你们想不想跟着杨老师一起唱?”
3、引导幼儿通过图谱理解歌词,并用钢琴单音伴奏。
“那咱们先来看看歌词是怎样的。”(配班老师单手弹奏钢琴,杨老师边指图谱边教幼儿说歌词。一遍)
4、教师分解式教学,充分让幼儿理解歌词和歌曲旋律。
“孩子们,现在李老师唱一句,看看你们能不能也用好听的声音把它唱出来?”
5、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鼓励幼儿大胆模唱歌曲。
师幼同唱歌曲《小小厨师》,杨老师伴奏。
(三)结束
小朋友唱的真好,那咱们转过身为客人老师表演一下吧。之后,带领孩子们一起分享实物菜肴。
教学反思:
本次的音乐活动,让我做了一个改变,变成更适合小班学习的`律动活动。在活动之前我先和家长做了沟通,让家长带领孩子在家中,体验了各种不同的烹饪方式,让孩子留意家长在家做饭的样子,在活动中我先扮演厨师的样子,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孩子对这方面的兴趣。在这次活动中我也准备了一些小的厨房用具,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把做菜和音乐结合起来学习,不是让孩子真的去学做菜,是想让孩子体验做菜时的心情,劳动带来的快乐。
小百科:厨师,是以烹饪为职业,以烹制菜点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人。厨师这一职业出现很早,大约在奴隶社会,就已经有了专职厨师。
小班音乐教案 篇8
《种瓜》优秀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和体验劳动所带来的快乐,知道劳动是光荣的,懂得要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能够用真挚的情感演唱《种瓜》。
2、能在歌唱中表达劳动给人们带来的收获和快乐。
3、创编歌曲与动作。
活动准备:
1、西瓜图片一张。
2、幼儿以学会歌曲,《种瓜》。
3、钢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发声练习:师生问好歌曲《表情歌》、《春雨沙沙》、《母鸭带小鸭》、《笑一个吧!》《一个一个说》。
2、律动练习:《生活模仿动作》、《买菜》、《学做解放军》、《扮家家》《好朋友》。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弹奏乐曲帮助幼儿回忆乐曲名称。
教师:“小朋友你们听过这首乐曲吗?
幼儿:听过。
教师:那谁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叫什么吗?(引导幼儿完整的回答乐曲的名字叫《小看戏》)。
2、请幼儿跟随钢琴边拍打节奏跟着老师的琴声来把这首歌曲演唱一遍。
3、小朋友们唱的很好听,你们想想你们种的西瓜,看着它一天一天,慢慢的'长大,然后结成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大西瓜,你们心里开心吗/
4、幼儿:开心。
5、那我们用快乐开心的心情来表演这首歌曲好吗?(幼儿齐唱)
三、新授部分。
1、小朋友们唱的真好听,那你们会表演这首歌曲吗?谁愿意来表演的。(请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编动作。
2、小朋友们表演的真好!那我们除了在墙根下种瓜,还能在什么地方种什么呢?(引导幼儿创编歌词)
3、小朋友们创编的真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把小朋友们刚刚创编出来的歌曲用开心快乐的情绪演唱一遍好吗?
4、小朋友们劳动开不开心啊?辛苦吗?
5、那你们都知道劳动很辛苦,所以你们不能浪费粮食,农民伯伯很辛苦是不是啊?
四、最后总结。
表扬创编歌词、动作,及上课认真的小朋友。
小班音乐教案 篇9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喜欢在娃娃家里给娃娃洗澡,陪娃娃睡觉,他们在这方面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我设想把这些生活经验迁移到该活动里,给孩子一个既来源于生活又有别于生活的新体验,“洗白白”(小班)教学实录与点评。
广东童谣多数是以诵唱的形式流传的,旋律和曲调相对比较平衡、单一,内容浅显易懂。我们选了《洗白白》《月光光》两首曲子来欣赏,让幼儿在熟悉的情景中愉快地游戏、学习。
目标:
1.初步感受琅琅上口、优美动听的广东童谣,能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做动作。
2.萌发对广东童谣的兴趣。
准备:
音乐CD,沐浴球,娃娃偶,摇篮,多媒体演示课件(慢慢升起的月亮)。
过程:
一、导入活动
1.配班教师和全体幼儿围坐成半圆,配班教师坐在第一个位子。执教教师和幼儿处于面对面的位置。
(配班教师坐在第一个位子是为了使幼儿在后面的游戏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怎样结伴互助洗澡。此外,半圆形属“半封闭”的空间状态,有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也有助于教师给予所有幼儿视线关怀,这为幼儿安详舒适地倾听与表现音乐做好了心理准备。)
2.小朋友,你们身上脏的时候,谁给你们洗干净啊?(幼1:自己。)妈妈会不会给你们洗呢?(大部分幼儿:会!)
3.今天,我来做妈妈帮你们洗一洗。妈妈已倒好了一盆水,谁愿意来洗啊?(幼2:我!)
4.你愿意妈妈帮你洗哪里呢?(幼2:我愿意让你洗衣服,幼教之友《“洗白白”(小班)教学实录与点评》。)
5.是洗你自己身上的某个地方。洗洗你的小手,好不好?(幼2:好。)
二、倾听、感受、表现童谣《洗白白》
1.幼儿伴着音乐跟着教师一起洗手。
师:我们把小手放进水里,然后来 × × ×∣× × ×∣。
洗一洗, 洗一洗。
2.教师清唱,并介绍粤语“洗白白”的意思,幼儿感受。
①教师边用自然、亲切的嗓音清唱童谣“洗白白……”边为幼2洗手,其他幼儿跟着做洗手动作。洗完后,教师拉着幼2的手一起走到其他幼儿面前,让他们观看洗净的双手。
②刚才妈妈给宝宝洗手的时候,妈妈都唱了什么呀?(幼儿无反应。)妈妈是不是这样唱的`:“洗白白,洗白白……”(边唱边做洗手的动作)妈妈唱了什么呀?(幼3模仿教师用广东话说“洗白白”,教师用广东话进一步强化。)
③广东的妈妈只要发现孩子身上脏了,就会倒上一盆水,叫宝宝过来,洗——白——白(边说边用双手做呼喊状)。妈妈会说什么呀?(全体幼儿模仿广东话:洗——白——白。)
3.幼儿表现,拿沐浴球随音乐有节奏地做动作。
①今天,妈妈请你们也来洗白白。
师:请大家拿起小花球(沐浴球),我们要干什么呀?
幼:洗白白。(幼儿也拿出椅子下的小花球。)
②我们先洗哪里呢?(幼4:洗头。)
全体幼儿模仿教师在音乐前奏处做慢慢摇晃身体的动作,待教师的歌声响起,全体幼儿随乐一拍一下地用小花球洗头。
③按上述方法相继做洗腿和洗脚的动作各一遍。
4.幼儿合作,互相洗背、泼水。
①前面洗干净了,我还想洗后背,可我自己洗不干净怎么办?
教师将椅子放在配班教师的旁边,对配班教师说:“请你转过身去,我来帮你洗。”然后将小花球放在配班教师后背上,做出要帮助她洗背的样子。配班教师也转身对旁边的幼儿说:“我也来帮帮你!请你转过身去。”在教师行为的暗示下,幼儿逐个转过身去。个别幼儿还主动邀请身边的同伴:“帮我一下吧!”全体幼儿在教师的歌声中,一个帮一个洗背。
(两位教师的示范动作为幼儿做出了榜样,无需通过讲解和指示就自然而然地传递了合作要求及其蕴含的价值。而幼儿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主动获取有效信息,进而模仿学习。这一设计思路有助于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②哇,洗出好多泡泡了。怎么冲掉这些泡泡呢?
教师用手画一个大大的圈,然后指着空地说:“这里有一个大浴盆,让我们把小花球放好,一起跳到浴盆里踩踩水,泼泼水,把泡泡冲走吧。”在教师的带领下,全体幼儿边唱歌边有节奏地做相互泼水的动作。
5.幼儿随音乐给娃娃洗澡。
①师(指着摇篮里的小娃娃):呀,这里的小娃娃也脏了,每个小朋友都来抱一个小娃娃,给她洗洗澡吧。
幼儿模仿教师抱起小娃娃,随音乐有节奏地给娃娃洗头、洗身体。音乐反复播放两遍。
②师(将娃娃俯卧在自己腿上):来给娃娃洗一洗背吧。
(幼儿和教师一起边唱歌边有节奏地给娃娃洗后背。)
③欣赏洗干净的布娃娃。
看看我的娃娃,洗得多干净啊!我来闻一闻,好香啊!
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与旁边的小朋友一起欣赏自己的布娃娃,并做闻布娃娃的动作。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06-12
【热门】小班音乐教案06-15
小班音乐教案【热门】06-15
【荐】小班音乐教案06-16
小班音乐教案【推荐】06-16
小班音乐教案【热】06-16
【热】小班音乐教案06-16
【推荐】小班音乐教案06-15
小班音乐教案【荐】06-15
【精】小班音乐教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