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班科学教案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目标:
1、学习按群数数(以10为单位)、计数,了解多种数数的`方法。
2、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商议解决问题。
准备:操作材料
过程:
1、欣赏与引疑:观看童话剧《宝宝看店》
(一)——宝宝看店时发生了什么事?
“想什么办法会使生意越做越好?”
2、讨论与尝试: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宝宝,会有什么好办法?
借助操作材料,尝试按群数数。
交流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案,比较哪一种方案,最快最清楚。
3、实践与思考:
观看童话剧《宝宝看店》
(二)说说议议:爸爸介绍给宝宝一个什么好办法?
想想试试:两个幼儿同时数,一个一根一根数一个一堆一堆数(10个一堆)。比比哪个人数得快。
操作实践,体验按群数数的便捷。
交流各自的取货方法,相互启发。
4、迁移与创造:
观看童话剧《宝宝看店》
(三)“除了10个10个地数,还有什么方法也很方便呢?”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内容:
彩色的纸花
活动目标:
1、对排序活动有兴趣。
2、学习用语言讲述排序结果。
3、初步学习按自定的规律给一组物体排序。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三种颜色纸花若干,排序板一份。
活动过程:
1、观察操作,发现规律。
(1)教师出示各色纸花。
提问:这些纸花有什么不同?(颜色、形状、数量)如果给它们排队,可以怎么排?
(2)幼儿自由发言,讨论排列方法。
(3)演示操作,幼儿观察并发现规律。
2、幼儿独立进行排序活动。
(1)教师:你们想把纸花排成什么样子呢?想好了大家就可以试试看。
(2)幼儿操作,教师帮助指导。
3、请幼儿互相介绍、欣赏排序作品,了解更多的排列规律。
(1)幼儿讲述自己的'排序结果,教师同步演示幼儿的操作。
(2)教师小结。
4、引导幼儿利用更多的元素变化,去设定规律。
(1)提问:刚才每个小朋友都想出了好办法,你还能排出不一样的吗?
(2)幼儿表达操作结果,教师同步演示。
(3)教师再次小结。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课题生成:
对幼儿进行科技教育,能让幼儿充分理解现代科技与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关系。对“麦克博士的电话”这一活动构想,引发于孩子的身边,他们经常在家互通电话,外出活动当他们看到磁卡电话亭时,往往禁不住地想拨打,有的孩子竟然会拨打服务热线等等。电话已经成为孩子身边最常见的通讯工具之一,是孩子“身边的科学”。的确,身处在现代的城市里,孩子们对这一与他们生活有着越来越紧密关系的电话有着强烈的探索冲动,成为他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因此,我们紧紧抓住教育信息,满足幼儿的心里学习需求,开展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丰富幼儿对电话的认识,了解投币电话、磁卡电话的使用方法。
2、运用多媒体电脑,了解一些新型、先进的电话,学习自我保护。
3、激发幼儿对现代科技产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布置电话博览会,提供按键电话、拨号电话、无机、投币电话等实物及玩具电话若干。已初步熟悉电话形式和用途。
2、制作电脑课件,电脑、投影仪、大屏幕。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教师:“小朋友看,我们的朋友麦克博士来了。”
多媒体演示麦克博士出现在街道上:“小朋友,你们你们的朋友麦克博士,今天,我举办了一个电话博览会友来看一看,玩一玩,你们说好吗?”
(这时,幼儿被这展示的多媒体课件吸引住了,调动。)
(2)教师:“麦克博士邀请你们参加他的电话博览会吗?在玩的时候,小朋友动动脑筋,看看有些什么电话,种电话有什么不同,再把你的发现和好朋友说一说。”
2、基本部分。
(1)小朋友自选参加操作活动,老师个别指导。
(当孩子看到这么多的电话时,一下子就投入到了活动中,有的孩子拿起了日常最常见的按键电话,和他的朋友玩游戏;有的孩子拿起了手机对身边的同伴介绍:我妈的摩托罗拉的,在大街上都可以打呢。其中有一个孩子拔高高的、大大的电话,他就开始研究了起来。当他发现时,他很惊奇,连忙呼唤同伴共同玩一会儿投币、一会儿从里拿出硬币,玩得不亦乐乎)。
(2)教师操作后的提问:
①“在玩的时候,你发现这些电话有什么不同?”
幼儿1: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有的扁.有的高。
幼儿2:颜色不同样。
幼儿3:有几个电话里面有硬币,其他的没有。
幼儿4:有的电话是有线的,有的电话没有线,我知道的是无绳电话。
②“电话有各种各样的,你最喜欢玩哪一种电话呢?为7
幼儿1:我最喜欢无绳的,走到其他地方也可以打
幼儿2:我喜欢投硬币的电话,我在饭店里见过。
幼儿3:我知道有一种电话是传真电话,可以传信息。
重点:投币电话。“你是怎么玩的?”(谁会玩投币电话)
(3)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将投币电话的操作步骤操作;朋友看一看。
(这时,在操作活动中玩得最高兴的小男孩上来了,他拿起从投币处投了进去,然后又挂上了,从下面的取币处又拿了出蓍教师提问:“×××小朋友刚才是怎样打投币电话的?”
(根据幼儿回答,使用多媒体演示操作步骤,学习投币使用程序。)
(当看到了图示,孩子们情不自禁,将图示的意思向大写没想到,不一会儿他们就理解了,拿起话筒一投币一拨号一音,按通话按钮。)
教师:“你们还想去玩一玩电话吗?这次,请小朋友选没有玩过的电话玩一玩,还可以按照新学到的本领去玩一玩电话,玩的时候注意人多的地方不去挤,看看哪个小朋友玩,最谦让!”
请幼儿操作两次,重点指导幼儿玩投币电话。
(这时,选择投币电话的孩子多了好多,他们都想当一个孩子在操作,其他孩子都会提醒他,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4)操作后讨论:
教师:“小朋友平时在哪里看到过投币电话?”
(饭店、马路边、飞机场、爸爸妈妈的单位。)
教师:“小朋友刚才说到的这些地方都是公共场所,除了有投币电话,你还看到过什么电话?”
(传真电话、手机、无绳电话、录音电话、IC卡电话。)
(5)多媒体演示:
麦克博士使用磁卡电话的'过程。
(6)观看多媒体后提问。
①教师:“麦克博士是怎样来打磁卡电话的呢?请你们所看到的与好朋友相互说一说,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两个两个小声讲话讨论。”
(“他的用法好像和投币电话的差不多”,“他是用卡的”。再拨号的”。)
②教师:“麦克博士打好电话回来了,听听他说什么。”
(多媒体演示麦克博士:刚才的电话,是我给在美国念书的儿子打的,好几年没有看见他了,也不知长高了没有,要是能一边说话一边看见他在打电话,那该多好,唉,真想看看他啊!)
③教师:A.“发生了什么事?”
(“麦克博士想见他在美国的儿子”。)
B.“要是能让麦克博士一边说话一边看见他的儿子那该多好,你有好办法吗?”
(“我听说有一种可以看见人的电话”。)
④教师:“可视电话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图像”。
(多媒体播放《威威阔少年》中关于可视电话的一段。)
⑤教师:“科学家们可聪明了,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电话,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除了我们的所玩到的、讲到的,还知道哪些先进、有趣的电话呢?”
(传真电话、卫星电话、录音电话、可视电话等。)
请幼儿讲述(汽车、传真、录像、电脑、卫星、程控等多样电话。
3、结束部分。
(1)教师:“在许多紧急的时候,电话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呢!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电话帮助你’。”(展示多媒体游戏话帮助你”。)
(2)教师:(介绍游戏的规则,屏幕右边有三个电话号码:110、120)“小朋友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应该拨打哪一个号码。”
(多媒体依次出示迷路、着火、生病、撬门、昏倒五个场景,幼儿想办法,熟悉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
讲对了,电脑会发出“收到,马上出发”的声音:讲错了,电话说“对不起,你打错了”。
(幼儿非常感兴趣,对于119、110、120比较熟悉,准确率很高,对于110和120,119和120的共同使用,他们也能较全面的考虑事情。有的孩子还能出题给同伴做呢。)
教师:“这个游戏你们还想玩吗?让我们到活动区的电脑房去玩一玩,好吗?”
课题评价:
一、分析
1、幼儿现代科技教育是“问题和方法”的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以看得见、感受得到、经历过的对象,从幼儿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而积累生活经验,主动学习的过程。我们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把目标定位:体验共学习的快乐,如师幼共同发现探索电话的秘密,如何方便我们人类等等,在不断地互动中,思维不断地碰撞,激发有新意的想法和做法,从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多媒体现代化手段为此科技活动注入了生机和教育活动中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化,声、视、在孩子们的面前,使之与幼儿的认识特征相结合,教学增强。
二、专家点评
侨谊幼儿园的几篇科学活动的设计,将幼儿活动变录,让阅读者好似身处场景,眼前浮现的是活动中的画事先和事后交融设计、记录的方式,是十分利于执教者参考,也利于他人的借鉴学习。如果每个老师一学期的交融式设计,我相信,老师的观察、分析、评价乃至调整力会大大提高。
三、反思与讨论
试着用摄像机记录自己的一个教育活动,再尝试教育过程中的反应与行为。
上述活动教育目标实现了吗?有哪些不足之处?如何弥补?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利用自己动手制作风车,感受风的变化,喜欢探索风的秘密。
2、简单了解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风筝、塑料袋、幼儿自己制作风车的材料(彩纸、图钉、高粱杆、小剪刀)。
活动准备:
2、关于风的图片(风的作用与危害)。
3、幼儿用书大班上2第10页。
活动过程:
1、看一看,说一说 :
谈话:今天 ,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看一看,你认识它吗?(展示风筝让幼儿看,并鼓励他们踊跃发言)老师带来这件礼物的同时还带来了一个问题:怎样让它飞上天?
2、想一想,看一看:
(1)一年四季的风有什么不同?(春天的风柔柔的、暖暖的,夏天的风热热的,秋天的风凉凉的,冬天的风冷冷的)
(2)你知道人们利用风做了哪些事情?(鼓励幼儿想一想,大胆发言,老师可作适当提示)
展示图片,让幼儿看一看,老师小结:人们利用风发电、风可以把我们的湿衣服吹干、庄稼可以借助风传播花粉、小朋友们利用风把风筝送让天、风还能吹响风铃……
老师: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有时却能造成很大危害。
(3)看图片,让幼儿了解台风、飓风的危害:引发海啸、吹倒大树房屋、翻船等,它是一种自然灾害,但人类有信心有一天能征服它。
3、试一试,做一做:
风能帮助人们做很多事情,风就在我们身边,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它一起做游戏?
指导幼儿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风车(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4、玩一玩,找一找:
让幼儿玩风车,感受风速、风向变化对风车的影响。
(1)让幼儿站在原地,观察风车,说一说它的转动速度。
(2)让幼儿试着慢慢走,观察风车的变化。
(3)跑起来,让幼儿再观察风车的变化。(幼儿跑动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不要让风车正对小朋友的脸)
教师小结:风车转动的快慢和风速、风向有关,风速越大风车转动的越快、迎着风转动的'快。
5、听一听,学一学:
秋风起来了,树叶在慢慢地落下来,有时它在院子里到处飞,是谁让它飞起来的?(风)小朋友们观察一下,除了树叶会被风吹起来,还有什么东西会让风吹起来?(塑料袋、纸)
如果让这些垃圾消失我们周围的环境就会变得更美!(培养幼儿不随地扔垃圾、见到纸屑捡起的好习惯)
6、课堂延伸:
小朋友们制作一个风铃,试一试,挂到房间的哪一个位置,发出的声音最响亮。活动设计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学习。活动遵循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说一说,在知道风筝上天需要风的基础上,了解风帮助人们做好多事情,也知道过大的风带来的危害,不过随后给幼儿提示不要对风产生恐惧,风还是我们的朋友。指导幼儿做一做,玩一玩,让他们去感受风的“趣”。同时也让他们在尝试中探索风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目的要求:
1、 通过“捉泥鳅”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物体表面光滑的摩擦力小,表面粗糙的摩擦力大”的科学知识。
2、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我们可以“学习”泥鳅的本领来减小摩擦力。还可以用类似于捉泥鳅的办法来增大摩擦力。
3、 使学生知道泥鳅身体表面的“粘液”具有减小摩擦力的作用。——是有效地保护自己,二是便于在泥土中行走;同时还具有吸取氧气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1、 泥鳅若干条。
2、 玻璃缸两只、小网兜。
3、 南瓜叶或其它表面粗糙的植物叶子、青菜叶、棉手套、簿膜手套、棉布、涤沦布、干泥沙、食油、锈轴承、牛油、卫生纸、玻璃球、筷子、胶布、工具盒等。
4、 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我们今天做—个有趣的活动——捉泥鳅,有同学捉过泥鳅吗?捉起来容易吗?
2、 请人家看实验记录纸思考:什么原因使泥鳅不容易被徒手捉起?用什么方法才能够更容易捉起泥鳅?
在记录纸上写上你的想法。
3、 通过讨论得出应该用东西包起来捉。请每组同学合作,试一试能用多少种方法捉起泥鳅,哪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们组的探究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二、全班同学分组实验,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三、分组汇报实验情况。(教师用实物展台演示各组的实验报告)
四、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实验过程中哪一种方法捉起来最容易,为什么?通过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泥鳅身体表面分泌出一种粘液,使得泥鳅身体表面非常光滑,我们就很难捉住它。事实上这种沾液减少了泥鳅身体表面的摩擦力,使它很容易从我们的手中逃脱。在分析过程中,教者应故意将“棉手套、簿膜手套”,“南瓜叶、青菜叶”,“棉布、涤纶布”对应起来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用“光滑”的物体“难捉”,用“粗糙”的'物体“易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光滑摩擦力小,粗糙摩擦力大”的基本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现当厚、千的物体吸收掉泥鳅身体表面的沾液后捉起来更容易。
教师板书:光滑难捉粗糙易捉
请大家思考:采用什么方法捉泥鳅比较好呢?
应该考虑在什么情况下而定,实验室里、农田里、在家里各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五、将刚才的探究成果用于生活实践。
l、请大家一起讨论一个问题:物体表面是光滑一些好呢?举—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2、做两个小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1) 请人家拿出材料盒中的橡皮塞的玻璃管,将玻璃管穿到橡皮塞中间的洞里去。每组试一下,好穿吗?你们能不能想一个好的办法使得穿起来比较容易一些?操作说明:每组二个打好洞的橡皮塞子和一根事先准备好的玻璃管,要使玻璃管较容易
地穿进去在玻璃管上涂点油就行了。
(2) 比一比哪一个组夹起的球最多。操作说明:每组一瓶小玻璃球,要求从瓶里用老师指定的筷子把小球夹到碗里,比一比在一分钟内哪一个组夹得多。每个小组先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夹?然后老师宣布开始并进行计时。(可以用老师发给的实验材料对工具略加改进,但不能幅度过大)
总结全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了“捉泥鳅”,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泥鳅身体表面粘液的作用,我们人类可以用一些粗糙的物体来捉泥鳅。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得到启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想出一些办法来使物体表面变得光滑或者粗糙一些,以达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要求。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或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发现,灵活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我们最常见的植物一般为种子植物。而大多数的种子植物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根、茎、叶、花、种子。让幼儿识别种子植物所具有的结构及其相应的功能,并在最后完成一幅植物画。
活动准备:
室外活动时让幼儿多观察植物的样子,对植物的身体有相应的认识。准备2—3盆不同的植物;植物的图片及其生长过程的视频(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为每个孩子准备绘画工具;一张向日葵的拟人画。
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引发思考师:
你们刚刚在外面看了那么多的植物,有没有发现它们和夏天还有春天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呢?(让幼儿起来发言回答)
师:对的,我们都看到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掉下来了。那我们小朋友有手、有脚丫、身体、还有嘴巴那么多部位,才构成了我们一个完整的人,你们说,植物是不是也有很多部位呢?(邀请幼儿起来回答,描述自己看到的,并引导其说出正确的名字:根、茎、叶、花、种子。)
2、主动探究,自主建构师:
看来大家都还是十分了解植物的组成的,今天老师也请到了一位小朋友,它也是一种植物,它就是向日葵小朋友。(将事先准备好的向日葵画拿出。)
师:我们小朋友吃了饭才能长大,那向日葵是不是也应该吃东西呢?有没有人知道向日葵小朋友是用什么吃饭的呢?都吃些什么的呢?(请小朋友回答,用根来吃饭,水、各种营养)
师:除了根的功能,向日葵小朋友的'其他部位又有什么用呢?也请小朋友认真观察老师接下来给你们看的图片。(引导幼儿;叶子是植物的鼻子,有呼吸作用;茎是输送养分,是植物的手和身体;花能够形成果实,果实里就有种子了)
师:所以,一般的植物都是由根、茎、叶、花、种子组成,有些植物还能结果。那向日葵小朋友和其他的植物是怎么样变成现在的样子,让我们先看看视频,记得要好好观察,小小种子是怎么变出大大的植物的。(播放视频,请幼儿回答)
3、操作实践,加深认识师:
看来大家非常了解植物的身体了,那就请大家根据自己对植物的了解,来画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吧。然后再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介绍自己的植物。(画完后,请幼儿介绍指出画上植物根茎叶等部分。)
4、拓展延伸师:
刚刚那棵生病的小树,因为被坏人破坏了,还在挂点滴,你们挂盐水的时候,是不是也很疼啊?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不单单能在烈日下给我们送来阴凉,还能给我们带来新鲜的氧气,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植物,不要故意去摘它的叶子、花儿,用石头扔他。我也带来了自己的好朋友,给你们认识。(拿出自己带的植物给幼儿看,并轻轻触摸)植物是老师的好朋友,老师也希望你们能和它们成为好朋友,希望你们像老师一样,要像对待我们自己的好朋友一样对待它们,好吗?
师:老师刚刚给你们家介绍的植物,只是植物界的一类,叫种子植物,其实还有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很多很多,如果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那就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寻找吧!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2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4篇05-1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3篇06-03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三篇06-06
大班科学教案15篇06-29
大班科学教案(15篇)06-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3篇07-11
【精华】大班科学教案4篇05-12
大班科学教案汇编9篇05-16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四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