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中班科学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简单实用的软管节约小妙招,初步理解节约的意义。
1、尝试使用多种方法发现废弃的牙膏壳里残留物,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教具:课件(图一、图二、图三)
(2)学具:旧牙膏(人手一份)、剪刀、小棒等(若干)、小罐子。(图四)
擦布、皮鞋、脏玩具。(图五)
护手霜(若干)、挤牙膏器(若干)(图六)
2、经验准备
幼儿有使用小工具进行操作实践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挤牙膏大比拼(目的:探索多种挤牙膏的方法,初步萌发节约意识)
1、导入:旧牙膏--"我是一支被主人丢弃的牙膏。主人说我已经用完了,可是我扁扁的身体里还留着许多牙膏。谁能帮帮我,帮我挤出来?"(教师出示旧牙膏)
2、幼儿尝试使用多种方法挤出剩余牙膏,教师观察指导。(图四)
(教师指导能力强的幼儿尝试使用小工具,鼓励幼儿耐心操作使用多种方法挤牙膏。提醒幼儿把取出的牙膏收集在小罐子里。)
3、幼儿交流操作方法,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介绍使用小工具取牙膏的方法。
4、拓展思路(图一)
师:原来被扔掉的牙膏皮里还有这么多牙膏,要是浪费了多可惜呀。我们可以用它来干什么呢?除了刷牙,牙膏还有什么其它的用处呢?
小结:牙膏的用处有很多,除了能刷牙外它还可以清洁很多的物品,如:擦拭水龙头、擦皮鞋、清洁茶杯茶壶,另外它还有治疗烫伤的作用呢!
5、鼓励幼儿尝试用牙膏擦洗自己的皮鞋和脏玩具。(图五)
二、牙膏的朋友们(目的:拓展思路,迁移学习的经验)
1、师:牙膏住在软管家里,还有哪些牙膏的朋友也住在软管的家里?
重点提问:还有哪些牙膏的朋友也可以使用我们刚才发现的节约好方法?
2、 幼儿积极发表意见
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日用品都是住在软管的家里,如护手霜、洗头膏、面霜等等,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很容易在软管中遗留很多还能用的东西,我们一定注意做到节约、不浪费。(图二)
3、师:要想做到节约、不浪费,其实从第一天使用的时候就应该注意。
重点提问:怎样挤才能做到不浪费?
小结: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应该从软管的底部开始,挤的时候要小心,不要挤 太多,只要有合适的量就可以了。(图三)
三、神奇的挤软管器(目的:拓展眼界,操作使用感受新发明的好处)
1、师:这就是为了避免浪费,发明家设计的"神奇的挤软管器",大家可以试试感受它的好处。(图六)
2、幼儿操作:使用挤软管器挤护手霜涂抹双手并说说它的优点。
小结:我们以前挤软管需要双手配合,而且无法控制挤出的量,在使用完后每个软管内都有很多东西残留在里面无法挤压出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有了这个新发明,只要轻轻单手轻轻一按就可挤出,它也可以做到使用后软管里几乎没有剩余的东西,真是简单、方便,实用,具有环保性。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过冬方法,知道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
2、学习与同伴一起交流,感受相互交流带来的乐趣。
3、培养探索树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长风公园,观察过秋天时物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观察公园里的植物。
提问: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现在公园里的树和我们原来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二、谈谈自己的发现。
1、你们刚刚看到了哪些植物?他们有什么变化?
2、有没有没有变化的植物?他们是什么?
3、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到了很多植物都变得光秃秃的,不长叶子了呢?
小结:原来公园里的竹子、松树都是不怕冷的,到了冬天仍然披着绿绿的外衣,另外一些植物都变得光秃秃的了,这让才能让他们有足够的'养分来过冬。我们把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树叫做常绿树,而那些会掉树叶的、现在已经光秃秃的树叫做落叶树。
三、小结
1、原来公园里的松树等等都是不怕冷的,到了冬天仍然披着绿绿的外衣,另外一些植物都变得光秃秃的了,这让才能让他们有足够的养分来过冬。我们把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树叫做常绿树,而那些会掉树叶的、现在已经光秃秃的树叫做落叶树。
2、请你们来数一数这里有几棵落叶树和几棵常绿树。
小百科:树木是一种高大的木本组织植物, 由“枝”和“杆”还有“叶”呈现,可存活几十年。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影子的秘密》是通过教师讲故事《树荫》,激发孩子探索影子活动的兴趣,在请孩子们动手操作进一步去了解影子的奥秘,有助于拓宽孩子的探索思路,在反复操作和比较中,使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知道产生影子的前提是要有光。
2.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了解影子是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的。
3.激发幼儿对于"影子"这一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活动重点:知道影子产生必须有光的照射;影子会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
活动难点:通过做影子小实验,发现影子变化的原因是光线来自不同方向。
活动准备:小电筒每人一个、镜子一面、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主题,激发孩子探索影子的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树荫》
2.师:为什么太阳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树荫下却很凉爽?
小熊后来被什么东西烫醒了,你们能告诉小熊它遇到的问题吗?
二、教师实验,孩子观察,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以及初步了解影子是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的。
1.教师用电筒从玩具的左边照射过去,让孩子知道影子产生必须要有光的照射。
2.将电筒的光线从左边移动到玩具的右边,顶部,请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影子的变化过程。让孩子初步领会影子是随着光线的移动而移动的。
3.教师小结:影子产生的前提是有光;影子会随着光线的移动而移动。
三、运用各种操作资料,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及变化的特点。
1.分组请幼儿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3.操作要求:
(1)用手电筒从不同方位照射桌子上的材料。
(2)注意观察影子的变化。
(3)交换操作材料。
四、帮小熊解决问题。
孩子通过小实验,帮助小熊想出了许多好办法(如叫小熊在树荫下睡觉时,要定时换位置,或搭个小帐篷等)
五、游戏:捉影子带领孩子们到户外用镜子反射阳光,照在墙上、地上,幼儿用手捕捉,用脚踩影子。
六、延伸活动:
布置孩子们回家和父母一同玩影子的游戏,使孩子们能发现更多有关影子的知识。
教学内容附录: 树荫火辣辣的太阳,凉爽爽的树荫,小熊躺在树荫里,睡得又香又甜。突然他被火辣辣的东西烫醒了。小熊跳起来,揉揉眼睛一看:哟,树荫跑开了,谁在开玩笑?小熊很生气,他问小树,小树说:"我不知道!"他问小鸟,小鸟说:"我没看见!"一只小狗走过来,小熊问小狗,小狗说:"自己想想!"小熊抬头望望太阳,太阳嘻嘻笑;小熊低头望望树荫,树荫跑到另一边去了。小熊拍拍脑袋:"喔,我知道了,是太阳在开玩笑。"小熊找来木桩,找来绳子……他把树荫牢牢钉住,牢牢捆住。
小熊又睡在树荫里,睡得又香又甜。不一会儿,小熊又被火辣辣的东西烫醒了。
小熊跳起来,对着太阳挥挥拳头:"你真坏,你真坏!"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幼儿有策略、有规划地解决问题,在规定的材料内,尽可能多的探索不直接用手运球的方法。
2.幼儿尝试运用简单符号“√”或“×”填写记录卡,培养幼儿有计划地完成实验。
3.提高幼儿良好的科学素养,激发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乒乓球、记录卡、纸杯、铅丝、铅笔、吸管、橡皮泥、报纸。
活动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实验设想提出问题
1.出示乒乓球,提出问题:怎样不移动篮子又不直接用手碰到乒乓球,把球从这个篮子运到另一个篮子里呢?想想可以请什么东西来帮忙呢?
幼1:可以用嘴巴咬。
幼2:可以用杯子舀过去。
幼3:可以用勺子。
(评析:导入环节简单明了,提出问题,并进一步问:可以请什么东西帮忙,引导幼儿在不直接用手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工具。唤起了孩子们的已有经验,他们很自然地想到了除了可以利用身体的其他部分,还可以借助其他辅助工具。)
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材料: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你们觉得它们可以用来运球吗?
幼儿:我觉得有些行,有些不行。
(评析:出示记录卡的时候,可结合实物一起出示,这样可给幼儿一个直观的印象,为后面的操作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请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记录在“我的猜想”一栏。
教师简单说明记录要求:如果你觉得可以,请在材料旁边一栏打上“√”;如果觉得不行,请打上“×”。
(评析:记录的形式帮助了幼儿汇总自己的思维方法,这对幼儿科学的素养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单独记录的形式接触还较少,因此在记录前,需要教师作出简要说明,并作适当示范。)
4.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集体交流。
师:你觉得哪些材料可以运球,哪些不可以呢?
幼1:我觉得纸杯行,其余的不行。
幼2:我觉得纸杯、吸管、橡皮泥可以,别的材料不可以。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大胆猜测,可以说,幼儿的经验各不相同,预想的运球方法也是各不相同,幼儿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猜想的科学态度尽情发挥。)
(二)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动手实验操作。
1.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实验,并在实验结果一栏记录。
教师说明要求: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那到底谁的猜想是对的呢?我们只有自己去实验一下,带上你们的记录卡,可以先根据记录表上的材料去找一找,试一试,如果你找的材料可以运球,请在实验结果一栏打上“√”;如果不行,就打“×”。
(评析:教师再次提出记录要求,是对幼儿实验之前的一个提醒,这样幼儿就能带着目标去操作。避免了幼儿的兴趣点快速转移到操作活动上,而将操作记录遗忘的情况发生。)
2.教师适时指导幼儿实验,并提醒幼儿:实验完的材料及时放回原处,再选择别的材料,并强调不能直接用手碰球。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了自己想要的工具,他们大胆地探索着,手脑并用,小心地尝试着一个又一个方法运球的方法,思维异常活跃。)
3.实验结束,幼儿整理实验材料。
4.交流实验情况。
(1)幼儿与客人老师或同伴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
(2)集体交流,教师提问:你用了哪些材料?你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评析: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话讲述自己用了什么材料,怎么做的',并上台演示操作方法,更加体现了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的自主性。)
(3)总结幼儿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请其他幼儿帮助解决。
师:这个小朋友觉得铅丝不能用来运球,你能来帮助他吗?
幼儿:可以先把铅丝卷一卷,做成勺子的形状就可以了。
(评析:能力强的幼儿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又使幼儿的思维变得更广。)
(4)引导幼儿发现
A:同一种材料可以有多种操作方法。
B:两个材料可协作运球。
C: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运球。
(三)观看图片,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1.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工具,拓展幼儿思维。
(1) 师:在我们生活中,科学家们发明了许多不直接用手运东西的工具。
(2)依次出示簸箕、推车、铲车、吊车等图片。
师:这些工具是怎样运东西的呢?
幼1:有了簸箕,很容易就把垃圾装进去了。
幼2:把小宝宝放在车子里,妈妈推着就能带他出去玩了。
幼3:工人叔叔只要在车里操作按纽,就能挖泥土了。
幼4:大吊车的手能抓起很重的东西。
(评析:从科学小实验,延伸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幼儿对不直接用手就能运东西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2.谈话,初步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教师:因为有了那么多不直接用手就能运东西的工具,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了,小朋友们只要认真学本领,相信你们长大后会发明更多能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工具。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发现更多的运球方法。(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陈季梅)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冰的变化
2、有积极探索冰的兴趣
3、制作冰灯
活动重点:
知道冰的变化,会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
活动难点:
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准备一些干净的冰块
2、准备不同形状的容器,各种装饰物品,绳子,彩色颜料水。
3、“好玩的冰”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幼儿感知了解水会结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我带来了新朋友和你们一起玩!
师:你听到水宝宝说什么了?
师:水宝宝在什么时候变成冰娃娃?
2、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1) 提问: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玩冰娃娃?
(2)初次提问: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玩冰,并用笔画着记录下来。
(3)提问:你们用了哪些方法玩冰?
(4)再次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摸、捏、砸、尝等)感知冰的物理特性。注意观察并表扬探索方法特别的孩子,促进幼儿间相互学习。
3、讨论、了解冰的物理特性。
(1) 提问:你觉得冰娃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
(2)小结冰的特性
师:原来冰娃娃有这么多的秘密!无色、无味、透明、光滑、硬、易碎。
4、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师:你忙你的冰娃娃和刚拿到时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真棒说出了一个新词——融化,冰娃娃是可以融化成水宝宝的。
小结:原来冰娃娃在手里会融化掉!变成水宝宝!
5、幼儿制作彩冰灯。
师:让我们动起灵巧的小手,一起来制作漂亮的冰灯吧!送给我们可爱的冬爷爷做新年礼物吧!
课后延伸:组织幼儿玩冰灯。
教学反思:
冬天是一个雪白的世界,冬天也是一个奇特的世界。在这个奇特的世界里有雪花在漫天飞舞,有美丽的冰棱倒挂在檐边边,也有小娃娃陪着我们快乐的玩耍。虽然北风呼啸、寒风凛冽,但在这个寒冷的世界里,我们开展的活动却是热火朝天、喜气洋洋,消融了冰冻带带给我们的寒意,让浓浓的`温暖洋溢在我们爱意浓浓的班级里。
晶莹剔透的冰,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对冰有着浓厚的兴趣,可对冰的认识仅仅只是一些感性的经验,对于冰的特性并不是很了解,在开展“冰爷爷的礼物”主题活动中,我从孩子们的生活中设计教学方案,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唤起他们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就是要通过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知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我在设计此节科学课时,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孩子具有好奇心,提供适合他们的认知特点的内容,唤起他们的想象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其次,从幼儿实际出发,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间,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我认为,教师不应该把一节课的结束视作探究的重点,更不应该把孩子束缚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应引导孩子把探究的兴趣和关注的事物延伸到生活中和大自然中,注重长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教学,生成系列的不断深入的探究活动。我们的延伸活动,是让孩子们到户外玩冰灯,激发他们继续探究冰的奥秘。
设计背景:
“冬爷爷来了,冬爷爷来了”小朋友们拍着手、唱着歌,跳着优美的舞蹈,迎接着冬爷爷的到来。尽管北风呼呼的吹着,天是那样的寒冷,小朋友的手、小脸、小耳朵都被冻得红扑扑的,但依然没有冰冻孩子们的热情与好奇心,他们正用那明亮而闪烁的大眼睛,灵活而又坚强的小手探索着属于冬爷爷的奥秘。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科学活动最能有效地让孩子们实现探索、发展的愿望,于是我设计了此节科学探索活动——好玩的冰,让孩子们充分挖掘和感受“冰”中所隐藏着的奇特奥秘。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6-22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0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4篇06-09
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7-14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5篇07-20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9篇07-20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4篇05-1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5-11
【精品】中班科学教案3篇05-14
中班科学教案汇总6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