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实用的小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一、彩色鱼材料与工具:
各色布料、彩色纸、纽扣、剪刀、针线。
制作方法:
1.用布料剪出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的鱼若干条。
2.用彩色纸装饰鱼的身体,并在鱼的眼睛部位剪出一个扣眼。
3.用针线将纽扣缝制在鱼的尾部,根据意愿将许多鱼连扣在一起。
玩法: l.扣纽扣。锻炼手部小肌肉群,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2.排序。根据颜色、大小有规律地排序,提高排序能力。
3.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幼儿可以边扣纽扣边说:"l添上1就是2,2添上1就是3……",或者边解纽扣边说:"10去掉1就是9,9去掉1就是8",依次类推。
二、花头饰材料与工具:
各色布料、硬纸板、强力胶、剪刀、订书机、松紧带、纽扣、针线。
制作方法:
1.将硬纸板和布料剪成长条形(约一个头围的长度),用强力胶将布料粘贴在硬纸板的外层做成头饰圈。
2.剪一条长度为4厘米的'松紧带,用订书机将其分别固定在头饰圈的头尾两端。
3.按适当的间距将纽扣缝制在头饰圈上。
4.将硬纸板和布料剪成花的形状,用强力胶将面布花贴在纸花外层,并在花蕊处剪出一个扣眼。
玩法: 1.扣纽扣。提高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能力。
2.表演故事。可以自由选择花头饰进行故事表演,如《三只蝴蝶》,也可以自己编故事表演。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物体的大小,知道大与小的区别。
2、丰富量词。
3、能够自己动手。
活动准备
1、头盔、椅子、鞋子、布娃娃大熊和小熊、字卡、手套、围巾、帽子2、笔、学习包
活动过程
一、区别生活中的大和小
1、小朋友,新年快到啦今天张老师想提前把新年礼物送给你们,高兴不啊一起来看看吧!(出示鞋子,学习量词:双)2、小眼睛真灵,现在再考考你们哦!出示(大椅子和小椅子)请你找找那把椅子要大,那把椅子要小。(学习量词:把)。
3、你们真厉害!这也难不到你们。我再出一点难的,看你们行不行。(大头头盔和小头盔)看看现在是哪个头盔要大,哪个头盔要小(学习量词:个)
二、分辨图片中的大小
1、我们小一班的小朋友真厉害!来自己表扬一下自己。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两位客人,它们碰到了一些麻烦的事,想请你们帮帮它们。你们愿意吗!瞧,他们来了。出示课件四(大大熊和小小熊)
2、你们能猜出谁是大大熊,谁是小小熊啊!为什么?(大大熊要大,小小熊要小)大大熊和小小熊带来了好多好东西,让我们来看看吧!请幼儿观察图片,并请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手套、围巾、帽子等)
3大大熊和小小熊把它们的东西都放在一起了,不知道哪些东西是小小熊的,哪些东西是大大熊的,你们来帮帮他们找找。你帮它们找的时候要记得大大熊是用大东西,小小熊是用小东西的。
4、请幼儿说说哪些东西是属于大大熊?哪些属于小小熊的?为什么?(教师可进行示范,同时请几名幼儿上来将大小的东西贴到相应的位置上)
5、刚才我们是把大的东西放在大大熊的那里,把小的'东西放在小小熊那里。现在我们已经把属于熊大大和熊小小的东西找到了。看!现在我们的本子上有大球和小球,现在请你们也把大球和小球分别送到送到它们的家吧。(出示黏纸)
三、操作
1、教师提醒幼儿要一个一个找过去,不要漏掉了。
2、幼儿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并及时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3、请家长帮忙检查幼儿是否做对,做对的给予表扬。
4,教师将幼儿完成情况给予评价。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体验学习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培养学习兴趣。
2、在有趣的画面及身临其境的体育活动中认识5以内的序数,能手口一致的从左到右点5以内的数。
3、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跑道、1D5数字牌。
活动过程:
1、演示多媒体:
①DD今天我们要去森林里去看一场运动会,你们知道会有哪些动物参加吗?
幼儿观看,并说出自己的发现,教师提问:
DD这儿有几个动物参加运动会,一起来数一数!
老师逐个动物提问其所在第几名。
②教师提出问题。
DD这儿有几条跑道?我们来数一数。
幼儿观看动物赛跑并做小裁判说出比赛结果。
③幼幼互动(与旁边的朋友讨论比赛结果)
请幼儿当裁判完整地说出比赛结果。
2、体育游戏:赛跑
教师以提问的形式,间接地导出游戏规则。
①这儿有几条跑道?
②能不能所有的小朋友一起赛跑?
③那没有当上运动员的朋友,做什么?
教师选出5位运动员,随意发张号码牌,让其找到与号码牌相对应地跑道上,让其余的.孩子检查是否站对了。检查完毕后,开始准备比赛了,裁判员站在终点后面观看运动员比赛过程,并检查他们站对与否,对个别站错的孩子,给予指导。
3、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活动观察:
整个活动看来,幼儿的积极性还是蛮高的,在观看多媒体时,都非常感兴趣非常仔细,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积极回答,而且回答得非常准确,在游戏过程中,起初幼儿还停留在以有的一一对应的经验基础上,例如比赛下来开始的结果是1号得第一名,2号第二名依次类推,身上的号码牌与名次相对应,这时我便与幼儿一起讨论,刚才是 跑得最快,第1名,可是拿到的名次却是2名,乐乐比 跑得慢一些应该是2名,可她是拿的1名,你们觉得对吗?他们名次和号码牌是相同的还是不同呢?经过讨论,孩子明白了并不是1号运动员就会得第1名,而是看谁先到终点,谁就是第一名,于是在重复比赛时,虽然个别孩子还是停留在已有经验,但大部分孩子,已经能够准确的指出谁是第1名、第2名,尤其是罗逸豪他能够说出完整,我是2号运动员但是我是第1名。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孩子的学习兴趣始终十分浓厚,玩中学、学中玩,幼儿也都达到了目标制定的内容,活动过程中,突出重点,游戏中经过教师提示与指导幼儿能更进一步地了解,正确运用5以内地序数进行游戏,是本活动的亮点。孩子在玩中学会了通过思考、讨论来学会排序,达到了我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皮亚杰说过:数概念是幼儿在事物间建立两种关系的总和,其中的一种就是顺序关系,它是幼儿学数学前的准备阶段。我在计算区准备了红片片和绿片片,请幼儿给它们排队。在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已会按一定规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规律排序,为此,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游戏的形式,设计了此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穿珠,贴花片的操作中掌握排序的规律。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尝试有规律排列材料。
2、能手眼协调地进行操作活动;学习按规律说说自己的排列方法。
3、有兴趣地参加活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布娃娃一个;吸管,长纸条,蜡光纸若干;胶棒若干。
活动过程:
1、 出示娃娃,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以娃娃口吻说:“小朋友你们好!我要开一个商店,需要你们帮我加工一批项链和腰带,你们愿意帮我吗?”
(2)出示范例腰带“我需要这种样式的腰带,谁会做?”“这是怎么做的?”
引导幼儿说出排列规律。
2、 介绍材料,幼儿操作。
(1) 老师:“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这边一排是做项链,那边是做腰带的材料;胶棒用完,盖子要盖上。做好后送给娃娃,要说:“娃娃,我给你送项链了……”
(2)幼儿上位操作,老师指导。
3 、 结束。
“小朋友,谢谢你们,为我们加工了这么多漂亮的项链和腰带,下次,我再请你们帮我加工好吗?
课后反思:
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感知规律,让幼儿增强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难点是再现或再造规律,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
第一环节我先出示一组有规律的图形:△△□△△□(小狗)□△△(图形片的颜色相同),让幼儿初步感知什么是规律,什么叫按规律排序。
然后提问:小狗穿了一串漂亮而整齐的项链,可被调皮的小狗挡住了二个,请小朋友猜猜挡住的是二个什么图形?为什么?请他们来说一说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的,为后面的练习进行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变换方式给图形片排序。
提问:可爱的小狗想变换一种方式来排,排得也要很有规律,可不知道怎么排,你能帮助它吗?让幼儿发现规律,完成练习。
第三环节是完成操作卡上的作业。
教师:(第一条)看看这条项链是怎么排的,有没有排错的地方。(一起说:1黄1红……)
(第二条)这条有点难了,有几种颜色?(三种)是按怎样的`顺序排的?(一起说一遍)
(第三条)这条有几种颜色?红的和黄的是怎样排的?(2红1黄……)
练习共有三道,难度也是由简到难,幼儿有了前面的经验积累,再来做这些练习应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完成的也较好。最后是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让幼儿切实地操作,幼儿能积极地投入铺路活动中,想出了许多不同的规律来,但是空缺的地方有很多,基本上超过半数的幼儿在前面排放时很正确,但到后面的排放时出现的错误,明明是2红1黄的,结果排出了2黄1红,有的还空缺漏排。可能我在前面没有及时指导幼儿做出自我检查。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设计
小班的幼儿已经开始掌握计数活动,并学会按计数活动的要素进行计数,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我班幼儿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和训练,大多能够按顺序口头数数,有些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6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根据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按顺序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一隔一排序,特设计此次数学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不同形状和颜色,给6以内的数量进行一个隔一个的排序。
2、对数学操作活动感兴趣,能有序地进行操作活动。
重难点按不同形状颜色,给6以内的数量进行一隔一的排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能够按数字的顺序口头数数。
物质准备:《熊出没》中的人物图片和场景图。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圆形的小树3棵,三角形的小树3棵)。幼儿每人一张排序板。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境导入
1、出示被砍伐的森林的.图片。
师:小朋友,你们看,光头强把森林里的树木都砍伐掉了。
2、情景创设,导入活动
师:熊大和熊二决定要把砍掉的树木重新种树,看他们已经挖好了树坑。
(分析:幼儿容易被故事情境所吸引,这样的导入可以让他更感兴趣)
二、观察排序板,引导幼儿发现排序的规律。
出示树坑的排序图,请幼儿观察。
师:你们看看,熊大和熊二都挖了一些树坑,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树坑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熊大是黑色,熊二是黄色的,而且是一个隔一个的)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树坑,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帮忙接着刚刚的树坑排一下。
请幼儿根据排序图上的顺序接着排下去。
(分析:在幼儿自己操作之前,老师先带领他一起排列。可以让不明白的幼儿加深理解)
三、取树苗(按要求取出相应数量的树苗)
师:熊大和熊二还挖了一些红色的树坑,现在要去运树苗了,看看他们运了什么样的树苗。(出示两种树苗,让幼儿认识三角形树苗和圆形的树苗)
告诉幼儿每人都有一份树苗,分别是三角形树和圆形树。
(分析:介绍好材料,巩固知识三角形和圆形)
四、排序活动《种树》。
看排序板,了解排序要求。
“熊大和熊二邀请我们小朋友来当爱心志愿者,帮忙种树。”
老师交代排序的要求:
1、要种在红色的树坑上,种得整齐。
2、看排序板上的顺序,是一个隔一个的。
3、把准备好的3棵三角形树苗和3棵圆形树苗要种完。
幼儿排序(种树),老师进行指导。
检查幼儿种的树,找两个幼儿的排序板来演示(一个正确,一个不正确)进行比较,对照,对错的地方进行改正。
(分析:一人一个排序板,可以清楚的知道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更有利于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五、结束部分,庆祝活动。
师:“谢谢小朋友,把树种好了。现在我们和熊大、熊二一起开着火车去参观新的树林吧。我的火车要一个男孩隔一个女孩才可以上车哦。我们出发喽!”(播放音乐开火车出发)老师一边开火车,一边提醒幼儿要男女一个隔一个上车。
(分析:整个活动的延伸部分,也是再次学习的过程。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的设计是以熊出没来贯穿的,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首先出示了熊大、熊二挖的树坑,让孩子们自己观察这些树坑有什么不同,很多孩子都高高举起了小手,说出了颜色不同,但始终没有说到排序的规律,后经我的提醒,才说出来。课后我在想:是否应该先带领幼儿一起去熟悉这种规律,在多讲解几次。这样幼儿就能很明显观察到排序的规律了。也有利于接下来的幼儿自己操作环节。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初步感知长方形的外形特征。
2、能在生活中找到像长方形的物品,能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小火车”动物头饰、幻灯片、长条、各种图形等。
【活动过程】
1、初步了解感知长方形的特征
(1)创设情境:“小火车开来了,看看车上都卸下了什么货物?教师出示“火车”,从中取下一个长方形。原来小火车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图形宝宝——长方形,我们现在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
(2)师:有个图形要先给给小朋友表演魔术。想知道是谁吗?(三角形),他要给小朋友変一个魔术(三角形变长方形,先回忆三角形的特征然后以游戏口吻介绍长方形的特征。引导幼儿总结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
(1)小朋友记住我了吗?现在我们来玩个变魔术的游戏看我变出什么来(接着看课件)说说长方形变成了什么?
(2)请幼儿寻找教室里长方形的物品。如“柜子”“桌子”“书本”…
3、指导幼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运用折纸的办法认识长方形,请将长方形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再将正方形的纸变成长方形,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一样长,挨着的两条边不一样)
4、游戏活动。
游戏“站四角”。教师在地上画几个长方形,每组请5名幼儿参加游戏。教师喊“开始”5名幼儿沿着长方形的四条边呈顺时针方向跑。音乐一停,每名幼儿迅速找到长方形的一个角站好,没找到角的幼儿表演一个节目。利用音乐来控制幼儿游戏的过程。
每次站好四个角后,让其他的幼儿数一数长方形有几个角。游戏可反复进行利用音乐来控制幼儿游戏的过程。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针对活动情况做适当评价。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很受孩子们的喜爱,不管是大孩还是小小孩,大家都是无所不知,家喻户晓。每当起床操放喜羊羊的音乐时,孩子们都非常高兴,一起跟着音乐哼唱,因此,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出发,设计了本活动《喜羊羊过生日》。让幼儿摆脱以往枯燥乏味去学习数学,在本次活动中我围绕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生动有趣情节开展数学活动,让幼儿在一种游戏化的情境下学习区分圆形和三角形,让幼儿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教学、学习。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和三角形,并尝试正确区分圆形和三角形。
2、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灰太狼头饰;生日餐(各种圆形和三角形的饼干或糕点) 喜羊羊和美羊羊的音乐;生日歌FLASH。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看课件)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呀?(喜羊羊)喜羊羊今天真高兴,因为今天是他的生日,他要请我们到它家去做客,你们愿意吗?他还想请其他朋友也一起去,看一看他想请谁?(美羊羊,懒羊羊和沸羊羊)我们帮他去请好不好。走,让我们去羊村请他们。
二、邀请客人——认识圆形和三角形
(操作PPT1)看,羊村到了,让我们赶快找一找喜羊羊要找的客人在哪里?
师提问:
1、你找到了谁?(美羊羊和懒沸羊羊)他在什么地方?他们的房子是什么形状的?(重点认识圆形)
2、我们一起去请他们好吗?(要求:学习有礼貌地邀请)
(操作PPT2)还有谁没找到?他在哪里呢?沸懒羊羊真顽皮,他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仔细看,他躲在了什么图形里?
1、游戏:沸懒羊羊在哪里?(三角形、圆形)——继续操作PPT。
游戏:
(1)躲在三角形。
(2)躲在圆形。
2、沸懒羊羊终于被我们找出来了,谁来邀请他?
三、战胜灰太狼——区分圆形和三角形
1、好了,客人已经请好了,我们到喜羊羊家里去了!(听音乐出发!)
2、不好,是谁来了?(灰太狼)灰太狼要来抓我们了,灰太狼请你不要抓我们好吗?灰太狼说:“好的好的,不过,你们要听我的话,如果做得对,我就不抓你们。”
3、游戏:踩图形(进一步巩固圆形和三角形)
玩法:听着音乐自由动作,音乐停,任意踩一图形,灰太狼任意问几位幼儿,这是什么图形?幼儿告诉灰太狼。说对了灰太狼就不抓。
灰太狼说,你们都是聪明宝宝,它不捉你们了。
四、生日派对——进一步巩固认识和区分圆形和三角形
1、 喜羊羊家到了,生日派对开始了!请坐请坐,我们一起来给喜羊羊唱生日歌。
2、喜羊羊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请你们吃。说说你吃的是什么形状的东西。
小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大小给三个物体进行排序,并匹配相应大物体。
2、培养幼儿学会用语言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教具:三种大小的小猫卡片、三种大小的小鱼卡片。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cd机。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三种大小的小猫卡片各30张、三种大小的小鱼卡片各30张、小篮子30个。垫板30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今天有3位客人来我们这里了,我们一起欢迎它们的到来吧!”
二、出示PPT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
1、进入介面(一):
(1)今天的小客人都有谁?(引导幼儿说是小熊的一家)
(2请小朋友比较一下,这一家子谁高大、谁矮小、谁最矮小。(请几位幼儿来说说)
2、进入介面(二):
(1)小熊的一家人这么早来还没吃早餐呢,老师为它们准备了一些早餐,请小朋友看看都有些什么食物呢?(请幼儿一起说)
3、进入介面(三)、(四)、(五)。
(1)“小朋友,老师帮小熊的一家准备好了早餐,想请小朋友一起来帮它们分一分,应该怎么样分呢?
(2)引导幼儿仔细的看看蜜糖、玉米、鱼、碗应该怎么分?
(3)让幼儿自己在下面说说。
(4)请幼儿逐个说一说。(按照大的对应熊爸爸、小的.对应熊妈妈、最小的对应小熊宝宝)
三、交待要求,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1、示范操作过程。
2、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一边摆一边说。引导需要帮助的个别幼儿。
3、请每组的来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摆的。
四、小结:
——鼓励摆得正确,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幼儿。
五、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退场。
小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物体的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并摆放在相应颜色或形状的标记图内。
2、能较准确地描述物体同时所拥有的颜色和形状,发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3、乐于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能够按照物体的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并摆放在相应颜色或形状的标记图内。
活动难点:
能较准确地描述物体同时所拥有的颜色和形状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正方形饼干、圆形饼干、三角形饼干(红、黄、蓝每种颜色各一块)若干、红黄蓝三种形状大饼干各一块、熊妈妈手偶一个及人手一个操作盘。
2、经验准备:知道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及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熊妈妈给咱们班小朋友带来了一堆饼干,但是在吃饼干之前,熊妈妈说要先考考你们,只有通过了熊妈妈的考验,你们才能吃这些饼干。
2、引导幼儿从一堆饼干中把同一种颜色的饼干挑出来并归为一类,引导幼儿按饼干按颜色进行分类。
①熊妈妈请小朋友把所有红色的饼干挑出来并放在红色的饼干盒里;
②熊妈妈请小朋友把所有黄色的饼干挑出来并放在黄色的饼干盒里;
③熊妈妈请小朋友把所有蓝色的饼干挑出来并放在蓝色的饼干盒里。
3、引导幼儿从一堆饼干中把同一种形状的饼干挑出来并归为一类。
师:小朋友们已经成功通过了熊妈妈的第一个考验,接下来熊妈妈的第二个考验是:要把这堆糖果按照不同的形状进行分类。
①熊妈妈请小朋友把所有的正方形的.饼干挑出来并放在三角形框里;
②熊妈妈请小朋友把所有的圆形的饼干挑出来并放在圆形框里;
③熊妈妈请小朋友把所有的三角形的饼干挑出来并放正方形框里。
4、引导幼儿幼儿说出同一块饼干的颜色和形状
师:熊妈妈将随意拿一块饼干,请小朋友说出这块饼干的颜色和形状,说对了就请你们吃。
①熊妈妈拿出一块红色的三角形饼干;
②熊妈妈拿出一块黄色的圆形饼干;
③熊妈妈拿出一块蓝色的正方形饼干。
5、活动自然结束
小朋友们真棒,成功完成了考验,得到了一堆饼干,请你数一数自己一共有多少块饼干。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06-15
小班数学教案【经典】07-21
(经典)小班数学教案07-22
【经典】小班数学教案07-22
小班数学教案[经典]07-24
(热门)小班数学教案07-23
实用的小班数学教案07-20
小班数学教案【实用】07-20
(推荐)小班数学教案07-20
【通用】小班数学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