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7-30 14:33:08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活动教案大全【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大全【6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造成土地和河流污染的原因及影响。

  2、尝试与同伴合作,设计并制作有趣的垃圾箱。

  3、喜欢说儿歌。

  活动准备:

  1、事先把《美丽村》电子书彩色复印,制成拼图。

  2、《大嘴巴》儿歌。

  3、小猪布偶。

  4、老师搜集的垃圾箱图片。

  5、大纸箱、美工材料。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玩拼图游戏,然后描述图中的情景。

  2、出示拼图,老师讲故事《垃圾太多了》:

  猪爸爸今天休息,带着猪宝宝到游乐场玩。可是,游乐场堆满了垃圾,还发出一阵阵的臭味。猪宝宝失望地说:“爸爸,游乐场太脏了,我没法玩滑梯了。”爸爸说:“唉,不知道是谁随地乱扔垃圾,这样做太不好了!”

  这时,他们突然听到“哎哟!”一声,原来河马先生正在河边钓鱼,可是却钓到一只破鞋子。河马先生说:“河里一条鱼也没有,只有垃圾,河水被污染的越来越严重了,我都快没鱼吃了。”猪爸爸说:“我们喝的水也是从河里来的,喝了受污染的`水会生病的。”于是,河马先生和猪爸爸决定请美丽村的村民一起来开会,讨论美丽村的将来应该怎么办。

  3、与幼儿讨论:为什么游乐场和小河里都堆满垃圾?游乐场堆满垃圾,对村民有什么影响?小河里堆满垃圾,对村民有什么影响?

  4、 出示《大嘴巴》儿歌,与幼儿一起说儿歌,并猜一猜,儿歌中的“大嘴巴”是什么东西。

  5、 老师可先与幼儿欣赏垃圾箱的图片,说说这些垃圾箱有什么特色。

  6、 出示小猪布偶,表示美丽村的游乐场和小河附近都没有垃圾箱,请幼儿分组设计出有趣的垃圾箱。

  7、 请幼儿利用大纸箱制作垃圾箱,还可以创作标语,贴在上面。

  活动评价:

  1、能说出造成土地及河流污染的一些原因和影响。

  2、能与同伴合作设计并制作有趣的垃圾箱。

  3、喜欢说儿歌。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方形的盒子、球、杯子等各种圆形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杯子,操作滚动。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现在它要和我们做游戏了(操作滚动)怎么样了?你们想不想来试试?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材料,请你们去玩一玩。看看哪些东西可以滚动。

  2、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试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它会不会滚动?

  (2)现在请小朋友帮它们分分类,把不会滚的.东西放到空筐内.

  (3)除了小朋友们刚才玩到的东西会滚动,你还知道哪些会滚动的东西?它们为什么会滚动?(都是圆形的).它们滚的一样吗?

  3.请小朋友们再去玩一玩,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它们滚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出示表格

  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

  一次性纸杯

  薯片盒

  圆形笔

  铃铛

  4.幼儿再次操作,验证结果.

  5为什么有的物体会向一个方向滚,有的物体会拐弯?

  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形状有关系,罐子可以滚直是因为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会拐弯是因为两头的粗细不一样.

  6.活动延伸:会滚的轮子.

  出示两个旅行包,问:”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是两个包,一个有轮子,一个没有轮子),使用起来哪一个更方便,省时间又省力气呢?(有轮子的包省时省力),老师在这两个包里装上相同数量的书,请小朋友排成两队来运书,一队是运没轮子的包,一队运有轮子的包,看看哪队运的最快!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给予幼儿 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放大镜,初步学习使用放大镜。

  2、感觉放大镜为人们的观察活动带来的方便,对放大镜有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放大镜人手1只,用来观察的实物,如动物标本、树叶书签、图书等。

  活动过程

  1、出示一种动物标本,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欲望。

  教师:这里有一保漂亮的蝴蝶,蝴蝶的眼睛是什么样的?我们能看得清楚吗?那怎么才能经看清楚呢?你死我活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用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呢?

  2、幼儿加快关于放大镜的已有经验。

  教师:你用过放大镜吗?放大镜是什么样的.?

  教师:你见过还有谁也用过放大镜,他们用放大镜做什么?

  3、认识放大镜。

  教师请每位幼儿取一只放大镜小心地握在手里观察。

  教师:放大镜是什么样的?握在手里的叫做什么?

  教师:人们用放大镜的什么地方观察?

  教师:放大镜的镜片是用什么做的?

  教师:小朋友在使用放大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学习使用放大镜观察物品。

  请幼儿自选一种实物,使用放大镜进行自由观察。

  再请幼儿谈谈使用放大后的感觉。

  教师:假如没有放大的帮忙,我们会感到怎样?

  教师:如何使用放大镜才能自得更清楚?(注意放大镜和实物之间的距离,可以将放大镜对准观察的实物上下移动,在此过程中寻找出一个最好的距离,才能看破得最清楚。)

  活动延伸

  效果分析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尝试自己区分石头和泥土,了解他们的特质用途。

  2、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和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3、幼儿能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活动准备:

  包好的石头和泥土,盆子,水,树枝,抹布,报纸,幻灯片(石头和泥土做成的各种东西)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们刚才去洗手的时候啊,老师悄悄地放了两个神秘的东西在你们桌上的报纸下面。小朋友先不要碰,两个小东西在睡觉呢。我们悄悄地把手放进去摸一摸好不好。

  幼儿伸进去摸师:什么感觉啊?是什么东西呢?

  师:小朋友们都摸到了不一样的东西,那我们现在把它拿出来闻一闻,看一看。哇,是什么呀?

  师:哦,原来是小泥巴和小石头啊。那手里的.小泥巴和小石头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呢?

  师:那你们有没有看见过其他样子的泥巴和石头啊?都是在哪儿看到的呢?

  2、基本部分。

  师:我们刚才玩的时候呢,小石头也跑到泥巴头家里去玩了。你们看现在它都舍不得走了,(出示泥巴和石头混在一起)怎么办啊。小石头的妈妈还在家里焦急地等他呢。

  师:老师怎么都弄不开,你们试一试好不好。

  发给幼儿尝试,也包括各种分开的工具。

  师:好了,谁告诉老师你们用的什么办法。

  3、**部分。

  师:我们小朋友们想了各种办法终于把他们两个分开了。他们呀,都玩累了,我们来给他们洗洗澡好不好。

  分两个小组,每组发一个盆子,装好水,请他们把刚刚拆开的泥和水装进水里搓。

  师:好了,洗干净了就捞出来。

  师:(观看幼儿):咦?怎么大家都没有捞出小泥巴呢?他到哪儿去了呢?我们再找一找好吗。

  如果有幼儿说可以在太阳下晒把泥巴弄出来,就放在阳台边尝试。

  4、结束部分。

  师:原来泥巴在水里就看不见了。它还可以变形呢。那你们想象,除了变在水里藏起来,还可以变成什么样子啊?

  师:哦,小朋友想了这么多种方式,老师也迫不及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老师看到的石头和泥巴变成了什么样子。

  出示PPT,依依讲解图片。

  师:哇,我们看了这么多泥巴和石头变成的东西。你们想不想自己尝试一下怎么变呢?

  幼儿自己玩泥巴,做东西。

  延伸活动:

  陶艺课,请幼儿创造东西。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复习平面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学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2、产生对图形的认知兴趣。

  活动准备:

  1、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图形胸卡若干。

  2、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小卡片若干。

  3、"家"四个(家门分别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活动过程:

  1、播放音乐《我想有个家》,教师和幼儿手牵手轻轻走进活动室,幼儿排成两排坐在小椅子上。

  2、教师提问:刚才这首歌好听吗?(好听)你们知道他们的名字吗?(不知道)老师告诉你们:这首歌的名字叫《我想有个家》。

  3、小朋友你们都有自己的家吗?(有)你们认识自己的家吗?(认识)可是今天有几个小宝宝不认识自己的'家了,他们正着急地哭呢?小朋友咱们来看看是谁?(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图形)原来是这些图形宝宝不认识是自己的家了,小朋友咱们应怎么办呢?(帮他们找到家、把他们送回家)那你们认识它们的家吗?(出示图形宝宝的房子)请幼儿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宝宝把它送回自己的家。(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有没有小朋友把图形宝宝送错了家的)

  4、图形宝宝为了感谢小朋友他们给小朋友变了个魔术。(出示图形拼贴画两幅,引导幼儿说出每种物品是有那几种图形宝宝变成的)

  5、图形宝宝不仅给小朋友变魔术,他们还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

  6、每个幼儿的胸前都贴有一个图形宝宝的胸卡,教师引导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引导幼儿找相同的图形宝宝做朋友。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到外面和图形宝宝玩其它的游戏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对物体飘落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

  2、能运用身体动作表现物体飘落的样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观察过落叶的情景.

  2、各种叶片、羽毛、纸条、自制降落伞。

  3、纪录单、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材料,摆弄落体。

  请幼儿自选一样物体玩一玩,观察这个物体飘落的情景。

  请个别幼儿描述自己所玩物体飘落的样子,并用动作加以表现。

  二、继续摆弄并表现落体。

  让幼儿充分操作其他材料,观察不同物体飘落时的有趣现象。

  请幼儿一起用动作加以表现。

  幼儿间相互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三、尝试记录。

  师幼共同观察纪录单。

  请幼儿把看到的.情景用水彩笔记下来,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活动反思:

  通过科学活动《什么东西飘下来》,萌发了对物体飘落现象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初步感知了不同物体飘落的快慢特点,并鼓励孩子们乐意运用身体动作表现物体飘落的不同样子。正是这样的活动目标,所以在活动中,孩子们才一步步地感知了各种物体飘落的特点。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6-13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5-28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4篇06-04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6-06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范文7篇06-11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合集6篇05-27

科学活动教案集锦10篇05-28

科学活动教案集锦五篇05-28

科学活动教案集合五篇05-31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汇总6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