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09-29 07:57:23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语言教案[精品4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教案[精品4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意图:

  《小熊砍树》是一首融情境和教育意义于一体的儿歌,它的情节性较强,能为幼儿提供一个较大的想象空间,同时,它又蕴涵着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多媒体课件和图谱的运用,使儿歌内容更加形象、生动,能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理解儿歌内容,学会有感情地朗诵。

  3、初步建立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儿歌图谱、录音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感知儿歌情境。

  1、播放课件,幼儿通过观看、倾听、想象,感知儿歌情境并了解角色对话语言。

  2、讨论 :为什么树木不能砍?

  3、了解砍伐树木的危害性。

  二、借助图谱,理解儿歌内容。

  1、尝试看图谱念儿歌。

  2、完整欣赏儿歌。

  3、分角色朗诵。

  4、集体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三、分组讨论,集中交流保护树木的方法。

  四、小结,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一、活动背景:

  幼儿时期是想象发展的黄金时期,幼儿喜欢想象,善于想象,抓住最佳时期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很有意义。为此,我结合我园的研究课题“创设适合农村幼儿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利用幼儿熟悉的事物——毛线来作教材、教具,利用毛线形象各异、变化多端的造型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设计了这则语言活动“有趣的线条”。

  二、活动实录:

  活动目标:

  1、 对线条图展开想像,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像能力。

  2、 要求幼儿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继续学习创编故事。

  活动准备:

  1、线条图两张(如图),各种颜色的毛线绳人手一份。

  2、视屏转换仪一台。

  活动过程:

  一、看线条图谈话。

  1、出示粘在纸上的线条图,激发幼儿想象。

  师:昨天,老师在织绒线时,发现绒线可以甩成许多图案。你们看,图上的线条多有趣呀,好象是这样,又象是那样。小朋友,你觉得它像什么呢?”(请个别幼儿进行表达。)

  幼:像笔架、像心电图、像英文字母……

  师:(作出肯定)真有点像!小朋友真会动脑筋。

  2、转动线条图,变换线条的方位,激发幼儿新的想象。

  师:(转动手里的图案,使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想象)横着看线条像什么?竖着看线条像什么?倒过来看线条像什么?”

  幼:横看线条像山峰、波浪……竖看线条像小路、蛇……

  师:真的很像。如果你能用上形容词来说“像什么样的山峰、像什么样的波浪……就更好了!

  幼:横看线条像起伏的山峰、涌动的波浪……竖看线条像弯曲的'小路、行进的蛇、上升的烟、侧面的人脸……倒看线条像骆驼的背……

  师:说得真好!

  二、引导幼儿操纵绒线形成线条图,进行想像的发散。

  师:教师操纵绳子形成一个线条图。甩动绳子后松开手,让绳子自然落地形成线条图。

  引导幼儿采用多种甩绳的方法,如抓住绳子的一头甩动,或抓住绳子的中间甩动,或将绳子向上抛,或转圈甩动绳子等,形成差异较大的线条图,以促使想像的发散。

  师:(让幼儿展开想像)小朋友们看,线条图现在又像什么呀?

  幼:横看像一棵茂盛的树、像漂亮的蘑菇房、像一顶厨师帽……倒过来看像老爷爷的鼻子和胡子……竖着看像一只肥肥的耳朵……

  三、分散玩线条游戏。

  1、全体幼儿参与,每人拿一根毛线绳操纵,形成线条图,要求边玩边想象。

  师:我们每人拿一根绒线,用不同的方法甩动,让毛线绳落在桌子上,然后左看看,右看看,想一想它像什么。

  幼儿操作讲述,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玩边轻声讲述“我觉得它像XX”,鼓励幼儿相互间观察和讲述。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用完整的语句“我觉得它像XX”表述自己的发现。借助视屏转换仪展示幼儿作品,及时鼓励幼儿认真观察,积极表述。

  2、第二次操作讲述,要求幼儿能将线条图编成一段话。

  师:这次可以拿一根毛线绳,也可以拿两根毛线绳操作;可以单手操作一条毛线绳形成一个线条图,也可以双手各操作一条毛线绳,形成两个线条图,边操作边轻声讲讲它像什么,在干什么或是什么样的。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整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及时帮助幼儿讲完整语句。借助视屏

  不错的转换仪展示幼儿作品。

  幼A:我觉得它像一只蝴蝶,蝴蝶飞来飞去在找伙伴玩。

  师:谁能用不同的话来说说这幅画呢?

  幼B:我觉得它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它在阳光下跳舞,吸引了许多的动物来,它们都夸蝴蝶跳舞跳得好……

  幼C:我觉得它像一只北极熊,它的脚踩在冰冷的雪地上,寻找吃的东西,可是什么也没找到。

  幼D:我觉得它像一条蛇,它把长长的身子蜷在一起,正在泥洞里冬眠呢!

  师:谁还能用不同的话来说说这幅画呢?

  3、第三次操作讲述,要求幼儿能将线条图编成一个故事讲述出来。

  师:现在请你继续玩绒线,需要几根便拿几根。看看这回它又象什么,然后把它们编成一个小故事。讲讲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结果怎样?编好后讲给旁边的小伙伴听。

  幼儿边操作边进行创编故事,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幼儿确定主题,完整讲述故事。

  借助视屏转换仪展示幼儿作品,幼儿讲述自己编的故事,要求讲述的幼儿声音响亮,语句、情节讲述完整,其他幼儿能耐心、专注地倾听。

  幼A: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乘着摩托车到外婆家玩。开着开着,一不小心撞到了一棵大树上,我们都摔了个大跟斗。

  师:是吗,讲得真好!不过以后可要注意安全。

  幼B:有一个小姑娘,长着一条长长的辫子,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辫子也跟着一跳一跳的,可好看了,大家都很喜欢他。有一天,小姑娘和几个朋友一起在草地上放风筝,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摔到了一个小坑里,他爬也爬不出来,急得哭了起来。小朋友们看到了,急忙说:“别急别急,我们来帮你!”可怎么帮呢?小姑娘想到了一个办法,她把长长的辫子甩进小坑里,大声说:“你别哭,你抓住我的辫子,我们把你拉起来!”嘿哟、嘿哟,大家终于把这个小朋友拉了上来。

  四、教师小结,结束活动,肯定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师:今天我们跟绒线做游戏,有趣吗?小朋友们都很会动脑筋,编了许多好听的故事,我想小、中班的弟弟妹妹也一定很喜欢听,我们一起去讲给他们听,好吗?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按图片内容的顺序进行较细致的观察,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继续培养幼儿倾听习惯。

  3、让幼儿感受到助人为乐的情感,知道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大图片6张、小图片8张、录音故事《奇怪的桥》、动物头饰。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激发孩子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画,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啊?

  二、观察图片,说一说

  (教师用语言、手势、形体动作引导幼儿按图片内容的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积极发言,引导幼儿说完整话,教师及时评价。渗透助人为乐的情感。)

  (一)教师引导:

  1、你看到了什么?(提示幼儿要说完整话)

  2、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

  3、你能看着这幅画,说几句话吗?

  (二)在观察、讲述第六幅图画的时候,教师引导,使学生感受助人为乐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三)欣赏完整的故事。(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学说普通话,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教师通过提问题,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力。)

  三、放录音故事《奇怪的桥》

  提问:故事中有哪几种小动物?原本鸭妈妈是来帮忙的,后来没有帮上,可是鸡妈妈也过了河,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小朋友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的听一听。

  四、分组讲故事

  (由于幼儿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所以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的`讲述,既提高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也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

  (一)提前分好组

  (二)老师提要求:每个人都要讲一讲,一个人讲话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听。

  五、个别幼儿讲故事

  (鼓励幼儿当众表达,表达时自然、从容、自信。)

  1、请一个小朋友讲故事,其他人认真听。教师提示:他讲的好不好?为什么?

  2、注重评价,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使幼儿明确自己讲的好,好在哪?其他小朋友学,应该学什么?

  六、结束部分:表演故事《奇怪的桥》

  (通过表演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同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幼儿自主选择扮演的角色,教师组织好孩子。

  2、放录音故事,教师和孩子一起表演。

  教学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室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交往。在本课内容中,通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语言讲述内容和故事情节,鼓励幼儿当众表达,在讲述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幼儿看到美丽的图画,兴趣浓厚,观察画面很认真,很细致,基本上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讲出来,不足之处如下:

  1、教师对于幼儿的习惯培养这方面强调的不够,应随时关注孩子的习惯培养,如倾听习惯、站姿、举手姿势等。

  2、教师的评价过于简单,或干脆不评价。遇到一些特殊的"回答",教室不予理睬,这样会影响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个别幼儿没有照顾到,可能整个活动他都是旁观者,没有参与进来。

  改进措施:

  1、教师随时用启发式的语言提示幼儿如何"听",如何"站",如何举手等常规习惯,要常抓不懈。

  2、教师评价要具体,如某某的声音真好听,某某站的真直,某某举手举的真精神等,如遇意外情况,可请小朋友评一评,既避免老师的尴尬,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要面向全体,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也要关注到,可以请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或重复一下其他小朋友的话,这样可锻炼他们当众说话的能力。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散文、欣赏散文的优美词句,了解下雪对人类的好处。

  2、使幼儿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培养幼儿勇于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在雪地里的照片。

  2、将幼儿带回的照片,布置在活动室的墙壁上。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冬爷爷的礼物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冬爷爷的礼物。

  1、请幼儿拿出自己带回的照片,说说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的快乐,引入课题。

  2、你在照相时看到的雪景是怎样的?

  3、跟别人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二、结合图片,配乐欣赏散文《冬爷爷的礼物》,初步感受散文内容。

  师:小朋友,听完这篇散文后,你觉得怎样?像不像一幅美丽的冬天图画?

  1、欣赏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

  师:谁到世界上来了?他带来了什么礼物?他认为人们一定会喜欢他的礼物,是真的吗?

  2、欣赏第二部分(第三、四、五、六自然段)。

  师:谁不喜欢他?为什么?

  师:有谁喜欢他?为什么?

  3、欣赏第三部分(最后部分)。

  师:冬爷爷来到哪里?看到了什么?

  出示字条:"有的……有的'……"引导幼儿用这个句式说话。

  三、学习散文中优美的词句。(出示字条)1、师:诗中用了哪些优美的词语、句子来赞美冬爷爷?

  2、请幼儿大胆地说出来。

  3、请幼儿谈谈下雪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4、师:小朋友,雪对人类还有什么好处呢?

  5、再次欣赏散文,幼儿边听边点读或边表演

  四、小结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冬爷爷的礼物幼教早教。

  1、各领域渗透科学:了解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冬天南方不下雪,北方才下雪。

  2、生活中渗透 鼓励幼儿冬天不怕冷,积极勇敢地参加体育锻炼。

  3、环境中渗透 在活动室中布置一幅雪景墙,由幼儿自己用各地照片来布置;在小画廊展出"冬天到"幼儿作品。

  4、家庭中渗透 节假日让家长带幼儿外出旅行,欣赏雪景,为幼儿拍照。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教案07-12

大班语言教案06-13

大班语言教案(精选)07-22

(经典)大班语言教案07-23

(精选)大班语言教案09-03

大班语言教案[经典]09-02

【经典】大班语言教案09-02

大班语言教案【经典】07-26

【精选】大班语言教案07-27

大班语言教案[精选]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