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实用的大班语言教案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并了解笋和竹对人类的用途及贡献。
2、能用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愿,萌发幼儿爱学习的情感。
3、学习朗诵诗歌,感受诗歌中的童趣。
二、活动准备。
1、诗歌配图一幅;
2、辅助材料若干(竹制品图片若干,各类工种人员图片若干等)。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感受画面色彩的美,引出内容。
提问:图中有什么?笋宝宝长大了变成了什么?竹子有什么用途?
1、逐一出示各种工作人员的图片。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帮助幼儿了解他们为人类做出的何种贡献。
2、情感教育。
提问:小朋友长大能干什么?
3、幼儿大胆畅谈自己长大以后的理想。
请幼儿说说自己长大了以后相当什么样的人?并说出能为人类做出何种贡献?
(二)结合图片学儿歌。
1、边看图片边听教师朗诵儿歌,引导幼儿理解每句儿歌的意思。
2、幼儿跟念儿歌,并有情感的朗诵。
3、分男女两组朗诵,男孩子用竹拍打节奏,女孩子合着节奏念。
4、互换角色。
(三)小结。
总结诗歌内容,经得起大风大雨磨练的笋宝宝才能成才为人类作贡献。我们小朋友要向笋宝宝那样禁得起磨练,从小好好学习,学到本领才能为国出大力。
(四)附:儿歌《我和笋儿一起长》
笋宝宝,长得快,
经受大风和大雨,
出类拔萃成大才。
宝宝我,和你比,
努力学习长本领,
长大为国出大力。
四、活动评析。
为了达成活动目标,在活动中我以诗歌的形式作为铺垫拉开了帷幕,活动一开始,我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让幼儿简单说说画面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再听我有表情的朗诵画中所附的诗歌,并帮助理解儿歌内容,在过程中。借助儿歌和图片,结合目标,提出预设中的问题,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笋儿长大了有什么用途,孩子们在这次安吉游中积累了不少见识,结合所提问题,他们说出了很多竹的用途,有的说,竹子可以做出睡觉的席子、有的说可以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有的说可以做出好玩的竹玩具、有的说竹子还可以造房子等,从上述回答的问题中可以证实孩子们非常了解竹的用途,知道竹子为人类带来了许多的贡献,接着我以幼儿了解竹用途的基础上为达成第二个目标在活动中生成了第二个问题,“竹宝宝长大了,能为我们人类做出这么多的`贡献,真是了不起,要是你长大了,你能像竹宝宝一样这么能干吗?”“请小朋友说说看,你长大了想当什么?能为大家做些什么事?”在我的一系列提问中,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要当个医生为人类治病,有的说想当警察为人类抓坏蛋、有的说想当科学家研究出别人想不到的好事情,有的说想当建筑师等他们都说出了自己为人类如何做贡献。在这样的气氛中我又为第三个目标,做好了准备,师:“刚才小朋友说的真棒,你们的理想不错,但要真能当上你理想中的人,你还得好好学习,学到了真本领才能实现你的目标,到那时你比笋宝宝还了不起咯。”孩子们受到了我的极大鼓励,学习也更带劲,从他们的言行中足可以告诉我,本次活动在朗朗的儿歌中结束了。
五、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目标包含了认知、情感与态度,在活动中,能注意幼儿已有经验的启动,较好的利用图片和儿歌进行情感教育,萌发幼儿爱学习的态度,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幼儿在热烈的谈话中大胆表达自己长大的愿望,并知道为人类作贡献是一种光荣使命。作为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幼儿逐步学会比较客观的认识制约自己,目标行为的要素,并作出积极归因,进而不断改善自己的行动策略,以追求更好的学习结果。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饶有趣味的作品内容,很吸引幼儿。“够月亮”的画面和内容让幼儿充满好奇,产生了游戏的冲动。因此这是一个可以“玩”、可以“游戏”的作品,适宜在大班进行集体教学。
叠高是各年龄段幼儿都喜欢的活动,大班幼儿已积累了一些操作经验,但对叠高中蕴含的“奥秘”却不甚清楚。于是,我们借助文学作品,设计了“够月亮”活动,让大班幼儿在与同伴的共同游戏中探究叠高的“奥秘”,初步体验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引发幼儿积极主动的操作、探究和发现。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动物“吃月亮”的画面中,讨论并发现叠高时保持平衡的方法。
2.与同伴一起探究叠高的“奥秘”,从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作品的动画片、幼儿建构作品的照片、PPT(人体叠高):叠高用的多种用具、纸制隔板、可移动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交代名称,引发好奇
(通过“开门见山”式的问题引出作品,引起幼儿无限的遐想和学习的积极性。)
1.这是什么(月亮)这里有一个关于月亮的有趣的故事,一起看看这个故事的名字——《月亮的味道》。
2.你认为月亮是什么味道的
3.过渡:有一群动物也在想: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它们想去摘月亮,动物们有没有摘到月亮动物们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
二、听讲故事,理解作品
(借助重点问题和插问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讨论并发现叠高的一些方法,促进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1.播放PPT:看看讲讲(讲述中适当进行一些插问)。
(1)大象这么大,海龟这么小,我们一起帮忙想个好办法,让上面的大象站稳、下面的海龟不受伤,可以怎么做(引导幼儿大胆推测)
(2)现在谁来帮忙了狮子站在斑马身上,它的头往哪边比较合适呢为什么这样站比较好
(3)现在几个动物在摘月亮(7个)你认为猴子会请哪个动物爬上去比较合适(推进)为什么小老鼠爬上去比较合适
(4)小老鼠为什么能成功这是朋友们互相合作、努力配合的结果吗
(5)谁能说说动物们是用什么办法站稳、够到月亮的
2.小结:动物们互相配合,慢慢地往上叠,它们都找到了保持平衡的方法。它们不怕失败,最终成功地够到了月亮,尝到了月亮的味道。大家都觉得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很值。
3.过渡:动物们齐心协力用叠高的方法够到了月亮,品尝到了“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你们想不想也和朋友一起“够月亮”
三、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借助操作体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幼儿在共同游戏中探究叠高的“奥秘”,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1.第一次探索。
提供材料:每个桌上有一个可移动的“月亮”。一个塑料筐,筐里有一些小纸板、罐头、积木、木板等。每组材料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1)交代操作要求:
*这些材料像什么呢(动物的腿)这些小纸板可以代替什么(动物的身体)
*有的动物是两条腿的,也有的动物是四条腿的。你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代替动物的腿。
*材料只有4份,而我们有16个人,可以怎么玩游戏呢(4人合作游戏)
(2)幼儿4人一组探索活动。
[观察要点]:怎样的材料适合放在下(上)面怎样放置材料才会稳稳当当的
(3)交流各自用什么办法“够月亮”
2.第二次探索。
提供材料:每个小组增添相同数量的药盒、酸奶罐、圆柱体积木。
(1)交代操作要求:
*这次每个小组增加了材料,你们可以用和动物不一样的方法试试叠高“够月亮”。
*提醒幼儿可移动的“月亮”可移至中间处或最高处。
(2)幼儿4人一组探索活动。
[观察要点]:幼儿是否有意识地挑选材料幼儿是否能分工合作进行叠高叠高时是否细心
(3)交流各自用什么办法“够月亮”。
(重点介绍与众不同的方法,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3.小结激趣。
“够月亮”的办法有很多,今天有的小组成功了,有的小组失败了……以后,我们可以试试各种办法,相信你们肯定可以够到月亮。
延伸活动
1.请幼儿欣赏图片或PPT,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有关人体叠高等画面,进一步感知其中蕴含着的有关叠高——平衡的“奥秘”。
2.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叠高用的多种材料,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继续玩游戏,并记录游戏的操作情况,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通过对画面的质疑,大胆猜测故事情节,感知角色的心理活动。
3.积极参与讨论活动,体验阅读带来的`惊喜。
活动准备:
1.故事读本两人一本;情节线索图标一套。
2.兔子、狐狸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1.观察故事开头和中间部分画面,引发幼儿对读本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好看的图书,你们知道这本书里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吗?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教师朗读故事的名字)
2.幼儿两两合作自主阅读故事前半部分。
教师: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小兔子会和狐狸说些什么?狐狸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读完以后可以和旁边小朋友说一说。
3.集体阅读幼儿看懂的和看不懂的画面,重点引导幼儿阅读第8页和第10页。(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标,并有意识地按序进行排列)
(1)教师:你看懂了哪一页?讲了什么内容?请你讲给大家听一听。(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表情和动作,如:伸出手是什么意思?讲出角色间的对话,不一定要求和书中内容一致)
(2)你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谁看懂了?帮帮他。
(3)引导幼儿感知画面内容:重点阅读第8页和第10页——兔子坐在哪里?他做了个什么动作?大家学一学,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狐狸在干什么?(讲故事),他是怎么想的?(引导幼儿观察小图并进行讲述);兔子坐在哪里?狐狸背着兔子回到哪里去?他为什么会一边走一边笑?他想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小图并进行讲述)
4.教师帮助幼儿根据图标提供的线索总结归纳:狐狸想吃掉小兔子,小兔子是怎么做的?
5.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讲述故事。
6.阅读画面第16页、18页,猜测故事的后半部分。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简单小结:你喜欢这只小兔子吗?为什么?
7.带领幼儿阅读故事后半部分
教师:故事的结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8.幼儿两两合作完整阅读绘本。
教师:请你们一边看一边讲一讲这个故事。
9.故事表演。
教师:今天真的来了一只狐狸和一只兔子,我们也来做小兔子,大家一起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表演一遍。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并能简单讲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和想象能力。
2、强化对小猪们不听禁令后所造成后果的体验,帮助幼儿初步懂得听从别人的善意劝告和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大书、PPT、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
1、你们喜欢旅行吗?为什么?
2、出示大书第一页
过度语:今天有四只小猪也要去旅行了,你们猜他们会发生什么事?我们来看看他们旅行时发生了些什么事?
二、阅读理解
1)、呈现画面,着重引导幼儿了解小猪们乱扔垃圾的行为和心态,引发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1、出示图1
小猪们来到哪里?
草上有什么?牌子上告诉我们什么?
2、出示图2
小猪看到了警示牌了吗?
那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3、他们看到了禁止乱扔垃圾的警示牌,可他们忍不住还是进了草地,又吃又玩真开心,可是美丽的草地却变成了垃圾场。
2)、通过提问启发幼儿对故事情节和角色心态展开联想,再呈现故事情节
1、出示图3
小猪继续往前走,这回他们来到了哪里?
这座桥看起来怎么样?桥的旁边有什么?
小猪会走过去吗?
2、出示图4
小猪们是过了桥,你们猜会发生什么事?
3、出示图5
桥怎么样了?哇!真危险!
3)先呈现图片,引发幼儿对故事情节和结果的猜测
1、四只小猪继续往前走,突然他们闻到了香味,出示图6这香味从哪里来呀?
桶的旁边也有什么?
你们想这回小猪会怎么做?
2、出示图7
小猪们进入了大木桶会发生什么事情?
3、出示图8
小猪们进入了大木桶从三坡上滚了下来,你们说结果会怎么样?
4、出示图9
这一次,小猪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他们会怎么做?
5、出示最后一副图
小猪们是怎么做的呀?这一次小猪们按照标志上说的.去做了,他们安安全全地过了马路,多好啊!
6、四只小猪去旅行经过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这些牌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禁止”是什么意思?
4)、完整欣赏故事
三、续编故事
1、四只小猪还要去旅行,你们觉得他们会去哪里?经过这三次教训,他们又会怎么做呢?
2、幼儿分组续编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3、请每组派一一位幼儿将自己组续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4、四只小猪外出旅行,因为没有遵守告示牌去做,发生了一些危险的事情,以后我们的小朋友外出旅行时要按照告示牌上的意思去做,这样大家就能度过一个安全而开心地旅行了。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教案目的:
1、理解内容:初步学会有节奏的朗诵
2、乐于参与活动,体验集体的乐趣。
教案准备:
1、课前先学会小白鹅的肢体形象动作
2、户外空场地一块。
3、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
教案过程:
1、活动引题
(1)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变魔术----看看我变什么小动物了?(大白鹅)
“嘎!嘎!嘎!我是一只大白鹅,你们愿意当我的鹅宝宝吗?今天妈妈要带宝宝到外面去玩想不想去啊?那我们准备吧!”
(2)音乐律动入场:
“宝宝们我们到了,先轻轻的找个舒服的位子做下吧!”
2、教师示范配合手指谣的方式示范朗诵
“今天我的肚子里藏着一首想要和宝宝们玩一个很好玩的,宝宝们想不想玩啊?那我们一起先来听听看,这首是什么样的?(教师配合手指摇的`方式朗诵)
3、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的内容。
提问:里有谁呀?他们在干什么?到哪里去了?妈妈怎么样啦?
(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内容把带入进去)
4、集体:
刚才里的小白鹅和妈妈玩,那你们想不想和妈妈一起玩这个呀?
那我们就准备吧!(集体边念边2—3遍)
5、结束部分:音乐律动《噜啦啦》《开火车》
宝宝们,我们玩了一身汗好脏啊,跟妈妈一起洗个早吧?
呀!火车要开了,我们赶快上车回家吧。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教案07-12
(精选)大班语言教案09-03
大班语言教案[经典]09-02
【经典】大班语言教案09-02
大班语言教案[精选]08-21
[精选]大班语言教案08-23
[经典]大班语言教案08-11
大班语言教案(精选)08-05
大班语言教案(经典)08-07
大班语言教案(精选)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