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踩着高跷走各种类型的桥(不同高度和不同宽度的平衡木,不同的间隔物),发展幼儿的平衡性和灵活性。
2、让幼儿判断走不同的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幼儿敢于尝试及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高跷在桥上练习平衡
2、难点:用高跷上下桥时注意保持平衡。
【活动准备】
高跷,录音机,磁带,水果,搭桥的各种材料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幼儿四散在场地周围上高跷。
2、幼儿听着音乐做热身运动:绳子拉紧点,步子跨远点,小脚抬高点。
二,探索活动
1、探索过桥的方法语言导入:这里有许多小桥,我们都去过过各种小桥,过小桥时想想怎么样才能稳稳当当地过小桥。
2、幼儿第一次过桥交流:
(1)你过桥时有没有碰到困难?我们可以怎么样来解决?怎么样才能很稳地过桥?
(2)小结:线要拉紧,脚和高跷要做朋友,上桥时脚抬高一点,下桥时步子不要跨太大。
3、幼儿再次过桥
(1)幼儿尝试走不同类型的桥(高低,间隔,宽窄等)
(2)教师观察并鼓励幼儿走不同的桥。
4、幼儿合作搭桥,并尝试走自己搭的桥语言导入:
这里有一条河,河上什么也没有,我们要过河,怎么办呢?我们自己找些好朋友来,搭一座能过的桥。
(1)启发提问:在河上可以搭什么样的桥呢?
(2)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搭桥
(3)尝试走自己搭的桥(允许幼儿调整)
5、游戏:过桥摘水果
每个幼儿选择一座能过的桥,过桥后摘一个水果。然后从边上返回,把水果放在篮子里,再过桥去摘水果。三种水果都能摘到,并鼓励幼儿过三次不同的桥。
三、放松活动,我们一起来跳跳“摘果子舞”。结束。
【活动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做好示范,讲明活动的要点,教材准备充分,幼儿情绪高涨,师幼配合默契,过桥时,不但心里承受能力得到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达到了教学目的。但是,水果卡片纸张太厚,幼儿摘时有点难度,以后加以注意。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与夸张的特点。
2、知道“逃”“钻”“吼”“寂寞”等词的意思。
3、大胆想象,创编故事情节。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重、难点:
欣赏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与夸张的.特点。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有一个故事叫《轰隆隆来了》,谁能猜出轰隆隆是谁呢?
二、边看图边复习故事。
1、为什么大家叫这只恐龙轰隆隆呢
2、轰隆隆来到马路上,人们怎么样了?来到原野上,大家都怎么来到游乐场,大家又怎么样了?
3、这时候轰隆隆有什么感觉?理解“寂寞”的含义。
4、小兔带轰隆隆参加游艺会,市长为什么发火法?幼儿学学它的喉声。
5、轰隆隆为什么觉的兴趣呢?
三、创编故事情节
轰隆隆再次来到马路上,原野、游乐场、会场会出什么事情呢请每个小朋友想一想。幼儿自己讲述。
小百科:轰隆隆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hōng lōng lōng,象声词,ABB式词语,形容极大的声音。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1和5,2和4,并知道它们合起来是6。
2、培养幼儿归雷达能力。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6个小熊
2、幼儿用具:(雪花片,吹塑圆片),作业单,铅笔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5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
2、教学6的组成
⑴请幼儿观察小熊特征。
⑵请幼儿根据小熊特征分类。
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分合,知道两队调换合起来是6。
教师小结6的分解
3、分圆形图片,练习6的组成。
⑴教师提示幼儿象刚才分小熊站队那样分。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玩“捉迷藏”的游戏
⑴、请6名幼儿藏好,请几个站起来。
⑵、幼儿说出藏了几个,并引导说出6的分发。
5、作业单
6、小结
教学反思
此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让小朋友们学习对“6”的组成和理解。我认为自己设计这节课的亮点有二:第一,我“邀请”来了小朋友们最喜爱的动画片主人公“喜羊羊”,让它和小朋友们一起来玩耍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字6的组成。这些设计是根据小朋友们生理成长的特点来决定的——智力正在发育中,以及年龄太小,不足以对数字形成敏感的认知,而天性还是喜欢玩耍,游戏,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我抓住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画主人公——喜羊羊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游戏调动起小朋友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使课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二,我采取了“摸糖果”游戏法和奖励法,将糖果奖励给小朋友们,并及时地对每位小朋友进行鼓励和夸奖,带动小朋友们的参与热情!因为,在我的认知中,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是非常聪明,可爱的,他们所需要的是那一点动力。而那点动力则来自于周边人的爱的鼓励。因此,作为一名老师给与孩子们适当、恰当的鼓励、赞扬,乃至适当的奖励,则能促进孩子更健康、快乐、智慧地成长。而且更能激发孩子们对生活的.热情与动力,积极地参与进来。我常以此句话自律——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请不要吝啬您的爱心,请不要懈怠您的责任,请不要忽视你那最心底的良知,可能由于您的一点不慎,有可能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不要等自己老时,遗憾终生!
不足:第一,由于自己刚刚来到工作岗位,教学的经验和阅历不是很丰富,组织课堂也不是很有序,有些环节一紧张,就容易遗漏;第二,由于自己是非学前专业的老师,缺乏必要的教育幼儿的理论知识和指导思想,这些都需要以后努力学习进步。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为动画片配背景音乐,了解影像中音乐的作用。
2.初步尝试简单的乐曲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剪辑动画片《三打白骨精》片段(时间约五分钟,消音)。
2.各种乐器。
活动过程
一、欣赏动画片《三打白骨精》
1.边看边讨论:片中的`人物可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告诉幼儿影片中每个主要角色即将出场或有事情发生时都会有一段独特的背景音乐,音乐可以使人们知道马上就有重要事情发生,并能增加视觉效果。
二、将动画片分成四段讨论配乐
1.第一段: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出来时可以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引导幼儿分析人物的不同特征)
2.第二段:白骨精出现时应该是什么样的音乐?孙悟空与白骨精第一次打斗时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
3.第三段、第四段:第二次、第三次打斗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引导幼儿知道三次的打斗音乐应该一次比一次强烈)
三、幼儿自行分成四组分别为四段动画片配乐
1.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乐器来配乐。例如孙悟空与白骨精打斗时可以用架子鼓来烘托打斗气氛;唐僧念紧箍咒时可以配上碰铃刺耳的声音等等。
2.各小组分别进行乐器合成练习。引导幼儿根据情节选择合适的乐器以及注意各乐器合成时的和谐。
3.启发幼儿想象除了用乐器来配乐,还可以用什么来配乐?(例如自己的嗓音、教室中的器具等。)
四、将动画片与配乐合成。
第一次,让幼儿自己选出几位同伴对白,其他的进行配乐。第二次配乐时录音,制成配乐音带,让幼儿边欣赏动画片边听听自己的配乐,找出不和谐的地方,再进行第三次配乐。
大班教案 篇5
指导思想:歌舞剧“采花花”表现了抗洪英雄高建成叔叔为救他人,英勇献身的事迹。这个剧需要幼儿的表演感染观众,而幼儿没有“抗洪”的经历,表演起来有一定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通过看、听、讲、表演等不同活动形式启发幼儿。
探索型主题活动:故事是幼儿最喜欢、最易接受的活动形式,教师及时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点,从而进行相关内容的探究,启发幼儿情绪,我们把重点放在帮助幼儿理解剧本内容。
舞蹈表演是奇妙的,它给人带来的感受是千种万种的,只有由内而外的去倾听,去理解,去感受然后通过肢体动作、表情、感情来表现,激发孩子对剧本、对舞蹈的敏感度。舞蹈是肢体表现的艺术。故事是语言的艺术。将这两种艺术结合起来,让孩子能多通道的去感知再现对剧本的理解,我们尝试创造各种环境让幼儿用独有的感情诠释各自的感受,让孩子从小有一颗善于感悟音乐舞蹈的心灵。
活动目标:感受和理解歌舞剧“采花花”的剧本内容,并尝试启发幼儿用动作、表情表现对剧情的理解。
教学重点:幼儿感受、理解剧情。
教学难点:通过动作、表情表现各自的理解。
活动准备:
1、有关“抗洪英雄事迹的书、照片、画报等。
2、高建成照片及舞剧本。
3、有关抗洪救灾英雄事迹的录象带。
4、利用游戏时间让幼儿熟悉剧本内容、台词。
5、组织幼儿收集抗洪资料布置活动室。
活动流程:初步感受--探索体验--动作表现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
1、出示有关抗洪救灾的照片(墙报上布置、语言活动区)并播放录象。
师:你听到、看到这里会有什么感受?如果是你的亲人被洪水冲走,再也回不到我们身边,你会有什么感受?会怎样做?
2、教师讲自己观看到”抗洪英雄高建成的事迹“的书和录象的感受并自然的配以图片,向幼儿介绍高建成的.个人情况。
3、组织幼儿讨论:
⑴.我们应该向高建成叔叔学习什么?现在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⑵.引发幼儿谈论:用什么样的动作、表情来表现更合适?为什么?
⑶.我们应该怎样表演才能让观众和我们一样去了解英雄、爱戴英雄?
小结:因为有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叔叔,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热爱英雄,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二、探索体验
教幼儿学习歌舞剧”采花花“的舞蹈动作,培养幼儿表演兴趣和不怕苦、不怕累的良好品质。
谈谈表演:引导幼儿分组讨论,自愿组合表演,互相欣赏,启发幼儿说说看同伴的表演带给自己感受。
重点指导幼儿表演高建成被洪水冲走一段人们想念叔叔的情节。
三、动作表现
游戏:教师说故事,幼儿表演游戏
把歌舞剧”采花花“的情节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启发幼儿的表演欲望。
教师说的情节,幼儿表演,请幼儿选择,如果你觉得谁表演得感人你就站在谁的圈子里。为什么?
小结:今天看了你们的表演,老师都被你们的表演感动的流泪了,说明小朋友已经理解了剧本内容,希望小朋友还要继续想一想怎样演才能感染更多的观众?
活动延伸:在今后的排练中继续培养幼儿表现剧本的能力,并能随着音乐有节奏、有表情的表演”采花花“舞蹈。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要求
1.在故事的情境中,帮助幼儿了解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帮助幼儿建立时间概念,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感受大胆表达、表述。
活动准备:有关故事的PPT、水彩笔若干支、定时器一只。
活动过程
一、认识钟表
1.教师出示一个圆,问幼儿:像什么?(幼儿回答问题时,重点关注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
2.教师提问:如果把圆变成钟表还需要添加什么?有哪些数字?数字排列有规律吗?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
3.认知各种名称的钟表:台钟、落地钟等。
出示各种钟表的PPT:人们很聪明,为了方便看时间,还设计了可以摆放在各个地方的钟表。(引导幼儿逐一认识台钟、落地钟等,鼓励幼儿大胆交流,激发对钟表的兴趣。)
二、欣赏故事,熟悉故事情节
1.交代故事名称。
教师:你们喜欢钟表,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钟表,看看,他是谁?(引出故事名称:喜欢钟表的国王)
教师:你从哪里看出他是国王?(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物的穿着、打扮)
教师利用PPT讲故事,幼儿欣赏。故事讲到“国王就下令把全国所有的钟表都送到他的皇宫里”时,插问:人们没有了钟表,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2.幼儿分析讨论,感受故事情境,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国王为什么肚子饿得咕咕叫,厨师还是没有送上早餐?
(2)小鸟为什么无精打采的,唱不动美妙的歌曲了?
(3)国王来到了大街上巡视,为什么没有人出来欢迎他?
(4)集市上的人为什么会打架?
(5)发生这一切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么来解决呢?
三、幼儿表达、表现
1.通过介绍,让幼儿知道时间和自己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师:你平时是怎么知道时间的?
2.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息习惯。
3.感受一分钟,帮助幼儿在建立时间概念的基础上,知道要珍惜每一分钟。
教师:你觉得一分钟是很长呢,还是很短呢?你认为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呢?(用定时器帮助幼儿感受一分钟)
四、活动拓展
用一分钟为自己画一个手表或钟。
活动反思
时间是抽象的,但又是每时每刻伴随在孩子生活的左右。《喜欢钟表的国王》这个故事让我找到了一个可以对幼儿实施时间教育的契机,于是,我借助故事的情景,设计组织了这一活动。
活动的第一环节我主要是帮助孩子对钟表的外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了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激发出他们表述的兴趣,我在提问上下功夫:“钟表上有些什么呀?有哪些数字呢?”当幼儿“1、2、3……数到12时”,我还在13、14地往下数,“不对不对,只到12,只有l2个数字。”“那12个数字是随便排的吗?”“不对不对,是……”面对着我这个“傻傻”的老师,孩子的兴趣特别高涨,在他们的唧唧喳喳中,我把钟表的主要特征、各种不同功用钟表的名称帮助孩子梳理归纳了一遍。
第二环节主要是让幼儿欣赏理解故事,来感受时间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这个故事情节不复杂,所以孩子讨论的时候都很积极。根据“学习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并能回归幼儿的生活”这一精神,我这样对孩子说:“请你向同伴们介绍介绍你平时生活中什么时候都做些什么事!”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了解到,孩子们在做事时是不关注时间的,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使然。而如果我们教师、家长树立了“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的思想,就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作息帮助孩子来感受和认识时间,同时很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通过定时器让孩子们来感受一分钟。师生有效的互动在于教师对幼儿现场情况的观察和随机回应,我第一次先让孩子尝试用一分钟为自己设计一个钟表,当我问孩子“行不行”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踌躇满志地回答“行”。可是当一分钟到了铃声响起时,不少孩子没完成任务,他们纷纷抱怨“一分钟太短了”。孩子的这份体验和感受,正好为我提供了对他们进行抓紧和珍惜每一分钟教育的契机。当孩子第二次用一分钟来完成任务时,他们对一分钟的概念从无意识变成了有意识,做事的状态有了很大的改观。
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关注幼儿的原有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巧妙提问,细心观察,智慧回应,这样才能使集体教学活动真正做到“教师有意义地教,孩子有目的地学”,这些是我结束这次活动后的最大感受。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商量确定水果的价格,并黏贴价格标签。
2、引导幼儿学习运用5以内数的组成进行买水果的游戏。
活动准备:
一张大的表格;水果图片8张(苹果、香蕉、橘子、梨、葡萄、桃子、杨桃和芒果);价格标签8张(1元、2元、3元、4元各两张);一张大的5元的价格标签;若干价格标签,许多水果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去过水果店、水果超市买东西?(有)
师:那在水果店里你们买过些什么水果呢?(请小部分幼儿来说说)
幼:我买过苹果、梨、西瓜、香蕉……
师:水果店里的水果真多啊,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去水果店里逛逛。
师:这样今天我们就在这里来开个水果店的游戏吧。
二、游戏:水果店。
1、师:秋天到了,阳光水果店新进了不少的水果,你们看货架上都摆了些什么水果呢?(幼儿边回答,教师边出示水果图片)
幼:我看到有红红的苹果、大大的香蕉、还有紫色的葡萄、黄蹬蹬的梨……
若出现:哈密瓜(引导:哈密瓜是什么样的?大大的、椭圆形的。货架上有没有我们一起来找找看)
2、师:哇,这里的.水果可真新鲜,我好想去买一些。可我不知道多少钱一
个。
师:这样吧老板那么忙,我们来帮帮忙吧,先帮水果定一下价格吧。
师:我这里有一些价格标签。(教师逐一出示价格标签——有1元的、2元
的、3元、4元、1元……幼儿跟着一起念)
3、讨论水果价钱。
师:请你想一想根据现在这个季节,你觉得哪些水果会比较便宜?
幼:我觉得橘子、梨、苹果、香蕉。
师:这些便宜的水果可以定为几元一个?(1元)
幼:可是我只有2张1元的价格标签,所以只能有2种水果可以定为1元的,那橘子1元一个你们同不同意啊?(同意)我也同意的,橘子现在正是上市的时候,所以他又多又便宜。还有一个1元的给谁呢?给它、给它还是给它呢,你来说吧。
幼:给……
师:好不好啊?(好)
(出现争议现象引导:同意香蕉1元钱一个的举手,同意梨1元钱一个的举手)
师:那这两种便宜的水果我们就定得比他们稍微贵一点,看看可以定几元一个?(2元一个)
师:剩下的这些水果都比较贵,那哪些可以定为4元一个?哪些可以定为3元一个呢?
幼:芒果、杨桃、葡萄……(不同意见)
师:杨桃、芒果是哪里生产的?(热带的水果)。
师:杨桃、芒果都是南方热带地区的水果,它运费就很贵的,所以可以定得贵一点,几元钱一个?
幼:4元钱一个。
师:那这两种水果就稍微便宜点吧,几元一个啊?(3元)
4、帮水果贴上价格标签。
(1)师:我们已经把每种水果的价格商量好了,接下来请你们按照我们刚
才商量好的价格把这些水果的价格标签做好贴上去。
(2)检查货架。
请两个小朋友检查货架。
5、买水果。
(1)师:水果店的价格商量好了,价格标签也做好了,水果店就可以开张
啦。你们想不想去买水果,那去买水果之前要准备什么?
幼:篮子。(引导师:象篮子、塑料袋水果店里有没有有啊?去买水果什么
东西不能忘啊?)
幼:钱。
(2)师:今天,我给你们每个小朋友准备了5元钱。请你们用这5元钱买两个水果,记住这两个水果的价钱合起来一定要正好是5元,一分钱也不能剩奥。
(3)幼儿操作。
(先回来的孩子)师:你是不是买了两个水果?你用掉的钱是不是正好5元。
(4)师:你用5元钱买了什么水果?
幼:我用5元钱买了一个××和一个××。
师:那一个××是几元钱,一个××是几元钱?
师:那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把你买的水果说清楚?
幼:我用5元钱买了一个2元的××和一个3元的××。
师:恩,我来把他记下来。他用5元钱买了一个2的××和一个3元的××。合起来是不是正好5元。
师:谁也想用清楚的话来向大家介绍你用5元钱买了什么水果?
师:有谁买的是不一样价钱的水果。
(5)互相交流检查。
师:接下来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互相检查一下,看看你买的两个水果是不是
正好用掉5元钱。
师:都买对了吗?
6、再次买水果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用5元钱都买了两个水果,接下来我要请你们还要用5
元钱去买水果,那你能不能用这5元钱买到3个或者更多的水果呢?记住只有5元钱,而且要全部用完。
引导(师:有的小朋友很聪明,知道要把刚才买的水果还掉再买。)
(1)幼儿介绍。
师:谁能用清楚的话来向大家介绍,你用5元钱买了什么水果。
幼:我用5元钱买了一个橘子和一个香蕉和一个苹果。
师:4元怎么办(把香蕉换桃子)
活动延伸:
师:如果只买1个你最喜欢吃的水果,5元钱用得完吗?(用不完)
这里最贵的水果是几元?(4元)
师:那营业员要怎么样啊?(要找钱)
师:那我们呆会儿在游戏中来玩这个找钱的游戏。
大班教案 篇8
大班美术:青蛙(折纸)
活动目标:
1、 在折成双三角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看图示折成青蛙。
2、 通过观察折纸步骤示意图以及教师的示范、讲解,巩固学习双三角的折法。
3、 喜欢进行折纸和青蛙的活动。
活动准备:
1、 教师折好的“青蛙”一个。
2、 青蛙折纸步骤示意图。
3、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记号笔若干。
活动重点:看图示折叠青蛙。
活动难点:双三角的折法。
活动流程:
谜语导入——出示范例——观察步骤图——师讲解折法——幼儿操作——游戏活动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有一个小动物要和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做游戏,你们猜猜看会是谁呢?老师先说说这个小动物的特点,然后请小朋友来猜。
师:一个小小游泳家,说起话来呱呱呱。小时候有尾没有腿,大了有腿没有尾。
幼:青蛙。
师出示折好的“青蛙”。
师:你们知道老师折的是什么呀?
幼:青蛙。
师边说边让青蛙跳。
师:我是小青蛙,我会跳、跳、跳。
小朋友好玩吗?
幼:好玩。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折一只青蛙玩玩呀?
幼:想。
二、引导幼儿观察折叠青蛙的步骤示意图
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看不懂的疑问,师幼共同探讨,知道每一步该怎么折.
师:请小朋友们回忆一下,图上的虚线表示什么?
幼:需要折叠的。
师:图上的箭头表示什么?
幼:箭头向哪个方向就往哪个方向折。
师:请小朋友看看,有哪些不懂得地方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
幼:提出疑问。
三、师幼共同边看图边进行折纸活动
1、教师根据图示,边示范边讲解。重点巩固双三角的折法。
师:先把正方形纸对折,然后用短边对折后放开,留下中心折,用不可打开的边对中心线折正反两次,打开一边,用手把底边沿折痕往里压,变成三角形的一半,在压另一边,边成双三角。
2、教师在折成双三角的基础上继续折成青蛙。
师:现在我们继续往下折,每折好一步,用手压痕,将边与边对整齐。
3、师用笔画上青蛙的'眼睛和花纹。
师:现在我们把青蛙折好了,接下来我们要帮青蛙画上眼睛和花纹。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下面请小朋友来折青蛙。(鼓励幼儿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眼睛和花纹。)
五、游戏:哪只青蛙跳的高!
师:请小朋友拿着自己的小青蛙与同伴一起进行小青蛙比赛活动,比一比谁的青蛙跳得远!谁的青蛙跳的高!
大班手工活动:折纸“啄木鸟”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折纸和讨论的方法,掌握啄木鸟的基本着法。
2、用添画的`方法为所折的添画啄木鸟眼睛。
活动重点:
掌握的基啄木鸟本折法。
活动难点:
看懂步骤图。
活动准备:
的折啄木鸟叠步骤图、手工纸、记号笔、教师范例。
活动过程:
1、了解啄木鸟的基本制作过程和方法:
(1)出示教师的作品,共同欣赏。
(2)分析制作步骤。
2、共同分析、探讨的基啄木鸟本折法。
出示折叠啄木鸟步骤图,师生共同分析步骤图,对幼儿不懂的几个环节进行重点演示。
3、幼儿制作。
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指导并给与适当的帮助,鼓励幼儿独立完成作品。
4、作品展示,共同欣赏。
有小脚像雨伞!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大班教案07-26
【经典】大班教案07-23
[经典]大班教案09-19
(精选)大班教案09-19
(精选)大班教案10-05
大班教案07-20
大班教案(精选)09-07
(经典)大班教案08-09
大班教案(精选)08-11
大班教案【精选】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