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12-20 10:21:5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范例(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范例(8篇)

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节奏,用动作随乐表现狐狸、鹅女士、鹅宝宝等故事情节。

  2、幼儿能在老师的指挥下演奏乐器,初步掌握节奏音型。

  3、积极大胆地表现与表达,体验同伴间合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音乐、铃鼓、手铃、响板等乐器 、音乐图谱

  三、活动过程

  一、绘本导入

  1.教师通过图谱提问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师:故事里都有谁?

  指认图谱一一回忆故事人物。

  提问:谁和谁要做一锅汤?狐狸和鹅妈妈。

  谁去提醒鹅妈妈别上当?鹅宝宝。

  狐狸在汤里放了什么?切柠檬。怎么切的?

  指导动作:切切切柠檬,切切切柠檬(一只手心朝上,另一只手做切的动作)

  鹅妈妈在汤里放了什么?辣椒。怎么做的.?

  指导动作:拍拍拍辣椒。拍拍拍辣椒(一只手心朝上,另一只手拍下去的动作)

  鹅宝宝怎么去提醒鹅妈妈的?

  指导动作:别上当别上当,千万千万别上当!(两只手放在胸前摇晃)

  播放音乐,师幼共同做动作。

  2、提问故事细节,幼儿自由创编动作及表情。

  师:柠檬是什么味道?酸酸的味道。酸是什么表情呢?

  引导幼儿自由表现创编动作表情。

  师:辣椒是什么味道?辣辣的味道。辣是什么表情呢?

  引导幼儿自由表现创编动作表情。

  再次播放音乐,师幼共同用动作表现音乐。

  二、分组分角色表演,用乐器表现音乐律动

  1教师分组分角色完成音乐律动。

  2.教师出示乐器铃鼓、响板、铃铛,讲解玩法。

  3.按角色分配乐器,播放音乐,在师的指导下完成演奏。

  三、游戏升级,分组竞赛。

  1.教师出示道具锅,说明游戏规则。

  2.分组竞争,看哪个队胜利。

  四、教师带领幼儿退场,活动结束。

大班教案 篇2

  目标:

  1、知道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1和5,2和4

  2、在操作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3、愿意积极动脑,大胆尝试。

  准备:

  一、复习1~5的组成

  1、师:今天我们来玩上次老师教过的“碰球”游戏,再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2~5的组

  成。

  2、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要玩的`数字的碰球

  师:嗨嗨,我的一球碰几球?

  幼:嗨嗨,你的一球碰一球。

  3、教师与幼儿分全体和个人玩这个游戏

  大班数学6的组成(复习)

  目标:1、复习6的组成,知道6的组成有5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根据教师的出示的数熟练的说出能组成6的另一个数。

  3、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准备:6个玩具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1、请个别幼儿起立玩碰球游戏

  2、以3桌为一组,请其中一组说出小于6的数,另一组找到与其组成6的数字

  二、玩游戏,巩固6的组成

  (一)猜猜我的手上有多少

  1、教师讲明游戏规则:教师手上一共有6片雪花片,教师出示其中一只手的雪花片,请幼儿说说教师另一只手有多少雪花片

  2、分幼儿全体和个人进行游戏

  3、请幼儿回答为什么能准确的说出答案,教师对幼儿的答案小结

  (二)开火车回答

  幼儿按顺序快速回答教师另一手中雪花片的数量(不能快速回答的幼儿由大家帮忙)

  三、做作业

  1、教师讲明作业做法

  2、幼儿独立完成

大班教案 篇3

  背景

  在讨论食物的营养时,我们提出了“粮食有营养吗?”给幼儿讨论,在讨论中很多幼儿了解了粮食均为谷类,能帮助我们长身体、长力气,是必不可少的食物,逐渐改变了认为粮食仅供吃饱没有什么营养的错误看法。秋季到周边农家乐的劳动,更使幼儿增加了许多直观体验,此时,我们不失时机地将一首古诗《悯农》教给幼儿,古诗寥寥数语的诗句,再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境,深得幼儿喜爱。

  但是,要画出农民在烈日下弯腰耕作的形象,对习惯于表现直立造型的幼儿具有很大的挑战。过去,我们采用教师示范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其结果是幼儿只会画出和教师相同的图像。这种重复图像的画法,不但不可能形成幼儿自己的图式,反而会妨碍幼儿独立思考解决疑问的能力。为此,我们一方面借助幼儿对农民耕作的直观体验和对古诗的兴趣,另一方面又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欣赏材料,给幼儿更多富有美感的直观感受。在讨论中,采取观察不同的人物造型,在分辨谁拾到了稻穗谁没有拾到的基础上纠错的方法,让幼儿用自己的图像进行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并不要求幼儿画得合理,而是鼓励幼儿自主地创造。

  目标:

  1、大胆表现农民收割的辛劳,表达个人对古诗《悯农》的感受。

  2、尝试打破已有直立人物的造型习惯,初步把握低头弯腰的人物动态。

  准备:

  1、欣赏作品:书法作品、优秀绘画作品。

  2、比较辨别人物动态画面数张。

  3、印有稻穗的长条纸、打印的古诗《悯农》、勾线笔、白纸。

  过程:

  一、吟诵古诗,再现经验

  1.出示书法作品,吟诵古诗。

  2.谈论这首古诗的意思,逐句解释。

  3.农民除了种大米还种些什么?(教师协助归类——粮食、水果和蔬菜)了解我们经常吃的水果、蔬菜和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二、欣赏艺术作品

  1.欣赏画面一(拾穗者):收割的时候,农民怎样在田野的劳动?发现农民整天在田地里,低着头弯着腰不停地劳动,不丢弃一颗粮食,多辛苦啊1

  2.欣赏画面二(田问儿童):画面上的小朋友也在田野里,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拾土豆的呢?小妹妹在干什么?了解小妹妹年纪小,不能干这样累的活,所以哥哥姐姐就让她帮着捧卜豆。

  三、比较、判别——从四张相似的动作中判别IE确与错误,说出原因,设法纠正。

  1、四个小朋友第一次到农村学做小农民,从动作上分辨谁干得好。

  2、对不会干农活的小朋友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进行纠错。

  四、操作表现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本画古诗《悯农》的书,了解老师已经把古诗打印在每一页上,由小朋友来画低头弯腰地辛占劳动的农民。

  2、四位幼儿为一组,各用勾线笔将农民劳作的情境画在白纸上,并适当涂色。

  3、依次粘贴在图画书的内页上。

  五、观赏诵读

  1、观赏每个小组的图画书,找一找哪几个小组的小朋友最勤劳。

  2、用自制的图画书颂读占诗。

  延伸:

  开展庆丰收的运动游戏,学唱歌《悯农》。

  纠错——儿童主动学习的好方法

  美术教学活动离不开美术技能的学习,美术教学活动时常会出现教师不教幼儿则学不会画,教师教了幼J乙又学死了的两难境地,如何来解决这一矛盾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我结合美术教学活动为古诗《悯农》画插图,尝试采取“纠错”这一教学方法,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悯农》是一首幼儿较易理解的古诗,但是在表现农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中,必须把握低头弯腰的动态,这对习惯表现直立人物动态的幼儿来说有较大的挑战。我在教学时采用了纠错的方法,通过观赏、分辨、解释、纠正等步骤,引导幼儿自己来发现错误纠正错误,自如地表现个人的感受。

  一、观赏

  选择众多农民劳作的实景照片和《拾穗者》和《拾土豆》两幅欣赏作品,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强化印象,发现问题:

  在观赏实景照片,重现生活情景以后,首先出示了一幅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这是一幅非常经典的艺术作品,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农民们在烈日下收割粮食的情境,激发了幼儿对农民劳动的敬佩之情,体会到农民伯伯每天在田里长时间低着头弯着腰的辛苦,也强化了他们对弯腰这一动作的直觉印象。

  接着又拿出第二幅画:《三个拾土豆的孩子》一。农村的孩子们也在帮助成人干活。在欣赏中提出:三个小朋友都在拾土豆吗,引导幼儿从人物弯腰和直腰两种不同的姿态中发现哥哥姐姐在忙着拾土豆,小妹妹年纪小,只能帮着捧3=-豆,将动作和内容建立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动作的意义。

  二、分辨

  在活动前,从幼儿日常作品中寻找表现弯腰的画面,发现一般都会出现以下图像:

  1、身体垂直,腿弯曲,双手距离地面很远(尚未摆脱画直立人的习惯)。

  2、身体水平,四肢垂直,如同动物一般(尚未把握身体的倾斜与四肢弯曲)。

  3、身体倾斜,腿从身后像管子一样弯曲到地上(尚未把握人物动作时各部位活动的特点)。

  我们将这些错误图像和许多其他正确图像放在一起,提出“这些第一次到田间的小朋友,他们都能拾到稻穗吗’’的疑问,引导幼儿一一对应地比较和判断,找出错误图像。有了比较,就降低了找出错误图像的难度,也使他们发现表现弯腰动作同样可以创造无限丰富的图像。

  三、解释

  在请幼儿谈论错误的原因时,却发现幼儿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解释:

  1、身体垂直,腿弯曲,双手距离地面很远。

  幼儿的解释:这是蹲着,没有弯腰,他一根麦穗也没拾着,倒马上要摔跤了。

  2、身体水平,四肢垂直,如同动物一般。

  幼儿的解释:这是动物,添上耳朵和尾巴就可以画成小花猫、小狗,还有……,小动物怎么能当农民呢?

  3.身体倾斜,腿从身后像管子一样弯曲到地上。

  幼儿的解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是残疾人啊?

  从以上解释中不难看出幼儿与成人不同的视点和思维方式,成人总是善于从具体事物中寻找抽象的规律(例如:关节活动的特点),幼儿则是用直觉生活经验解释一切。由此领悟到以前在讨论后教师惯用的简短总结,自以为很清晰,实际上时常不自觉的拉大了和幼儿的距离,只有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释问题,才会让幼儿信服。

  四、纠错

  发现和解释错误以后,纠正错误就成了幼儿最关注的问题,于是,我们发动幼儿一起来想办法,由幼儿说方法教师操作,对以上三张错误作品逐一进行修改,帮助三位朋友一起参加劳动:

  1、将“身体垂直,腿弯曲,双手距离地面很远”修改为把身体垂直改为向下倾斜。

  2、将“身体水平,四肢垂直,如同动物一般”修改为四肢弯曲或倾斜。

  3、将“身体倾斜,腿从身后像管子一样弯曲到地上”修改为表现双腿的前后位置,并找出“找到身下的衣角画双腿”的办法。

  师生的共同修改,使幼儿发现即便错误的图像,也不是全盘皆错,只要局部稍加修改,就能创造出另一个图像。也使我们发现,在操作讨论时,多听取幼儿的意见(而不是勉强幼儿顺从自己的做法),哪怕有些看法并不十分合理,只要有可取之处,教师也应加以考虑,努力创造平等对话的氛围,才能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因势利导。

  纵观幼儿的绘画过程,面对这一极有挑战的尝试,竟然没有一位幼儿束手无策。幼儿笔下的拾穗者也立刻鲜活起来了,不再是千篇一律。幼儿作品中创造的众多拾稻穗的图像,虽然并不像成人那样结构合理,却多了几分大胆与自信,同时保持了儿童的稚拙。我体会到把主动权交给幼儿以后,他们所表现的惊人创造力,相信幼儿在今后观赏、比较、判断和纠错中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新发现。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欣赏、猜测、讲诉的活动中,让幼儿了解故事主要鴃舌的心愿。

  2、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句讲诉自己长大后的心愿,并能用绘画的形式画出来。

  活动准备:

  《长大以后做什么》PPT、纸、水彩笔、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长大以后想做什么?(护士、医生)

  (2)今天,裴老师带来了一本书,看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请认字的小朋友大声说出来《长大以后做什么》。

  (3)(观察封面一)大胆想想它是关于什么的故事? 男(女)小朋友

  2、欣赏、猜测、讲诉的活动,感受他们长大的心愿。

  (播放二):

  (1)看,他们在干什么?(在草地上玩耍、睡觉、看花······)

  (2)女孩发现了谁? 一朵美丽的蒲公英

  (3)我们一起来猜猜蒲公英长大想做什么?(开出美丽的花、结出种子微风轻轻一吹,飞向远方落在泥土里生根发芽。)

  (播放三):

  (1)原来这朵美丽的蒲公英长大以后想做一只大狮子。

  (2)为什么蒲公英想做一只大狮子?(会保护自己不受欺负、会帮助小动物·······)有着又浓又密的金色鬃毛,那种威武又善良的大狮子。

  (3)谁来学一学威武又善良的大狮子。

  请个别幼儿学学。

  集体学一学、做一做。

  (播放四五)多么神奇的想法啊,蒲公英变成了大狮子!它的梦想真奇特。

  过渡句:男孩和女孩还会走到哪里去呢?

  (播放六):

  (1)他们来到了小河边。他们发现了什么?(小鱼)

  (2)猜一猜小鱼长大以后想做什么? 鲨鱼(凶猛)、蝴蝶鱼(漂亮)······

  (播放七):

  (1)小朋友说得可真好,我们一起看看这条小鱼长大以后做什么?一头大鲸鱼

  (2)小鱼为什么长大想做大鲸鱼? 游得很快、帮助和保护弱小的海洋动物......

  大鲸鱼还会唱歌、浮出水面喷出水来,那是他正在呼吸呢。

  (3)谁来学一学游得飞快的大鲸鱼。

  请个别幼儿学学。

  集体学一学、做一做。

  (播放八九)多美的梦想啊,小鱼变成了大鲸鱼正在海洋里飞快的游泳呢。

  (播放十):

  1、男孩和女孩坐在地上干什么呢? 画画

  他们一起问蜡笔:“蜡笔,蜡笔,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

  2、大家来猜一猜蜡笔长大想做什么?魔术笔、记号笔······

  (播放十一):

  看,蜡笔说:“我们呀,我们要做一片大森林!长满了蜡笔树,一片彩虹颜色的'大森林。”

  为什么蜡笔想做蜡笔树啊? 树上结满了果实,可以给小动物吃;把森林打扮的很漂亮...

  3、老师可真羡慕蒲公英、小鱼和蜡笔呀,他们有那么多梦想,那么美好、那么奇特。那么孩子们呢?男孩和女孩又有什么梦想呢?

  (播放十二)看,他们在干什么?猜猜是谁的梦想?

  个别请女小朋友说梦想

  (播放十三)看,他们在干什么?猜猜是谁的梦想?

  个别请男小朋友说梦想

  4、每个人都有梦想,那孩子们,你们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呢?我们一起用画笔来画一画好吗?

  5、贴在展示墙上说一说自己的梦想。

  小朋友们,童年的生活之所以美丽就在于我们有许许多多的梦想,我们有大声喊出自己不平凡心愿的勇气,孩子们你是不是也有许多奇妙的梦想呀?那就大声的、勇敢的告诉大家吧。

  6、完整欣赏故事。(播放背景音乐)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够用鲜艳的色彩,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形式装饰面具。

  2、尝试用各种辅助材料进行面具装饰,练习粘,画,剪的技术。

  3、体验创造性装饰面具的乐趣。

  活动重点:

  启发幼儿创造性的运用各种形式装饰面具。

  活动难点:

  运用夸张,变形等表现形式装饰面具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面具若干个,范例面具,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尖刀,胶棒,油画棒,棉签,水粉,彩笔;羽毛,即时贴,卡纸等辅助材料。

  知识经验准备:活动搜集欣赏各种常见面具,丰富幼儿有关面具的知识经验。

  活动过程

  一、师生戴面具<兔子舞>

  师:孩子们,我们随音乐跳舞吧。师生一起在音乐伴奏下跳舞。提问:带面具跳舞感觉怎样?看一看我们的面具是什么样的?我还带来更多好玩的面具呢。

  二、欣赏观察范例面具,激发装饰兴趣展示范例,引导幼儿欣赏,观察,比较,讨论。

  师:我们玩一个面具变变变游戏,贬黜更好玩的面具。"面具变变变,越变越好看"

  1、出示空白面具,提问:这个面具好看吗?应该怎么办?

  出示第二个面具(卡纸制作):提问:那里变了?还有哪里变了?这是卡纸,用粘贴和绘画结合的方法装饰的.。出示第三个面具(社火面具),提问:哪里变了?还有那里变了?这是社火面具,颜色鲜艳,五官和花纹夸张,变形,主要是用绘画的方法装饰的。

  2、播放课件,欣赏更多面具。"面具变变变,越变越好玩"展示更多面具,引导幼儿互相讨论,说说你觉得哪个面具最好玩?为什么?这些面具和我们刚才戴的面具有什么不同?师:这些面具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形式装饰设计的,颜色搭配很鲜艳,看起来更漂亮,更好玩。可以运用剪,贴,绘画等多种方法装饰。

  三、引导幼儿观看课件,想象还可以怎样给面具变形。

  师:你想变出一个什么形状的脸?变出什么样的眼睛?变成什么样的鼻子?嘴巴?耳朵?你还想把它们变成什么样?还可以用什么图案装饰?

  四、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运用各种方法装饰面具

  1、引导幼儿观察材料,开放性提问"这儿有很多大家收集的材料,这是什么?装饰面具时能做什么?"

  2、我们可以用剪一剪,粘一粘,画一画等方法装饰面具。你喜欢用什么材料就去选择吧

  3、幼儿探索,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指导重点:

  (1)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材,装饰。

  (2)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同时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和行为习惯。

  (3)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启发性建议。

  (4)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帮助。

  4、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1)鼓励幼儿向老师及同伴展示,讲述自己的作品。启发鼓励性引导语:你做了一个什么样的面具?请你跟伙伴互相讲一讲,你觉得这个面具哪里最好?鼓励评价幼儿的作品,根据幼儿不同水平提出相应的要求。

  (2)鼓励同伴之间互相帮助和合作

  五、作品展示,表演,获得成就及快乐体验:

  (1)启发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自由展示,表演。

  (2)在欢快的音乐氛围中师生戴自制面具共同舞蹈。分享成功的快乐。

  六、活动延伸:

  搜集更多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装饰面具的更多方法。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自己与同伴外部特征的异同。

  2、感受个体的多样性,知道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活动准备:

  镜子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找不一样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朋友,看它们是谁?小狗,它们一样吗?(斑点狗),数数有几只斑点狗?它们长得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讲述(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斑点多、有的'斑点少……)哈巴狗,它们一样吗?虽然都是小狗,可仔细一看他们长得也都不一样。

  以同样的方法找找昆虫(毛毛虫与瓢虫)、花朵(郁金香和蝴蝶花)的不同。

  二、同伴比较,找不一样

  1、其实只要我们仔细寻找就会发现每个物体一般都有不一样的地方。那我们小朋友长得一样吗?请两名幼儿走上前,请其他幼儿比比有什么不一样?

  ⑴男孩和女孩比:长头发、短头发,五官不一样等。(请幼儿讲述)

  ⑵男孩和男孩比:个子不一样、手、脚大小不一样。

  ⑶女孩和女孩比:皮肤颜色不一样、眼睛、嘴巴等不一样。

  2、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有不一样,那你觉得你自己长得怎么样呢?

  师:请你们用小镜子照一照,再来仔细看看自己长什么样。引导幼儿一边照一边说:“我的眼睛大大的,我的鼻子尖尖的,我的脸蛋圆圆的”。观察了自己长得怎么样,再照着镜子和边上的小朋友比一比哪些地方不一样。

  3、现在谁来说一说你长得怎么样?(请幼儿拿着小镜子变照边说)

  过渡语:如果这样说,你知道他是谁吗?

  三、游戏:找朋友

  1、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现在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老师说一个小朋友长什么样,他(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不说出他(她)的名字,请你们来猜猜这个小朋友是谁?

  2、请一个小朋友来说说某个好朋友特别的地方,其他小朋友猜一猜是谁。

  3、那么老师和小朋友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大人和小孩)老师和老师一样吗?

  4、那我们为什么不一样?我们又和谁有点一样呢?(原来我们和爸爸妈妈长得有点像,是遗传)

大班教案 篇7

  大班美术教案《我的牙》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线条,表现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征,认真观察自己和同伴的牙齿,画出自己牙齿的主要特征,乐意讲述自己的画面,与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绘画,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术《我的牙》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自己和同伴的牙齿,画出自己牙齿的主要特征。

  2、学会用简单的线条,表现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征。

  3、乐意讲述自己的画面,与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绘画。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支勾线笔、镜子等。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3、音乐磁带《生活模仿动作》。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牙齿和同伴的'牙齿。

  1、教师:你知道的牙齿是什么样的?你想看看你们自己的牙齿和小朋友的牙齿吗?

  2、教师请幼儿用镜子看看自己的牙齿,再互相看看同伴的牙齿,然后,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牙齿和小伙伴的牙齿是什么样子的》

  二、幼儿绘画活动。

  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人物的头像,说说:画上有什么?他们的脸是什么样子的?男孩子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女孩子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嘴巴又是什么样的?让幼儿照镜子,画一画“我的牙”。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在空的地方画大一些,线条要清晰。

  三、教师请幼儿上来介绍自己的牙

  说出自己牙齿的主要特征。

  四、对幼儿的绘画进行简单的评价。

  五、音乐活动《生活模仿动作》。

  教师:牙齿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持口腔卫生呢?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做生活模仿动作。

  六、刷牙游戏。

  小朋友做牙齿,站成一个大圆。老师或一个小朋友做牙刷,站在爱内圈随着音乐用两只手边刷边走动,一次刷两个人。音乐停止时,被刷到的两个人分别向两个方向的两边跑,谁先跑回来就是胜利者,他就可以当牙刷,重新进行刷牙游戏。

  活动反思:

  幼儿对于教师层层引导的提问十分的感兴趣,对于牙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因为牙齿的经验,生活知识幼儿都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在活动相互观察讨论同伴的牙齿、自己的牙齿,并在讨论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在观察活动中幼儿也十分的认真,里里外外照的十分仔细,不仅自己看还与同伴交换意见,真实的描绘了自己牙齿的健康状况。幼儿在作画过程中有部分幼儿是先观察后画,有的是边观察边画,有的是想象来画,有的幼儿牙齿缝大,有的幼儿牙齿有蛀牙,这些问题幼儿都清楚地反映了出来。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10月1日是祖国母亲的生日,理解国庆节的含义。

  2、通过资料和相互交流讨论,知道一些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了解藏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惯。

  3、感受国庆节热闹、喜庆的气氛。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5、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生日蜡烛一支

  一些民族风格的歌曲或乐曲,如《祝你生日快乐》、《青藏高原》、《掀起你的盖头来》

  少数民族图片

  活动过程:

  1、通过《祝你生日快乐》的歌曲,引出国庆

  在歌声中,教师吹灭蜡烛。

  师:你们知道,这支生日歌是送给谁的吗?谁过生日了?

  2、引导幼儿理解国庆节的含义你们知道国旗节是哪天吗?是谁过节啊?(请幼儿自由说一说或相互交流自己对国庆节的认识)

  3、出示中国地图,帮助幼儿了解祖国

  ⑴这是什么?是哪个国家的地图?中国大吗?从图上看中国地图的轮廓像什么?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吗?

  ⑵现在,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我们一起看着地图,来画一画中国地图轮廓。(以此方式让幼儿感受版图形状。)

  ⑶了解中国的四大发明:我们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你们知道我国有哪四大发明吗?(引导幼儿了解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造纸术)

  ⑷小结:从图上看中国地图轮廓像一只鸡,我们国家土地面积很大,人口很多,历史也很悠久。有很多少数民族,一共有56个民族,所以国庆节时全国各组人民会一起来庆祝。

  4、了解一些少数民族

  ⑴(出示一些少数民族的图片)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各有什么特点呢?(请幼儿观看图片,并从服装、发型、音乐、饮食等方面引发幼儿进行讨论)

  ⑵幼儿欣赏歌曲《青藏高原》一段,初步认识西藏

  听到这首歌曲,你想到了哪个民族?(向幼儿介绍西藏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族人的生活习俗等。)

  带领幼儿随着《青藏高原》歌曲做几个西藏舞蹈的动作,感受一下藏族舞蹈风格。

  ⑶欣赏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一段

  听到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受?你知道它是那个民族的吗?

  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做几个舞蹈动作。

  ⑷播放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图片,让幼儿欣赏。

  5、了解各民族庆祝国庆的方式

  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这一天,全国各民族人民都在欢庆节日。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并且挂上国旗。各地都有各种庆祝活动。爸爸妈妈都会休息,与孩子、老人共同欢庆节日,有的还会全家外出旅游。各民族的人穿上自己民族的服装,跳着自己民族的舞蹈、弹着自己民族的器乐,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6、播放音乐《今天是你的生日》,在音乐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活动,幼儿不仅知道了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也对国歌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我们国家的国旗五星红旗,由一颗大星星和四颗小星星组成。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教案08-09

大班教案(精选)08-11

(经典)大班教案09-11

[经典]大班教案09-19

(精选)大班教案09-19

[精选]大班教案09-14

大班教案(经典)09-17

(精选)大班教案10-05

大班的教案11-22

【精选】大班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