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观书有感》教案

《观书有感》教案

时间:2024-01-03 08:06:1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观书有感》教案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观书有感》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观书有感》教案

关于《观书有感》教案1

  【教材简析】

  《观书有感》这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课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它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讲述的是作者在读书后,产生的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诗中不仅写了池塘的美丽景色,还通过看到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池塘中的水才会如此清澈这一现象,联想到了“人的心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这一深刻的道理。这首诗既富于理趣,又充满诗情,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名篇。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想象《观书有感》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感悟,明白读书要孜孜不倦,持之以恒,明白做学问与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吸取知识的重要性,并能有所启发,与自己的学习联系起来。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以读为主,读中悟情,以读强化感受,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受。在诗歌教学中,通过反复的,多样的,不同层次的朗诵,感悟诗歌的原境之美,意境之美,心境之美。我认为学生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积累,更是沟通,是学会带着情意去沟通。同时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教学时突破古诗死记硬背呆板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

  【设计思路】

  学生较易理解诗句的意思,但对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却难以领悟。如果教师直接讲给学生听,学生虽能明白,但印象不会太深,我决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可以采用“三读”的方法。三读,即“会读”、“读懂”、“读通”。

  1.会读。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诗文,通过查工具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读准字音,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读懂。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感知诗意,然后小组交流,提出不懂的问题,统一在班级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主动去探究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3.读通。细细品味古诗,能读懂没一个词,每一句话。然后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为读通全文做好一切准备。通过想像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诗中所描绘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中华大地,文人辈出,宋朝的时候,出了一位伟大学者,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板书:朱熹)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宋)朱熹

  朱熹一生勤奋读书,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板书课题:观书有感)

  二、激发阅读兴趣。

  1.简介朱熹(同学小组交流)

  2.教师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朱熹一次去看望女儿。女儿女婿热情招待,惟恐怠慢。吃中饭时,女儿十分窘迫地端出几碗大麦饭和一碗葱汤。朱熹开开心心用过之后,看见女儿女婿还惴惴不安,表示饭菜不好。朱熹笑道:“你们不要为此感到不好意思,其实这也就很不错了。我在朝廷做官的时候,也不是餐餐大鱼大肉。古人云:富在辛劳穷在惰,成由节俭败由奢。勤俭持家的家风是永远不错的,希望你们以后也能坚持俭朴度日。我这里赠送一首诗于你们。”朱熹当即书诗一首:(出示)

  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

  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2)朱熹也是一位嗜茶爱茶之人。他在武夷山兴建武夷精舍,授徒讲学,聚友著作,斗茶品茗,以茶促人,以茶论道,他写的《咏武夷茶》、《茶坂》等诗后,使武夷茶名声大振。朱熹的《咏武夷茶》一直流传至今。其诗为:(出示)

  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取灵芽余自栽。地僻芳菲镇长在,谷寒蝶蝶未全来。

  红裳似欲留人醉,锦幛何妨为客开。咀罢醒心何处所,近山重叠翠成堆。

  (3)小结:从这两个事例,你们觉得朱熹是个怎样的人?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呢?

  三、学习古诗。

  1.自学古诗

  出示自学要求:

  (1)对照插图,自读全诗。

  (2)理解诗中每个词语的意思,并简要说说诗句的意思。

  (3)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4)记下不理解的地方。

  2.交流自学情况

  (1)配乐范读。

  (2)多种形式的朗读:

  自由读、范读、指读、评读、齐读

  (3)你有什么收获?

  (4)有哪些问题你不能解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思考、理解。所谓书是自己读懂的,情是自己悟出来的。)

  3.图文结合,合作研读感悟

  (1)古诗大多运用逗号和句号,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你发现没有?所以这句要怎么读呢?指名读

  (2)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你知不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呢?它有什么特点?从哪可以体会到?你有什么想说的?

  (3)让学生比较,质疑,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它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

  (4)教师小结:作者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含在诗中,把美丽的方塘风光和读书感想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这正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5)指导朗读

  (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自学能力,既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增进了情感沟通。同时,使他们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互相学习,共享成果。)

  四、总结。

  1.品读完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2.总结: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即使你已经拥有很多的知识,如果停止不前,不再补充新的知识,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朱熹先生这首诗中所讲的道理,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记住:学习是一件终身大事。

  【板书设计】

  观书有感

  宋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源头活水→方塘清

  读书汲取→心智明

关于《观书有感》教案2

  老师:朱先生写了这样一首风景优美的诗,巧妙地包含了阅读的真理,让人一下子接受他的观点。他的思维真的是一个优秀的思想家,所以这样的诗也叫说理诗(板书:说理诗)。

  朱曦还有一首鲜为人知的《观书有感》:出示《观书有感其二》

  昨晚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一是浪费推移力,这一天中流自由行。

  自学,体会诗歌的意思,思考诗歌所解释的道理。

  蒙冲:一种古老的战船。永远:永远,永远。轻毛:轻如羽毛。

  这意味着过去的船又大又浅,人们用力推船力推船,这也是浪费精力。当春水飙升时,即使巨船像羽毛一样轻,它也在水流中自由飘动。诗歌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性,意在强调做学问要努力到家,才能有所突破)

  二是总结本课程。

  同学们,伟大的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写作如有神,只有多读,才活用。平时的积累很重要。希望同学们能像朱一样努力学习,善于思考,写好文章。

  看书有感觉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理念]

  破古诗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进入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实现自我意识。

  [课堂教学设计特色]图文结合,领略古诗词内容;文题勾结,感受诗人情感。

  [课堂教学过程记录和设计意图]

  检查预习导入。

  生背诵《看书有感》

  (古诗朗朗上口的节奏,简洁的文体,容易让学生背诵,大部分都会在课前背诵。

  老师:光会背还不行,能默写吗?

  生活:能!

  老师:还要做些准备吗?

  学生:打开课本,看单词。

  老师:谈谈有没有要注意的词?

  师生重点交流鉴、徘徊、渠等词语。以渠字为例:老师:这是上下结构的字。如何在写作中突出上下结构?生:把木的横写长一点。

  (单词教学应引导学生掌握关键部位,不仅有利于识别和记忆单词类型,而且有利于正确的布局和写作。

  生默写和自查。

  师出诗:半亩方塘一鉴开,(重点指导一鉴开)

  老师:半亩方塘好理解,一鉴开怎么理解啊?谁来帮我?如果是一剑开,我一定知道是指诗人一剑劈开半亩方塘里的水。可以在这里用这个鉴字,哎!(师作焦虑状)

  学生:老师鉴就是镜子。

  老师:哦,有这个意思吗?你怎么知道,说出理由听?

  学生:我查字典知道的。

  老师:你真行!用工具书帮助学习。根据老师的理解,鉴在20xx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有5种含义,你怎么一眼就选中了镜子?生不语。

  (引导学生知道为什么仍然很重要,这将有效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老师:再读一遍这句话。生读后师:你读什么了吗?

  我认为鉴在这句话中应该理解为镜子。老师:你的这句话说得好,你会联系句子理解单词。

  生续说:我看了文中的插图水面比较平静,半亩方塘水平如镜,所以鉴在这里应该理解为镜。

  老师:你不仅可以联系句子,还可以结合图文思考。谢谢你帮我解决了第一个拦路虎。你明白开字吗?

  生:当打开时。

  老师:老师知道我是从那个同学那里来的(手指之前查字典的同学)

  老师课前查了资料,古铜镜上盖着镜子,用时打开。你现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生试说。

  指一生说:半亩方方的池塘就像一面打开的镜子。

  (查阅工具书,主动收集资料,是高年级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

  老师出示:天光云影共徘徊。

  老师:我们经常用镜子照美丽的小脸,诗人说池塘就像一面镜子,那么这个时候谁在照呢?

  生物:天光和云影。

  老师:他们一边拍照一边徘徊!什麽叫徘徊?(强调双人旁)

  出生:来回移动。

  老师:能说成晃动吗?

  生:不行,用摇晃说明方塘里的风太大了。

  老师:你怎么知道当时风不大?

  生:上句说池塘像镜子吗?

  老师:哦!这叫联系上面!

  (古诗词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图文结合,联系上下句理解,这是一种阅读能力。

  老师:天光哥和云影妹在半亩方塘里手拉手散步,心情如何?

  生:好开心啊!

  老师:你怎么知道?展示:问渠哪得清如此?

  生:这句话说池塘水很清。

  老师:渠不是渠道吗?您怎么说是池塘?

  生:上句诗人看见半亩方塘水清,所以在问啊,显然渠指的是方塘。

  老师:诗人问什么?

  生:诗人在问池塘里的.水怎么这么清澈。

  老师:问得好,看来诗人很会动脑筋,既然是问话,别忘了问号哟?所以诗人有没有得到答案?

  (大部分古诗都是逗号句号,这里的问号需要强调。

  展示:有源头的活水。

  学生一起读书。

  老师:你知道池塘里的水为什么这么清吗?

  生: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入。

  老师:如果没有活水呢?

  生1:水面不会那么清澈。

  生二: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

  生3:水也会被污染。

  生四:天光云影也不能徘徊。

  生5:诗人不会喜欢这半亩方塘。

  (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合理大胆的想象。

  老师:是的!诗人看到这半亩方塘虽小,但因为活水不断流入,水如此清澈,怎么能不喜欢呢?老师见过一个小池塘,里面全是污垢,夏天有很浓的气味。如果诗人看到这样的池塘,他会写什么诗?

  学生思考后急切地开始写作。

  教师选择终身练习,投影展示。

  观塘有感觉。

  陈桥

  半亩方塘不见开,污垢在徘徊。

  问渠哪得脏如许?

  为了世界乱扔。

  指着小作者朗读,该生一脸愤怒。

  老师:你好生气啊!我知道你想保护世界的水源吗?

  (联系生活场景,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及时学习诗歌和写作。

  在前面依次呈现的四首诗之前,展示《观塘有感》。

  众生:不对!错了!是《看书有感》!

  老师:仔细看课本,做迷惑状,知道老师想要什么吗?

  学生:老师一定要想:诗的内容明明写的是诗人观塘的感受。为什么题目是《看书有感》?

  老师:你和老师想到了,难怪这么肯定。可是老师想不通啊?你又帮我了,好吗?

  引导学生观看插图。

  生活:诗人手里拿着书,旁边还有一些厚厚的书,我想诗人一定很爱学习。

  老师:是的!提供诗人资料。强调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的诗歌可以用鲜明的形象具体化抽象的东西。有些诗意含蓄而哲理。

  老师:看了诗人的介绍,能帮我回答问题吗?

  生举手想答,师:再想想吧?

  情景辅助理解:师手拿书,黑板上出示半亩方塘的简笔画,眼睛从书本移到方塘,吟诵《看书有感》,突然师似有所悟。眼睛从池塘回到书本,展示:

  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入呀!如果我想变得英明有远见,我似乎想要。

  学生思考填空。

  生活1:要源源不断地阅读,获取新知识。

  生二:不能满足现有知识,所谓少壮工夫老始成,要活到老学到老。

  学生3:不断学习,永不满足,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老师:你终于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感受。这种感觉。

  是对池塘吗?

  众生:不是,不是!诗人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用半亩方塘来比喻自己读书的感受。

  师:诗人和我们都明白了读书的道理。

  出示:半亩方塘就像——————————————。

  源源不断的活水就像——————————————。

  生一一作答

  师:你们读懂了诗的内容,有没有读懂诗人呢?手指关于诗人的介绍材料,想对他说什么吗?

  生1:谢谢您,朱大师,您让我明白了人应该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更聪明。

  生2:朱熹啊!您真是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呀!

  生3:朱熹啊!您不愧是一个大理学家,一个池塘也能让您想到读书的道理。

  生4:您的题目真含蓄呀,让我们想了好半天才明白呢!

  生5:我一定要向您学习,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入情入境入理,明理悟道导行,跨越时空的交流,使学生真正走进诗人。)

关于《观书有感》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3、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2、领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一、复习导入

  1、《冬夜读书示子聿》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师:前两天我们刚刚学习了一首关于读书的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谁能说说在这首诗诗人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指名答

  3、导入新课

  师:它告诉我们学习要不遗余力的学,并且还要将自己所学到的用于实践当中。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诗也是关于读书的,它将又会带给我们那些启示呢?一起走进(板书:观书有感)。

  4、齐读课题

  二、了解作者

  1、学生交流

  师:在学习这首诗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对这首诗的作者了解多少?请同学们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共享一下吧

  2、教师总结归纳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些资料(出示幻灯片)

  三、整体感知

  1、指名读古诗

  2、齐读古诗

  四、从字面上解析古诗

  过渡:读完了我们就该一步一步的解析古诗,以往我们都是先从古诗的题目开始,今天我们用一种不一样的解读方法来解读,我们先从诗的内容开始,首先看第一句(出示幻灯片),说有哪些字词不太好理解,1、出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师:说说你觉得其中的那些字词不太好理解

  2、重点交流“一鉴开、徘徊”

  师:下面我们重点来看“一鉴开,徘徊”如何理解?谁能告诉老师这里的“鉴”字如何理解?

  3、教师总结

  师:这里的鉴字是镜子的意思。在古代的时候,镜子一般会用镜袱包起来,用的时候打开,所以这里的一鉴开指的就是一面打开着的镜子。

  4、师:我们经常用镜子照美丽的小脸蛋,诗人说池塘像一面镜子,那此时谁在照呢?

  (天光和云影)

  师:他们一边照还一边徘徊呢!这里的“徘徊”怎么理解呢?(来回移动)?

  5、出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指名读。

  师:说在这句中你又碰到了那些拦路虎?

  6、重点交流“渠、清如许、为”

  五、翻译全诗,悟诗中哲理

  过渡:诗中比较难理解的字词我们已经全部都解决了,下面请同学们试着用现代文翻译全诗,注意在保留诗意的基础上,译得优美一些。

  1、学生翻译

  2、指名读译文

  3、教师总结,引出问题

  师:通过同学们的翻译,我仿佛看到了那清澈的池水,那美丽的景色,然而一看题目,我就觉得这首诗写的有些拙劣,因为是明明是写池塘里的水,可题目却是观书有感,所以我觉得不如将题目改为观塘有感,你同意吗?为什么

  4、学生思考并交流

  5、教师总结,学生深入思考

  师:这首诗看似有点文不对题,诗中写的是池塘的'水,可是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池塘的水和读书有着一定的联系,究竟有着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6、总结板书

  (1)先板书“活水方塘清”

  (2)学生交流总结出第一个问题后,教师相机在“方塘”二字下板书“心智”

  (3)师生合作完成板书,有学生交流“活水”“清”下分别应写什么,教师板书,后推敲得出最佳答案

  师:下面同学们还要面对的一个任务就是帮助老师完成板书,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里的“活水、明”下面应分别写什么,(学生说,教师板书)下面我们也来学一学贾岛,推敲一下这里到底应该写什么。

  7、交流感受

  师:你能不能谈谈这首诗带给了你什么启示?

  六、知宋诗理,悟全诗主旨

  师:这么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们呢?(请大家来看一段资料),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宋诗,宋诗讲究理趣,然而其中最优秀的哲理诗往往都是不直接说理,而是全凭一些独特的意象营造一种意境之美,有意无意间,引发哲思,正是在这个意义的基础上,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成了千古名句,为历代文人学子争相吟诵。而这类名句,在宋诗中还有很多。

  2、回忆所学宋诗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宋诗中都有哪些这样的'名句,(学生交流),下面我们重点来看三句我们学过的宋诗(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回忆并思考这些诗句,说说其中蕴含着什么道理?(教师随机总结)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七、朗读古诗,拓展延伸

  1、齐读古诗

  师:相信大家在明白了宋诗独特的魅力之后对于这首观书有感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下面请大家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读一读这首诗。

  2、试着鉴赏古诗

  师:读的真好。这首诗写的好吗?你能不能谈谈这首诗好在哪里呢?

  3、引入《观书有感》其二

  师:看来同学们悟性真的很不一般,接下来,老师再送给大家一首《观书有感》,试着品读一下看你能从中悟出些什么来?

  (1)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

  (3)教师总结,并出示幻灯片

  4、 总结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读书、对于学习又有了新的见解,希望大家在时时为自己输入源头活水的同时,逐步去领悟厚积方能薄发的道理,从而使自己的学问更上一层楼。

  教学反思

  纵观整堂课,首先,在师生合作完成板书这个环节当中,调动了全体学生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对于这首诗中蕴含的哲理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与解析,在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同时,对于所列举的字词的贴切度的推敲,又让学生对于学习有了精益求精的意识。其次,让学生对于宋诗有了一个宏观上的把握,知道在许多宋诗表面意象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于宋诗的鉴赏有了一个比较专业的基础,但由于没有教给孩子通过符码解读古诗背后蕴含的情感或哲理,从而使得在课堂重点的突破上还是有些不是很彻底,所以,在引导学生思考读书与方塘的联系时应再设计一个过渡性的小问题:这里的活水源源不断的输入和读书有没有什么联系?以达到问题的坡度性突破。最后,由于课堂的应对能力还是有所欠缺,使得在课堂语言上不能很好的做到既保持语言使用时的语文味,又能简洁明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多读关于教学机智方面的书籍,课堂上多加锻炼才是。

【《观书有感》教案】相关文章:

书的世界教案11-30

与朱元思书教案11-25

《书湖阴先生壁》教案12-23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活动策划书02-28

观刈麦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06

夏天防溺水教案的倡议书11-12

[优]观刈麦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1-02

《观舞记》教学反思03-15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案12-23

《观舞记》语文教学反思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