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1-22 09:04:1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实用的大班教案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实用的大班教案9篇

大班教案 篇1

  一、 出示图片——萨沙,导入“我和萨沙一起玩”

  二、 欣赏音乐,初步体验音乐内容

  音乐情绪是什么?(幼儿似乎不太明白“情绪”是什么意思,回答不积极。)

  三、 分段欣赏并感受音乐内容

  (一)第一段:开始游戏口号—“萨沙 萨沙 one two three”

  (二)第二段:节奏韵律活动

  1.教师清唱音乐并做韵律动作。

  2.幼儿表达:看到了什么?什么样的顺序?

  3.师幼共同完成韵律

  师幼表演→表述顺序→教师清唱并示范→共同分解→看图谱

  4. 看图谱做韵律,逐步加快速度

  5. 分组表演(男孩、女孩)

  6. 再次集体表演

  (三) 第三段:加油

  1. 教师示范

  2. 启发幼儿创编加油动作

  (四) 第四段:顶锅盖游戏

  1. 教师读个用双手玩游戏

  2. 两个幼儿合作示范游戏

  3. 分析玩法(看图谱)

  4. 幼儿两两一组随乐练习(先教师带领,后幼儿独立)

  5. 两两合作游戏多遍

  四、 完整随乐游戏

大班教案 篇2

  目标

  1.获得光与色的感性经验,初步了解光的七色是赤橙黄绿青蓝紫。

  2.大胆想像、续编,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准备

  1、课件

  过程

  1 提问引入:你知道太阳有哪些光线宝宝吗?他们是什么颜色的?

  2、看课件欣赏故事。

  ——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太阳公公有哪些光线宝宝?他们是什么颜色的?

  ——调皮的`七彩光宝宝来到地面上做了哪些事情?

  3、.理解故事内容。

  ——光线宝宝溜到向日葵上,向日葵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得金黄金黄)

  ——他们来到果园里,橘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穿上了橙色衣服)

  ——他们跑到草地上,草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得绿油油)

  ——他们跳到大海里,大海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得蓝蓝的)

  ——他们经过沙滩,小螃蟹有什么变化? (变成了小青蟹)

  ——他们亲亲番茄和茄子,番茄和茄子有什么变化?(番茄有了红彤彤的颜色,茄子有了紫莹莹的颜色)

  4、讨论光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调皮的七彩光宝宝有几种颜色?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假如我们生活中没有了光会怎么样?

  ——没有了光,我们的世界一片漆黑,所有东西都会失去它的颜色,世界上就不像现在这样五彩缤纷了。光对人类、动物、植物都是很重要的。

  5、想象、续编故事

  ——调皮的七彩光宝宝明天还要到地上来玩。他们会到哪些地方去?和谁一起玩呢?

  ——联想生活中事物的颜色,尝试续编《调皮的七彩光》。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和句式结构,学习朗诵诗歌。

  2.能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并尝试用儿歌中的句型仿编诗歌。

  3.喜欢朗诵诗歌,用诗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妈妈的热爱。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和句式结构,喜欢用朗诵诗歌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妈妈的热爱。

  2.难点:能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并能用儿歌中的句型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祖国妈妈是中国,怀有热爱之情。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喜欢表达。

  2.物质准备:教学挂图、句式结构图谱、相关图片,《娃哈哈》mp3音乐,朗诵背景轻音乐、白纸、笔。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营造温馨语言环境。

  播放《娃哈哈》音乐,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导幼儿通过音乐知道“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美丽”。

  二、谈话讨论,建立新旧经验的联系。

  1.与幼儿一起讨论之前对祖国妈妈的认识,分享自己的想法。播放祖国大好山河的图片或者幼儿旅游的照片。

  2.引导幼儿说一说去过哪些旅游景点,吃过哪些美食等,感受祖国妈妈的辽阔与伟大。引出今天的主题,祖国妈妈要过生日了,我们为祖国妈妈仿编诗歌。

  三、出示图谱,理解诗歌内容及句式结构。

  1.教师播放PPT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并思考,分享自己对图谱的理解。

  2.播放音乐,教师朗读诗歌,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并了解诗歌的句型结构。

  3.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图谱中诗歌的句式结构特点。

  四、大胆想象,仿编诗歌。

  1.分享讨论,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祖国妈妈是什么?我们是什么?

  2.图片配对游戏: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有关诗歌内容的图片进行自由配对。并提供白纸和笔进行创新,并讨论仿编的诗歌内容。

  3.分组分享仿编的诗歌。

  五、集体分享诗歌,抒发爱国情感。

  教师播放轻音乐,与幼儿一起朗诵仿编的诗歌,表达自己对祖国妈妈的热爱。

  六、经验迁移,活动延伸

  1.在图书语言区引导幼儿继续仿编诗歌《祖国妈妈,我爱您》。

  2.在表演区进行《祖国妈妈,我爱您》的相关歌曲表演和故事表演。

  3.在美工区绘画祖国妈妈,抒发自己对祖国妈妈的爱。

  附诗歌 《祖国妈妈,我爱您》

  祖国妈妈,我爱您。您是蓝蓝的天空,我们是展翅高飞的小鸟;

  祖国妈妈,我爱您。您是广阔的海洋,我们是海中欢快的鱼群;

  祖国妈妈,我爱您。您是绿色的草原,我们是幸福可爱的小羊;

  祖国妈妈,我爱您。您是XX的XX,我们是XXXX的小羊;

  活动总结

  一、从幼儿已有经验出发,落实核心经验与目标

  随着国庆节日的到来,孩子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我发现班里的孩子们每天都在分享着自己的新发现,你一言我一语将自己发现周围的变化和感受与同伴和老师们分享。每周一的升旗活动,孩子们对祖国妈妈的好奇更加浓郁,为满足幼儿探讨、说的欲望,从本班幼儿已有经验出发,开展了本次语言活动《祖国妈妈,我爱您》,在活动中,紧紧围绕语言领域的核心经验与目标,学会倾听与表达,结合生活经验在交流与运用中发展阅读理解能力及大胆表达。通过欣赏诗歌的方法,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和句式结构,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尝试用儿歌中的句型仿编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妈妈的热爱。满足了幼儿表达的兴趣与愿望。

  二、活动形式新颖创新,为幼儿创设敢于表达的语言环境

  活动中,采取多种方式为幼儿创设敢于表达的语言环境,播放音乐、谈话讨论、小组游戏、集体分享、利用多媒体方式出示诗歌图谱,创设形象生动地诗歌结构,便于幼儿理解。在活动中,通过形象生动的诗歌图谱,幼儿能够形象的理解诗歌的`内容,并主动发现诗歌的结构,通过小组游戏及仿编诗歌的方式,积极参与到语言活动中来,整个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为幼儿创设了大胆表达与想象的语言环境,满足了幼儿说的愿望。

  三、尊重幼儿主动探索学习,以游戏形式激发幼儿仿编的欲望

  在活动中,每个环节都注重幼儿的主动观察与思考能力,运用音乐、照片、亲身感受与操作的多种游戏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理解诗歌内容和句式结构,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在仿编中感受用语言表达也是爱祖国妈妈的一种方式,有爱就要说出来,培养幼儿敢于表达能力的培养。在仿编诗歌中,培养幼儿的思维创新能力与词汇运用能力。通过小组游戏合作的方式,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经验。

  四、善于发现幼儿独特想法,注重幼儿创新能力及个性发展

  在活动仿编诗歌中,有一组的小朋友在仿编完诗歌内容后,没有按照诗歌内容结构来仿编,而是创编了诗歌的后半部分,在活动分享时,给予了幼儿鼓励与表扬,并引导幼儿在活动之后,将创编的诗歌内容放到图书区,指导其他小朋友创编更多的爱国诗歌!活动中,我善于发现幼儿的独特想法并给予支持,尊重幼儿独特想法及能力发展。

  五、活动后及时反思,完善活动不足

  本次活动,伴随着轻音乐的氛围下,孩子们朗诵《祖国妈妈,我爱您》这首诗歌,并以小组、集体的方式共同朗诵了创编的诗歌,老师和孩子们情绪高昂,表达着对祖国妈妈的热爱,感受着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如果时间充足的话,老师和幼儿还可以共同一边朗诵诗歌、一边表演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将舞蹈表演延伸到表演区,让幼儿不光知道能用语言来表达,用动作和舞蹈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制作面具并参加表演的兴趣,感受节日氛围。

  2、引导幼儿用剪、贴、画、折等方法制作各种动物面具。

  3、通过与家长共同制作面具增强亲子感情。

  活动准备

  1、动物狂欢的音乐

  2、范例面具、皮筋若干。

  3、旧挂历、报纸、碎布、彩纸、大纸袋等制作材料若干,剪刀、胶棒等制作工具每人一套。

  重点难点

  1、激发幼儿与家人共同制作面具并参加表演的兴趣。

  2、难点:剪洞。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通过引导幼儿模仿动物表演,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新年就要到了,小动物们也要举办迎新年狂欢会了。你们想去吗?

  今天,我们请每个小朋友和自己的爸爸或妈妈一起来做一个小动物面具,等会儿一起去参加迎新年狂欢会。

 二、讨论示范: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教师现场示范制作

  师:到底怎么做呢?请小朋友先来看一看!

  1、出示旧挂历纸,采用边提问题边引导幼儿讨论边示范的方法制作鸟面具。讲解剪、贴、画、折的方法,重点引导幼儿怎样挖洞。

  2、出示大纸袋,引导幼儿用系、剪、贴等方法制作狮子面具。再次强调挖洞方法:不能太近太远,和两眼距离一样宽。

  3、展示各种范例面具,引导幼儿用不同材料制作不同的面具,注重引导幼儿创新。

  三、实践操作:亲子制作面具,教师巡回指导

  1、请先完成的幼儿说说自己扮演的是什么小动物?学学小动物表演。

  2、提醒家长注意幼儿安全,完成面具后注意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

  3、师拍照。

  四、表演展示:互相观看,互相欣赏,分享快乐

  1、通过播放 “动物狂欢节”乐曲,师幼一同带上自制面具随音乐表演展示。

  师:小朋友们,动物迎新年狂欢会开始了,赶快和爸爸妈妈一起来表演吧!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在每天的早锻炼中,我们大班的小朋友总是喜欢在很高的地方往下跳,我问他们“害怕吗?”有的说:“这有什么好害怕的,又不高”;有的说:“我一开始害怕的,但看见他们都能跳,我也跟着一起跳,就不害怕了!”。

  捕捉到这个兴趣点后,我翻阅了许多幼教杂志。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根据以上的情况便生成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体验当小伞成功完成任务的乐趣。

  2、学习但在30—60厘米高的位置往下跳,懂得从高处跳落的自我保护方法。

  3、发展从高处往下跳动作的协调性,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从不同高度的桌椅往下跳,懂得从高处跳落的`自我保护方法。

  难点:掌握动作要领:前脚掌轻轻落地,落地时双膝弯曲,半蹲,保持身体平衡。

  活动准备

  1、高低不同的桌子4张,凳子若干张,沙包人手两个以上,海绵垫4张。

  2、两段节奏不同的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播放音乐带领幼儿一起做热身运动。

  教师:我是司令员,你们是小伞兵,小伞兵来检查一下自己的装备!

  二、基本部分

  (一)练习从30厘米高处往下跳。

  1、幼儿自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请个别幼儿示范、交流。

  3、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教师:“跳伞”时我们要注意:双手向上摆臂往下跳,前脚掌轻轻落地,落地时膝盖微微弯曲,半蹲,保持身体平衡。

  4、集体练习从30厘米高处往下跳。

  教师:司令员来看看谁的动作即标准又会保护自己。

  (二)游戏《登机跳伞》:练习从50厘米高处往下跳。

  1、组织幼儿用椅子搭成“登机隧道”。

  2、讲解游戏玩法:走过机舱→登上跳台→跳伞。

  3、幼儿分成4纵队循环练习。

  (三)游戏《小伞兵送大米》

  游戏玩法:设高度分别为50厘米和60厘米的“飞机”4架,幼儿自愿选择不同高度进行游戏。游戏开始,“小伞兵”每人一袋“大米”走过登机隧道登机跳伞,穿过隧道,吧“米”放入“米仓”,分别从两边返回队伍后面,游戏反复进行。

  教学反思

  大班的孩子探索欲望很强,能相互合作,也有竞争意识,经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自己有了重新认识,感觉自己厉害、勇敢了,增强了自信心。在接触中发现,这些孩子喜欢探索,敢于尝试,对于跳,合作跳非常感兴趣。

  这次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并且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在相互的鼓励,帮助中学会了从高处跳落的自我保护方法,探索到了一些有关跳的玩法。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手指点、拖的方法进行绘画。

  2.体验手指作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绘画卫生。

  3.感受在音乐中进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节奏较快的音乐、水粉颜料、调色盘、素描纸、擦手湿巾、花球花图片、教师范画。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手指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预示活动的开始

  二、欣赏图片

  出示花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花球花的基本特征

  三、引领创作

  1.出示范画,讲解绘画步骤,使幼儿对手指点、拖画有初步的了解。

  2.重点讲述点画技能,注意花朵之间的位置关系。

  四、播放音乐,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快慢,让手指跳起来。

  2.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克服胆怯心理。

  3.提醒幼儿用湿巾擦手,注意卫生。

  4.适当指导能力较弱的孩子。

  五、展示作品

  把画好的作品放在黑板上展示,并请幼儿相互交流。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风是可以制造的。

  2、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扇子、碎纸片、塑料袋、小气球、彩带、物品标记卡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猜谜活动,引起幼儿兴趣(谜底是风)。

  2、引导幼儿描述自己所理解的风。

  “风是什么样子的?”

  “有风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操作活动。

  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

  “你在哪儿见过风?”

  “风是怎么来得?”

  “如果外面没有刮风,我们可不可以自己制造风呢?”

  “怎么做呢?”

  2、引导幼儿利用各种物品探索如何制造风。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请你们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制造出一些风。”

  3、请幼儿讲述并演示自己的操作结果。

  ①用嘴吹 ②挥动双手

  ③将气球吹起,再猛的.松开。④奔跑会产生风 ⑤用扇子扇 ⑥利用塑料袋左右摇晃装满空气,然后用力挤压……

  4、教师小结:

  “对,风是可以制造的。风其实就是空气在流动,要想制造风,只要让空气流动起来就行了。刚才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好,都可以产生风。”

  三、游戏“大风吹”

  ①地上放有许多卡片,每位幼儿站在一张卡片上,并且每人身上都有一种物品标记卡,比如:植物、动物、食品、电器等。

  ②师:“大风吹!”

  幼:“吹什么?”

  师:“吹植物(动物、食品……)。”

  ③所有带植物(动物、食品……)标记卡的幼儿就快速互相交换位置。

  四、自然结束。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寻找画面中隐藏的皮皮,感知隐藏在同种颜色背景中的变色龙,理解故事情节内容。

  2、尝试学习用绘画的形式仿编故事内容制作新书,正确表达变色龙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一致的特性。

  3、乐意参与寻找皮皮的活动,积极讲述故事中的对话,体验发现隐藏的皮皮的乐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一盒彩色笔

  3、变色龙皮皮图片教具

  活动过程

  1、出示变色龙,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朋友,他是谁?他的`名字叫皮皮,皮皮是一只小变色龙,一天皮皮和妈妈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想知道皮皮藏在哪里吗?皮皮就藏在每一张画画里,你能帮皮皮的妈妈把皮皮找出来吗?

  2、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寻找画面中隐藏的皮皮。

  教师:你找到皮皮了吗?皮皮,皮皮,你在哪里?

  分别请几位幼儿上来在实物展示仪上展示自己阅读的画面,指出皮皮在画中的位置。

  3、师生共同阅读画面,感知画面内容,鼓励幼儿参与讲述画面中重复出现的语言。

  4、组织幼儿讨论,了解变色龙变色的特性

  教师;为什么妈妈找不到皮皮?动物们也看不到皮皮呢?

  教师:你是怎么找不到皮皮的?读了这个故事后,你知道皮皮有什么本领吗?

  5、根据故事的结构,尝试有书面的方式仿编图画故事,重点把握皮皮和周围环境的色彩。

  6、展示幼儿创作的画面,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并制订成图画书。

  重点:感知隐藏在同种颜色背景中的变色龙,理解故事情节内容。

  难点:学习用绘画的形式仿编故事内容制作新书。

  活动反思:

  要为幼儿提供宽松的、互动的口头语言交流环境。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是幼儿“想说”“敢说”的环境,是可以随时大胆质疑提问的环境。教师要避免由于过多关注孩子发展中的语法问题而不断地打断孩子的发言,避免在语言活动中教师疑问到底,不给孩子质疑的空间,要让幼儿的语言能力在不断的大胆运用中得到发展。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设计背景

  虽是学前大班的学生,但学生的书本学具时常乱放,小书包里的东西也是乱糟糟的;通过此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爱护学具,按书本学具的大小、长短,有序地整理自己小书包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2、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5、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活动准备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活动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小朋友,你们每组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什么东西吗?现在你们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能告诉老师,你发现什么了吗?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4)引导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四、巩固练习。

  做书中的练习题。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小结。

  教学反思

  1、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大多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并能动手正确的比较物体的长短。

  2、多数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好自己的小书包,但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一日就能成的,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大练习力度,反复训练。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教案09-19

(精选)大班教案09-19

(精选)大班教案10-05

大班的教案11-22

大班教案(经典)09-10

(经典)大班教案09-11

大班教案【经典】08-29

大班教案(精选)09-07

大班教案【精选】08-23

【精选】大班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