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26 09:04:41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优秀)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着重理解“信赖,不就能创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信赖,不就能创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

  1、同学们喜欢鸟吗?谁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有一个作家叫冯骥才,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对珍珠鸟。之后,他写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读课题。

  3、读了 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质疑。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2)读完后,想想有哪些不懂?

  2、学生质疑。

  教师及时梳理归纳。及时解决这些词语。

  神气十足咂嘴细腻等

  留下这些问题有待于解决:“垂蔓”、“幽深”、“雏儿”、“不由自主”、“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的意思。

  三、再读、解疑。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看图理解“垂蔓”。从丛林入手理解“幽深”。

  2、从含有“垂蔓”、“幽深”这句话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这对珍珠鸟的喜爱。

  3、自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可以看出作者对鸟喜爱的其它句子。

  4、朗读这些语句,体会作者感情。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作者对珍珠鸟是这样喜爱,那么是否也喜欢它们的雏儿呢?顺势理解“雏儿”:

  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喜欢雏儿吗?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2、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

  4、你能通过读让老师也喜欢这只雏儿吗?自由练读,指名读。

  (三)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过渡:在课前我查找了有关资料,我了解到珍珠鸟是一种非常胆小的鸟,那么它怕我吗?

  1、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2、小组讨论:(1)珍珠鸟怕我吗?为什么?(2)从什么地方还可以看出珍珠鸟对我是非常信任的'?

  3、出示描写珍珠鸟相信我的两个片断:(1)珍珠鸟站在书桌上,啄我写字的笔尖和手指。(2)珍珠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

  4、讨论:这两个地方,珍珠鸟对我的相信,在程度上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5、提问:对别人特别相信的能用课文中的哪一个词语来表示?(信赖)。

  6、你能把作者对鸟的喜爱,以及鸟对作者的依赖之情表达出来吗?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依据老师的语言进行想象(教师配乐朗读第六自然段)。

  2、提问:同学们,这样的情景美吗?美在哪?(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归结到人和鸟的心灵美)。出示填空:美在人对鸟的 ;鸟对人的 ;

  过渡:看到这么美的境界,所以作者不由自主地发出呼唤: (学生接读)趁势理解“不由自主”。

  3、同学们,鸟对人如此信赖,创造出这样美的境界。那么如果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会怎么样呢?(学生各抒已见,然后相机小结)。

  4、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总结: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话(指板书学生齐读: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让我们彼此信赖,因为这样,我们的世界将更加美好。

  板书: 珍珠鸟

  创造

  信赖————美好的境界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结合课文,说说“一大幅活的画”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一大幅活的画”的美。

  教学重点:理解“我”看着荷花展开的美妙想象。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交流收集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师:导语: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出示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画面文字课件)大家想读吗?(学生自由读)好!尽情地读吧!看看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读、交流、板书:荷花)

  师:(出示荷花国画的课件)同学们,这就是诗人所吟诵的荷花!那,你对荷花了解多少呢?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习课文并收集了有关荷花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谁第一个来?

  生汇报。老师询问资料来历,并适时鼓励。适时展示图画,并指名说说“荷花、荷叶、藕、莲蓬、莲子”在什么地方。

  师小结:请教别人、请教书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快捷的学习方法,很好!)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过渡揭题。

  师:正是由于荷花非常美丽,所以历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写荷花、画荷花。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也曾写过荷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荷花(读题)

  2.检查预习

  师:对于这篇课文你在课前读了几遍?(询问两名学生)

  评价:很好!(课前是该认真预习!多读课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预习方法。)

  3.激发读书兴趣:你想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

  自主选择自然段读就挑你最喜欢的那个自然段读!

  (配合学生所读的自然段相机出示有关自然段中的生字词,读词)

  学习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

  评价读书情况:刚才读课文谁读得最好?

  4.(激发竞争意识读书)他读得这么好,就没有人能超过他?

  师:这么多的同学都想读?老师给同学们一次机会,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轻声自由读、朗读、同桌合作读)

  (学生初谈感受)

  三、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朗读。

  2.学生识字记行。

  3.教师范写。

  4.学生书写。

  四、课堂小结。

  把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总结一下吧。

  五、作业布置。

  照样子组词。

  2.小小书法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

  二、学习前部分。

  抓二、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入情入景,欣赏荷花的美丽,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配乐范读,创设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师配乐朗读有关课文,学生闭目体会荷花池的美景)同学们,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各自想象出的画面)

  师:(课件出示荷花池的画面)同学们,这里就是作者所看到的一池的白荷花呢!让我们一起随着画面再来欣赏一番吧!看的时候可以随意地赞美,可以随意地做写动作。

  师:同学们,看到这一池的荷花,听到你们发自内心的赞美,可见你们显然都已被荷花迷住了!是啊,真美!

  师:就让我们把描写白荷花的这两个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读吧!随机出示相关文字(指导有感情地读、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课文)

  (指导理解内容,手势演示)师:同学们,刚才你看到了几种姿态的白荷花?

  生:3种

  生:多种

  师: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你们的双手就能组成一朵朵美丽的荷花,不信,就试试吧!(指名试)师背诵句子

  生:(演示或生生合作表演)加强对文字的理解。

  师:评价——你们真聪明!

  (指点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同学们,你们都只看到三种姿态的荷花吗?

  师:(指点想象)一池的荷花还会有哪些姿态呢?请根据你的`想象同样用手势表示出来!(见机指导语言表述)

  生评价:哇!这么多的荷花,真是各有各的姿态!

  2.词语积累(指两名学生欣赏眼前这手势演示的一池荷花,询问: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生:千姿百态(相机板书)

  3.再读课文,加深感悟师: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自由读、指名读)

  4.指导学生质疑:师:这两段话你读懂了吗?有疑问吗?(红线打出句子)

  生:“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什么意思?

  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假设就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觉得怎么样?

  小组讨论解疑。是啊!这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画家是谁?

  师:小结——是啊,除了“大自然”这位画家具有这样的魔力外,还会有谁呢?

  指导读好这句话。

  小结指点学习方法:你们真是学习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真是好样的!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深入情境(出示课件)师:荷花真美!让我们起立,像作者那样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们!(停顿片刻)

  课件(画面配老师的动情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我是在看荷花呢!”

  2.(学生变换角色描述)师:(请学生坐下)同学们,你现在变成谁了?看到或仿佛看到了什么?

  (说话训练)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对你这朵荷花说些什么?(青蛙……)

  3.小结并指导读书。

  生:看到这么美的荷花,我们不由得像作者一样,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荷花!

  师:让我们再来扮演一下这美丽的花仙子,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回归全文,升华感情,丰富积累。

  师:总结——美的景致总让人流连忘返,美的文章总让人百读不厌,叶圣陶老先生用一篇不足400字的短小美丽的文章,写活了一池荷花!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他对荷花的赞叹,对大自然的热爱!(见机处理:指导学生读书)

  (学生运用课前积累的诗文赞美荷花)同学们,课前你们还积累了许多赞美荷花的诗词或文章吧?请试着用其中的一些内容来赞美一下这眼前的荷花,行吗?

  五、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课后请你们:

  1.继续阅读积累赞美荷花的诗词或文章,利用班队课开个“赏荷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另外的作业,还可以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或同学!

  闻:清香

  赶紧

  看

  叶:像圆盘板书设计:荷花

  花:活的画

  美

  想:成了一朵荷花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能说会道。

  教学目标:

  创设情境,在能说会道中表演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重点难点: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能说会道的题目是:看望生病的伙伴。当你的朋友、伙伴生病了,你会怎样做呢?(自由说一说)。

  二、练习说话。

  1、指名说。

  2、出示挂图,学生观察后表达图意。

  3、小组讨论。

  4、指名汇报,师作指导。

  5、连起来说一说。

  三、演一演。

  1、小组内分好角色,并商量怎么演。

  2、小组内分角色演。

  3、班内演,师生评议。

  四、作业

  把所说的内容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4

  师:可是现在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因为老舍先生认识了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出示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鸡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大声读句子

  师:自由读课文第5—8节,读读、圈圈、划划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生:学生自由读圈划词句理解(师巡视)

  组织交流

  生:“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从“挺着脖儿、歪着头儿、挺着身儿”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中可以看出这只母鸡自从有了一曲鸡雏后非常小心,对自己的孩子很负责。

  生:(对前面一个同学发言进行补充)“警戒”的.意思是:警惕、戒备。自从有了一群鸡雏后这只母鸡“警惕、谨慎、警戒”是一位负责、慈爱的好妈妈。

  生:“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我觉得这只母鸡非常“勇敢”,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而且把它们“赶出老远。”(读句过程中强调“赶出老远。”)

  生:老师我有补充,课文前面提到“它永远不反抗公鸡”,但自从有了一群鸡雏后“连大公也怕它三分”可以看出它非常的勇敢。(读句中凸现“连、也”这两个字)

  生:这位鸡母亲“负责、慈爱、辛苦”,“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是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自从有了鸡雏后,它连晚上休息时也变得非常警惕,一有动静它便放声啼叫。

  生:而且它的叫声“顶尖锐、顶凄惨”(夸张强调“顶”的读法)

  师:“顶”是什么意思?(适时发问)

  生:顶——特别,到了极点。

  师:请你再来读读这句句子,把这种“顶尖锐、顶凄惨”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句子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这里把鸡雏和母鸡进行对比,每一个鸡雏都吃得胖胖的,而母鸡自己却瘦了不少,说明鸡妈妈很慈爱自己舍不得吃都省下来给自己的孩子吃。

  ……

  师:(出示图片:鸡妈妈和一群雏鸡)鸡母亲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伟大因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读第9自然段

  分析:

  课文的第5—8节通过对母鸡保护鸡雏的动作和神态的细致描写,生动展示了一位母亲的形象。引导学生围绕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爱的伟大。作为教师从旁协助在关键处或指导朗读,或引发思考,或提示点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感悟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为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中心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2篇精读课文《草原》、《珍珠鸟》;2篇略读课文《零点降生的女孩》、《母爱》及练习五。

  体现课标思想:

  1、注重指导学生朗读,继续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3、加强学生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学生能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从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安排材料的方法。

  3、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

  4、并用多种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安排材料的思路。

  教学时间:7课时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

  4、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古诗《滁州西涧》意思。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关键句,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教学难点】

  1、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学会提出问题,把自己的观察、思考写下来。

  2、借助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关键语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如何寻找关键句,如何用关键句概括段意呢?

  1、(出示课件)

  《赵州桥》中的“赵州桥设计得非常精巧”这句话,直接写出了第2自然段的大意。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利用关键句概括段意)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读这句话我体会到有些关键句就是段意。

  2、(出示课件)

  “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如《花钟》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是关键句,把这句话改为“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为什么会不同”就能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我知道关键句有时候虽然和段意有关,但是还需要改一改,才能真正符合段意。

  3、(出示课件)

  “关键语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如《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话,《小虾》第3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1句话。”

  关键句的位置是怎样的呢?如何判断是否是本自然段的关键句?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关键句位置不固定,位置可前可后。

  预设:主要看看这句话是否与段意有关,有关就是,无关就不是。

  4、教师小结:关键句有的能够直接概括段意,有的是与段意有关,但是需要改变一下,才能准确概括段意;关键句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有时是第一句,有时是最后一句,有时在中间。判断是否为关键句的重点是看是否与段意有关。(板书:关键句与段意有关,位置不固定)

  设计意图:

  出示交流内容,分析如何利用关键句概括段意,学会归纳段意的方法。

  三、词句段运用。

  (一)照样子写片段。

  (出示课件)

  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读下面两段话。照样子写一写你的观察和思考。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这个路口总是很畅通,那个路口却总是堵车。两个路口才相距一百米,差别却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板书:学写观察记录)

  2、说一说,小组交流,这次仿写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小组代表发言。

  预设:要求我们写一段观察记录。

  预设:要求把观察时不明白、有疑惑的地方提出来。

  (板书: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4、思考,并写一段观察记录。(出示课件)

  示例:我用手一碰含羞草的叶子,叶子就马上全部合拢起来,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我一捏又细又长的茎,整条茎就垂了下来,更多的叶子合拢了,好像不敢见人似的。含羞草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这么不禁碰呢?

  设计意图:

  通过读观察例句,学写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边观察边思考的能力。

  (二)修改句子。

  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回顾上册,我们学习了哪些修改符号?

  (有改正符号、增补符号、删除符号)(出示课件)

  表示改正表示增补

  表示删除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下新的修改符号:对调符号和移动符号。(出示课件)

  表示对调表示移动

  2、(出示课件)

  下面这段话只修改了一部分,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问题,用修改符号改一改。

  3、仔细观察修改前后句子,作对比,学习了解修改符号。(板书:对调符号移动符号)

  观察一下,这两种修改符号分别有什么作用?分别在什么时候使用?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表示对调,对调符号,是调整对调位置颠倒相邻的部分;表示移动,是移动符号,位置颠倒、不相邻部分的调整。

  4、集体交流,分析句子出现的问题,补充修改病句。

  修改如下:第三句话,用移动符号把“用一根小木棍”移动到“我”的后面。第四句话,再用移动符号把“又”移到“我”后面。

  设计意图:

  认识两种常见的修改符号,并使用它们修改病句,提高了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和准确表达能力。

  四、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出示课件)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简介:《滁州西涧》是写景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前两句写了涧边幽草和林中黄鹂的优雅景致,后两句写了春潮带雨和野渡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板书:《滁州西涧》)

  4、(出示课件)词语解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译文: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出示课件)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出示课件)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板书:标有节奏的古诗)

  8、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

  学习古诗词,理解和分析古诗,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理解古诗、诵读积累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交流了如何找关键句及关键句在归纳段意时的作用;学习写观察记录,认识了对调和移动符号并学会用所学修改符号修改语段;学习了古诗《滁州西涧》。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利用关键句概括段意:关键句与段意有关,位置不固定

  学写观察记录: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3-19

语文教案03-20

语文教案03-20

语文教案03-22

语文教案03-23

语文回顾教案11-17

语文教案(经典)08-02

(精选)语文教案12-26

语文教案【精选】10-22

语文教案[精选]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