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单元练习一》

二年级数学教案《单元练习一》

时间:2024-04-13 07:03:4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年级数学教案《单元练习一》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单元练习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教案《单元练习一》

二年级数学教案《单元练习一》1

  教学目的:

  1、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会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千米有多长?生活中有那些距离是千米?

  2、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时间?跑了?

  3、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3

  问:大家知道三峡吗?我们的三峡大坝呀,全长2300米,他长吗?

  我们北碚有一条高速公路叫什么?谁知道?

  其中有一条隧道,长6公里

  你门说,大坝和隧道谁长?

  学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换成米,还可以把米换成千米

  2、练习

  (1)对口令,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室长8()公路长800()飞机飞行高度8000()火车每小时开60()

  (2)说说大约几千米

  引导学估计

  1675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作业

  练习十二1-4

  2题,学生看题目要求和图,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在做

  学生独立作业

  四、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79页例4,80页课堂活动,81-82页练习十二5-9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体会毫米的实际长度

  2、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选择正确的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千米有多长,生活中的1千米呢?

  2、千米和米有什么关系?

  3、3657米大约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课

  1、教学例4

  学生拿出直尺,请观察,直尺上长度单位都有哪些?

  学生逐渐观察得出许多小格,这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说是1mm,学生读

  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几份?

  学生观察数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厘米=10毫米,学生读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2、感知1毫米

  请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

  学生自己比划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体吗?

  拿出2分硬币,量一量有多厚,大约是毫米

  还有吗?

  学生在量

  3、整理长度单位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们从大到小排一排吗?

  教师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三、练习

  1、80页1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80页2、3

  学生测量

  3、完成81页5-9

  四、课后记

  五、时分秒

  1、能认识,写钟表的具体时刻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能进行时分面的简单换算

  4、能计算经过时间,知道珍惜时间,会合理安排时间

二年级数学教案《单元练习一》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

  4.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板书:除法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开火车对答案。

  2.第2、3题

  全班齐练,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4题

  先提问:画面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集体订正。

  4.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巡视学生的书写格式,特别检查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5.第6题

  此题使被除数数目较小,可要求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后分类。

  6.第7题

  (1)帮助学生理解图意: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2)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派车的可能性有5种,只要求学生说出一种。至于怎样派车比较合理,只要学生说得出道理就可以。

  7.第8题

  本题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此题实际上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先观察图,让学生找出规律。第(1)、(2)题学生可通过看图和接着画确定颜色。第(3)题通过规律:5个圆为一组,第25颗正好是第5组的最后一颗,因此是蓝色的。

  二、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是四则运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应用。本单元教学内容安排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来探索“先乘除,后加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

  二、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而没有括号,需要先算乘、除的混合运算式题(两步式);利用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关键: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运算顺序。

  (3)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以内眼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四、课时划分:6课时

  五、教学进度:第3~4周

【二年级数学教案《单元练习一》】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案单元练习04-08

一年级数学教案《练习课》04-07

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第三单元11-07

一年级数学教案课后练习04-08

四年级语文教案单元练习04-09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08-19

五年级数学教案《通分练习》04-09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08-2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课》数学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