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

时间:2024-11-08 17:32:1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1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天天在学校喝的圣澳特牌桶装纯净水。仔细观察和思考,你能从中知道哪些信息?

  生:装纯净水的桶是一个近似圆柱体。

  生:从标签中可以知道纯净水的厂址、送水电话。

  生:整桶水是18.9升。

  师:这桶纯净水已经喝了一部分,谁来猜猜看,还剩下整桶水的几分之几?

  生:1/4。

  生:1/5,也可能是1/6。

  二、归纳建构

  师:1/4、1/5和1/6这几个数,你能化成小数和百分数吗?现在请各小组分工完成,然后把自己的转化方法告诉你的同桌。

  (生计算,并交流转化方法。)

  师:通过计算知道:1/4等于0.25,也等于25%。那么这桶纯净水已经喝了一部分,还剩下整桶水的1/4这句话中的1/4能改成0.25或改成25%吗?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剩下的纯净水是整桶的1/4,也就是25%,也有的同学说剩下的纯净水是整桶的1/5或1/6,你们有办法证明自己猜对了吗?

  生A:可以先量出原来整桶水和剩下的水的高度分别是多少,再计算还剩下几分之几。

  生B:可以先测出剩下的水的质量或体积,再计算出剩下的占整桶水的几分之几。

  师:那现在就请A同学去测量,然后再告诉大家。

  (生A 操作后得出:整桶纯净水的高度是35厘米,剩下水的高度是8厘米,剩下的`占这桶水的8/35,大约是22%。)

  生B:因为桶口部分细一些,所以A同学测出的不是很精确,要想得出更精确的数据应该用我的方法。

  师:那就请你更精确地测量一下。

  (生B演示,测出剩下的是3.78升。)

  生B:还剩下3.7818.9=1/5=20%。

  师:你还能知道什么?

  生:知道喝了的是整桶水的百分之几。

  师:怎样计算?

  生:1-20%=80%。

  生:也可以用(18.9-3.78)18.9。

  师:通过刚才的解答,你认为解答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弄清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三、回归生活

  1、提供材料:

  公司最近总共生产了20xx桶纯净水,有4桶不合格,纯净水去年每桶成本5元,现在比原来降低了20%,现以每桶6元的单价销售了生产总量的95%。

  师:如果你是公司的生产销售经理,你能知道什么?请你们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2、分析材料:

  师:哪一组愿意把你们组的学习成果汇报一下?

  生:我们小组认为可以知道最近生产的合格率是多少。

  师: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是1-42000=1-0.2%=99.8%。

  生:我们小组知道了公司现在能节约成本多少元,(5-4)20xx=20xx(元)。

  生:我们小组求出公司现在赚了(6 - 4)200095%=3800(元)。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课(约5分钟)

  1、观察3/10、7.4、8、125、5.4、7/10这六个数,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如学生说出下面的①,则教师就继续说②;如学生直接说②,则教师就不再说①)

  ①这些数是整数、小数和分数。

  ②从计算的角度考虑这些数可以干什么?(凑整)

  2、请你根据这六个数编出三道口算题。

  7/10+3/10=7.4-5.4=8×125=

  3、对三道口算题再加工,请你继续计算。

  3/10+7/10×20=7.4-5.4÷0.9=24÷8×125=

  你想说点什么?(预设:不能为了凑整,而不顾运算顺序,应该按运算顺序做。)

  这些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进行复习(约30分钟)

  1、下面我们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时间三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多。可以不按题号顺序,有选择地做。(课前下发习题纸。)

  脱式计算下列各题:

  2、三分钟到!谁来说一说,你选择的是哪些题目?其他同学呢?

  3、思考: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些题?

  4、我没让你们简算,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题能够直接简算的?(预设:需要观察数的特征,符号)简算的依据是什么?(小组讨论)

  5、追问:是不是数字只要能凑整就能简算呢?不能简算,根据什么?能简算根据什么?

  6、现在研究简算的题目,每人手里有一张表,自己先独立填写,填完后再小组交流。第一栏举例,可以是做过的例子,也可再举例。第二栏填简算的依据是什么?第三栏注意(即易错的地儿)是什么?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填在表里。(可把几类全研究,也可感兴趣的几个题)(约8分钟)

  简便运算的题目(举例)

  依据(定律或性质用字母表示)

  注意(易错或提醒同学的'地方)

  7、学生汇报:(10分钟)

  (1)比如,依据加法、乘法的结合、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减法性质;商不变的性质;除法性质。师适时板书:定律和性质,并适时师生、生生间进行。

  (2)在学生汇报的同时,说到什么定律或性质时,如学生之间能相互补充最好,否则教师则补充一些学生没有易错的题目,如:

  (3)(意图:分配律的正确运用。②避免分配律迁移到除法中去)。

  (5)×19×17

  (6)3÷2.53÷2.5÷4

  8、订正结果后改正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三、课堂:(2分钟)

  今天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审题重要,观察特征、符号,依据定律、性质,凑整达到简算目的。

  今天的复习对于以前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或想法?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3

  一、代数初步知识.

  教学指导

  本单元内容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也是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小学阶段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掌握这一阶段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规律,对于全面复习和巩固知识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在组织学生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三课时

  数的整除;

  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81页上的“做一做”

  练习十六第7~12题。

  (二)四则运算的法则.【继续演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2.思考

  :怎样应用这些关系对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

  3.练习:

  先说出下面各算式的意义,再计算,并进行验算.

  4325+379 47.5-7.65 18.4×75

  84× 587.1÷0.57 ÷

  二、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总结了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及注意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认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三、随堂练习.

  1.根据43×78=335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性质)

  43×0.78=0.43×7.8=

  33.54÷0.78=3354÷0.43=

  2.在○里填上“>”“<”或“=”.

  3.思考:7.6÷0.25的商与7.6×4的积相等吗?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五、板书设计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4

  复习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正确理解,恰当运用。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及包含的道理。

  3、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学习的主人。

  4、背诵古今贤文及关于读书的名言。

  5、说话练习,推荐一本书。

  6、。语文书中的故事。

  复习过程:

  一、字词

  1、强调易错的'字:耸、瞬、鉴、徘徊。

  2、多音字:

  为有、兴许、相差、着迷、

  二、课文:

  1、默写两首古诗,弄清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含着的道理。在默写一首陆游、朱熹的诗。

  2、知识是,也是。问常常是,是,是。文中讲了伟大的天文学家的事例是要告诉我们。讲北宋大科学家的事例是要告诉我们,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勤学好问的名人有,名言有。

  3、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使你懂得了的知识。你还知道是大自然的文字。怎么样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谚语。

  4、煮书的意思是。怎么样煮书。

  5、背诵有关读书的名言,默写古今贤文。

  三、说话练习。

  你想向同学推荐这本书,作者是,主人翁是,主要内容是。推荐的原因是。

  四、。

  写语文书中的故事。重点指导学生扣住中心。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5

  复习动词过去式

  执教人:

  一、本课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复习巩固动词过去式的构成、用法、及动词过去式的读音。

  2、情感目标: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勇于尝试,激发求知欲。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

  一般过去时态断断续续出现在教材中,是小学英语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想学好一般过去时首先学好动词的过去式。所以本节课将系统的复习动词过去式的构成,用法及读音。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不规则动词过去式。

  三、教具准备

  网络资源,自制课件,卡片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Step一Warm-up(热身)

  板书课题:复习动词过去式 Step

  二.New teaching

  1.导入:谁知道我们学过的.哪些动词过去式。

  2.指名回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积极发言的同学表示肯定,激发其它学生的积极性)

  3.学生小组讨论一下什么是一般过去时,什么是动词过去式。

  4.指名回答,然后课件出示: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某个时间里发生的动作或状态;在一般过去时态中动词通常用动词的过去式形式来表示,而动词的过去式是在动词原形的基础上变化的。动词的过去式可分为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

  6.师讲解规则动词过去式的构成及发音。

  a.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变化:规则动词过去式一般情况下,动词词尾加 ed,以不发音字母e结尾加d,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变y为i加ed。b.师出示口诀:

  过去式很简单,前提必须是动词。结尾有e只加d,live变成lived 以y结尾也不难,把y变i加ed Cry变成cried,copy变成copied 目前双写只有俩,drop变成dropped,stop要变stopped。

  其他动词很随和,带上ed成过去。

  师板书读法:

  规则动词词尾加-ed有三种读音:

  1.在清辅音后读作[t]。如:asked, helped, watched, stopped

  2.在浊辅音和元音后读作[d]。如:enjoyed, studied, moved, called

  3.在t / d后读作[id]。如:wanted, needed 10.课件出示不规则动词,指名说出过去式。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变化规律性不强,须多加记忆。

  gogot,buycame,see-saw,dosaid, readate, give-gave, write-wrote, ,find-found, hear-heard, take-took, 11.网络视频教学不规则动词过去式。生跟读。12.师讲解动词过去式的用法:

  一般过去时态:表示过去某一时间所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动词要用一般过去式。

  (课件出示)过去时的时间标志:yesterday(昨天), last week(上周), last month(上个月), last year(去年), two months ago(两个月前),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前天),in 1990(在1990年), in those days(在那些日子里)等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

  I

  在上面的句子中第一句属于be动词的一般过去时态; 第二句和第三句属于实义动词go的一般过去时态。

  师小结:当我们看到这些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时我们就可以用动词过去式了。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6

  一、设计思路

  1 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新课标和大纲制定的有关六年级的各项要求,理解其中的每一项标准、尺度、重难点。

  2学习教材课后练习和理解作者的编排的意图,理解每一项知识因材施教使得复习有针对性。

  二教学目标

  1是调查学生的心理状况。我召开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调查会,了解学生对考试的看法和态度,了解他们对复习有什么要求:分析学生的心理层次,给学生一些精神食粮,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期末复习中来。

  2是了解学生的知识状况。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漏洞,了解学生最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难题;分析学生的知识层次,我可以因材施教使得复习有针对性,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复习中有满足感,能较好的受到复习的效果。

  三、复习计划

  1、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依据教材和卷子、对本班的学生状况都做个简单的分析和说明。

  2、复习时间:我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我安排语文基础知识的单项复习,第二阶段我安排阅读和习作的复习,第三阶段我安排的是单元综合和模拟综合的测试。第四阶段我安排的自由复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3、复习方法:我采用的是集中复习和自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

  4、复习内容:我把所有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语基部分、阅读部分和习作部分、口语交际部分。

  四、复习的'实施方法

  我采用的是集中复习和自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第三阶段:习作部分--反复修改 写好日记由于我平时对学生的日记、读中学写、课后习作都抓得很紧,指导及时,讲评反馈比较到位,所以我班学生习作的复习重点不是反复的写作文,而是把重点放在反复的修改上。

  1、组织修改一个方面:可以是作文中的重点段、可以是人物的一段对话、可以修改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2、欣赏日记:我让学生从四个一练习修改日记

  (1)一事一议(练习写事的,把过程写清楚出示相应的习作篇目进行分析)

  (2)一景一描(练习写景的,抓住景物特点出示相应的习作篇目进行分析)

  (3)一人一写(练习写人的,要让人活起来出示相应的习作篇目进行分析)

  (4)一感一想(练习想象的,想象事实结合出示相应的习作篇目进行分析)

  3、日记交流:三至五个人进行日记交流,交流日记的方法是自己读、自己评、同学评、老师导相结合。这样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渐提高习作水平,而且不乏味。 据学生的实际,我把前边的单项复习进行综合检测,以集中审题和单独审题的方式进行检测,可以是整体检测,主要是做一些综合练习,(接把自助餐搬进复习课的内容出示相应的题目进行审题并进行口头作文)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7

  教学内容:课本第158页总复习(五)第25~31题;《作业本》p82.

  教学目标:牢固掌握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整理

  1、说出有关计算公式。

  (1)学生讨论回答。(先文字公式再字母公式)

  (2)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圆周率?

  2、填表计算:(单位:厘米)

  (1)学生全体练习。(2)投影反馈。

  3、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5题。

  二、基本练习

  1、按要求计算(求面积):

  (1)d=12厘米C=?S=?

  (2)r=4.5分米C=?S=?

  (3)C=50.24米S=?

  学生练习后反馈计算方法和结果。

  2、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6~29题。(重点指导第26、27题。)

  三、复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1、求下列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周长。(单位:厘米)

  (1)学生练习。

  (2)反馈讨论每个图形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

  (3)小结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

  a、分析数量关系b、确定公式、处理数据c、列式计算

  2、学生练习:第159页第30题。(学生反馈)

  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怎么求?隐蔽(缺少)条件怎么求?为什么?

  四、深化练习

  1、求周长和面积。第31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2、求下列图形(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1)说出每个图的周长、面积各指哪部分?

  (2)说计算方法和结果。

  五、教学小结与《作业本》p82.

  六、讨论思考题。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8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本学期学习的文言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领悟其中的道理,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外收集喜欢的文言文,准备交流。

  2、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激趣

  1、师谈话: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用之于政治,可以治国安邦;用之于军事,可以百战百胜;用之于艺术,可以美轮美奂;用之于个人,可以修身养性……我们从小就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2、(屏幕显示:诗词等)这个学期,我们在语文课上学到了哪些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呢?

  二、温故知新,复习课内文言文

  1、谈谈对文言文的认识:

  师小结:文言文,言简意赅,琅琅上口,便于传诵,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回顾本学期学习了哪些文言文。

  4、小组合作,复习文言文。师提示:朗读,释义,明理,背诵

  5、小组汇报。注意生生互动,读得充分,入情,有韵味。形式多样

  三、归纳学习方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

  四、拓展延伸,交流课外文言文。

  1、文言文充满哲理,饱含人生经验的语言,能使我们陶冶情操,充实文化底蕴。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了不少文言文,我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各小组交流课外收集的文言文。)

  2、各小组上台,幻灯展示收集的文言文,汇报自学收获。

  小结:同学们收集到的文言文真是美轮美奂。因为时间关系,还有很多妙文我们来不及看,同学们可以下课后继续交流。

  五、总结。

  板书设计:(略)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9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提高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二)使学生系统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够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计算方法,熟记20以内退位减法所有题.

  难点:找规律,初步形成口算的技能技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师:同学们,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并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

  师:首先拿出手中的口算卡片(事先给每位学生准备36张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卡片)同桌互相出题进行口算练习.

  师:谁知道20以内退位减法共有多少道?(学生回答有各种不同答案,反映快的学生很快数出手中的卡片一共有36张,知道有36道.善于动脑筋的学生可能说出十几减9有8道,十几减8有7道,…,十几减2有1道,加起来一共是36道)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口算卡片分类,想一想怎样算,能很快记住这36道题?分的过程中,同桌同学可以互相商量一下.

  (二)动手操作 归纳整理

  同学们边思考边商量,很认真地按自己的想法分类.在适当的时候停止.

  师:同学们分得非常认真,下面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有的同学按减数相同,即按11~18减9,11~17减8,11~16减7,…,11~2的顺序分的;还有的同学按被减数相同,即按11减2~11减9,12减3~12减9,13减4~13减9,…,18减9的顺序分的)

  师:同学们,你们都分得很对,下面就按你们说的两种分法,归纳整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好吗?

  师:咱们先按第一种分类方法将口算卡片贴在表格中.(学生边说教师边把卡片帖在事先画好的格中,最后整理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按第二种分类方法再贴一遍)

  师:我们依靠集体的智慧,把20以内退位减法表整理出来了.看看我们整理的和教科书上总结的减法表一样吗?(打开书后,每位同学动脑、动口算一遍36道退位减法题)

  师:同学们动脑筋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归纳整理的20以内退位减法表和书上总结的一样,说明同学们对20以内退位减法掌握得比较好.下面我们还要一起研究在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好吗?

  (三)认真观察 探索规律

  师:按四人一小组讨论,在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你们能发现什么?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经过热烈的讨论可能会发现如下排列规律.

  (1)竖着看:

  第一行都是十几减9.由于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而减数不变,所以差也随着一个比一个多1.十几减9的题共8道.

  第二行都是十几减8的题共7道.

  第三行都是十几减7的题共6道.

  第四行都是十几减6的题共5道.

  第五行都是十几减5的题共4道.

  第六行都是十几减4的题共3道.

  第七行都是十几减3的题共2道.

  第八行是十几减2的题有1道.

  (2)横着看:

  第一排都是11减几.由于被减数不变,减数一个比一个少1,所以差反而一个比一个多1.

  第二排都是12减几的题.

  第三排都是13减几的题.

  第四排都是14减几的题.

  第五排都是15减几的题.

  第六排都是16减几的题.

  第七排都是17减几的题.

  第八排是18减几的题.

  (3)从每一横行的中间起,比较左右两边的题.

  第一行中间的`两道题是:11-6=5,11-5=6;左右两边的题分别是:11-7=4,11-4=7;11-8=3,11-3=8;11-9=2,11-2=9.

  第二行中间是:12-6=6,左右两边的题是:12-7=5,12-5=7;12-8=4,12-4=8;12-9=3,12-3=9;

  (4)斜着看: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减数也一个比一个多1,所以差不变.如:

  11-6=5 12-7=5 13-8=5 14-9=5

  (四)动脑思考 掌握算法

  师: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让学生充分发言,师生共同归纳几种计算方法:

  1.想加算减.如:11-9=( ),想9+2=11,所以11-9=2.

  2.用“见九想一”、“见八想二”、“见七想三”……的方法很快算出36道退位减法.如:

  (1)11-9,见减数9想1,1加被除数个位上的1得2,所以11-9=2.

  (2)11-8,见减数8想2,2加被除数个位上的1得3,所以11-8=3.

  (3)11-7,见减数7想3,3加被除数个位上的1得4,所以11-7=4.

  (4)11-6,见减数6想4,4加被除数个位上的1得5,所以11-6=5.

  3.还可以用“差1得9、差2得8、差3得7、差4得6……”的方法,也能很快算出36道退位减法.如:

  减数与被减数个位差1,得9.

  减数与被减数个位差2,得8.

  (五)巩固练习

  1.看表口答.

  (1)找出哪几道题是十几减9的,哪几道是十几减7的……读读直接说结果.

  (2)教师在表中任指一道式题(如:12-7),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式题.

  (3)找出减数与差相同的所有算式.

  (4)教师任指一道式题.让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2.看图列式并计算.

  8+4=□ 7+6=□

  4+□=□ □+□=□

  12-8=□ 13-7=□

  12-□=□ □-□=□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分钟)

  11-2= 12-5= 13-7= 16-8=

  15-9= 16-7= 15-6= 13-5=

  13-6= 12-3= 14-8= 11-4=

  12-7= 13-9= 11-5= 14-9=

  17-9= 12-8= 14-7= 13-4=

  13-8= 11-9= 15-8= 14-6=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复习课是指导学生对学过的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退位减法计算规律,初步形成口算的技能、技巧.

  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已学过的36道退位减法进行分类,这本身就是使知识系统、归纳和整理的过程.在分类过程中学生必须动脑、动口、动手,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起学习的欲望,掌握学习方法.

  整理出退位减法表后,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观察、讨论,学生不仅找出题目本身排列规律,而且摸到许多思维简捷的计算方法.这一教学环节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递进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10

  八年级开设了物理这门新的学科,这一学科令很多学生头疼,繁多琐碎的物理知识点让学生无从下手,为了帮助八年级学生学好物理知识,下面xx网为大家带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知识点及练习题,希望大家能够好好掌握这些知识点。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单位: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小练习

  (1)体育考试中,甲、乙两个同学跑1000米所用的时间分别是3分30秒和3分50秒,则()

  A甲同学的速度大

  B乙同学的速度大

  C甲、乙两个同学的速度相同

  D无法比较谁的速度大

  (2)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通过路程长的物体,所用的时间一定长;

  C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

  D在相等的时间内两个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3)水中游的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下列正确的是()

  A.猎豹最大B.旗鱼最大C.褐海燕最大D.三者一样大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11

  一、磁现象

  1.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

  2.磁性:磁体能够吸引钢铁一类的物质。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最弱。

  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极),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极)。

  4.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一个永磁体分成多部分后,每一部分仍存在两个磁极。

  5.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磁铁之所以吸引铁钉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6.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③根据磁体相互作用规律判断。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磁悬浮列车底部装有用超导体线圈绕制的电磁体,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使列车悬浮在轨道的上方,减小阻力,以提高运行速度。

  ☆放在条形磁铁南极附近的一根铁棒被磁化后,靠近磁铁南极的一端是磁北极。

  ☆磁性材料在现代生活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音像磁带、计算机软盘上的磁性材料就具有硬磁性。

  二、磁场

  1.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对其他物体的作用来认识它。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2.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磁场的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磁感线的方向: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时,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磁体的S极。

  说明:①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但磁场客观存在。②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③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④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⑤磁感线不相交。

  5.地磁场: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地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磁偏角: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不重合,这个现象最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

  三、电生磁

  1、电流的磁效应

  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奥斯特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有联系的人。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

  3、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四、电磁铁

  1.电磁铁

  在螺线管内插入软铁芯,当有电流通过时有磁性,没有电流时就失去磁性。这种磁体叫做电磁铁。

  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插入铁芯,电磁铁的磁性会更强。

  3、特点:其磁性的有无可由通断电流来控制;其磁极方向可以通过改变电流方向来改变;其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有关。

  4、电磁铁的应用: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

  五、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1、电磁继电器

  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电磁继电器:实质是由电磁铁控制的开关。应用: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进行远距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2、扬声器

  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组成。

  六、电动机

  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当电流的方向或者磁感线的方向变得相反时,通电导线受力的方向也变得相反。

  2、电动机主要由转子和定子组成。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而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电动机在工作时,线圈转到平衡位置的瞬间,线圈中的电流断开,但由于线圈的惯性,线圈还可以继续转动,转过此位置后,线圈中的电流方向靠换向器的作用而发生改变。

  3、电动机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动机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

  七、磁生电

  1、电磁感应

  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2、发电机

  发电机主要由转子和定子组成。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发电机在发电的过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方向不断变化的电流叫交变电流,简称交流(AC)。我国电网以交流供电,频率是50Hz,周期0.02s,电流方向1s改变100次。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1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中第78-7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将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

  过程与方法:

  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平移、旋转与对称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上周末咱们班的李坤和王明随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一个地方。想跟他们一起去看看吗?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师: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学生说分类方法)

  生1: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生2: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旋转。

  师:平移和旋转是我们常见的物体的运动方式,数学上我们称为变换方式,除了这两种方式,还有哪种方式可以称为变换呢?

  生:轴对称。

  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板书课题)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13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去梳理,使知识系统化。学生在主动参与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中,掌握运用数学知识。

  2、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能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认识圆。

  1、同学们画面中的这个图形叫什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圆的知识。你还记得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吗?

  2、在圆的认识里,你们知道了哪些知识?请拿出自己做的圆形纸片,在里面标出圆心、半径、直径,并用字母表示。

  3、直径和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强调:同一圆或等圆)你还知道圆的那些知识?前面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对称图形?在这些对称图形中哪种图形的对称轴最少,哪种图形的对称轴最多?

  4、看来大家对圆的认识都掌握得很不错,圆周长和面积是指哪一部分?摸摸看。

  二、回忆所学的方法。

  1、你是怎样求圆的周长?(量 公式)是指什么?你还了解圆周率的那些历史?

  2、你是怎样知道圆面积的?(数方格 剪拼)

  3、圆面积的推导实际用到了什么思想?(转化思想)

  4、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出示课件)

  5、求圆面积有几种方法?

  6、你能不能算出你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和面积。指名说算法。

  7、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公式 单位)

  三、指导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半径是 2厘米 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2)两个半圆一定能拼成一个圆。 ( )

  (3)半圆形纸片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

  (4)把半径 3厘米 的圆等分成十六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 )

  (5)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

  2、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的?

  (2)运动场上为什么运动员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出示课件:

  (3)小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有多大?

  林业部门需要测量一棵古树树干横截面的面积,树干横截面是什么形状?可是又不知道它的半径或直径,总不能把这棵千年古树砍倒后量一量,你能不能帮他们想一个办法?

  (4)一根长 4米 的绳子围了一圈后还剩 0.86米 ,请你算算树干横截面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5)用篱笆靠墙围一个直径是 4米 的半圆形的养鸡场,求篱笆的长和占地的面积。

  四、师生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有怎样的收获?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14

  复习重点

  1、掌握本单元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运用。

  2、辨析同音词,正确应用。

  3、背诵《船长》一文的有关段落。

  4、说话练习:学习采访。

  5、作文:学会感恩。

  复习过程:

  一、字词:

  (一)、强调:廉、庸、簸、薄的写法。

  (二)、注意多音字:

  着想、背着、呼号、给予、尽管。

  (三)、辨析同音词:

  先找学生说说辨析的方法,再进行强化训练。

  1、休养、修养

  (1)他经常读书,很有()。

  (2)他在家()了一个月,便康复了。

  2、截至、截止

  (1)作文竞赛()到本周五。

  (2)()八月底,本刊物已收到稿件几百篇。

  3、反映、反应

  (1)这篇文章()了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

  (2)听了教师的提示,他没有任何()。

  4、顷刻间是指再写四个这样的词

  5、聚精会神形容再写四个这样的词

  6、负荆请罪出自《史记》、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

  二、课文重点。

  廉颇是的'人。

  蔺相如是的人。

  有关知错就改的名言有(两句)

  负荆请罪意思是

  形容知错就改的成语还有

  学了这一课让我明白了

  2、船长哈尔威是个的人。

  他的做人之道是

  学了这一课我领悟到

  本文的作者是他被称为,他的代表作有。

  3、《爱之链》课题的意思是乔依是()的人,学了本文,我懂得了。你联想到有关的名言有。

  4、默写〈〈船长〉〉有关段落。

  5、根据〈〈我不期望回报〉〉仿写诗名。

  如果你是,我乐意是;

  如果你是,我乐意是。仿写。

  三、口语交际:

  学习采访:刘老师让同学们采访小作家张桐,请你列一下采访提纲。

  四、作文:

  题目:感恩的心

  重点指导如何写细致。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15

  复习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2.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口算。

  (1)让学生口算出结果。

  (2)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2.课本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

  先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相同?再计算下面各题。

  (1)指名说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让学生独立计算。

  (3)教师巡视、辅导

  二、复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课本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说一说下面哪道题用分数计算比较简便,哪道题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再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说哪道题怎么计算简便。

  (2)学生自己计算。

  (3)小结:当分数和小数混合乘除时,一般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2.课本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3题。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让学生自己完成。

  (2)指名说说是怎样进行简便运算的。

  (3)小结:应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考虑怎样计算才简便。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3题。

  (1)揭示学生应注意检验答案是不是方程的解。

  (2)axbx=c的方程,可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axbx。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11-04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优秀07-10

复习课教案01-19

总复习教案06-05

拼音复习课教案06-29

《复习二》教案范文04-03

六年级数学教案复习分数除法04-04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08-08

小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