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大全(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能简要说出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经过。使学生了解英雄的献身,培养学生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2、知道如何根据要求选择材料。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了解文章的中心。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要求选择材料
教具准备:幻灯片一份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全文共分几段?课文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
师:全文共分五段,二至四段是叙述的经过,也是课文的重点。
2、你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大家讨论?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二、新课
1、董荐瑞为什么请求去炸暗堡?他在请战时的动作和神态怎样?(用*标出有关的词语)
师:“瞪”、“进射”充分表现出他对狡猾阴险的敌人的仇恨;“坚决”表明他已将仇恨化为力量和决心。
2、董存瑞主动请战后是怎样前进的?(勾出有关语句)
3、作者为什么用“万分紧急”来形容当时他所面临的形势?
师:桥高、斜、时间紧。因此,当时的情况万分紧急。
4、当时,董存瑞有哪些方法可以选择?他这样却做了吗?结果又怎样?
师:同学们考虑到的方法,董存瑞也考虑到了,而且尝试过,可是都失败了。
5、此时此刻,董荐瑞为什么果断地采取了唯一的办法--舍身炸暗堡?这充分体现了什么?
师:战场非游戏场,董存瑞是主动清战,加之时间紧,地形不利,无助手,负伤等因素,他果断地选择了唯一的办法--舍身炸暗堡。充分表现董荐瑞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换来战友的生命,换来战斗的胜利。
6、董存瑞的一位可敬的英雄,我们可以从他舍身炸暗堡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中感受到英雄的'本色。请你用“--”勾出有关的旬子。
师:通过“站”、“托”、“顶”、“拉”这些动作的描述,表现他坚决果断、义无反顾,通过“昂首挺胸”、“像巨人一样”、“钢铸一般”、“坚毅”这些神态的描述,表现董存瑞视死如归的威武形象;通过他的语言描写,表现他宁愿献己的青春、生命,对胜利的向往,对战友的期望,号召。
7、“一秒钟、两秒钟……”透过这省略号,你感觉到了什么?
师;这是生与死的考验,时间在一秒一秒走过,敌人在慢慢走向死亡,而我们在慢慢走向胜利,董存瑞这个英雄好汉也随着这生死考验,在短暂而又漫长的时间里诞生。
8、读到这里,你想对董存瑞叔叔说点什么?(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热爱英雄的情感)
9、董存瑞“舍身”有什么意义?(采用问读式教学完成)
10、表现了董存瑞什么高尚品质?
师:勇于献身,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11、围绕什么选材?体会文章的详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围绕“舍身炸暗堡”选材,突出文章的中心。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领悟内容,体验诗歌表达的亲情。
2.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1.根据诗歌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感受生活中的这些不易察觉但无处不在的感人亲情。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新棵,板书文题。
二、读阅读提示,体会“亲情”表现在家庭的方方面面
三、练习朗读诗歌。
1.注意读音。
2.注意停顿。
四、朗读比赛。
五、扩展练习。
1.想象一下爸爸出差回来全家人团聚的场面
2.读《阅读》的相关篇目。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8个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
3、懂得珍惜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珍惜友谊。
初步感受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述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
课本第—页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采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1)利用儿歌巩固识字的方法,学习科、亚、呆。
(2)识字与识词结合,鼓励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3)用游戏的形式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3、指导写字。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朗读感悟
1、出示思考题
(1)床前的气球代表了什么?
(2)同学们想通过这个气球对科利亚说些什么?
(3)科利亚看到这个气球,心里会想些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找到相应的自然段,读一读。
3、全班讨论: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科利亚孤独、无奈。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和“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的指手画脚”这两句话的感情。
(3)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体会“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发挥想象,并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体会。
四、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边读边体会,使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并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评读的时候,有教师的评价也有同学之间评价,这样设计的目的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能读懂课文,读好课文,因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舒展的平台。在读完课文后的评读,同学们在自读与互评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科利亚孤独无奈的心情,激起学生再去读书的欲望,在读书时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从正面加以引导,在朗读后,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
2、能说说诗的意思。
3、能背诵全诗,默写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登鹳雀楼》
(2)指名说说意思
(3)齐背全诗
2、教学新课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
(3)理解题意
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江:大河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
(4)分析古诗
A、教学1、2句
这句诗中有哪些事物?
诗中描写阳光用了一个什么量词?
能不能把“铺”换一个字?
第二句中哪个词比较难理解。
说说整句的意思。
B、教学3、4句
理解“可怜“的意思
给“似”换一个字
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A、由朗读,用铅笔划出该停顿的地方。
B、指名读
C、对其进行
D、齐读全诗
(6)板书设计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发明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推荐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推荐,教师和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身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和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和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身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布置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身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身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假如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身收集的资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的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已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成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规范书写生字及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假如参加班干部竞选,你准备讲些什么?请准备后,说一说。
(竞选岗位可以是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小组长……)
2、让学生体会情境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读给同桌听,互相纠正读音。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疑问是什么?指名说一说。
4、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读读想想,说说读懂了什么。从文中的王宁、全班同学和老师的不同角度谈谈看法。
三、识字写字
1、识字:
出示生字词,采用多种方式认读词语,学生开火车读、比赛读、学生领读。
2、出示生字,指导读音:
⑴ 本课生字,“掌、室”声母是舌后音,“宁、愣、掌”韵母是后鼻音,“宁、切”是多音字指导学生读准确。
⑵ “委、宁”等字,可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愣、掌、补”三个字的偏旁和字义有内在的联系,可结合语境,让学生说说三个字的意思和偏旁有什么关系,并可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组词、说话。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
青:下边的月的第一笔是竖。
教:右边是“反文旁”,不是条字头。
切:第二笔是竖提,不是竖弯钩。
室:写紧凑一点儿,防止拉长。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学生以多种方式认读。
2、板书课题:我选我,自由读课文,说说我指的是谁?
3、王宁选自已做什么?为什么要选自已?
二、体验性朗读,读出课文的'思想感情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老师出示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说说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什么?并读出相应的语气。
1、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大家在想什么?带着你的想法读这句话。)
2、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想想王宁会用怎么样的语气说,读出相应的语气。)
3、大家都愣住了。
(读出吃惊的语气。)
三、创设情境,在朗读中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1、排练情景对话“我选我”在表演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注意重点句的表演。小组表演,然后师生分角色表演情景对话。
2、重点读王宁说“我选我”理由的那一段话,让学生说说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什么?谈谈自己的想法。可对全课后练习进行句子训练:
李小青是我们班我劳动委员。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 )是( )。
( )是( )。
读后使学生了解到,每组两句说法不同,但意思一样。
四、拓展思维,深化理解
就王宁选自已当劳动委员一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运用已学过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
3、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会分类。
教学重点: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不同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听歌曲《亲属歌》,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出示亲立字下面一个小是亲。
1、小朋友们,在这首歌中,都提到了哪些亲属?
2、请你来介绍自己的`亲属,好吗?
3、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词语卡片。
4、师领读词语。
二、认识亲属名称,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看书中的两幅图,借助拼音,认识亲属的名称。
2、指名读左右两幅图中的词语。
3、再读词语,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4、请你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家的亲属有
5、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
6、认读生字。
注意分类识记女字旁的字。
关注叔、伯、婆的读音。
7、找学生把黑板上的词语按照奶奶、姥姥家分灯排列好。
8、练习。
三、课后作业
认读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识记生字
1、随乐曲唱《亲属歌》。
2、认读词语,识记生字。
亲属、伯父、伯母、兄弟、外公、叔叔。
出示亲、伯、兄、外、叔,请同学认读,讲讲识记方法。
二、指导书写
三、练习
1、读一读。
指名读,说说你的发现。
你还能说出哪些带女字旁的字?试着写一写。
2、涂色,会写的写下来。
仔细观察图画,试着读一读气球上的词语。
照样子涂一涂,该怎样涂?
四、课后作业
在虚宫格中书写生字。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3-30
语文教案03-30
语文教案04-09
语文教案03-28
语文教案03-31
语文教案04-08
语文教案04-11
语文教案04-11
语文教案03-20
语文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