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一、 谈话导入
“路”是本单元的主题,看到这个主题,你能想到些什么?你都知道些什么?
你都知道些什么样的路呢?(柏油马路、水路、海上航路、山间小路、商路、邮路、空中走廊、人生之路等等)
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路,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感受路的风采。
鲁迅先生曾说过:“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呢?从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开拓新路的艰辛,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明白,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才能把握好方向更好地前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来看看诗人通过这首诗向我们传递些什么信息。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
2.自由练读,争取读得流利。
3.课件出示下列字词:
丝绦 缔造 干涸 险峻 沟壑 颠簸 匍匐
侏儒 丰沃 开拓 万顷 波涛
4.理解字义。课件出示课文中句子:
(1)乡村大道,又好像一根根金光四射的丝绦。
丝绦:用丝线编织成的带子。丝绦、绦带。
(2)这一串串珠宝交错相连,便把我们的锦绣江山缔造。
缔造:A?结合。缔结、缔交。
B?创立,建造。缔选。
C?禁止。取缔。
(联系句子进行选择)
匍匐:爬行。
开拓:开辟,扩充。拓荒、拓展、开拓。
5.字形记忆。
条( )绦( )
帝( )缔( )
固( )涸( )
石( )拓( )
匍( )葡( )
6.指读分小节朗读课文,想想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这首小诗的语句都是很优美的,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要把诗读得流利。边练习边思考:这首诗共有四节,每节都写了些什么?
2.学习诗歌第一节。
(1) 第一节中分别用了两个比喻句,把乡村大道比喻成了什么?
“乡村大道,好像一座座无始无终的长桥!”
“乡村大道,又好像一根根金光四射的丝绦!”
这两个比喻句说明了乡村大道的什么特点?可以结合插图来理解。
(乡村大道的特点是长远、宽阔、美丽)
(2)“那两道长城般的高树呀,排开了绿野上的万顷波涛。”这一个“排”字用得十分准确,请大家想一想,说说这个“排”字用得好在哪里。
(准确地表达出路边树木的状态:整齐的一排,很高大,郁郁葱葱,有风吹过时,就像海面上翻涌的阵阵波涛,十分壮观)
(3)“所有的城市、乡村、山地、平原,都叫它串成珠宝;这一串串珠宝交错相连,便把我们的锦绣江山缔造”一句中,“它”指的是什么?“一串串珠宝”指的又是什么?
(“它”指乡村大道,“一串串珠宝”指的是被乡村大道串起来的城市)
(4)让我们一起继续感受郭小川的诗歌魅力,相信大家对诗中那些优美而又充满豪情的句子过目不忘,现在我们一起来带着激情朗读。
3.学习诗歌第二节。
(1) 想一想,在第二节中,诗人又把乡村大道比做了什么?这些比喻又说明了乡村大道有什么特点?(“好像一条条险峻的黄河”、“好像一道道干涸的沟壑”;说明乡村大道曲折,充满坎坷)
(2) 诗中是怎样形容这些曲折和坎坷的?
(3) “每一曲,每一折呀,都常常遇到突起的风波”这一句怎样理解?这里的“风波”指什么?
4.指名读第三节诗。
(1)“匍匐”是什么意思?“我”真的曾在乡村大道上面爬过吗,你怎样理解?
(2)“侏儒”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要这么说?
(3)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诗人所说的“英雄儿女”呢?
(4)“前来的”和“不来的”分别怎么理解?
(5)齐读这一节。这一节写的是诗人在农村的生活,为什么要加上这样一节?不要这部分可以吗?
5.自读最后一节诗,想一想,这一节诗与前三节有什么样的联系?
(最后一节诗,是对前三节诗的总结和概括)
(1) 为什么诗人说不但爱“你的长远和宽阔”、“你的明亮和丰沃”,还不能不爱“险峻和突起的风波”、“坎坎坷坷、曲曲折折”?险峻和风波、坎坷和曲折也值得爱吗?
(2) 如何理解“在花砖地上旋舞”?
(3) 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能算是诗人说的“伟大的生活”?
(4) 练习以激情澎湃的语气来朗读诗歌。
四、 再次朗读感悟
全班饱含激情地朗读全诗。整首诗都学完了,你怎样理解“乡村大道”?这仅仅是指一条乡村的道路吗?还有哪些其他的用意?
学完诗后你有什么感想?(生活只有历经锤炼才能称之为伟大,我们要热爱生活)
五、 小结
著名诗人郭小川用优美而又富于激情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乡村大道”一语双关,既指自己家乡的道路,也指人生之路的起点,二者都抒发了诗人扎根生活和人民之中、永葆劳动人民本色的情怀。
通过学习,我想大家也一定会有许多收获,人生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和错误都是对我们的磨练,只有历经磨练,我们才能更健康地成长,才能更坚强地走向成功!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自己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理解课文中某些词语的意思。
3、能从课文中感受到袁隆平搞科学研究的奉献和合作。
二、教学重点:
了解袁隆平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贡献。
三、教学难点:
能从袁隆平的具体事迹谈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具准备: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解题、导入新课
父,本指父亲。这里指首先发明和创造某种东西的人。从称呼上就可以看出这些人取得的成就是非常杰出的、他们也是很受人民尊敬的。袁隆平在全世界首先成功地进行了杂交水稻的实验,所以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二、进行新课
1、初读课文
2、小组讨论
a、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b、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c、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3、回答问题,汇报讨论结果。
4、给课文分段,讨论段意。
三、:课文叙述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所经历的.坎坷的取得的成就,塑造了一个不畏艰难、执着追求,最终实现了自己“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愿望。
四、作业设计:
谈学后的体会
五、我的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要从小做起,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2、朗读课文,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写好环保日记。
3、会认“供.耗.捐.购臭.簿.限”等七个字。
教学重点
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知道孩子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
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交流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1、让学生了解环保小知识。
2、生词卡片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小朋友奥茨在新学期开始时,得到了一本记事本,这是一本很特别的记事本。你们想看一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绿色记事本》。(板书课题)
2、质疑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各抒己见)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同学们刚才提的问题都很好,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一起读读课文吧!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画出本课的生字。
2、边读边想:课文中关于“绿色记事本”写了什么内容?
3、小组汇报读文,检查生字
理解词语:耗费、濒临灭绝、购物、收支簿、限额
4、读了课文,你们的问题解决了吗?都知道了些什么呢?
三.默读课文,探究内容.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老师给他的“绿色记事本”很有特点,谁来读一读,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指导朗读:你觉得这样的记事本怎样?喜欢吗?读出感情来。
2:这个记事本在用途上有什么特别之处?读一读
3:关于这个记事本,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4:为什么叫它“绿色记事本”?它和什么关系密切?
(二)学习三到十自然段
师: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了一些什么内容?你喜欢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吗?为什么?
1:小奥茨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了一些什么内容?
2、你觉得小奥茨记事本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3、你认为他哪件事做得最让你欣赏?把你喜欢的或不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4、说说你或身边的人有过类似环保或不环保的行为。教师可自我反省一下,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当老师表扬小奥茨得记事本时,他得意洋洋,可是,当他看了其他人的.记事本后,就不敢“翘尾巴”了,这是为什么?自己读读课文。
1:小奥茨为什么不再骄傲了?你从哪读出来的?
2:让他佩服的两名同学的记事本记录了什么特别的内容?
3:了解了这些学生的“绿色记事本”中的内容,你有什么感想?
现在,你能说一说它为什么叫“绿色记事本”吗? 你喜欢“绿色记事本”吗?为什么?
四. 总结全文:
学生们的“绿色记事本”记录的虽然是些生活中的小事,但可以看出环保意识已在他们心中留下了烙印。作为我们来讲,也应该向他们学习,从现在开始树立环保意识,开动脑筋,创新办法。并且在实践中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环保小卫士。
关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你有哪些好办法?
五.拓展训练:
谈谈自己平时在环保方面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生活中的小窍门。
师: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是家庭、国家,还是世界,环境永远是我们的朋友,希望同学们能够善待朋友,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六.作业:
1、写一篇环保日记,内容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看到的,想到的。
2、搜集生活中节约能源的小窍门,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期环保小报。
板书设计
绿色记事本
“绿色”——“环保”
记事本封面 记录内容 制作材料
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
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课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写法。
2、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问什么老爷爷说我好象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教学策略:
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最孝顺的孩子,真正的孩子。
2、认识10个生字。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的爱》,了解到了妈妈对我们浓浓的爱。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儿子们》。
(板书课题:儿子们)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
学生:1、自由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
〈1〉请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提一提建议,说说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2〉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3〉其他同学评一评。
重点引导学生评两个比喻句,请同学们谈谈比喻句的概念,并且出示语文天地中的练习。
3、齐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象只看见一个儿子?
4、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全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内容
1、一起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井水、歇着、灵巧、黄莺、嗓子、有啥、很痛、沉甸甸、)
2、生生合作,一起学习生字,讨论记字方法。
3、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教认生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
教师:刚才,同学们互相交流了记字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谁抢得快”?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书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三个儿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
“像、痛”的书写。
教学准备:
板书用贴图、写字本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
1、学习第1~6自然段
感谢同学们为字宝宝找到了这么多好伙伴,生字都认识了,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谁能把1到6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三个孩子在妈妈心目中是什么样的?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个儿子:灵巧,有力气
第二个儿子:唱歌好
第三个儿子:没什么出奇的
前两个妈妈夸了自己的儿子,你们的妈妈夸你们吗?是怎样夸的?还记得妈妈当时的心情吗?请大家用这种心情和语气读读妈妈夸儿子的话。
第三个妈妈没夸自己的儿子,应该怎样读?谁来读读她说的话?
如果只听三个妈妈说,你最喜欢三个儿子中的哪一个?
2、学习课文7~13自然段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哦,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呢?”这个儿子指谁?想知道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7-13自然段,记住妈妈和儿子的动作语言,老师一会要请小演员来表演。
指名表演。
3、表演后的评价
先来说说三个妈妈表演的怎么样?应该怎样演呢?让我们来看看书中描写妈妈提水动作的几句话,(教师边表演边范读),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这段话。
再来评评三个儿子表演?让我们来看看书中三个儿子的表现,谁来读?
这次,谁想当小演员啊?
采访游戏:请三位妈妈留下,还有刚才的三位位妈妈到前面来,我是二年一班的.记者,我想采访一下几位妈妈,提水时有什么感受?有儿子帮助你提水,有什么感受?没有儿子帮助你提水,你有什么感受?
观众朋友们故事读到这里,你最喜欢哪个儿子?如果你是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做?
二、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说说通过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解决问题
1、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2、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三个儿子都给妈妈带来了快乐,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是有区别的:翻跟头和唱歌也许是表演给妈妈,也许是为了得到妈妈的称赞,提桶水却是出于对妈妈的关心,体谅妈妈和帮助妈妈的爱心。
四、扩展活动
读了全文,你认为应该怎么爱自己的妈妈呢?
五、归纳总结
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知道为人子女,第一,应当积极上进,成为有出息的人,为妈妈争光;第二,要在接受妈妈爱的同时,懂得回报妈妈,并懂得回报妈妈并不是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就够了,而是要在生活中通过点滴小事去体贴妈妈,心疼妈妈,把对妈妈的爱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我说得对吗?我们说到做到,今天的作业是每位同学回家后,都帮妈妈做一件事,然后把它写到日记里,明天课前我们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儿子们
一个翻跟头
儿子们
一个唱歌
一个提水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帮助大人做家务活。
2、初步培养看图说话的能力,学会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板书课题:21小燕在家里出示四幅放大的课文插图。
这节说话课,我们要看图说说小燕在家里干那些事。
说的时候要用上这样的句式:(出示卡片)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二、看图说话。
1、安图的顺序,练习分别用一句话说出每幅图的'图意。
(1)指名按照以上的句式,用一句话说出每一幅图的图意。
(放学后,小燕在家里扫地。)
(2)集体评议。(平要求中的时间、人物、地点、事情四要素是否说全、顺序有否点到。)
(3)各自准备,然后逐幅练说。
(第二幅图意:吃过饭,小燕在家里擦桌子。第三幅图意:扫完地,小燕在家旁边倒垃圾。第四幅图意:奶奶做针线活时,小燕帮奶奶穿针。)
2、变换词序,练习说说每一幅的图意。
移动卡片成:谁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1)指名按照以上句式,用一句话说出每一幅图的图意。
(2)集体评议。
(3)各自准备,然后逐幅练说。
3、练习用一句话说说小燕在家里会干那些事。
移动卡片成:谁在什么地方会干什么
(1)各自准备,同桌互说。
(2)集体交流,共同评议。
4、过渡:钢材,我们按照一定的句式,看图说话,小朋友发言很积极,说的也很好。小燕在家里,很勤劳,有许多劳动的本领,是个好孩子。下面老师给你们讲个有趣的故事你们喜欢听吗?
三、听录音练说。
录音内容:
最宝贵的东西
很久很久以前,有兄弟四个人去找仙人,清仙人给他们最宝贵的东西。
仙人问他们要什么,老大说:“我要高楼大厦。”老二说:“我要绫罗绸缎”老三说:“我要山珍海味”老四说:“我要劳动的本领。”仙人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到了最后,老大的高楼倒了,老二的零落绸缎破了,老三的山珍海味吃光了,只有老四学会的劳动的本领,能创造出各种财富,永远也永不完。
1、第一次放录音,要求边听边想:果实发生在什么时候,故事里有哪些人?(听后讨论)
2、第二次放录音,要求边听边想:
1、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各向神仙提出了什么要求,后来怎么样?
2、故事告诉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听后讨论)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劳动本领是最宝贵的东西,因为劳动本领能创造出各种财富,永远也永不完。小朋友,那么,你有哪些劳动本领呢?你在家里会干什么呢?
四、按以上问题发言
五、。(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掌握本文行文平易,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掌握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因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
3.掌握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4.掌握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的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写话”和“简洁”及其具体内涵。
[考核要求]
1.领会: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与简单应用: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3.领会:所记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典型事例。
4.领会: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练习]
一、填空题
1.叶圣陶,又名_________,二十世纪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_________家、_________家、_________家。
3.《流年碎影》的作者是_________,《顺生论》的作者是_________。
4.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主要品德是_________。
5.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个主要主张是_________、_________。
6.叶先生认为,“做”的意思是行为,“作”的意思是_________。
7.学而不厌,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8.仁者见仁,_________。
9.《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_________散文。
二、选择题
10.叶圣陶先生是_________的发起组织者之一 ( )
a.新月社 b.未名社 c.创造社 d.文学研究会
11.下列作品哪一部不是张中行先生的作品( )
a.《顺生论》 b.《倪焕之》 c.《流年碎影》 d.《佛教与中国文学》
12.《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 )
a.宽厚 b.礼让 c.律己严 d.谦虚
13.本文选自( ) a.《流年碎影》 b.《顺生论》 c.《文言与白话》 d.《谈文论语集》
三、解词题
14.高文典册 15.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16.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8.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19.己欲立而立人,己于达而达人 20.著作等身 21足以沾溉后人的。 22.努力争取不愧于屋漏 23.不即不离的文就会发荣滋长 24.余然之
四、简答题
25.本文是记人散文,为什么用很多篇幅记述叶圣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
26.作者写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对刻画叶先生的形象有何好处?
27.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
28.试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29.叶先生写话主张的内容是什么?
五、阅读分析题
30.阅读本文第五段(文革的大风景--越少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本段反映了叶先生什么品德? 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本段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提高自主阅读能力,感受中化优秀的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4、渗透德育、智育、美育,提高学生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故事内容的复述。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各种类型的古代故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以说为主。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古代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把你喜欢的古代故事推荐给大家。
二、分组讲解,明确目标。
1、交代听故事、讲故事的.要求。
(1)什么是古代故事?讲故事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
(2)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要评一评。
(3)各小组评出故事大王。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三、择优展示,指导复述。
1、故事王在班内讲故事,师生评议。
2、故事王介绍经验。
四、强化记忆,鼓励评价。
1、在你听到的故事里,给你最深刻的人物是谁?
2、先在组内交流,再选两名再全班交流。
五、感悟体会,训练写作。
1、鼓励学生弹出讲故事后的感想,共同摸索技巧。
2、复习读后感的写法,针对印象最深的故事写读后感。
3、不知研究型作业,推荐优秀故事篇目。
4、教师总结。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认读字。
2、了解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的方式。
3、知道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懂得要保护金丝猴。
教学重点:
了解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的`方式。
教学难点:
知道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懂得要保护金丝猴。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板书:国宝金丝猴
问
1、你见过金丝猴吗?它长的什么样?
2、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自学课文,看看书中介绍了关于金丝猴的哪些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并把生字词多读几遍。如有不懂的词,请借助字典理解。
2、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根据自学提示,独立阅读
(一)自学提示
1、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不懂的地方。
2、二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金丝猴的那些知识?
3、三读课文,想想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
(二)自学情况交流
自学字词情况
腹部 乳白色 夺目 高雅华贵 忍 耐
惧怕 酷暑 幼芽 拒绝 率领
砍伐 仅仅 赠给 逼人 逃之夭夭
(三)朗读课文,解答问题
样子
食物
敌害
(四)读一读有关的段落
四、检查学生阅读的情况
1、说一说: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
讨论明确:金丝猴浑身是宝,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只有在我国才能看到。
2、补充材料:72页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面临灭绝,打算怎样保护它们?
五、总结
1、现在大家有什么最想说的话?
2、选做:设计以金丝猴为内容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国宝金丝猴
样子
食物
敌害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通过已有的知识进行阅读,能够基本的理解课文。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学会ai ei ui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认清字母的形,读准音。
2.练习声母与复韵母ai ei ui的拼音。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音节,并练习直呼。
3.正确书写b2i h5i hu9三个音节。
教学重点
1.学会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能正确地读音和书写。
2.正确书写b2i h5i hu9三个音节。
教学难点 读准复韵母的音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把两个单韵母放在一起的拼音字母吗?这样的字母叫复韵母。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复韵母。
板书:ai ei ui
问:这里的复韵母都是由几个字母合成的?
讲:像这样由两个或三个字母组成的韵母就叫复韵母。
一、看图学习字母ai
讲:图上的两个小朋友挨得很近,“挨”就是字母ai的音,ai要先发a的音,开口度大,声音响亮,然后迅速向i滑动,i的发音轻短,合起来一口气读成ai。
教师范读:ai。
同学学读ai。
ai有四个声调:āi ái ǎi ài。
(集体读字母和四声,个人读,分行读)
二、看图学习字母ei
问:1.图上的小小朋友在砍树枝,他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讲:ei发音的方法和ai一样,要先发e的音,舌尖逐渐向上抬,最后发i的音,就成了ei的音
教师范读:ei。
同学学读:ei。
ei有四个声调:ēi éu ěi èi。
(运用多种方法练习读。)
2.怎样记字母的形呢?
两种方法:①根据图中树枝呈“e”形,整个画面与ei形相似来记。②可以根据发音来记形。
三、看图学习字母ui
问:1.图上的小女孩脖子上是什么?
讲:围巾的“围”发一声就是ui的音,要先发u的音迅速向i滑动就是ui的音。
同学练习读准ui的音。
板书四声进行练习。
2.怎样来记ui的形呢?
(图中小女孩脖子上的'围巾与帽子的绒球很像ui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
看板书采用多种形式读准音
课中休息:
儿歌:复韵母,真有趣,两个字母在一起,
口形变化要注意,合成一音要牢记。
五、讲标调方法
ai ei ui都是由两个单韵母合成的,那么标调的时候应当写在谁的头上呢?
老师教你们一首儿歌,这首儿歌就告诉我们怎样标调。
儿歌:有a不放过,没a找oe,
iu并列在一起,注意标在后一个。
六、指导书写:
两个字母靠的近一些,占格的方法和以前学的一样。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12-10
(精选)语文教案12-26
语文指导教案11-08
语文教案[经典]08-11
语文教案(经典)08-13
(经典)语文教案08-26
语文教案【精选】10-22
[精选]语文教案09-23
语文教案(精选)09-28
语文教案(精选)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