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2-01 07:37:3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7篇[实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7篇[实用]

语文教案 篇1

  [幼教中班语文教案《有趣的尾巴》]

  活动名称动物的尾巴

  ·设计思路

  ·活动准备幻灯片小鼓一个自制翻牌

  ·指导

  ·一、回忆

  ··师:这几天我们都在找关于动物尾巴的资料,那你们说说哪些动物是有尾巴的,它们的尾巴像什么呢?

  ··师:小朋友对动物尾巴了解得可真不少,幼教中班语文教案《有趣的尾巴》。·二、捉迷藏

  ··师:森林里的一群小动物正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说:“我们都已经藏好啦,请你看看我的尾巴,猜猜我是谁?”

  ·1、幼儿观看幻灯,猜猜动物的尾巴属于谁,为什么?

  ·2、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动物,幼儿教案《幼教中班语文教案《有趣的.尾巴》》·3、除了这些动物,你还知道其它动物尾巴的本领吗?

  ·师小结:大多数动物都有尾巴的,它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有的尾巴像方向盘,有的尾巴可以保持身体平衡,有的尾巴像个小板凳,用来支撑身体。它们的尾巴都是用来保护自己的,缺少了可不行。

  ·三、游戏

  ·师:现在我们和动物朋友做个游戏怎么样?

  ·(将幼儿分成两大组,取数字牌贴在胸前)

  ·1、个别游戏

  ··师随机抽一数字,选上两名幼儿参加答题,敲鼓抢答。

  ·师

  ·:有一天一只小松鼠睡了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尾巴不见了,小松鼠难过得快要哭出来了,没有了尾巴怎么在树上跳跃,晚上睡觉被子也没了怎么办,请小朋友快帮帮忙

  ·(幼儿观看幻灯,从1、2、3、4、中选择一个,答对的幼儿贴粘纸)

  ·以下几题类型同上

  ·2、集体游戏

  ·每为幼儿手拿两块数字牌,看题进行选择。(题型同上)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中“驰骋、尴尬、虚拟”等几个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京剧表演的特点及运用的说明方法。

  3.体会京剧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京剧吗?说一说你喜欢的京剧名段吧。

  2.教师板书课题点明“趣谈”。“趣谈”是什么意思?

  3.“京剧趣谈”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1.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新词及不理解的词。不理解的词可在小组内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词语。

  2.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理解词语的情况。

  3.再读一遍课文。看看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几种艺术特色?

  (一是利用虚拟的道具能表演得具有神韵,二是奇特的亮相表演能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四、重点讲读,体会写法。

  1.老师导语引入:作为戏曲表演,要在舞台上展示各种生活场景。但是,舞台的空间总是有限的,要表现骑马的一个场景,应该怎样来实现呢?

  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回答这个问题。

  2.用虚拟的马鞭来表现骑马,成功吗?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指导:演员用马鞭来表演骑马很成功。主要表现在:

  (1)骑马人特定和优美的姿态能鲜明地表现出来。

  (2)马鞭拿在手里,演员可以很自由地做出各种动作,表示出各种意义。

  3.京剧中有些虚拟的道具一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为了说明这个事实,作者举出了哪两个例子?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然后回答。

  五、出示要求,自主学习。

  1.出示学习要求:自读《亮相》一部分课文,看看作者讲出了京剧的什么艺术特色。想象自己是一位解说员,要向外宾们介绍京剧的这种艺术特色,想一想,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按什么顺序介绍呢?

  2.提示学生注意讲出以下两点:

  (1)双方交战正激烈时,演员的动作忽然停止。此时无声胜有声。

  (2)双方交战,一方败阵逃走,另一方不去追,反而在原地耍“杂技”,凸显人物英雄气概。

  3.学生当解说员,模拟场景,练习解说。

  4.思考讨论:作者在介绍各种京剧艺术特色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按自然段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想象力。

  3.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较深刻理解“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道理,进行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的渗透。

  二、教学设想

  《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并配有插图,通过在电教的配合下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在分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基础上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全面完成教学目的。

  (一)以“声”激情

  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小声读与朗朗地读,再与有音乐伴奏的朗读,对人的感观刺激和带给人的内心体验是不同的。《小白兔和小灰兔》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两只小兔拿着菜籽和白菜回家后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各自的心情。小白兔高兴地拿着菜籽到地里去种,它不怕累,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配有轻松愉悦节奏明快的音乐的朗读,使学生融人情境之中,产生对小白兔的喜爱之情。

  (二)以“画”引趣

  低年级学生理解语文文字的能力较弱,抽象的文字表述,会使学生学习中感到困难,感到枯燥难懂,并且没有学习情趣,这就需要运用电化手段,提供一些生动形象,鲜艳的画面,通过感观的刺激,使学生的情绪马上被激发起来。

  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幻灯投影片,把故事情节展现给学生:小白兔满头大汗在菜地里劳动,一会儿挥锄,一会儿浇水、施肥,而小灰兔则舒舒服服躺在床上津津有味地吃白菜。最后,小白兔挑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去,小灰兔推着空车,见小白兔有这么多白菜很奇怪,听了小白兔的话,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展现这三张生动形象的画面,学生感到新奇有趣,产生了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以“演”悟道

  《小白兔和小灰兔》课文里出现的三个动物形象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配乐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小白兔产生了喜爱之情,形象鲜明的画面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了学习情趣。根据课文学习要求,教学目的,最后结尾以表演形式完成教学任务。

  课中:师生共同表演小白兔在菜地里种菜过程。

  课尾:配有音乐,学生分角色带着头饰表演课文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想象再创造把小灰兔后来的变化表演出来。这样形式的表演,学生通过自己扮演的不同角色悟出“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的道理。

  三、教学用具

  小白兔和小灰兔投影片三张,音乐录音带(5分钟)头饰若干。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一)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

  了解课文内容,会按自然段读,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以下途径引导学生学习。

  1.理清作者思路,了解课文先介绍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小白兔和小灰兔是怎样收下菜籽和白菜的。小白兔回家干什么、小灰兔回家干什么,最后结果怎样。

  2.按自然段读、讲、议把每段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内容。

  (二)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懂得“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莱”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老山羊、小白兔、小灰兔最后不同的结果,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借助朗读,观察图画及表演进行体会。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贴图揭题,教师朗读课文

  意图:利用直观教具,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创设情境,激情人境,进行形象思维。

  教学手段:用小白兔和小灰兔头像表示课题。

  步骤、方法:用展示图片,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思考:小白兔向老山羊要了什么?小灰兔要了什么?最后结果怎样?

  读后学生依次回答问题。

  (二)按自然段读,了解课文内容

  意图:提高学生读的能力,通过读理解每段的意思,抓住重点词语进而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兴趣,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想象力。

  步骤:

  1.自读全文,在段首标上序号。

  2.分段精读,理解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课文写了什么,都有谁,在于什么?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两只怎样的小兔?

  讨论:小白兔和小灰兔到菜地帮助老山羊收白菜,从“帮忙”一词看出小白兔和小灰兔都愿意帮助人,爱劳动。

  意图:通过有语气地朗读小白兔和小灰兔说的两句话,看出小白兔和小灰兔很有礼貌,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方法:分角色朗读,抓重点词组织学生讨论,最后有语气带表情的朗读。

  说说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学习第三自然段:

  意图:通过看幻灯图片、配乐朗读、表演,激发学生对小白兔自己种菜不怕累,爱劳动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渗透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方法:读、讲、看、演相结合。

  教学形式:学生小声读,找出有几句话,讨论小白兔回家后先做什么,又做什么,结果怎样。

  教学手段:运用幻灯、音乐。

  步骤:

  (1)学生自读,画出几句话。

  (2)分句读,想想小白兔是怎样种白菜的。

  (3)看幻灯,想象小白兔种白菜的过程。

  (4)师生齐表演小白兔翻土、种菜籽,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

  (5)指名配乐朗诵第三自然段。(一名学生扮演小白兔,四名学生扮演白菜,表演小白兔种菜,白菜一天天长大。)

  (6)说说段的内容。

  学习第四自然段:

  意图:理解本段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手段:看幻灯。

  步骤:

  (1)看图片说说小灰兔回到家都做了些什么。

  (2)读第四自然段

  (3)启发想象,小灰兔躺在床上吃白菜时都想了些什么。

  (4)通过“不干活了”“饿了就吃”说明小灰兔不懂事。

  (5)说说这段主要内容。

  学习第五自然段:

  意图:让学生了解小灰兔和小白兔都去老山羊家做什么,小灰兔看见小白兔给老山羊送去白菜,为什么奇怪,理解“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的意思,突出难点,促进双脑协调发展。

  教学方法:读、讲、看、议、演相结合。

  教学手段:看幻灯。

  步骤:

  (1)读全段,理解“奇怪”词义。

  (2)看幻灯,观察小白兔和小灰兔不同的表情。

  (3)讨论:小白兔心里怎样想,表情什么样,小灰兔为什么奇怪。

  (4)表演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对话。

  (5)想象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

  (6)根据小白兔和小灰兔最后的结果不同,讨论“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一句话的意思。

  (7)再看幻灯,小灰兔低下头,说明什么,以小灰兔这时的心态加深理解“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的意思。

  (8)说说段的主要内容。

  (三)总结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白兔、小灰兔的不同表现和不同结果来理解“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的意思。再说说自己的理解。

  2.由师生分别扮演老山羊、小白兔、小灰兔,表演小白兔挑着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去,小灰兔推着空车去老山羊家要菜。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决定不要菜了,想要什么呢?(老师扮演老山羊,通过对话启发引导学生想象表演。)

  3.齐读全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过程】

  本课是学生进入三年级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在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从方法上说,老师要放手,主要靠学生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的基本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一、默读课文,圈画生字

  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自己想办法读准字音。此处可以运用已经掌握了的识字方法认识理解生字词。

  二、参照连接语提示,独立阅读、思考,小组内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槐乡孩子采摘槐米的事。

  三、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从课文中哪些描写可以体会出来?

  1、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想,然后再读出来。

  3、全班交流,老师及时总结:

  ⑴勤劳懂事:

  “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⑵吃苦耐劳:

  “八月,天多热。……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此处有一句描写天热的句子,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出自己的感觉。

  ⑶以苦为乐:

  “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此处写孩子们劳动的场面,写得轻松、欢快、活泼,一点儿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读的时候引导孩子们体会这一点。

  四、拓展延伸

  1、摘抄描写天气热的句子。

  2、说一说自己在课余时所从事过的劳动以及收获。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感知老党支部书记的感人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老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2、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山洪的凶猛

  1、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座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这个可怕的黎明。(播放山洪视频)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怕的场面,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山洪的特点。(大、猛、狂)

  (二) 扣课后提示,领悟表达特色

  1、导入:同学们,课文一次次地写到山洪和暴雨,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2、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有了这种可怕的感觉呢?(大屏幕出示句子)

  3、感受三种表达特色。出示三个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天动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第一种表达特色:哪一种有最简短的句子?在哪儿?(像泼。像倒。)

  指导朗读(读得有力、并猛)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是第一种表达特色。在句后批注雨的力度。

  第二种表达特色:由学生说;指导朗读(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句子读好?):指名读、齐读。

  第三种特色:让学生自己发现。(指名回答);找出文中这样的句子读一读。(教师课件出示);你们看,“跳舞、舔、爬”,单独看,似乎很美好,很亲昵,可是在这里,一点也不美好,反而写出了洪水的--?(可怕、令人畏惧、胆战心惊)句后批注洪魔的恐怖;指导朗读。

  (三) 抓关键词语,对比中感受形象

  1、在突发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样?书上是怎么写的?读3----10自然段,划出关键词语。(学生汇报找出的关键词语,并结合句子指导朗读。)

  2、同样是在山洪的突发时刻,谁的表现不一样呢?(老汉)该选哪些词来表现老汉呢?也在3---10处然段中找几个关键词。(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3、对比着读这些词语,并放进课文中的句子里读读。

  4.解句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1) 引入:在镇定的老汉面前,纷乱的人群终于安静下来。(播放影象:汹涌的洪水。同时出示字幕:人们停信脚,望着老汉。)洪水中想起了老汉的声音:教师出示句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生读)

  (2)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你想读出老汉的什么呢?(指名说,并读一读)

  (3)老汉的声音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谁来读读这段话,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四) 寻一个“情”字,走进人物内心

  1、在撤离的过程中还有这样一幅画面(出示画面)。

  (1)谁?(老汉),老汉在干嘛?(把小伙子从队伍中揪出来),小伙子是谁?从哪看出来的?

  (2)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自已读读,看看老汉此时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从哪看出的?

  (2)谁能读出老汉的凶(指名读)

  (3)父亲为什么要把把儿子揪出队伍呢?(指名说)是的',是党员就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是他吼道:

  (4)老汉的这一“揪”,很可能就会把小伙子从生命线上揪到死亡线上,老汉犹豫了吗?从哪里看出的?老汉、丝毫没有犹豫,而像大山一样果断。谁能果断地读这段话。如果老汉不揪,会是什么后果?

  (5)。而此时的洪水--?哪些词可以看出,放肆是什么意思?(毫无忌惮)“放肆的舔是说洪水--?

  (7)洪水越涨越高,情况越来越危险,此时老汉想到的却是村民的安危,还把他的的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那是他的亲骨肉啊,他是不是不爱他的儿子?从哪儿看出来的?

  3、理解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老汉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1)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把把儿子推上木桥的?

  (2)指导朗读:是啊,洪魔在向这对父子张牙舞爪了;木桥已经在发抖了,在痛苦地呻吟了;眼看洪水就要把他们吞没了。

  (3)老汉把生的希望给了儿子,因为他--爱他的儿子。老汉的这一推,成了老汉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最简单也是最壮美的动作。

  (4)真希望小伙子能脱离危险,但--

  (5)是的,老汉眼看着儿子被洪水这一恶魔吞噬,是何等地痛心,他也忘了自己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眼里、心里只在儿子,他想喊 ,他还想 ……可是--

  (6)指导朗读:多好的父亲啊,我们把文中的老汉换作父亲,把小伙子换成儿子。当你们读着这两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时,相信你们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了。

  (五)领悟“桥”的内涵。

  1、最后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老汉保住了一百多号人的性命,却没有保住自己的儿子。老汉离我们而去,全村人拥戴的党支书离我们而去……

  2、出示课文最后几段: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配乐读)

  (1)她丈夫是谁呢?多么可爱的老汉,多么可敬的老支书啊,我们来夸夸他吧。能用上桥的,尽量用上“桥”。

  (2)总结:是啊,他已成为一座摧不毁的桥,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拓展延伸】

  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让我们难以忘怀。这又让想起了刚刚过去的5.12大地震,让我们随着祖海的歌声再一次来感受那些催人泪下的画面。生活中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感人的事迹,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交流交流。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平时我们只能从书报或电视上看到一些世界著名城市的特色风光,极少出外旅游,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外国旅游,好吗?

  2.好!现在我们已下了飞机,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请同学们用你的摄像机——眼睛把威尼斯的风光摄下来,待会告诉老师你们都拍摄了什么景物?

  3.(CAI课件)播放图片、音乐。

  4.游览了威尼斯,你们有什么感受?(美极了!)

  5.你们都见到了什么?看谁的摄像机最好,摄入的景物最多。(石桥,古建筑,河道,小艇……)

  6.这些啊,大作家马克吐温也都见到过,而且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写下了一篇文章,什么文章啊?(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提出要求。

  1、过渡:可是,为什么作者在这众多的事物中,只选择“小艇”来写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读一读他的文章,边读边思考。(学生读)

  课件出示)思考题:

  (1)读准课本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

  (4)小艇和威尼斯城市关系密切,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

  2、学生根据思考题,自学课文,圈点、勾画,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三、检查自学,相机点拨。

  1、同学互相提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挺:壬;寂:不要多一小竖。

  2、过渡:好,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呢?(因为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3、说到交通工具,我记得文中有句话说“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你说这“大街”指的是什么?(河道)“汽车”呢?(小艇)

  4、课前,我们预习过,刚才又读了一遍,你记不记得文中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男女老少各类人”都离不开小艇?(记得)都有写了谁?(商人、妇女、老人、小孩)

  5、是啊!可见它确实是那里的——(主要交通工具)。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小艇的这一特点,(小艇作用大)正因为小艇有这个突出特点,所以作者选择小艇写。

  6、你认为还有其它的原因吗?(结合同学的发言。由老师板书:样子奇特、船夫技术高超)

  四、总结: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从整体上认识了小艇和它的特点。下一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并抓住小艇的特点进行精彩描绘的。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15个,2、会写字8个。

  2、能有感情的分角色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自立的重要性,养成从小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动物中谁森林之王吗?它为什么能被封为森林之王呢?(板书课题:小狮子)

  2、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自由的读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学不认识的字。

  3、学生汇报:通过自学,你认识了什么子?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的?

  学生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何必、抬起头

  (指名认读——学生领读——齐读)

  4、生字游戏

  二、熟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并标明自然段。

  2、小组比赛读课文,请学生当评委。

  3、课堂评价

  1)、两人一组拿生字卡片,相互测试。

  2)、练写田字格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

  二、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狮子?说说你的理由。

  2、四人一组交流交流。

  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词语来形容这只小狮子:懒惰、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听话、自立、真正等)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拨:(主要是围绕“知错就改”和“真正”这一主题来展开学习)

  (1)小狮子刚开始有什么表现?他为什么不练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理解“饭来张口”

  (3)分角色读课文1——6自然段。

  (4)后来,小狮子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呢?

  (5)女同学读狮子妈妈说的话。

  (6)联系课文理解:什么样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

  5、课外延伸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真正的小学生应该是怎样的呢?

  6、课堂评价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看读得怎样?是否能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09-08

语文教案(经典)09-11

(经典)语文教案09-18

(精选)语文教案09-22

语文小学教案05-20

语文教案05-20

语文教案04-30

语文教案05-01

语文教案05-04

语文教案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