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连一连》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连一连》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连一连》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各种连接方法,萌发探索兴趣。
2.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并能完整地表达。
活动准备:
I.回形针 、牙签、绳子、珠子、夹子、纽扣、订书机、纸张、固体胶、插塑玩具、水果(金橘)、蔬菜(西红柿)等。
2.表示各种连接方法的字卡。
活动过程:
1.游戏:找朋友
①师: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听到音乐响时,马上找到你的朋友,并用各种方法连接起来,表示你们是好朋友。
②幼儿听音乐进行游戏,当音乐停止时,幼儿的动作也马上停止。
③引导幼儿说说好朋友是怎样连接的。(手拉手、背靠背、头碰头、屁股对屁股,等等。)
2.尝试连接
①师:我带来了很多朋友,它们都是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东西,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都叫什么名字?
②师:它们也想找好朋友,你们能帮它连一连吗?
③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连接所给材料,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交流分享
①师:你是选用哪两样东西的?用什么方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如,我用牙签把一个个金橘 串起来;我用订书机把这些纸订起来,像一本书。)
②出示表示各种连接方法的字卡,如“钉…‘串”等,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连接方法。
4.发挥创造
①请幼儿再次探索,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连接物成为一件有用的东西。
②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幼儿一些提示和帮助。
5.表达表现 鼓励幼儿展示作品,分享成功的快乐。如,“我把绳子和雪花片连接成一串项链…‘我把牙签和西红柿串成一串冰糖葫芦”“我把夹子夹在一起变成了东方明珠塔”,等等。
活动结束
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生活中的连接现象。
《连一连》教案2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年龄段幼儿具有活泼好奇、模范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弱。为了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特设计本节课。让幼儿自己动手,边玩边学,掌握“配对”的游戏。
活动目标
1、 初步掌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 通过自己动手,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 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活动准备
简易拼图 活动卡片 废旧笔(拆分开的)
活动过程
一、对话导入:
请小朋友来拼一拼
二、感知部分与整体:
1、引导幼儿完成自己的拼图。
2、让小朋友交换一下,在拼一拼。
3、完成活动卡片。
三、巩固延伸:
1、请小朋友玩配对的'游戏。
2、说一说生活中的整体与部分的例子。
《连一连》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食物的来源。
2.认识各种谷物。
活动准备
1.米饭、面条、窝头、豆腐、玉米棒子、谷穗、谷子、黄豆、麦穗、麦子的图片。
2.豆浆机、前一天泡好的黄豆。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认识食物和谷物。
教师:小朋友谁能说说这些都是什么东西?
出示米饭、面条、窝头、豆腐、玉米棒子、谷穗、谷子、黄豆、麦穗、麦子的图片。
幼儿回答,教师给予正确答案。
教师将黄豆和适量的水放入豆浆机,为幼儿演示制豆浆的过程,等豆浆不烫请幼儿品尝。
2.食物的来源。
教师:谁知道米饭、面条、窝头、豆腐这些食物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请幼儿通过生活经验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这些食物是由玉米、谷子、黄豆、麦子变成的。你们猜一猜哪种食物是从哪种谷物变来的?
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连一连。
教师给予指导、纠正、讲解:米饭--谷子,面条--麦子,窝头--玉米,豆腐--黄豆。
教师:小朋友们再想想你们平时还吃过什么食物?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
请幼儿回家收集资料,带回来与同伴分享。
《连一连》教案4
活动内容:
连一连
活动目标:
1、巩固对5以内数的认识,理解5以内各数的实际意义,掌握1—5的数量和数序。
2、练习按物计数,按范例画圆,按数画物。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弹静息曲,让幼儿安静入座。
二、检查幼儿书本摆放情况,作好上课的准备。
基本部分:
一、复习。
复习从1数到5,从5倒数到1。同时教师出示数字卡片。
1、幼儿一起数。
2、请个别幼儿数。
二、观察桃子图(教师出示教具)
1、教师提问:“盘子里装着什么?数一数有几盘?每盘有几个?(要求幼儿自己独立数)。
2、让幼儿读一读果盘下面这一排数字:
每个数字各表示哪盘桃子的数量,找出来给他们画上连接线。
3、抽幼儿上前重新排列盘子的位置,和下面一排数字相对应。
⑴、幼儿讨论:这5盘桃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⑵、齐度:1个、2个、3个、4个、5个;1、2、3、4、5。
三、数一数:画上与图中数目同样多的圆。
1、教师示范一图:出示2个文具盒(让幼儿准确的说出数量词),同时贴上两个圆片。
2、让幼儿依次说出剩下各图的`数量:
4个卷笔机,
5只铅笔,
3把剪刀。
3、让幼儿独立为物体画上相应的圆圈。
结束部分:
一、教师小结。
二、教师检查幼儿作业。
板书设计:
数一数,连一连。
教学后记:本课幼儿能很好的连线、添画、画圈。教学效果良好。在教学中老师随时提醒幼儿要保持书面的整洁。
《连一连》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理解物体经过连接可以改变其特征、用途。
2.大胆探索,发现生活中更多“连接”的现象,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3.交流探索结果,萌发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绳子、夹子、回形针、纸条、双面胶、胶水、PV管、3通、玩具、电珠发光实验彩链、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师:“开火车”的游戏中,火车是怎样变得很长很长?(许多幼儿连起来)
小结:一个一个小朋友连接起来就成了一列很长很长的火车了。
二、操作探索
(一)探索不用辅助物的连接
1.出示绳子、夹子、回形针,请小朋友把它们也连一连。
2.你是怎样把它们连接起来的?
(二)探索使用辅助物的连接
1.咦,电灯是怎么会亮的呢?这些是什么?老师示范电珠发亮的实验
2.小结:电线把电珠和电池连接起来后,电珠就亮了。原来电池和电珠请电线帮忙连接起来后,电珠就亮了。
3.幼儿操作探索
4.请幼儿说说探索的结果。
5.寻找生活中物体间的连接
(三)探索物体间无形的`连接
1、了解无形的连接
提问:我的手机怎么接到朋友打来的电话的呢?
2、扩展经验
三、结束活动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可以通过看得见或看不见的连接,产生不同的作用,所以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可以发明更多的东西。
【《连一连》教案】相关文章:
连加、连减教案04-11
带分数的连加、连减教案04-08
连加连减说课稿09-14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08-06
《连减》数学教学反思08-19
《巴塘连北京》教学反思09-03
连加、 连减教学反思11-03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07-29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05-29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精选】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