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我想教案

我想教案

时间:2025-02-23 09:58:05 教案 我要投稿

我想教案集锦九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想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想教案集锦九篇

我想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纲要》中提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根据这一要求,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并尝试讲述画面中的故事。(体现在教学环节一)

  2、能用完整的话说出河马帮助了谁?怎么帮的?(体现在教学环节二)

  3、帮助幼儿感受与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体现在教学环节三)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现在的幼儿通常生活在成人的“保护圈”里,与人交往的能力较差,自我意识强,缺乏友爱、助人为乐的意识,我把“帮助幼儿感受和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定为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为了培养幼儿养成说完整话的习惯,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又把“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并尝试用完整的'话说出河马帮助了谁及所用的方法。”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

  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头饰、字卡“帮忙”

  教法:

  直观法、提问法、情境表演法等。

  (情境表演法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内容。幼儿在情节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主角的快乐,又能充分展现自我,同时培养自信,学会帮助他人。)

  说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游戏法等。

  (游戏法的运用是为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巩固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

  说活动程序:

  本次活动我设计以下三个环节:

  一、展示《我想帮忙》课件,引导幼儿看图说话,并认读词语:帮忙。

  二、引导幼儿情境讲述,进一步理解画面内容。

  三、尝试表演,感受和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

  一、展示《我想帮忙》课件,引导幼儿看图说话,并认读词语:帮忙。

  1、谈话导入:

  (教师神秘地说)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老师发现了一群小动物们之间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可是,小动物们说了要想知道它们的秘密必须靠小朋友自己,要用自己的小眼睛认真观察,动脑筋思考,还要大胆回答出问题才行呢!大家能做到吗?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出示幻灯一)引导幼儿说说画面中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出示幻灯二)猜猜“河马会怎么帮忙呢?”

  (这样的设计就是抓住幼儿喜欢小动物的心理,利用幼儿观察小动物们生活化的动作形态和解答悬疑问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出示幻灯三——六)在展示画面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认真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使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3、认读词语:帮忙。利用字卡和情境画面帮助幼儿直观形象地去了解、认识词语,再通过游戏《帮字宝宝找朋友》进一步加深理解词语。

  (此环节不但培养了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而且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实现活动目标1。)

  二、引导幼儿情境讲述,进一步理解画面内容。

  为了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画面内容的理解,我以启发、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主要故事情节,如:河马帮助了谁?(河马帮助了小兔。)河马是怎么帮忙的?(河马用嘴巴含住小兔,又把小兔送到草地上了。)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及听到的,告诉幼儿也可以用动作、肢体语言来表达。

  (此环节既突破了重难点: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并尝试用完整的话说出河马帮助了谁及所用的方法。又着重体现了活动目标2。)

  三、尝试表演,感受和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

  教师出示河马等小动物头饰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提问:

  大家都喜欢爱帮忙的河马,如果你是河马,你会怎么帮助这些小动物们呢?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吧!

  (在愉快的表演中,实现活动目标和重点的突破。这个环节不但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并学习帮助他人。)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要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做一个爱帮忙的人。

我想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儿童诗两首》之《我想》。

  教材解析

  《儿童涛两首》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以“童年”为主题组材,意在引导学生回顾与表达纯真美好的童年生活。《儿童诗两首》之一《我想》,写的是一个孩子的一连串美好幻想:小小的“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把脚丫接在柳树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土地上。以儿童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孩子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教学本文,应落实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是“粗知文章大意”,二是“让学生充分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丫、汲;渎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等词语。

  2.朗读诗歌,粗知诗歌大意,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3.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仿写。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感悟、拓展想象、尝试仿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温故知新

  I.PPT出示,师生合作完成对童年的描述。

  PPT内容:幸福快乐的童年是一首诗,是“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是“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是( );童年也是一幅画,画的是“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是( );童年是一个梦,是一个能飞翔的梦。

  2.引出课题,板题,读题。

  【设计意图:用精练如诗的语言描述童年,给学生创造一种诗的意境,让学生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或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定义童年。在描述、定义与回顾童年中达到温故知新,同时也训练学生概括与表达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

  2.请学生个别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相机指导读流利,注意突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具体要求如:句与句间的停顿比一般课文的断句处要长一点;语气要亲切柔和;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3.初步把握诗歌内容。

  学生自由交流:诗歌的题目是《我想》,那么诗歌中的“我”究竟想要做什么呢?

  【设计意图:此环节有两个目的,第一是朗读诗歌,注意落实读的三个层次: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前两个要求容易达到,因为这首诗句式简短、内容浅显,没有艰难晦涩的词语或含义深刻的句子。但朗读的第三个要求“读出感情”需要教师灵活把握,建议在几次读文的过程中从不同的句子或小节中,渐进地以不同的`形式落实。第二个目的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即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在初读以后让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归纳梳理即可完成。】

  三、巩固拓展,尝试仿写

  (一)朗读全文

  1.师生合作朗读第1节。PPT出示朗读提示,可以教师朗读括号前的内容,学生朗读括号内根据课文填写的内容。或者反过来读。

  我想把小手

  安在( ),

  带着( )。

  牵着( ),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2.朗读第2——4节。PPT出示提示,学习方式大致同第1节。()以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小组、小组与小组等不同朗读形式完成。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可以花15分钟左右的时间,目的是在巩固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教学要求。第1节的朗读是铺垫,教师参与朗读的过程,意在引导。第2——4节,可以放手让学生按照第1节的学习方式完成。同时不同朗读形式的变换,能更吸引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朗读的兴趣,培养其朗读的能力。】

  (二)拓展想象

  I.PPT出示朗读第1节时的朗读提示,请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完成括号中的部分。

  (1)教师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如果学生感觉困难,可以稍作提示。例如出示:我想把小手,安在(梅花、迎春花、杜鹃花、樱花……)

  (2)让学生选择一种春天的花木,然后将第1节其余几句说完整。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不断修正。

  (3)把学生的精彩创作板书在黑板上,全班朗读大家共同完成的这一节诗歌。

  【设计意图: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描述是“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文的最终落脚点在“运用”。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读懂一首童诗已经不难,教师应重视在“读懂”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感悟课文是“怎样写的”,即关注文章的表达,然后尝试着去运用,去创作。依托课文中的句式(或形式)进行填空式的仿写训练,就是落实“运用”的过程。而且这种填空式的仿写,难度不高,学生可以“依葫芦画瓢”,也可以举一反三,拓展创新。当然,课堂上教师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很重要。当学生思维顺畅的时候,让其“跳一跳摘到桃子”;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及时启发点醒或提供一些选项,降低难度,鼓励其信心。】

  2.PPT出示,学生分小组进行第2——4节的仿写。教师巡视:第一,及时给予学生提示;第二,鼓励学生大胆创作;第三,发现典型案例(作品或作者)。

  3.请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创作情况。可以小组选代表汇报,或者小组成员合作汇报。可以每一节请一组汇报,或者视创作质量请多个小组汇报。具体过程以教师巡视中发现的情况来定。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可以为每一个孩子都提供参与及表现的机会,是发展个性和照顾差异的有效途径,也是各级各类公开课中用得极多的形式。但如果组织不当,往往只见热热闹闹的形式而无扎扎实实的效果。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在学习任务的安排和布置上要周全考虑,小组汇报的形式非常重要。例如,除了“每组选一位代表汇报”这种安排,也可以派几位(或全体)成员合作汇报;可以一人朗读,一人经验分享——我觉得我们小组这一句写得特别好;还可以一组朗读汇报后,另一组点评;或者自主邀请点评人,等等。】

  4.请小组代表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朗读各自填写的内容。

  提示学生:把刚才每个小组朗读的一节合起来,就是一首属于我们自己的诗歌。

  (三)创作提高

  1.师:你还想把自己放在哪里呢?让我们来试一试。(PPT出示)

  我想把( )

  2.学生独立思考,写下完全属于自己的这一小节诗歌。

  3.全班交流,教师充分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要太局限于句式的整齐,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4.请更多愿意分享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请在你的作品题目下面,写上你的大名。恭喜,你也是诗人啦!

  【设计意图:在仿写的基础上创作,这是“运用”的最佳境界。按照课文内容填空一展开想象,自己填写一不加限制,自由创作,这个过程是有梯度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规律。教师由扶到放,通过引导、点拨、启迪和激励,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学习内容,又拓展了想象,发挥了主观创造性。应该说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总结谈话,鼓舞信心

  童年是歌,童年是画,童年是诗,童年是梦。如果我们能用笔记录下我们童年的快乐、梦想和追求,编织属于我们自己的一首首歌,一幅幅画,一首首诗,一个个梦,我们的童年会更加缤纷灿烂,更加充实美好。

我想教案 篇3

  我想……

  执教者:王冬亚

  活动目标:

  1、 观察动物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2、 感受诗歌中的稚拙美,学习创编诗句。

  3、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PPT,两段音乐。

  活动过程:

  1、 听音乐,教师提问,导入课题。

  师:在刚刚的音乐里,你们听到了哪些小动物?在哪里可以看到它们? 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回答得真好,今天王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那里的动物比动物园的还要多,那个地方就是——大森林!你们想不想去?那我们一起开小汽车去大森林吧!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出发啦!

  播放音乐,幼儿跟随音乐律动。

  2、 播放PPT,感知诗歌内容。

  师:大森林到了!大森林漂亮吗?看!森林里有什么?我们来到森林做客,要和小动物们打招呼,做个有礼貌的小朋友。

  幼儿打招呼。

  (1)、师:瞧!小象宝宝来了,请小朋友和小象宝宝打招呼!看!小象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是小象,你想和小象做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我看到小象有一个长长的鼻子,我是小象,我就会用鼻子和小象握握手。(做握手的动作)你们想和小象握手吗?

  幼儿回答。

  师:请小朋友和王老师一起说,如果我是小象,我就会用鼻子和小象握握手。(请幼儿和老师一起一边说一边做握手的动作。幼儿可以和老师还有身边的小朋友互动。)

  师:现在我们和小象握过手,是好朋友了,那先和小象说再见,看看还会遇到那些动物?

  (2)、师:咦!树上是谁?(幼儿回答小猴)小猴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是小猴,你想和小猴做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我看到小猴有一根长长的.尾巴,如果我是小猴,我想用尾巴和小猴拉拉勾。(做拉勾的动作)你们想和小猴拉勾吗?

  幼儿回答。

  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说,如果我是小猴,我想用尾巴和小猴拉拉勾。(请幼儿和老师一起一边说一边做拉勾的动作。也可以和身边的小朋友拉拉勾。)

  师:看!草地上的是什么?(幼儿回答小鹿)你们喜欢小鹿吗?为什么喜欢小鹿?

  幼儿自由回答。

  师:老师也喜欢小鹿,如果我是小鹿,我想用犄角和小鹿顶顶牛。(做顶牛的动作)你们想和小鹿玩顶牛的游戏吗?

  幼儿回答。

  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说,如果我是小鹿,我想用犄角和小鹿顶顶牛。(请幼儿和老师一起一边说一边做顶牛的动作,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老师和身边的小朋友一起玩。)

  3、 欣赏、理解诗歌,并表演诗歌。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诗歌,就是写我们刚刚在森林里看到的事的,诗歌的名字叫《我想……》,请小朋友听一听诗歌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教师示范朗诵一遍。

  师幼一起朗诵2~3遍,边朗诵边做动作。

  4、 仿编诗歌。

  师:大森林里可不止这三种小动物,还有小白兔、小松鼠、大狮子等等。小朋友,如果你们遇到小白兔你想干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如果王老师看到小白兔,我想有对长耳朵,和小兔用耳朵说悄悄话。请小朋友今天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如果你遇到了小松鼠、小狐狸等等小动物,你想干什么?然后把它编成一首优美的诗歌,明天来告诉王老师和小朋友吧!

  附:

  看见小象, 我想有个长鼻子, 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

  看见小猴, 我想有条长尾巴, 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看见小鹿, 我想有对长犄角, 和小鹿用椅角“顶顶牛”。

我想教案 篇4

  一、 团体讨论

  1. 共同讨论要学习的主题(回忆参观蝴蝶管的过程)

  2. 分享自己对方案的旧经验(1)介绍(2)绘画

  3. 教师和幼儿共同提出的问题:共收到20个左右的问题,范围涉及生长过程、生活习性、外形特征等方面。

  4. 让家长了解参与

  5. 把幼儿的问题公布在家园栏,与家长一起共同探索。

  二、 实地采访

  1. 家长带领幼儿到少年宫,询问管内有经验的人员、观察标本的制作等。

  2. 购买一些蝴蝶标本,用放大镜让幼儿仔细观察。

  3. 去公园捕捉蝴蝶并饲养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4. 查资料:教师与幼儿共同寻找一些有产蝴蝶方面的资料,家长带领幼儿逛书城、科技书店收集资料。

  5. 观看蝴蝶标本录像,了解蝴蝶的'种类。

  三、 发表

  1. 成果发布会:解答有关蝴蝶的问题。

  2. 图书制作:图夹文造句、创编蝴蝶的故事

  3. 制作图夹闻版面:介绍蝴蝶

  4. 美工活动:用各种材料制作蝴蝶(刺绣、绘画、撕贴画、手工、编织等)

  5. 语言活动:故事表演

  6. 音乐活动:舞蹈、歌表演。

  四、 调查

  以种已经会的方式更深入地去探讨和记录(用家庭及走向社会方式),看有关电视作深一步了解,如discovery、科教片等。

  五、 展示

  1. 开展览会:制作蝴蝶展览的请柬,邀请小班、中班幼儿参观办报活动:发给家长--让更多人分享,了解。

我想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学习活动,走进同学的内心世界,鼓励同学说出自身的心事,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引导同学认识到应该把家长作为自身倾诉的对象,和家长之间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拉近和家长之间的距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们之间有一条沟吗

  1、同学们,让我们来听听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为何杀死自身的亲生母亲》。

  2、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故事中的主人公徐力写给知心姐姐的一封信吧。

  3、听了故事和信的内容,你们想说什么呢?

  4、你和和爸爸妈妈还有哪些抵触和矛盾吗?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想让同学通过活生生的事例明白造成这个人间悲剧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和小朋友之间缺乏理解与沟通,让他们认识到:学会与家长沟通,对家长和小朋友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二、我们的心事要告诉爸爸妈妈吗

  1、你们有自身的心事吗?都有哪些心事呢?把它写在小纸条上。

  2、教师可以把纸条收上来,读一读小朋友的心事。

  (教学这一环节时,为了充沛尊重同学,采用不署名写纸条的方法引导同学大胆说出自身的心事,并将同学的心事进行归类,看看各属于哪些方面的'问题。)

  3、当你有了心事之后,会向谁倾诉呢?为什么?

  4、有的同学愿意把自身的心事告诉爸爸妈妈,有的同学却什么也不愿意对爸爸妈妈说,这是为什么呢?(把同学双方的意见分别写在黑板上)

  5、教师总结归纳,引导同学认识到:有些事情作为未成年人必需自动控制家长,有些事情告诉家长是对自身有协助的,提高他们对与家长交流这件事的正确认识。

  三、情感激发

  1、出示一个图案设计:图案由涂实的红、绿、蓝三个圆组成,红色的在上,绿色、蓝色的在下,三个圆交叉在一起。

  2、同学们,你知道此图案是谁设计的?表示什么意思呢?

  3、此图案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男孩设计的《家长报》的报头,让我们听听他的设计意图吧!

  (红圆代表我,绿圆代表我妈妈,蓝圆代表我爸爸。红圆与绿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妈爱我,我爱我妈;红圆与蓝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爸爱我,我爱我爸;绿圆与蓝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妈爱我爸,我爸爱我妈!)

  4、听了小男孩的设计说明,你有什么想法吗?

  5、总结:是啊,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你们长大了,有属于自身的秘密了,可你们和家长之间永远有割舍不了的新情,也永远都有沟通的必要和理由。

我想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抓住重点句理解诗歌的内容,大胆想象,充分表达

  3、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大胆想象,训练发散思维

  教学难点:

  展开丰富的联想,自由表达并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经常听一首歌,今天我把它带来了,你们想听吗?

  (播放歌曲《种太阳》)

  师:美好的愿望总能引起我们无穷的幻想。窗边有个小姑娘常常托着下巴,甜甜地想,她在想什么呢?

  2、展示小诗:白天的太阳多红多热,

  是不是有个火炉烧得正旺?

  晚上的月亮多明亮,

  是不是有面镜子挂在天上?

  夜空的星星闪烁金光,

  是不是仙女把珍宝镶在天上?

  (a.师生合作读 b.学生齐读)

  师:你们的小脑袋里是不是和她一样有许多想象、幻想,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自由畅谈)

  二、新知

  1、学生互相读文

  师:文中的小作者一定特别想让你知道他的愿望,现在就跟你的小搭档读一读,千万别让他失望,如果你认为你的搭档读得很棒,就竖一竖大拇指。

  2、师配乐朗读

  师:听你们读得那么尽兴,老师也想读读,大家同意吗?希望大家能够闭上眼睛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表达看到了什么)

  3、学生带感受练读课文

  4、学习第一小节(师:谁愿意把第一个美好的幻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a.生读,生评

  b.自由读文

  c.学生自由畅谈读后感受

  d.带感受练读前两句

  e.指名练读(师:随着风儿悠荡,悠得真轻、真美

  多美啊,像神仙一样…… )

  f.师读后两句,生谈听到了什么

  g.带感受练读该句

  h.引导背诵该小节

  5、学习第二小节

  a.生读,生评

  b.自愿读文(师:谁还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师:感觉到你长大了)

  c.抓住重点句“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

  (师:这是被春风拂过,春雨滋润的土地)

  d.齐读“长啊,长”(师:我仿佛看到了你们就是柳树的根须,正在蓬勃生长)

  e.引导背诵该小节

  6、学习第三小节

  a.带感受齐读

  b.默读并质疑

  c.讨论“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d.愿意朗读的学生齐读

  7、学习第四小节

  a.师生合作读文

  b.思考: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

  (提示:我要飞到宇宙,探索宇宙的奥秘。)

  8、练习背诵(出示提示,自愿起立齐背)

  9、讨论:“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三、延伸

  1、自由表达自己的愿望、理想

  2、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写下来(配乐创作)

  四、课后小结

我想教案 篇7

  目标:

  1.观察动物的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诗歌中的稚拙美,学习创编诗句。

  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

  过程:

  一、观察动物图片

  师:(出示小象图片)这是谁?小象的什么地方最好玩?

  幼:小象的鼻子最好玩,长长的,很有趣。

  师:为什么?

  幼:它可以喷水、滑滑梯、荡秋千。

  师:假如你有长鼻子你想干什么?

  幼:喷水浇花。

  幼:搬木头。

  幼:和另一只大象握握手。

  幼:给小朋友当滑梯。

  师:(出示小猴图片)这是谁?你想跟小猴玩吗?如果你有条长尾巴,你想干什么?

  幼:可以倒挂在树上。

  幼:和小猴的尾巴拉拉勾。

  师:(出示小鹿图片)看,小鹿的头上长着什么?

  幼:角。

  师:对!是犄角。如果你有犄角,你想干什么?

  (师、幼一起模仿小鹿的犄角,自然引出“顶牛”游戏。)

  二、学习朗诵诗歌

  1.有一首诗歌,写的`就是刚才我们讲的事情,名字叫《我想》。

  2.教师示范朗诵一遍。

  3.师幼一起朗诵2-3遍,边朗诵边做动作。

  三、表演诗歌

  1.你喜欢诗歌里的哪个想法?

  2.我们一起来学学诗歌中的“握握手”“拉拉勾”“顶顶牛”。

  四、创编诗歌

  师:(出示袋鼠的图片)看到袋鼠,你想到什么呢?

  幼:我想有个大袋袋。

  师:要大袋袋干什么?

  幼:坐进去。

  幼:和袋鼠捉迷藏。

  师:(依次出示兔子、河马、螃蟹等动物的图片)看到XX,你会想到什么呢?你想干什么?幼:看到松鼠,我想有个大尾巴,和松鼠用尾巴比跳伞。

  幼:看到鲸鱼,我想有个大鼻孔,和鲸鱼打水仗。

  幼:看到企鹅,我想有一身长绒毛,和企鹅到南极去探险。

  幼:看到长颈鹿,我想有个长脖子,和长颈鹿用脖子拔拔河。

  幼:看到小兔,我想有对长耳朵,和小兔用耳朵拉拉勾。

  幼:看到蚂蚁,我想有对长触角,和蚂蚁用长触角说说话。

  附

  我想

  看见小象,

  我想有个长鼻子,

  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

  看见小猴,

  我想有条长尾巴,

  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看见小鹿,

  我想有对长犄角,

  和小鹿用椅角“顶顶牛”。

  我的公开课教案,一波三折,很累,但幸好结果是成功的

我想教案 篇8

  这是一在加拿大的留学生写的记叙文。文章真实地记叙了在加拿大学习期间遇到的两次募捐的情景,以及自己受到的启发教育,说明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是一个人应有的美德。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意识到同情弱者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时候,自己也会受到陶冶。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深刻含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阅读方法:

  采取独立阅读、自主感悟、交流反馈的方式阅读课文。

  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

  你有困难的时候,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吗?你有什么体会?你帮助过别人吗?有什么体会?学生交流后可导入本科,设问:作者捐了钱,还想对募捐者说声“谢谢”,这是为什么呢?

  2默读课文,自主感悟。

  (1)让学生认真默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理清全文思路------全文写了两件事,依次是儿童募捐,另一次是退伍老兵的募捐,由此应发了“我”要对这些募捐者表示感谢的心情。

  (2)认读生字新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讨论读了这课文的体会,对于如何理解作者要感谢募捐者的想法,教师要做适当引导。

  3、交流反馈。

  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真善美的美好人性教育。

  4、扩展延伸。

  说说自己今后该如何去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的帮助,或者写几句阅读这文章的体会。

  5、检查识字。注意氛的读音,区别与募相关的形近字“幕墓暮”巩固对“募”的理解。

我想教案 篇9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情趣,并尝试写诗歌。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3、使学生更加体会教师职业的高尚,并进行尊师教育。

  活动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活动难点:

  使学生通过活动,体会教师职业的高尚。尝试写诗歌。

  活动准备:投影仪、VCD、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的'工作多么辛苦,教师的心灵多么美好,他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他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了他的学生为了达对教师的感激与敬慕之情,人们把每年的九月十日定为教师节。今天,同学们你们想对培育你们,在你们内心深处留下永恒印迹的老师们说些什么呢?

  板书主题:老师,我想对你说!

  二、组织活动

  1、组织学生观看与教师相关的生活影片。

  边看边讨论,边想:你明白了什么?哪些教师的行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2、同学间讨论。教师参与。

  3、组织朗读。

  (1)学生朗读课前准备好的关于歌颂教师的文章。

  同桌评论。(可以加动作,注意用真情去读)

  (2)学生自由练读,同桌间互相朗诵。。

  (3)小组选代表上台朗诵。

  (4)自由挑战小对手,看谁最棒。

  4、练写诗歌。

  (1)教师指导。

  要求:注意格式,让学生紧扣主题,抒发自己真实情感 。

  (2)学生自由练写。

  (3)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读自己 的作品。

  (5)学生自己自由评议。

  三、教师总结。

【我想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我想飞……01-26

我想和你做朋友教案简短03-04

幼儿园中班《我想》教案12-27

幼儿园大班我想飞教案03-19

优秀教案!中班语言教案《我想帮忙》附反思04-03

想飞的乌龟教案04-08

我想教学设计01-13

中班教案《想让你开心》10-30

《我想》课文教学反思06-24

中班语言教案:想飞的小猫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