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健康的教案优秀(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健康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健康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整体把握课文,反复朗读,领悟文章中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教学重点:
学习从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体会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中认识自尊的可贵。
教学难点:
认真阅读课文,能够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分析,懂得什么是尊严;从哈默的故事中受教育,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解题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尊严》,尊严是什么意思?(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重。很有自尊)
2、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一个寒冷的冬天,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这群逃难的人他们为了躲避灾难,背井离乡,个个面呈菜色,又冷又饿,疲惫不堪。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家家烧火做饭,款待他们。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是不是所有逃难的人都这样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呢?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年轻人。这是一个怎样的年轻人呢?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第25自然段
1、请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图中画了什么。(板书:杰克逊、年轻人)
2、上一节课老师布置大家读课文第25自然段,划出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把体会写下来或与同学交流。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3、请同学们汇报你划出的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
4、同学们读得多认真、多仔细呀!
5、话中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可以看出什么?年轻人这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
6、朗读第二句话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个词看出来,从哪里看出来?请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7、杰克逊大叔怎么回答?大家一起来回答这个问题。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这么回答?
8、朗读第三句话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与我一定要劳动,才得到这些食物。再读读这个句子,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9、杰克逊大叔尊重这位年轻人,他怎么说?
10、杰克逊大叔满以为这次年轻人肯定会吃这些食物了。他猜对了吗?
11、朗读第四句话年轻人站起来说。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体会。从哪里体会到的?再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12、杰克逊大叔觉得这位年轻人怎么样?你怎么知道的呢?(板书:赞赏)
13、年轻人这坚定的态度,深深打动了我们,也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杰克逊大叔为他提供了捶背的机会,那么,年轻人是怎样为杰克逊大叔捶背的?请大家读出第五句话: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14、年轻人付出了劳动才接受了食物,饥饿难耐的他吃起东西来是什么样子的?(狼吞虎咽)一起读读第六个句子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课文中还有哪个地方也用到狼吞虎咽这个词?找出来,比较一下两个句子。
课件出示:
(1)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15、分角色朗读文中三处对话。
三、略读课文第67自然段
1、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要留下这位年轻人?
2、杰克逊大叔是怎样评价年轻人的?一起读出这句话。
3、杰克逊大叔既说年轻人什么都没有,又说他是个富翁,这是不是很矛盾?为什么?现在什么都没有是什么意思?富翁是什么意思?
4、当这个年轻人就站在你面前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5、同学们,你们知道文中的年轻人是谁吗?一起朗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 课件出示:哈默的图片,简介:亚蒙哈默 1898年生于美国纽约市,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西方,他被称为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1982年,他的石油公司已排名世界第八。
三、感情升华,思想教育
1、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做尊严吗?(课文讲了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哈默是个有尊严的人,赢得了杰克逊大叔的赏识与尊重。杰克逊杰克逊大叔尊重别人,看重人品,是一个懂得尊严的人。)
2、从年轻人哈默和杰克逊大叔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要靠自己的双手来获得报酬。要善良、懂得尊重别人,要看重人品。)
四、总结。
1、现在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老师搜集的几句有关尊严的名言。 要人敬者,必先自敬。-陶行知
谁自尊,谁就会得到尊重。巴尔扎克
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卢梭
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屠格涅夫
2、这些伟大的人物都很有尊严。
3、同学们,尊严是一则广告,尊严是一种力量,尊严更是一种崇高。它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因为它能使人更加发奋,更加努力。老师衷心希望你们也成为有尊严的人,做一个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人。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
2、找一找有关尊严的名言和文章。
小学健康的教案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乞丐从女主人那儿得到的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3、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意思,把握文章的特色,了解文章中的孩子与双手健全的乞丐这两个人物在表达中心时所起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乞丐从女主人那儿得到的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2、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意思,把握文章的特色,了解文章中的孩子与双手健全的乞丐这两个人物在表达中心时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乞丐吗?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2、师:在许多人眼里,乞丐是被人看不起的,是不被人尊重的。被人看不起,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这就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板书:尊严)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和尊严有关的故事。(板书完课题)请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品读感悟,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打开书,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自己能弄懂哪些问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学生汇报、交流,并提出还没有弄懂的问题。
2、对比学习他前后不同的外貌描写。
课题中的他就是故事中的(板书:乞丐),他长得什么样呢?请从文中勾出描写他样子的句子。
(1)学生勾画、汇报。
(2)师课件出示句子: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过,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
男生齐读此句,师问:他让人觉得怎样?(板书:可怜)怎样可怜?(板书:独臂)
师:当乞丐挨饿受冻是常事,遭人白眼、被人打骂也是常事。他活得没有一点尊严,真是太可怜了。谁能读读这句,读出他的可怜?
(3)可是,若干年后,他却变了一副模样出现在我们面前。请女生读:(课件出示句子)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那些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人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这时的他让人觉得怎样?(板书:体面、董事长)句中哪些词写出了他的体面?(指导学生理解西装革履,气度不凡和自信、自重,并从中体会到此时的他已拥有了做人的尊严。)
指导朗读这两句。
(4)师引导学生质疑:同一个人,原来是那样的可怜,现在却是如此的体面。此时,你一定很想知道(生:他为什么会由一个可怜的乞丐变成一个体面的董事长呢?)
3、学习第1321自然段
同学们到一个感人的场景中去找答案吧。(课件出示第1321自然段的文字和配音朗读)
(1)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2)指名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读相应句子(并板书:妇人帮助自己拼搏)
4、学习第112自然段
若干年前,妇人是如何帮助乞丐,以致于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呢?现在我们就通过品读妇人的语言来认识她吧。(课件出示妇人的四次语言)
(1)师:有一天,一个独臂乞丐来到一个妇人家里乞讨。她却是这样说的
请第一组同学读句子:(可是女主人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些砖搬到屋后去吧。)
师:妇人怎样指着砖对乞丐说话?谁来读出妇人的毫不客气?独臂乞丐向她乞讨,她却毫不客气地说了这样的话,让人觉得她(太狠心、太没有同情心)
(2)师:乞丐生气了,责怪女主人捉弄自己,可女主人并不生气,还动手搬起砖来。
请第二组同学读句子:(她只用一只手搬了一趟说:你看,并不是非两只手才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师:妇人这样做,这样说,是为了告诉乞丐什么?
(3)师:乞丐怔住了,然后搬起砖来。砖搬完了,妇人给了他20元钱。他感激地向妇人道谢,可妇人这样说请第三组同学读句子:(妇人说:你不用谢我,这是凭你自己的力气挣的工钱。)
师:与第一句对比,你现在对妇人的看法改变了吗?说说理由。(妇人是为了让乞丐明白可以靠自己的劳动生活,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活得有尊严。妇人是在真正地帮助乞丐。)
指导朗读这句。
(4)师:妇人的孩子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要叫乞丐搬砖。母亲对他说请第四组同学读句子:(母亲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师:一样又不一样,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为了理解这句话,请同学们把独臂乞丐和文中其他乞丐比一比,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先同桌同学讨论一下,再请学生汇报。
(相同:他们都是乞丐。不同:独臂乞丐只有一只手,文中其他乞丐双手健全;独臂乞丐搬了砖,双手健全的乞丐没有搬砖;他们的命运不同。结合学生的回答,品读独臂乞丐搬砖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他搬砖的不容易。)
再来理解妇人对孩子说的'话。(一样指砖放在哪里对妇人来说是一样的。不一样指搬不搬砖对乞丐的命运不一样。因为搬就意味着把握一个机会,让乞丐有可能认识到可以靠自己的劳动生活,唤醒他们的自尊意识,脱离乞讨生活。)
如果乞丐向妇人的孩子乞讨,他会怎么做?
师:妇人的孩子代表了生活中许多像他一样的人,他们的慷慨施舍只能满足乞丐的一时之需,却无法改变乞丐以后的生活。这样,更反衬出妇人通过让乞丐搬砖而使他受到教育的方法太巧妙了。
指导朗读母亲对孩子说的话。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指板书):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妇人改变了独臂乞丐的命运。此外,改变他命运的还有他自己的拼搏。请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独臂乞丐拿着妇人给的20元钱和那条由白变黑的毛巾离开妇人的家后,又经历了一些什么事,使他最终成为了董事长?
(1)小组讨论。
(2)请学生汇报。
2、师总结:是啊,只有拥有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依靠自己的拼搏,才能取得成功。老师送几则名言给大家,齐读(课件出示):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只要愿意做,人无所不能。
(3)弱者把希望寄托于他人,强者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
板书设计:
为了他的尊严
妇人帮助
独臂乞丐-董事长
(可怜)自己拼搏(体面)
小学健康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若干个。积累“骨瘦如柴”、“狼吞虎咽”、“惬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抓住描写年轻人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领悟“人拥有尊严,就会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师讲述故事《嗟来之食》。
(1)讨论:这“嗟来之食”究竟该不该吃,能不能吃?饿汉因不食“嗟来之食”而活活饿死,你认为值得吗?
(2)总结:施舍者很神气地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滋味是不好受的。宁愿饿死,也不吃他人的施舍,这正是表现了饥饿者的尊严。
2、板书课题:尊严
二、读通课文,交流自学内容。
1、自由读文并思考:课文中讲了谁有尊严?为什么说他是个有尊严的人?
2、学生交流。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2)任选喜欢的小节朗读交流。结合正音:惬(qiè)意
(3)用简单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研读,理解“尊严”。
1、提出问题:文中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哈默有尊严?
2、学生自主圈化描写哈默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3、小组围绕问题合作研究,共同探讨。
4、课堂交流。
依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对以下词句的理解,并指导感情朗读。
外貌描写:这是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
(1)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的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2)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3)“不,我现在就做,……我再吃这些东西!”
教师总结:这是一个饥寒交迫但不失尊严的人,面对沃尔逊人的款待仍不失尊严的人、他时刻牢记不能不劳而获,要用劳动去换取幸福,这就是尊严。尊严不能简单地解释为面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尊信心、一种价值观,一种责任感,是一种不依附于他人自立于人世的奋斗精神。它是人生至高无上的精神瑰宝。
(4)辨析句子: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吃起来。
问:这两句在表达的感情色彩上有什么不同?
(5)理解句子: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讨论:你认为哈默有尊严跟他后来成为石油大王有联系吗?为什么?
小结:有了这尊严,才会使他用劳动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成为大富翁。
四、内化运用,升华情感。
1、总结
饿汉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饥饿者的.尊严;哈默宁可饿死,也不接受沃尔逊人的盛情款待,还坚持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它表现出的尊严更令人敬佩。正是有了这种自尊自立的品格,哈默才会用尊严去构筑美好的未来生活,才会成为全球著名的石油大王。
2、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你对尊严的理解。
五、拓展有关尊严的名言。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札记中庸)
3、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
六、课外阅读
知道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故事。
板书设计:
36、尊严
年轻人石油大王
不能不劳而获
教学效果反馈:
在整体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后,我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展开讨论学习,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自尊的人格。给学生印象最深的是哈默和杰克逊大叔的那段对话。学生首先谈对这段话的体会。在学生谈体会时,我发现学生仅仅停留在体会这几句话上,这时我适时和学生展开了对话:“看来哈默这时并不是很饿。”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纷纷从前后找到一些语句来反驳我:如前面的“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后面的“狼吞虎咽”等。这种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能联系全文来读书,思考,加深了对哈默自尊的体会。
【小学健康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健康的教案01-06
小学卫生与健康教案01-28
(精华)小学健康的教案01-20
小学健康卫生教案01-27
小学心理与健康教案05-23
小学健康教育教案09-02
小学健康教育教学教案11-14
小学健康教育优秀教案07-20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07-2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