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18 13:45:0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小棒、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借助直观操作和有趣的习题,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并喜欢数学。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够正确地运用表内乘除法进行计算,并且能够熟练地解决有关乘除法问题。本节课课前已经让学生准备学具和预习,已经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分走了一些,还剩的不能继续分,只能剩余”,从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还要让学生知道分后剩余部分即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表内除法

  表内除法口算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表内除法了,并且学的非常棒,老师这里有几道没有写得数的除法口算题,想请同学们一起来回答一下,读算式并直接说出它的得数。(鼓励)

  2.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同学们喜欢吃草莓吗?儿童节到了,有一个班的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个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个草莓,可以摆几盘呢?同学们可以用小棒代替,摆一摆。6根小棒,每两根分一份,能分几份?(巡视指导)

  教师:同学们是不是像屏幕上这样分的,那同学们能不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请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请两名同学到黑板示范)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强调单位的书写、算式每个部分的名称)

  教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选择用除法来列式呢?

  生:因为是平均分。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

  (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同学们在摆果盘的.时候发现原来有7个草莓,现在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呢,请同学们再次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7根小棒,每两根分一份,能分几份呢?(巡视指导)

  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剩一个草莓。

  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不能摆到盘子里?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

  师:我们把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板书:余数)

  (2)平均分时有剩余,引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你们能把刚才摆的过程再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写在练习本上。(请两名同学到前面示范)

  生:学生写出除法算式。7÷2=3(盘)……1(个)

  教师:省略号后的数字,我们把它叫余数。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谁来把刚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

  生:学生汇报。(大家再一起读一遍)

  师:那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呢?

  生: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剩余一个”

  (3)通过习题巩固认知

  p60

  (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观察课件,找出规律

  有的同学用小棒摆出了这样的规律图,请你接着写出13根,14根,15根的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除数都是多少?

  余数都是多少?

  余数可能是4吗?余数可能比4大吗?

  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3)拓展---摆五边形,三角形

  2.通过习题巩固认知(课件)

  (四)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通过学具操作突破重点;通过小组合作研讨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一)寻找生活中的例子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说一说把“谁平均分”

  师:(看到大屏幕)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什么吗?

  生:平均分。

  师:很有观察能力,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什么叫做“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师:那你们了解平均分吗?

  出示“平均分”的图片

  师:同学们刚才看到了平均分的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生:感觉很漂亮、很整齐。

  师:那你们从中发现什么数学问题没有啊?

  生1:分的都是一样的`。

  生2:每一份都是相等的。

  (二)观察图片,理解“平均分”形成表象。

  出示棋盘。

  师:这幅图有没有平均分?

  生:有,黑棋占的空间和白棋占的空间是一样的。

  出示足球场。

  师:这足球场,谁能说说它是怎么分的?

  生:左右是平均分的。

  师:我如果让左边的场地(门)大一些,右边的场地(门)小一些行不行呢?

  生:不行,因为这样不公平。

  师:对啊!其实我们什么的桌子椅子也是平均分的。如果让你的桌子、椅子小一些,让他的桌子、椅子大一些,行不行啊?

  生:不行。

  师:所以说“平均分“是非常公平的。

  二、探究新知

  (一)动手分一分探究平均分的概念。

  探究6的平均分。——理解定义

  师:如果让你们自己分一分,会平均分吗?

  生:会。

  出示6个苹果。

  师:请用数学的语言说一说你所看到的。

  生:我看到了6个苹果。

  师:我们手中没有苹果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呢?

  生:扣子。

  师:好,(听好老师的要求)请在学具袋里每人拿出6个扣子。拿出之后迅速做好。

  动手操作。

  师:表现的真好。那就用自己手中的6个苹果来分一分吧!

  学生开始操作。

  师:想一想还有其他分法吗?

  (学生都摆出来之后让学生说一说)

  (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1个)

  (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

  (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

  师:老师也想分一分,学生产生质疑?

  生:分成的两份应该是同样多的。

  出示定义:

  师:只有每份分得同样多才叫做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谁能帮老师分一分呢?(重新让学生整理。)

  说说分得过程。

  师:这是谁分得?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吗?

  生:……

  (学生边说边板书: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

  小练习:

  做一做。

  1、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2、把9个草莓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3)个草莓。

  判断一下,哪组是平均分?

  1、2、3、4、

  探究15的平均分。——找到平均分的方法。(一个个的分)

  试一试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怎样分?

  要求:不能重复,并且一个不漏的摆出来。

  师:请同位两人准备15个扣子,自己试着分一分。

  动手操作:两人一组。并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分的啊?几个几个的分的?你怎么想到一个盘子分2个?(分3个?)

  师:你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分3个)分得正好。

  生1:我想到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所以每盘3个的分。

  生2:我想到除法:15除以5等于3。所以,每盘是3个。

  师:你是一个善于动脑思考的孩子。我们下一步就会学到有关于除法知识。今天我们所学的平均分就会与我们将要学的除法有关,所以请同学们认真听。

  把12平均分。——区分:1、分成两份。2、每份两个。

  师:好。现在快速的把12平均分成2份。

  师:看这幅图,谁能说一说,它是怎么平均分的?

  生: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个。

  (二)探究“把6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几份?”

  师:那现在想一想,如果“有6个苹果,每2个苹果分一份,可以分()份。”

  师:拿出练习纸,我们可以怎么表示呢?

  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画一画。

  师:你有没有发现你摆的图形和前面摆的哪一个是一样的?

  生: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这幅图是一样的。

  师:这两幅图的分法都是平均分。那看来一幅图可以有两种说法。

  (再让学生说一说,看着一幅图说两个意思。把其他的分法也说一说,然后最后只剩一幅图和两句话。)

  小练习:画一画,圈一圈。理解每份分成几个的题。(两个题圈一圈)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是不是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

  课件演示:

  12个果冻,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12个果冻,每份3个,分成了4份。

  练习:

  1、看图说一说。

  (1)有6盆花,每3盆一份,分成了( )份、

  (2)有6盆花,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盆、

  2、填一填

  (1)10个,每2个一份,分成了()份。

  (2)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个。

  3、

  (1)10个气球,每()个一束,分成了()束。

  (2)10个气球,平均分成()束,每束有()个。

  三、课后总结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生:平均分)

  什么样的分法才叫平均分呢?(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平均分的方法:(生:可以一个一个地分,这样比较准确;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这样比较快一些。)

  像“每几个一分”的说法。说几个一分我们就几个为一份。

  师:同学们这节课学的东西可真不少,都学会了吗?其实我们生活中利用平均分的方法可以做出很多精美的东西。大家仔细看有没有平均分的知识,在看的同时也想一想自己身边有没有平均分的例子。

  (播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

  师:看到了这些图有没有启发呢?下课之后与你的同学一块交流交流。下课。

  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词语形式和意思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9个生字,自主发现汉字的反义关系;搭配词语,积累词语、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2、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以及家乡近的来有哪些变化,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感情。

  3、通过展示台及宽带网提高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重点:识字、积累词语

  难点:夸家乡、写家乡

  课时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的资料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读探究。请学生先读读几组词语,再读读学习伙伴的话,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发现。

  3、汇报学习情况。

  学生进行学习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①每组的两个词中均含有相同的两个字,第二个词是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两个词意思不同。②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所要使用的工具;右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物品,后一个表示场所。

  4、知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词语。

  5、师小结:

  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所需使用的工具;右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物品,后一个表示场所。

  6、拓展练习:填一填。

  游泳——火车——洗衣———服装——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游戏激趣:走出“小小观察台”,我们又来到“字词游戏宫”。

  ①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仔细观察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交流识字方法(有针对性的指导“窗、恶、善、内”等读音。)

  ③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男女生或同桌对读)。

  ④去掉两个词之间的破折号,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规律后,再两字连词语,熟记反义词语,并适当运用。

  ⑤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识记9个字。

  2、我会填

  我们积累了那么多优美的`词语,你会给它们找个朋友吗?

  ①回忆所学课文,小组内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②全班交流,启发学生说说可以填什么词语,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③选择自己喜欢的短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3、我会读

  我们再到“古诗词王国”去欣赏古诗,看谁读得好,记得快。

  ①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②练习给诗配画,你觉得该画什么。

  ③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读或表演读,要读出感情。

  ④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夸夸自己的家乡。(板书:夸家乡)

  二、完成口语交际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本P56的口语交际。

  2、教教师明确要求:

  (1)、可以夸家乡迷人的风光

  (2)、可以夸家乡丰富的物产

  (3)、可以夸家乡的变化

  (4)、可以讲家乡的未来

  3、小组讨论交流

  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图片、照片等),同学间互相介绍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4、充分“对话”,夸家乡。

  (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的同学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2)、模拟“小记者”采访,如: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值得夸一夸的地方?你希望未来的家乡是怎么样的?

  5、写一写

  把自己刚刚说的内容,整理好后,组成一段夸家乡的话写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展示台

  一、接龙游戏

  1、看、说

  2、小结:词语接龙的特点是利用前一个词最后一个字,作为下一个词开头的第一个字。依次类推。

  3、如:祖国——国家——家园——园长——长大——大家

  再选词语接龙,口头说说

  光明——明天——( )——()——()

  了解—()—()——()——()

  园地—()—()——()——()

  4、让学生互相交流,看谁说得多

  二、展示收集的图片

  1、老师先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

  2、学生展示

  3、讲一讲变化

  第四课时

  一、导入

  1、听歌曲《爱我中华》

  2、导入:

  我国地大物博,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像歌曲里唱到的一样:“五十六个民族,五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国的各族人民。

  二、教学“宽带网”的内容。

  1、投影展示部分民族图片,创设情景,导入: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

  3、各小组向全班交流汇报。

  4、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5、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6、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

  7、再次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交流,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教材第42页内容

  教法设计:自主学习,探究,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小黑板等

  学习目标: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并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出示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并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三、自学指导:

  打开数学课本42页,看图,看文字并思考: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怎样列式解答呢?

  4、为什么用除法?

  5、解答正确吗?

  (5分钟后进行检查自学效果)

  四、先学

  1.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看书自学,老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下面比一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检测环节:

  出示主题图

  提问:(1)找学生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要求声音响亮,其余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举手更正。)

  (2)2名学生板演,完成P42页“想一想”指名学生板演。

  (3)2名同学板演43页练习九第1题

  (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下面的学生坐姿端正。)

  五 、 后教

  1、请学生上台更正,并指出对错。

  2、合作提升

  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方法.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找学生说一说。

  七、当堂训练

  必做题:1、

  ÷ = ÷ =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 表示( )里面有( )

  每份是( )。 个( )。

  2、 63÷7= 56÷8= 72÷9=

  口诀: 口诀: 口诀:

  2、一根28米

  长的绳子,每7米截成一段,可以分成几段?

  3、一本书玲玲看了8天,共看了72页,平均每天看了多少页?

  选做题:小明和8个同学去公园玩,买门票花了72元,一张门票多少元?

  八、抽查清

  完成课本P43页第4题。

  九、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本练习九第6、8、9题。

  选做题:课本练习九第5、7题。

  十、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6÷8=7(个)

  口答:56元可以买7个地球仪。

  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有关乘法口诀的知识。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 )=4 3×( )=6 4×( )=8

  ( )×3=12 ( )×4=20 5×( )=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二 、导入:前两节课我们对除法有了初步认识,那么我们在解决哪两种类型问题可以用到除法?

  那你能根据刚才我们总结的方法解决下面两个问题吗?(课件)

  过渡:这两名同学不但能解决问题,还能说出商,那么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出商的呢?我们今天就来解决除法求商的问题。(板书课题)

  三、新课

  1.引出除法算式12÷3。

  课件呈现例1放大图:猴妈妈从果园里摘回了12个桃子,它想给每只小猴分3个,猴妈妈这时想到了一个问题,谁能猜一猜猴妈妈想到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同学们很善于思考想到猴妈妈的问题,那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他不但列出算式还说出结果,那他是用什么方法算出商的呢?我们动手来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看看他算得的商是否正确。汇报是怎样分的。

  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我们怎样算出结果呢?

  生: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想3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4。

  这三种求商的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法方法?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求商的方法解决以下的问题。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

  (2)与你的同桌交流怎样解决问题,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3)汇报: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过渡: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中找到了求商最快的方法就是用乘法口诀求商,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求商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三、练习

  1.练习五的第1题。你能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吗?

  说说商几?你是怎样想的?我们求出商是2,如果是你来分气球,你觉得怎样分比较合适?

  2.练习五的第2题。

  (1)你能说说从画面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你能独立填写除法算式吗?并说一说用哪句口诀想商。

  3.练习五的第3题。

  师:接着我们来玩一个邮递员送信的游戏,根据图你能说说该如何玩这个游戏吗?

  生: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

  师:那我们看看哪个邮递员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四、总结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

  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带进我们的生活。

  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初步体会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3.进一步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体育馆图片。

  师引导学生:猜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看来这个体育馆能坐好多好多的人,要用一个比100大的多的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

  二、动画演示,探究新知

  老师这里有许多的小正方体,到底有多少呢?我先不告诉大家,要靠自己来数。

  1.课件演示一个一个地数,并得出10个一是一十。(板书)

  2.课件演示十个十个地数,并得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

  这么多小正方体都难不倒大家,那现在我要把我所有的小正方体都拿出来了!

  3.课件变成10×10×10立方体方块图)这个大立方体上一共有多少块小正方体?怎样数?(课件演示一层一层地出现,学生从100数到1000)

  一百为一层,2层是几个百?3个百后面是几个百?5个百再添一个百是多少?……谁能继续一百一百地数?(课件再从上一层一层地拉出数一次)这次重点强调9个百再添一个百是多少?然后思考:10个一百是(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回顾并板书:十里面有10个一,一百里面有10个十,一千里面有10个百。)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个、十、百)(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4.师:回顾我们刚才数数的过程,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

  (当物体个数不太多时,可以一个一个或十个十个地数;当数更大的数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个、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

  5.活动巩固。

  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你会吗?

  生说师拨。注意拐弯数的教学。强调10个百是一千。

  三、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第一关:在计数器上边拨边数

  介绍计数器:从右边数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还有我们以后会学到的万位。

  (1)从一百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二十。

  指名读题,提问有几条要求?

  小组合作。(找一组示范)

  指名交流

  (2)从一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百零三。

  指名读题,小组合作。

  (3)从二百二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三百一十。

  默读题目,小组合作。

  第二关:摘苹果

  地球爷爷有一双无形而强大的手,还有一个大大的肚子,可以吃得下很多的东西,同学们你们相信吗?你知道苹果成熟了往哪里掉啊?其实是地球爷爷那双无形的手给摘了,你知道是什么吗?地球爷爷已经吃了986个,往后每多吃一个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加1,你能帮他数一数吗?

  课件出示:苹果落地的动画,学生开火车从987数到1000。

  师:你能不看地球爷爷吃苹果的图,自己从987数到1000吗?学生自由数,再集体数。拍手数数,使数数抽象化

  第三关:填一填 全对的同学可以找老师领小粘贴。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今天的学习愉快吗?

  2、为什么高兴?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是十。十里面有10个一。

  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

  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百。

  千 百 十 个

  10 10 10

  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挖竹笋”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继续认识《笋芽儿》。你看,那么多竹笋就在我们眼前,咱们先来“挖竹笋游戏”。喜欢哪株,就把它挖出来,当然得认读他后面的词语宝宝。(呼唤找近义词说这两个字的特点,然后再说出这样的词、撒娇、轰隆隆这样的词还能说吗、爱抚、滋润、漆黑解释意思)然后请你放到相应位置上?按照它的生长规律顺序给排放。(学生游戏)

  2、师:看来小朋友们已经了解了笋芽儿的生长过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它,请你打开课文,自己读读,想想这是一株怎样的笋芽儿?

  二、朗读感悟课文

  1、反馈:(1)娇气的笋芽儿(2节):

  师:能学学笋芽儿的动作、神情来读读吗?(先自由读)请女同学来读读,老师为什么会请女孩子来读呢?谁能猜到。(女生读)

  师:看来老师真的选对了。请男同学学笋芽儿做动作,女同学读。

  师:撒娇是女孩子的特长,她是一种幸福美好的感觉,但不是女孩子的专利,男孩子也会撒娇,咱们把这个机会给男孩子们,让他们也来撒娇。(男生读)

  师:你们看,男孩子也能撒娇呢!

  (2)勇敢的笋芽儿(4节):

  师: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它的勇敢?什么叫“一个劲儿?能换个词吗?

  师:谁能当这个勇敢的笋芽儿来读读。

  师:还有哪句话可以看出它是勇敢的?(出示:笋芽儿终于钻出来地面。)

  师:请大家读这句话。(生读)老师发现,你们把”终于“这词读得特别响,这词里面包含着深刻的意思吗?我能否将它删去?(学生交流)

  师:看来,大家都认为笋芽儿在出土的过程中是很辛苦的,那我们来发挥想象,来联想一下笋芽儿在出土的过程中会碰到哪些困难呢?(学生想象)

  师:是啊,在这么多朋友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下,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这是多么不容易啊!让我们一起来再次读这一句话。

  师:笋芽儿是勇敢的',我们小朋友其实就是笋芽儿,正在一个劲儿地长,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要碰上困难,关键是你会不会向笋芽儿学习。让我们永远记住笋芽儿!

  (4)高兴的笋芽儿(6节):

  师:钻啊,钻啊,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此时,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小朋友,你能接下去写几句吗?(春天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自己写,然后互相交流,成一首诗歌。)

  师:那么美的春景,笋芽儿看看这儿,看看哪儿,怎么也看不够,她高兴地说:(学生接读)--”多美好的春光啊,我要快快快长大!“

  (5)(长大的笋芽儿)

  师:看,笋芽儿脱下一件件衣裳,长得多快啊!他已经从一个娇气的笋芽儿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此时此刻,她的心情怎么样?请同学们读一读,说一说。

  师:你们觉得谁最适合来演这株健壮的竹子?(从学生形体理解”健壮“,指导学生读出自豪的语气。)

  2、是啊,笋芽儿经历了这么多,终于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你说他的成长离不开谁?(自己读读课文,然后交流他们是怎样帮助她的)

  反馈交流:1、(春雨姑娘)

  师:你觉得她哪个词语读得特别好?谁再来读读学学这个温柔的春雨姑娘。

  2、(雷公公)师:他会怎样呼唤笋芽儿?

  3、(笋妈妈)师:你妈妈唠叨过吗?什么时候?你喜欢这唠叨吗?那你知道妈妈为什么这样唠叨?

  三、小结升华、拓展角色

  1、笋芽儿从一个娇气的孩子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他站在山冈上,心里多么自豪啊!此时此刻,太阳公公对笋芽儿说--

  小燕子对笋芽儿说--

  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

  2、是啊,笋芽的成长离不开春雨姑娘的滋润、离不开太阳公公的爱抚,更离不开妈妈的照顾与关怀。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帮助,他才成长的这么迅速与健壮。在你们的成长中,一定也得到过许多人的关心与帮助,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3、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朗读课文。

  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8

  上课意图:学生在学完“除法的初步认识”后,很多孩子在解决问题时都是直接利用乘法口诀计算,对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不够明确。例如,同样是用15÷3=5这道算式计算“一共有( )个桃子,平均放在( )个盘子里,每份( )个”和“一共有( )个桃子,每个盘子里( )个,分成( )盘”时,对两题的理解混淆不清,即对于“将谁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求出的是几份”这些问题理解不透。这节课,我们将试图沟通“除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减法是一种“分”的运算,而除法又是“分”中的“等分”运算,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把知识教“薄”。

  教学目标:

  1.梳理比较“等分除”与“包含除”,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经历自主表征的过程,在对比中沟通减法与除法的联系。

  3.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深人理解除法的意义,沟通减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小磁片、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质疑,自主表征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除法。(板书:21÷3=口)等于几?怎么验证它是对的?

  引导学生画一画、分一分、算一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在作业纸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画一画、分一分、算一算的表征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在交流比较中进一步明确算式表达的含义。)

  二、沟通交流

  1. 交流反馈自己的想法

  (1)乘法口诀

  (2)分一分,投影展示学生分一分的情况。

  把21个圆平均分成3组,每组7个。小磁片展示,板书:21÷3=7(个)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

  把21个圆,每组分3个,能分7组。小磁片展示,板书:21÷3=7(组)

  2. 辨析,理解除法意义

  师:两道算式中的“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对照两幅图说一说。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呢?可以用减法算式表示吗?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减了几个3?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注重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对比中,让学生直观感知两个“3”的'不同意义,进一步明确“包含除”和“等分除”的联系与区别。)

  3.对比,沟通减法与除法的联系

  师:观察减法算式和除法算式,这两道算式之间有联系吗?

  小结:每次减3,减了7次等于0,说明21里面有7个3,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相同的数,就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你们更喜欢哪种表示方法呢?为什么?

  现在,我们从21个圆片中每次移走不同个数的原片,(第一次拿走4个,第二次拿走5个,第三次拿走6个,第四次拿走6个)你能用一道减法算式表示吗?

  这道算式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同一题材的情境便于比较,有利于直观感受数学事实,有助于学生感悟除法和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呈现的答案,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除法和减法的关系桥梁,突破了难点。)

  三、编题,巩固意义

  自主编题

  根据21÷3=7,你能编一道数学问题吗?

  小结:不管是分什么,只要每份分得一样多,我们都可以用除法表示,除法就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打开思维,用生活中的实例表示21÷3=7,进一步巩固出除法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把握除法的本质)

  四、总结,回顾意义

  学了这节课,你对除法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欲言,及时梳理知识,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结合板书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是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单词句型教学及拓展

  二、教学流程图:

  Unit 8 Are these tomatoes?

  三、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与运用新单词与句型;

  2、学生理解本节课内容,能根据给的情境提示等完成基本的对话练习。

  具体体现: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习得关于蔬菜的词汇及句型,句型及词汇达到四会;

  (2)通过任务型教学,活动教学和故事教学,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与拓展学生知识面;

  (3)通过小组活动和表演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2)情感、策略、文化意识目标

  (1)通过听说,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读写,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巩固旧知识并能充分理解本课的单词及句型。

  2、让学生掌握句型:Are these tomatoes? Yes, they are. / No, they aren’t. They’re…

  难点:

  1、让学生掌握句型:Are these tomatoes? Yes, they are. / No, they aren’t. They’re…

  2、能综合运用所学句型,发散学生思维,用自己的方式表演故事。

  五、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采用多媒体PPT辅助教学。借助课件的呈现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教学策略如下:

  (1)教学方法:在本课时教学中将采用游戏教学法,歌曲教学法,故事阅读法,活动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

  (2)辅助手段:多媒体PPT辅助,真实的蔬菜。

  (3)准备材料:课件,练习纸

  (4)预计达到的教学效果: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内容进行流利对话;能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六、教学过程

  ⅠWarm up

  (1) Get greeting with Ss.

  (Purpose:通过free talk, 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放松心情,能更快的融入课堂。)

  (2)Sing a song:

  (Purpose:让学生放松心情,从愉快的教学氛围里复习相应语法知识,不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他们学生的积极性。)

  ⅡReview

  Look and guess:“What are these?”

  (Purpose:利用复习旧知识的方式,使学生更深一步巩固知识,并引出新内容。)

  Ⅲ Presentation

  (1)Show the pictures and ask and answer: What are these? They’re …

  (Purpose: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2) Have the Ss answer the questions and practice the words and learn the sentences: Are these…? Yes, they are. / No, they aren’t. They’re…

  (Purpose:通过问答引出要学习的新句型,从特殊疑问句到一般疑问句过渡)

  (3)Have the Ss practice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Purpose:学生对新授单词句型达到一定的掌握及理解,通过两两对话,提问,回答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单词和句型。)

  Ⅳ Activity

  (1) Guessing game.

  (Purpose: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即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2) Group work: Use the real vegetables and guess.

  (Purpose:真实的蔬菜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一样,让学习更贴近生活。)

  (3) Learn the text, then let the Ss act in roles.

  (Purpose: 小故事总能让学生喜欢,又能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让学生表演故事里的人物,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4)Do the exercise.

  (Purpose: 练习能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Ⅵ Summary

  (Purpose: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总结语言规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Ⅵ. Homework

  Read the story and act the story .

  (Purpose:通过布置特色家庭作业,可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检测安排:

  通过设计给学生的练习题,让学生完成后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并在该单元完成后进行单元测试,做到查漏补缺。

  八、板书设计

  Writing on the board:

  Unit 8 Are these tomatoes?

  Are these tomatoes?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They’re…

  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10

  一、背景分析

  (一)学习需要的分析

  首先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很强,特别想探求新奇问题奥秘,渴望得到新知识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其次学生需要能促进自我表现发展的学习评价,最后学生需要师生之间的心灵交流与情感的激发。

  (二)学习内容的分析

  《学棋》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主题为“勤学篇”,目的是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学习本单元课文继续以识字教学和朗读训练为重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抓住重点语句来体会,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这篇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文中的插图展示了两个学生学习时的不同表现,对比鲜明,与重点段的内容相对应,便于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三)学习者的分析

  首先对学生年龄认知水平进行分析,二年级(1)班75%同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还是不错的。其次是知识结构的分析:学生原有知识基础比较好,有85%以上同学学习新知识易接受,学习生活经验比较丰富。最后对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1)抓住学生学习好奇心很强,持久而强烈。

  (2)抓住学生获得老师和同学赞赏而出现学习的动机。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培养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2、学习方法指导目标

  在理解课文中通过反复读,抓住重点语句体会的方法和借助图对比、理解内容,积累应用好词佳句,想象能力迁移等方法,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3、学习兴趣培养目标,情感教育目标:

  (1)学习兴趣培养目标。

  通过设疑、解疑、句子创造、才艺展示,多元性的调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情感教育目标。

  通过分析文中两个学生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的描写,唤起学生对类似情景的想像,获得文章对“专心致志”的感悟,体味不同情感结果不同。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

  1、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突破方法:在反复朗读中抓住重点语句来体会,运用“对比读,句子创作,概括,能力迁移”等方法突破重难点。

  2、不同层次学生的引导方法。

  对优生采用概括内容、能力迁移,有创造性教学方法,有激发,肯定性师生评价。

  对一般学生让他们回答难度适中的问题,一定要给予鼓励性评价。

  对学困生要给予关爱和自信,让他们回答最简单问题,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及时寻找亮点的评价。

  3、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引导方法。

  导入课题→边复习边归纳上节课提出问题→反复阅读课文,指导结合图抓重点语句体会→交流解决问题→再有感情读悟出道理→学中创作,才艺展示。

  (三)教学媒体的设计

  1、教学挂图

  2、多媒体课件:

  (1)问题设计1张;

  (2)学中句子创作1张;

  (3)学中才艺展示1张;

  (4)学后随览1张。

  3、录音机。

  4、学生自带围棋。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谈话:看着同学们个个精神可爱的样子,老师真是高兴,想不想和老师交朋友?让我们一起开开心心的学习,度过这难忘的一节课。

  一、复习揭题

  1、昨天你们随老师兴致勃勃地走进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学棋)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没解决的'问题)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书,相信你们会读得更认真,领悟得更深刻,一定能把问题解决。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读的评价。

  (2)通过读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秋能手)

  (3)这一段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准确、精彩?值得你积累?

  (4)从这几个佳词中看出秋的棋艺怎么样?应读出什么语气?(赞叹)谁来读?

  (5)让我们带着赞叹的语气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秋的棋艺真高超,有两个学生拜秋为师,跟他学下棋。那么,他们是怎么学的呢?

  (1)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课件1。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①认真观察图,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和图相对应的词、句。

  ②用你认为最准确的词概括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下棋的。

  ③对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你还有什么补充?

  (3)交流解决问题。

  (4)出示课件2:

  学中句子创作:一边,一边。

  专心致志:。

  我想:要是多呀!

  (5)老师引读,男女生对比朗读第二自然段,男生读描写第一个学生的句子,女生读描写第二个学生的句子。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这两个学生同去拜秋为师,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最后结果怎样?

  (1)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后用文中的词板书两名学生学习结果的不同。

  (2)指名上黑板板书两个学生学习结果的不同。

  板书:出色没长进

  三、小结:

  那么为什么一个学生学得很出色而另一个学生却没有多大长进呢?请同学们联系第二自然段内容用“因为……所以……”阐述这篇课文道理。

  四、才艺展示:(出示课件3)

  学中才艺展示:

  ①学完这个故事,我想当播音员,把自己优美的声音留下来……

  ②学完这个故事,我想说……

  ③学完这个故事,我想表演……

  ④学完这个故事,我想写……

  五、作业:(出示课件4)

  学后随览:

  小朋友,你能背诵《读书十字诀》吗?请照着做吧!你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

  读书十字诀

  一勤,业精于勤;六专,专心致志;

  二恒,持之以恒;七习,温故知新;

  三序,循序渐进;八思,反复思考;

  四博,博览群书;九记,勤作笔记;

  五问,不耻下问;十用,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一个学生 专心致志 出色

  秋学棋

  (能手)

  另一个学生心不在焉没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