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2、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欣赏泼水节图片
同学们,这节语文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图片,想欣赏吗?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吗?
设计意图:从欣赏图片入手,激起学生对泼水节的兴趣。
2.导入新课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时,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来到聚集地,互相泼水祝福,听傣族人说身上泼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所以,人们全身湿淋淋的,却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大家知道这个节日就是(生答师板书)
“泼”是今天要学的新字,拿起小手跟着老师写一遍。泼水节今天课文中描写的这次泼水节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另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记的泼水节。板书“难忘”(结合实际理解“难忘”一词)
这次泼水节为什么另傣族人民难忘?它到底特殊在哪?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通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它读准确,
3.检查生字
(1)师:这篇课文需要我们认读的生字比较多,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现在老师想请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考一考对方,如果有不会认的,同桌一定要把你的识字方法教给他,可以帮他分析字形、给他组个词,认读完的马上坐好。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认读多音字。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认识记规律,鼓励自主识字
三、深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不用火红?你还能说几个象这样式的短语吗?)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特别还可以换成哪个词?
3.介绍周总理
4、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敲起象脚鼓”、“四面八方”、“赶来”。
(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理解“撒满”。“鲜红的地毯”:在什么情况下会铺上鲜红的地毯(特别隆重的场合,接待最尊贵的客人时。)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师读“一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花炮升上天空。”比较理解“一串串”、“一条条”。
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么热闹、隆重的场面,是傣家人为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准备的。为什么傣族人民会这样欢迎周总理呢?
a、引读句1,句2,句3。
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天天都要处理党和国家许许多多重要的事情,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当时傣族人所在的景洪地区交通非常不方便,周总理乘飞机后又改乘汽车,最后又乘渡船过江,不辞辛苦,不远千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生活的小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难怪_____―,难怪―_________,难怪―_________,―(引读句1,句2,句3)。
设计意图: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课堂气氛,唤起学生脑海中情景的再现,再次调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朗读入情入境。感受总理和人民那种无以言表的感情。
b、引读句4。
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了,人们怎能不欢呼呢?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男孩,你会欢呼______―;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女孩,你会欢呼________――;
如果你远远地看到周总理来了,你会大声欢呼_________;
如果你看到总理来到你的身边,你会激动地欢呼_________;
周总理来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傣家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大声欢着――――――。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串开放式的句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言道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7.周总理来到了人群中,你能认出他吗?
出示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他戴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指名读。
(2)、指名根据画面介绍周总理。
课文中准确生动的外貌描写,使我们在人群中一眼认出了周总理,我们发现句子中有许多描写(颜色)的词。
(3)、你能用表示颜色的词来说说插图中的人物吗?过会儿请大家猜猜你说的是谁。
这就是外貌描写,学会了吗?老师相信在你们的习作中有所体现。
设计意图: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初步懂得这是一种写作方法
8.再来看看周总理的打扮吧!齐读
仔细观察周总理的打扮,你发现了什么?(周总理的打扮和傣族人是一样的)周总理今天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打扮的一个样,显得多亲切呀!再看图,用一个词说说总理脸上的表情。(笑容满面和蔼可亲)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
总理的打扮和傣家人是一样的,总理的心也和傣家人贴得紧紧的,就是这样的一位好总理,难怪傣家人用最隆重,最热闹的仪式欢迎他,(齐读第2自然段)
五、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师:周总理来到了傣家山寨,那他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1、自学4、5、6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把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加上圆点,认真体会。
2、学生汇报师板书(敲鼓跳舞泼水祝福)
3、填空练习
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一样)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体会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一样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1、指名读7—8自然段
2、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结合感悟,表达自己的看法,流露真实情感,再次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爱戴,感受傣族人民的幸福。
六、总结:
周总理来到这里,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望不了这一天,所以这是一次(齐读课题)我们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让我们齐读课文来表达我们对总理的热爱吧!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2
【课文说明】
穿着傣族的节日盛装,踩着凤凰花瓣铺成的地毯,敲打着欢快的象牙鼓,泼洒着充满祝福的清水。啊!多么快乐的泼水节!1961年的这个泼水节,因为周总理的到来而更加幸福,更加令人难忘。这篇文章讲的就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本文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就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识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入课文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你知道傣族吗?它有什么风俗呢?
(板书:泼水节)
1961年,周总理来到傣族,和傣族人民共同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泼水节。
(板书:难忘的)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傣族,看一看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场面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找出文中要求学会的和会认的字,用圆圈和横线标出来,借助拼音读几遍。
3、小组合作练读生字。
4、用多种形式巩固生字。
5、同桌之间合作读文。
(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方式,如轮读,齐读等)
三、精读课文
1、自读自悟,学习1、2自然段:
⑴ 自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⑵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弄清泼水节的时间以及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⑶ 指导读好人们高兴的心情。
2、导读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读,思考:人们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
⑵ 从这些欢迎的场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赶来”“四面八方”“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等词句中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欢迎及热爱 )
⑶ 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迎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3、导读4、5自然段:
⑴ 设疑:
周总理是怎么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⑵ 小组合作学习4、5段:
划出有关句子,相互读一读,说一说。
⑶ 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相机理解“祝福”一词,想一想,总理和傣族人民会互相祝福什么呢?
⑷ 交际互动:
师演总理,生当人民,互相祝福。
⑸ 引导学生设疑讨论:
姑娘和小伙为什么会流下幸福的热泪?
指导朗读“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的呢”。
⑹ 你们想看看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盛况吗?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
指导朗读:让我们把人们的欢乐心情给读出来吧!自由练读4、5、6自然段,再选择喜欢的部分读给同学们听听。
4、导读7、8自然段:
师述:在这一天里,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像兄弟姐妹一样,他们泼啊、洒呀!他们笑哇跳哇!这是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多么难忘的时刻呀!让我们也一起记住1961年这难忘的泼水节吧!齐读7、8自然段。
四、扩展升华
1、课后查资料,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小组内交流。
2、收集周总理的故事,读一读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3
一、本时段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傣族人民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但这一次的泼水节是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欢庆这个节日。
二、本时段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学生的思想很活跃,课堂气氛良好。学生回答问题积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通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五、本时段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识字、写字和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2、如何使学生走近周总理,走进傣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感受节日的热闹和人们的喜悦。
六、本时段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第一板块:解题激趣,营造氛围。通过图片和课外资料的补充,初步了解周总理,初步感受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尊重了学生的阅读需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我考虑到学生理解的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在读书时做记号,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来感受、体验文章蕴涵的感情,同时,这也是一种读书的能力和习惯。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三模块;品读课文,理解内涵。
第四模块;总结课文
七、本时段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尊重了学生的阅读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理解的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在读书是做记号,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来感受,文章润涵的感情。
八、本时难忘的泼水节
爱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段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4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语文教育:教学设计《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语文老师教你学语文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们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们笑着,跳着,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语文教育:教学设计《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语文老师教你学语文
《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读1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铺、盛”的拼音和组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周总理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
多方式朗读,合作探究,通过学习,理解课文中心思想,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中心思想,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的思想感情,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傣族人民的热情,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人民为什么爱周总理。
教法:“创设情境、媒体辅助法、范读法,引导点拨法”等。
学法:“讨论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法、自读自悟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教师: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走进傣族,看看他们的《泼水节》是怎样的。
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4。板书“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今天,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读课文10分钟,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教师学生一起评价。
3。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5。教师指导本课生字的学习,注音,加组词。学习多音字:“铺、盛”的拼音和组词。学生做笔记。
二、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重点指导:“恩”上半部不是“田”;“泼”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凤”不要写成“风”;“鲜”,鱼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寿”下边的“寸”要写小一些;“脚”三个部件的高矮不同。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自己写的字,大家互相评一评。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
重点理解词语:理解“火红火红”(ABAB)“一年一度”(ABAC)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
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所以他们特别高兴。
教师:好了,今天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三自然段。作业是抄写本课生字,注音并组成,下课。
感谢你看到最后,让我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意义,请动动你的手指头,在文章右下角给我点个“赞”,这个“赞”对我非常的重要,代表了您对我的认可,谢谢鼓励。记得关注哦!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06-27
难忘泼水节教学反思09-26
难忘的泼水节的教学反思06-21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05-15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11-30
《难忘的泼水节》语文教学反思08-16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09-18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通用08-03
《难忘的启蒙》教学设计资料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