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分数意义说课稿

分数意义说课稿

时间:2022-11-09 10:30:4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分数意义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意义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意义说课稿

分数意义说课稿1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下面我将从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主产生,理解单位“1”,理解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2、理解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应用意识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

  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依据: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课程标准关于“数与代数”内容安排上,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会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知识,学习好了本节课知识为以后学习分数的运算、性质等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与代数知识。教材编排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帮助他们感受单位“1”,理解分数单位,所以学好本节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基于对学情的分析。五年级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学习,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分数,在教学时与相关的知识相结合。而本节课是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是一节概念性质的课程,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分数的.意义概念教学时,创设生活情境,化抽象为具体、直观,调动生活已有的经验来理解分数的意义。

  也据此,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分数的意义”,由于学生第一次学习分数的本质意义进行学习,因此,我将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二、说教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本节课我的教法以启发探究和引导发现法为主,教会学生用语言表达分数的意义,并在生活中得以运用。

  三、说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能力。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由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计算、推理”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的学法指导让学生采用自主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实践突破难点。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知。

  1、通过橡皮泥的合成与平均分,让学生用不同的数来表示。

  2、交流分数的产生及生活中的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物,为学生创设智力陷井,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对分数的各个部分的名称进行了一次再现的过程。再次为下面学习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做好铺垫。学生从历史、现实的生活中,初步了解分数的产生、应用的广泛性,呈现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合作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分组合作,操作研究;

  2、反馈交流,汇报自己的

  (设计意图):在三年级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表示,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为概括分数的意义做好准备,同时为理解单位“1”做好铺垫。

  3、归纳定义,认识单位“1”;

  4、认识分数单位,深化单位“1”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的异同之处,使学生透过表象发现本质,再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得出分数的意义,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单位。

  (三)拓展延伸,强化认知

  1、创造分数:9个橡皮泥,第一个同学取它的,第二个同学取剩下的,发现什么?

  2、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图形,只露出了一部分,我只知道是这个图形的,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还能知道这个图形是什么样的吗?画画看。(一帆风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画隐藏的图形,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四)数形结合感情数学之美

  老师这里有个图形,你们能用分数表示出阴影部分的大小吗?(八卦图、椭圆)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审美观念。

  (五)总结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新知,谈收获,给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相互提醒,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通过直观的图形展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感悟数学的价值,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五、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的“做一做”。

分数意义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资料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十册第五单元的资料。这部分教材教学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的意义,分数的读法,分数的组成及分数单位,这部分知识,是学好分数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要资料之一。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有关概念,如分数的单位、分数的组成等,对进一步学习分数、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白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其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2、经过分数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本事。

  3、学生受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四、设计理念

  1、让学生经过充分的自主活动,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从很多的具体实例中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构成分数概念。

  2、重视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在解决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中,完成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注重对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为了进一步地帮忙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分一分学具,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观察、猜测、推理等数学活动得出分数的意义及认识单位“1”。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看看今日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变化?教师还给你们带来一位老朋友,你们想不想见见他

  板书:14

  师:你们认识它吗?它是谁?这是一个什么数?对于分数,你有那些认识?

  2、感悟分数的产生.

  二、操作探究

  1、学习分数的意义

  (1)、经过操作体会14的意义.

  取出材料袋中的材料表示出14。

  提出要求:先自我独立操作,尽量想出不一样的方法,再用阴影部分表示出14。学生操作,小组交流。

  展示汇报: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操作成果?

  学生展示、汇报。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14。

  (2)、出示练习纸:看图填上适当的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并说明分数的意义。

  (3)、认识一个整体.

  出示一个橙子,师:我如果要把一个橙子平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这个橙子的多少?

  出示5个橙子,问:此刻我这儿有多少橙子?如果放在一个盘子里,能够怎样说?如果放在一个袋子里,又能够怎样说?放在一个盒子里呢?

  小结:我们能够把这5个橙子看作一个整体。

  师:此刻我要把这盒橙子平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几个?吃了这盒橙子的几分之几?再出示一盒水彩笔,提问:此刻我手里拿了什么?我们能够把它看作什么?此刻我把这盒水彩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盒水彩笔的几分之几?

  举例:我们还能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4)、操作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取出8跟小棒和12面小旗,用其中的一种,把它平均分一分,再用虚线在图中表示出来,然后完成下头的填空题。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5)、认识单位“1”.

  自学课本74页第一小节。

  指名汇报自学情景。

  出示单位“1”的概念,齐读。

  (6)、小结分数的意义

  小组讨论、交流: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

  小结分数的概念,学生齐读。

  2、练习应用.

  (1)、说出下列分数的意义,并找出单位“1”。

  黑兔是白兔的23;

  女生是全班学生的47;

  已经修了全长的38;

  西红柿是黄瓜的12。

  (2)、完成课本“练一练”。

  三、课堂小结.

  今日这节课我们一齐研究了什么资料?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意义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基础。

  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们可以确立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学设计,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对一些感性材料去伪存真地整理和加工,抽象出分数的本质特征,从而理解分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单位“1”的理解与分数意义的归纳。

  教学难点:分数单位的理解

  四、说教学设想

  1、《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应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应此,在设计上我让学生“填一填”、 “说一说”、“议一议”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数的意义,最后在“想一想”中让学生进一步内化、精炼自己的思维,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归纳出了分数的意义。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在举例大量感性材料后再归纳出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轻松谈话:“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你们知道哪些与分数有关的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指明了道路。

  (二)整体感知

  1、整体出示例1的图: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说出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让学生独立完成,因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旧知,重点是放在分数所表示什么上,学生边叙述老师边板书,突出“平均分”、“表示这样的”关键词,然后告诉学生月饼我们可以称作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可以叫做一个图形、1米长的线段可以叫做一个计量单位、6个圆可以称作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像这样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者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一个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因为这是规定的,所以有老师来告诉他们,接着用追问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

  2、接下来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说说3/4是把谁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呢? 5/8、3/5呢?

  3、然后让学生根据刚才的.例子说说什么叫分数。引导学生慢慢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分,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样学生由感性的认识上升了到理性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

  (三)认识分数单位

  1、在学生认识什么叫分数的时候一气呵成认识分数单位。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接着让学生找出3/4、5/8、1/3的分数单位

  3、我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它的分数单位是?100份呢?a份呢?若干份呢?让学生很快领悟到分数单位的含义。

  4 弄清一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四)在后面的练习中抓住本课的重点进行训练

  1、把谁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几分,表示这样的几份。

  2、桃子图用追问的形式,为什么涂得都是2/3,桃子个数却不一样呢,从而让学生抓住重点:找准单位“1”。

  3、分小棒意为让学生明白单位“1”相同的时候,平均分的份数不同,一份数也就不同了。同时也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活学活用。

  4、从直观转向抽象,找出生活中分数的分数单位“1”,让学生轻松解决难点。

  5、激趣练习:请2个学生站起来占谁的几分之几。

  6、“破碎的数”引发学生对分数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分数意义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等实践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3.教学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4.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是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直观观察思考,让学生充分感知,再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突破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准备一把米尺,让学生测量黑板的长度,在测量中发现不能正好得到整数,那么引发学生想到用分数去表示剩余的不足,这就引出了分数的产生。

  2.让学生利用学具一个圆片、一根细绳、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4,领悟出可以把一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单位“1”。然后出示五个苹果和六个熊猫的图片让学生表示其中的1/4,让他们用八支水彩笔自己去分一分表示1/4,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3.在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归纳出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让学生再次动手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得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分数的意义,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分数的产生

  通过让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发现剩余的不足,提出问题剩余的.不足怎样来记呢?然后在展示古代人测量物体长度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分数那时就已经产生了,最后通过展示两个孩子分东西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过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理解单位一的含义

  教师先展示一个平均分成四份的长方形,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里1/4的含义,然后再让学生利用桌上的学具自己通过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表示其中的1/4,请学生代表到投影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紧接着教师出示平均分成四份的一条线段和一个圆,让学生说一说这里1/4的含义,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把一个长方形、一个圆、一条线段看做一个整体,随后展示四个苹果,让学生说一说其中1/4的含义,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把四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然后出示六个熊猫的图片,提问学生能不能把六个熊猫看成一个整体,紧跟着提问学生还可以把生活中的那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这时提出单位“1”的概念。接下来回到熊猫图片让学生看图片自创作出一些分数,同时教师板书学生说出的分数,并带着学生分析分子分母各是什么含义,这时教师叫学生随机说几个分数并说说它的含义,最后让学生自己先总结分数的意义,然后教师归纳补充得到分数意义完整的概念。

  3.分数单位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整数425的计数单位,然后指出分数也有计数单位叫分数单位,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复述分数单位的意义并举例说明,在这里引导学生归纳:分数单位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也就是若干分之一,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有一个分数分母来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最后通过学生和教师配合做的小游戏加深学生对分数单位的理解。

  (三)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在提出分数意义的概念后分糖果得这道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后面的三道练习都是通过具体实际巩固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3.隐藏香蕉的这道题是训练学生变换思维去考虑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然后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分数意义说课稿5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而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计算本事和逻辑思维本事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标指出,我们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推理本事和初步的演绎推理本事。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运用已有的数学概念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确定、推理的思维过程。要掌握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既依靠于学生的数学认知状况,又依靠于教师的教学措施。仅有加强概念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各种数学本事。

  本课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学习活动,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了学生,让学生小全员参与,共同探究。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在概念的引入和构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他们供给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说教材:

  知识基础:学生在二年级时学习了平均分,对于平均分及除法已经深刻理解并掌握。在三年级上的时候,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明白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加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

  《分数的'意义》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第一小节60-62页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这个单元包括六个资料。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本节教材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三段,即三个层次的资料组成。经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能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本节课是这部分知识的起始课。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的从分数的产生,从份数与除法

  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技能。对于小学生而言,分数比较抽象,目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分数也不多,所以理解和掌握是比较困难的。教材的编排比以往更重视用直观的手段帮忙学生体会、理解有关知识。

  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题时都要用到,所以,学好本单元资料,尤其是理解分数的意义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只是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说学情:

  既然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认识了分数,那么到了五年级,他们对于分数究竟还明白些什么?这节课的起点应当在哪儿?带着这个问题我对学生进行了一项前测:

  要求:一个分数,用你喜欢的方式说明它的含义(画图、文字叙述等等)。情景如下:

  结果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画图的方式,用一个实物,如一个苹果,一块面包或者是用一个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个别1个孩子选择了线段图。事实证明学生掌握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经过以上分析,孩子对于分数的认识已经有了必须的基础,能够准确地描述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得到一个分数。那么本节课的教学中应注意些什么呢?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思考一:为了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应当利用三年级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为基础,供给平台,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主动获取知识;思考二:要找到把许多物体组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与把一个物体平均之间的内在联系,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强调单位“1”的概念,揭示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思考三:另外根据五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并且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既要对学生的形象思维给予支持,也要为学生的抽象思维供给能够发展的空间。学生仅有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并且去操作,去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资料,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这一抽象概念。

  说目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对高学段的要求及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经过动手实践,使学生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子、分母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2.在分析、比较、辨析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本事。

  3.在进取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单位“1”的理解

  教学方式:体验、探究式学习

  教学手段说明:以很多学具为载体,引导学生想一想,动手画一画,分一分,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积累感性材料,帮忙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说流程:

  见课件

  说教学过程:

  第一大环节:本课的开始经过分一个月饼,产生引出在分物或测量时,在分物或测量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是:

  第二大环节:

  第一层:回顾旧知:教师为学生准备学具,一个苹果、一个月饼、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表示四分之一,并说明自我所分图形表示的含义。

  观察我们刚才分的这些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分的都是一个物体)最终引出小结:我们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

  以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理念:引领学生感受分数的产生,经过分一个物体,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分数的含义。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伊始,在简便的聊天环境中,引入分数,勾起学生对分数已有知识的回忆。在接下来的一系列学习中,引导学生理解能够把什么平均分,“在生活中”还能够把什么看做单位“1”。经过学生熟悉的事物,将抽象的分数具体化。

  第二层: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扩展单位“1”

  1、经过分一些物体4块月饼,8块月饼,20块月饼,一大堆月饼的四分之一,

  让学生观察,教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能够看做一个整体,一个整体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设计意图:数量逐步递进的月饼的设计就是对于单位“1”扩展的一个研究,学生感到自然,易于理解单位“1”的概念,

  2、同时让学生观察都是四分之一,有什么相同和不一样之处?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逐步体会到用分数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单位“1”

  设计意图:扩展对单位“1”的认识,能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感知分数与平均分什么物体及物体的数量无关。

  第三层:动手操作分6个月饼,体验分数得到的过程,丰富对分数的认识

  经过把六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3份、6份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分月饼,表示每种分发用分数表示,并得出每种分法相对应的数量,从而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教师监控:为什么同样是平均分、同样是一份可是分得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小结:同样是把6个月饼看成一个整体,能够平均分成二份,也能够平均分成三份,还能够平均分成六份,有不一样的分法,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得到的每一份也就不一样。

  设计理念:《课标》中指出:教师的教学应当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本节课从传统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数学开放,把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努力探索新知,让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的纳入到学生的直接体验中体会单位“1”相同,分的份数不一样,得到的分数也不一样。在此环节中学生自我动手去分一分,兴趣高涨,真正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由具体感知到构成表象,再逐步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第四层:概括分数的意义

  1、让学生观察这些分数都是怎样得到的?

  预设: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能够用分数来表示。(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监控:若干份指的是什么?(分母)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什么?(分子)

  小结:我们在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基础上,今日又明白了能够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进一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经过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构成过程,在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拓展对分数的认识。

  第五层揭示分数单位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分数(指着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分子都是1,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

  得出:像这样表示一份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第三大环节:分层练习,深化提高:

  练习1,的设计意图:借助直观展开练习,发散学生的思维,巩固分数的意义。选择不一样的单位1

  练习2,三个猜一猜的练习更加深学生对于分数量、率对应关系的理解,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分数应用题做好铺垫。

  练习3,是一道开放题,拓展学生思维,数学课是思维的体操,让学生充分动脑。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分数意义说课稿6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为后序学习活动积累经验。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概括。

  教学难点:多个物体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过程:

  课前小活动:老师手里拿了几只粉笔,用数字几表示粉笔的支数?现在老师手里拿了这么多粉笔,谁能用数字1表示这么多粉笔吗?(一些粉笔,一堆粉笔,一捆粉笔,一把粉笔)师:看来很多粉笔放在一起,也能用数字1表示。如果老师把这些粉笔放在一个盒子里,你还能用1表示出这些粉笔吗?

  一、直接导入,唤醒旧知

  出示分数四分之一,让学生读出这个分数,问:是什么数?关于分数,你了解了什么?(分数的组成---分子分母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数线分别表示什么?分数表示什么?)

  师总结: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进一步研究分数。

  二、自主探究,交流建构

  (一)、以旧知引入新知。

  昨天老师布置了作业,请你在一张纸上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四分之一,请大家拿出自己所创造的分数四分之一,说一说你是怎样创造出四分之一的?

  (二)汇报反馈,进入探究。

  (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的。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创造。老师有意识的找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的'。如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对比找出共同点,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板书: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用四分之一表示。

  (2)把四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出四分之一的。

  还有学生画了四个物体,如四个三角形、四个圆形、四个正方形,也得到了它的四分之一。我们一起看一下: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指着说:四个三角形中一个涂色的就是它的四分之一。师:一个涂色的三角形是谁的四分之一?使学生明白这一个涂色的三角形是这四个三角形的四分之一。师强调,原来你把这四个三角形看做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几份组成的,每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怎样才能让人一眼看出你这四个三角形是一个整体呢?引导学生说出在四个三角形外面画一个集合圈。怎样让人一眼看出是四份呢?引导学生用虚线分开。这样以来别人就能一眼看出你是把四个三角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分,涂色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个四分之一。让学生用刚才的一句话说说自己平均分的四个圆形、四个正方形如何得到四分之一的。为分数的概念学习做好铺垫。

  (3)进一步理解表示多个物体的

  学生利用给的三幅图依次表示。(一个集合圈中有8个三角,另一个集合圈内有12个三角,第三个是空白圈。)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反馈操作情况。谁选了八个三角表示了四分之一。说说你是怎样表示出四分之一的。(把8个三角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就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谁选了12个三角形,又是如何得到四分之一的?谁选了空白集合圈,又如何表示了四分之一。(把这个圈平均分成四份,一份涂上色,涂色的部分就是它的四分之一)。以上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随即课件演示。

  大胆猜测,这个空白集合圈内可能放的是什么东西?(苹果、圆形、正方形、人、铅笔……)再猜一猜,可能放得是多少个,(1个,4个、8个、12个……),师问,可能是2个,3个5个吗?学生摇头,师随即课件演示把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把5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也能表示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师:看来一个物体能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平均分,一个物体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能用自然数1表示,我们还给它起了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什么?请看课本68页中间一句话。(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共同的名字叫什么?思考这里的1为什么加上了引号,使学生明白,这里的1不仅能表示一个物体,还能表示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所以加了双引号表示特定的含义。

  除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想到哪些分数?说一说

  (4)、理解分数的意义

  ①在练习纸上想办法创造出你想表示的分数。学生汇报作品。学生一边展示给大家看一边说,说完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如把14个方框平均分成7份,其中的1份表示单位1的七分之一;15个圆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表示单位1的五分之三……

  ②对比这几幅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师总结像这样平均分成2、3、4份……都可以说成平均分成若干份,若干份可以是比1大的任何一个自然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引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看书68页,什么叫分数。让学生读一读,找出重点词,画出着重符号,读一读,读出重点词,边读边理解其中的含义。

  (5)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

  刚才大家动手分出了很多分数,这一部分都是几分之一,这些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看课本68页最下面一段话,让学生自己理解什么是分数单位。

  师反馈:对照刚才学生分的几分之一说,这里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也就是四分之一可以是一个分数单位。七分之一也可以是分数单位……,那么五分之三的分数单位是什么,五分之三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班里的班长***占一他所在一横排人数的几分之几?他占所在一竖列人数的几分之几?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个1角,1个五角共五个硬币。(2)、

  一个硬币

  是硬币总个数的(),

  是总钱数的()

  (3)、按要求操作:

  1、取出9枝彩笔中的1枝,用分数表示()。

  2、取出剩下的,取出了()枝彩笔。

  3、要剩下,应取出()枝彩笔。

  四、回顾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意义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将为以后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

  (2)、学情分析:由于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对学生学习有着一定难度,尤其是对单位“1”的理解,所以在教学时,需要将抽象的知识与直观形象的场景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目标:

  我设计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数学出示好奇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借助图形感知、类比推理,让学生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让他们主动参与,把抽象的教学变为直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理解整体和单位“1”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让学生必须明白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在一定情况下,分数虽然一样,如果选取的份数不一样,看作的整体也是不一样的,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所以要多举实例,多加比较,多方引导,才能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画一画、折一折、说一说、讲一讲、做一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说教学流程:

  为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这节课我设计了1、创设情境,认识 “1”2、类比推理,揭示单位“1” 3、沟通单位“1”,归纳分数的意义 4、借助分数,归纳分数单位5、应用升华,深化分数的意义6、学生谈收获六大环节进行,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来达到预设的目的。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认识 “1”

  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来表示?

  1可以想象成一个物体,也可以也可以想象成一堆、一些物体,也就是说任何物体不管有多少,不管有多大,只要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都可以想象成1,1既然无所不包,我们就在1上加个引号,由此引出“1”

  第二个环节:类比推理,揭示单位“1”。

  通过3个苹果作为“1”,类比推出6个苹果,12个苹果,18个苹果中含有多少个“1”,有几个1就是几,3个苹果所看作的“1”,其实就成了一个计量的单位,从而引入单位“1”。

  第三个环节:沟通单位“1”,归纳分数的意义

  通过1个月饼这个单位“1”那么,下面5个月饼、1个月饼、不完整月饼,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再通过1个长方形、1米这样的长度单位、8个圆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知分数和整数与单位“1”的联系,再通过不完整的月饼、长方形、1米这样的长度单位、8个圆片观察、对比,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第四个环节:借助分数意义,归纳分数单位

  通过分数(、、)的再认识,你能利用手中的图案,涂一涂,你最想表示的一个分数。引导中还有多少个,中还有多少个,从而归纳出分数单位。

  第五个环节:应用升华,深化分数的意义

  练习是巩固新知的必要手段,我设计了:

  1、现实生活中,分数的确很多。同学们之所以看到的不多,还是因为我们关注的视野还不够开阔。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报刊了解更丰富的世界时,你会发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真的离不开分数网络中分数。

  2、自我检测。(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红色部分)

  3、给出分数 1/4 ,取其一份1、2、3朵,深刻理解整体有多少朵。

  以上练习的安排,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认知情况;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更加了解分数的意义的欲望。。

  第六个环节:总结升华 应用分数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小结: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什么数?你能说说吗?

  2、能不能谈一谈分数在你身边的应用呢?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教学内容,我分了两版进行板书,既突出了重点,也强化了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分数意义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书P60--62《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分数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是他们在四年级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以及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的学习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尽管教材在知识呈现上显得比较简单,但是使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知识点较多,一共有五个。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 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习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在分析、比较、辨析活动中,拓展思维、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学习虽然不是从零开始,但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对概念的理解还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朦胧到明晰的过程,所以这一过程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充分感知,形成表象,把理性知识物化在演示、操作过程中,使具体形象向抽象转化,建立分数的概念。基于以上教学理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1.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2.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感知—表象—抽象)

  3.让学生在练习巩固、内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具体安排有四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忆旧引新。

  师:关于分数,你们已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学生可能会谈到分数的读写法、分数的产生、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简单分数的含义等(如1/2 1/4),这时教师作适当的小结。

  (二)提供材料,学习新知。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利用实物感知)

  根据学生在前面提到的'一个分数作例子(如:1/4)让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师:你能否用学具袋中的学具(学具袋中有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多根小棒、多个正方体)来表示1/4?

  (1)小组合作分一分或摆一摆

  (2)大组汇报(边说边展示作品)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的表示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归纳说明单位"1"的含义。

  (5)列举单位"1".

  2.利用图像,加深感知。(利用图像感知)

  (1)出示图例(略)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其中两个不能用分数表示)。

  (2)说一说它们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围绕以下几点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A、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可以用"1"表示;

  B、"平均分",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

  C、其中的一分或几分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3.创造分数,加深理解。

  用画图的方法把12个小正方体分一分,画一画,表示出一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给同桌听。分数有:1/2 1/3 2/3 1/4 2/4 1/6 2/6 5/6 1/12等

  4.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师:我们已学了那么多的分数,那什么叫分数?

  (2)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3)最后接着问: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会是多少呢?(自学书本书p62)

  (三)巩固练习,强化意义。

  数学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节课练习的安排主要体现本节课的基本内容、重难点。

  1.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1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2.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2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3.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3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四)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节课我采用说一句话的形式来总结课堂。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你能用一个分数说一句话吗?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分数意义说课稿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指导学生在理解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的同时,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数:(出示投影)

  (1)在12届亚运会中,各国金牌情况如下:中国占40.3%,韩国占18.5%,日本占17.4%,其它国家占23.8%。

  (2)五(三)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85%的人获优秀成绩,15%的人成绩达标。

  提问:谁知道这些数是什么数?

  师:这就是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什么是百分数?怎么读写百分数,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

  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2.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还要来复习有关知识。

  提问:这两道题的结果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是一个分率。)

  导入新课:由上面两道题可以看出,分数既可以表示量,又可以表示两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请你们看看下面题中的分数表示什么?我们今天学习的百分数又表示什么?

  (二)讲授新课

  (投影)

  1.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六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五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

  提问:第一问怎么列式解答?

  提问:五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怎么做?

  副标题#e#

  提问:根据所得的数,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年级三好生人数的比例高吗?你能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为什么?(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不容易看出。)

  讨论:怎样做才容易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呢?(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根据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小结:像这样分母不同的分数进行比较时,一般要进行通分,使分母相同。尤其是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中,通常把分母化成是100的分数,这样便于比较。下面我们把这两个数变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几,也表示三好生和年级总人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练习。(出示投影)

  (1)一个工厂从一批产品中抽出500件,经过检验,有490件合格。合格的比率是多少?

  品与产品总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学校图书馆有文艺书900本,有故事书450本,故事书占文艺书的几分之几?

  3.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什么?(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提问:请你们想一想,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什么关系?(分组讨论)

  小结: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就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提问: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关系?(倍数关系。)应不应该有单位名称?

  4.学习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提问:百分数和分数比,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相同点: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不同点:形式不一样。)

  百分数应该用什么形式表示呢?

  (1)写法:写百分数时,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表示。写百分数时,去掉分数线和分母,在分子后面添上百分号。例如:

  (板书)百分之九十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 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 写作108.5%。

  (2)读法:读百分数时,只要把百分号看作分母是100,百分号前面的数看作分子,就可以和分数一样读了。例如:

  17%?读作百分之十七;

  0.03% 读作百分之零点零三;

  15.2% 读作百分之十五点二。

  副标题#e#

  5.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讨论)

  百分数是分数中的一种情况。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数量,又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所以分数后面既可以有计量单位,也可以没有计量单位;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没有计量单位。

  (三)巩固练习

  1.第125页做一做,在书上做,然后订正。

  2.第126页第1,2题,做在练习本上。

  3.(投影)判断: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3)百分数的分母一定是100。

  (4)五(三)班45人,体育全部达标,达标率100%。

  4.填空:

  (1)一本书看了40%,表示占的40%。如果书是100页,看了页;书是 200页,看了页。

  (2)一条公路,修了25%,还剩%没修。

  (3)火车的速度比汽车快25%,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

  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题,因为有了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可让学生讨论后解答。

  5.一个工厂十月份的产值相当于九月份的百分之一百零八,写出这个百分数。十月份的产值比九月份的多了还是少了?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

  你知道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都在什么时候用百分数吗?(在计算优秀率、合格率、体育达标率等方面。)

  师:百分数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希望同学们学好百分数并学会在实际中应用。

  (五)布置作业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引用日常生产、生活中运用的百分数的例子,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对分数意义的复习,引出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做了铺垫。同时初步渗透转化思想,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教案通过对分数、百分数的分析、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在练习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百分数意义的练习,达到了在知识点的关键处或难点处进行重点练习的目的。在教案中列举了一部分生活中使用百分数的例子,目的是引起学生对百分数的兴趣,了解百分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身边,逐步学会使用百分数。

分数意义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分一分、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通过例题说一说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cn-teacher.com)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件展示,回顾旧知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说出对分数的了解。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过说一说理解单位“1”的含义。

  (1)课一开始,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入手,接着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并尝试说说各个分数表示的意思。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2)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突破。引导归纳,通过比较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学习,去探究,体会、理解单位“1”并结合实际谈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2.动手操作,领悟分数意义。

  (1)先通过说一说一步步的揭示分数的意义。

  (2)练习结合具体实例说说分数的意义。

  五年级一班的三好学生占全班认数的9分之1。适当引导学生把全班人数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9份,三好学生有这样的2份,像这样对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学生在应用中不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而且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3)再次操作,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学具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为概括分数的意义作准备。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在数轴上表示各分数。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分数意义说课稿11

  一、课堂材料

  1、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第一学时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单元在说、分、画、写、折、画等体验活动中,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营造相互合作、开拓进取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源于现实生活的理念。

  3、 教学重点:树立“单位”的概念,理解分数的含义。

  4、 教学难点:理解单元的概念。

  二,教学方法

  学生从易到难,从浅到深逐步理解事物。虽然在之前的研究中,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为了让学生理解“单位”的概念并进一步阐明分数的意义,他们必须遵循自己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归纳、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穿插自学和实践。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演示,学生可以充分感知、比较和总结,突破由多个对象组成的整体也可以视为一个单元的困难1,逐层逐步推进,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

  三、教学方法始终指导着

  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与学习方法密不可分。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 教学生如何探索知识。老师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些实践材料,包括8个棋子、2个糖果、10个豆子和一张熊猫的照片。学生们被要求使用这些学习工具将它们分成点,画一幅画,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它们折叠起来。然后观察和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单位1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测量单位,还可以是一个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达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 引导学生掌握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总结事物本质的方法。经过实际操作和比较,学生们得出结论,单元“1”也可以是由许多对象组成的整体。让学生进行两次操作,认识到由于拷贝数不同,拷贝数不同,生成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含义,并进行总结:将单元1等分为几个部分,表示一份或多份的份数,称为分数。

  四、教学程序

  (一)展示资料,了解通过对话自然引入的分数生成让学生通过调查向大家清晰地讲述自己,让学生有一种满足感,培养学生对学习成绩的兴趣,并感受到取得成绩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索未知

  1、复习旧知识,准备学习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第一次理解单元1的含义。

  (1)老师说:12除了把一个苹果分成两部分外,拿一个苹果还能意味着什么?为了便于学生学习问题,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实用材料(8个围棋、1米长的绳子、一张圆形的纸、一张熊猫画等),将他们分成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绘制和折叠,并尝试用这些学习辅助工具表达12个。

  (2)小组沟通和分享结果

  每个小组派代表到物理投影仪,向大家展示他们的操作方法和结果。

  (3)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重点难点问题。

  例如,当学生使用8个棋子和6只熊猫来表示12的分数后,教师展示课件,并通过视觉演示让学生清楚单位可以是一个圆、一个测量单位和一个由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

  (4)引导和总结。在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后,让学生发现、学习、探索、体验和理解单元1并讨论该单元结合实际情况,体验单位生活

  2、再次操作并理解分数

  (1)的含义第三,让学生用学习辅助工具表达不同的分数。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相同的学习辅助工具表现出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到不同的分数。如果份数不同,分数也会不同,为总结分数的意义做准备。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尝试总结分数的意义

  (3)阅读课本第86页,自学分数的意义。

  (4)5738例如,合并分数的含义以及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三)反馈练习

  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规范教学,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知识,达到培养和提高的目的。为了将面向所有人的教学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取得成功,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1、使用分数表示下图

  2、中的彩色部分使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片中的彩色部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以上两个问题是基本练习。目的是突出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3、在游戏中赢得红旗

  男女团队,派代表到前线赢得红旗,但要听从老师的指挥。如果你得到了正确的红旗,它将属于这个团队。如果您得到错误的机会,它将自动转移到下一个团队。老师将是先发者,其他学生将是小裁判。女生代表走到前面,拿走所有211人,男生拿走剩下的19人,女生拿走剩下的14人,男生拿走剩下的23人,女生拿走剩下的12人,剩下的一方将奖励全班。

  该题的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

  (四)全班总结,揭示主题

  在这节课上,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含义,并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还有很多关于分数的知识!学生们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老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下一节课。

分数意义说课稿12

  一、说教学资料: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资料。

  二、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明白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从而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经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本事目标:使学生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构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本事。

  情感目标: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进取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理解单位“1”。

  教具准备:作业纸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经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本事。

  2、学法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经过然后观察、讨论,比较,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能够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到达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讨论、观察、比较后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并经过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不一样,产生的分数也不一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首先,经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一个饼分给4个学生,怎样分大家才公平?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明确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1、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为了突破这难点便于理解和认识,我先引导学生联系每个分数观察各是“把什么平均分”,关注平均分的对象,感受平均分的对象包括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其中异常注意对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理解:之后以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说明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通常看做单位1,依据各类具体事务抽象出单位1,使学生体验与认识:忍受追问上头表示的分数中,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用具体对象支撑对抽象的单位1的理解。有具体到抽象,再把抽象的概念赋予具体对象,帮忙深化理解。

  2、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用单位1平均分来分别解释、说明每个分数的含义,从抽象的层面分析、体验每个分数的含义,之后让学生综合这些分数“都是怎样得到的?”思考不一样分数表示的含义的共同点,抽象分数本质的特征,然后依据交流出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说出怎样的数是分数”,水到渠成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3、认识分数单位

  4、动手操作,领悟分数的意义

  让学生在作业纸上表示出不一样的分数,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单位1相同却表示出了不一样的分数,从而得出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不一样,分数也就不一样,深化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巧设练习,深化新知

  练习的设计有浅入深,分为基础性练习和实践性练习,不仅仅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把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最终设计游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分数意义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这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对分数深入学习和探究,认识单位“1”,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较完整建立分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概念的内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产生的现实背景,设计了两幅插图,前一幅从历史角度,表现了古人度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测量物体时由于得还到整数结果,而产生了把一个单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后一幅图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发,给出了两个小朋友分一个西红柿、一块蛋糕、一包饼干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个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样通过测量与分物两个实例,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到分数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在建构分数意义时,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举例说明1/4的含义,然后运用适当的图片、图示从两方面来说明,1/4可以是一个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接着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引入分数单位这个概念时,教材是以“做一做”提供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时,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逐层深入地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数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活动来理解分数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直观观察思考,让学生充分感知,再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突破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把对学生学法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1、情境导入。

  教学中,我直接引入新课,提出“三年级对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创设了两个情景来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从历史的角度,先创设了古人在测量石头长度,发现剩下的不足一段,说明分数从那时就产生了。我给出了在现实生活中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物体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通过测量与分数两个实际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教学时,我先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直观操作来举例说明1/4的含义,这也是对三年级学习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得到1/4的复习,同时也为学生创新学习作准备。新知识的生

  长点就是让学生感知也可以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后也可以得到1/4。教学时,我出示了一组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表示出它们的1/4。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会惊奇地发现1/4可以是一个物体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的1/4。我就顺势告诉学生这上面例子中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用分数1/4表示。这也是对教材中小精灵提出的说明1/4的含义的一个完整概括。这种以旧知作基础,从实例引入,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具体的感知材料。

  教学中,我结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让学生把对“一个整体”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们身边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后,可以表示哪一个分数?”我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举一些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例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通过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数例子,并说明含义。接下来教学把“一个整体”抽象成单位“1”,具体来理解单位“1”的含义,这是概括和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把单位“1”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很自然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

  有了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单位“1”来说明什么叫分数?根据学生的认识顺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完整建立了分数概念。接着引导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义进行剖析,强化了对分数意义理解,较好突破了难点。

  3、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在设计练习时我也是分层次、有梯度来设计练习。“做一做”设计有两层意义,既是对前面刚学习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以后学习分数单位提供了实例,我结合这道题,引导学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数线表示含义。教学分数单位时,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自学方法,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来掌握这一概念,培养了学生的一种自学能力。

  练习第1题两道填空题通过具体实际来巩固对分数概念、分数单位的认识,接下来的3题都是借助直观开展练习,巩固分数概念。第

  2题表示的是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第3、4题是把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最后的小游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总之,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己建构数学概念,并能自觉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去。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到位,没能很好处理预设学生成问题等,请领导和老师多多指导。

分数意义说课稿14

  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学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百分数意义是分数意义的延伸,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利率、利润、折扣等实际问题。教材首先说明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百分数,初步使学生知道百分数的重要性,然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的意义,最后说明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对于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自我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

  基于对课标的把握,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交流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针对以上教材学情的分析及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把握,我设计了以下由三个环节构成的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件出示近视率的统计、学校兴趣小组情况、产品合格率、饮料及毛衣的成份等图片,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百分数。然后让学生交流在生活中发现的百分数,说说是从哪里收集的。由此引出课题并板书。 [一位教育家说过: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满足了学生这一需求。通过观察课件中出示的图片和展示学生从生活里搜集到的资料,让学生体验到百分数在生活里应用广泛,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形成对百分数的初步感知。]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来引导学生逐步展开对百分数意义的探究。活动一,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搜集来的调查资料,说一说其中的百分数的表示什么意思。引导他们说出什么占什么的百分之几。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数的百分之几。然后,让学生议一议百分数在生活里的实际用处,百分数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这一活动的设计,联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感知百分数的意义,同时明确百分数的好处,便于比较。]

  活动二:自主学习百分数的读、写法。分三个层次学习:首先,让学生先自由看书,再小组交流百分数的读写法。然后,汇报百分数的写法,学生容易把百分号写不好,这里老师要重点指导百分号的写法,做示范。第三,汇报百分数的读法,学生容易把分母是100的分数的读法与百分数的读法混淆,要指出两者的区别,这里可出示不同的百分数让学生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通过自学、探究、讨论,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活动三:自主探究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课件出示一组含有分数的关于奥运会筹备情况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辨别其中哪些分数可以改成百分数,哪些不能。

  学生在做出判断后,组织学生讨论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并小结。 [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这一组数学信息,利用对比的方法来辅助理解概念,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我力争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活跃的课堂学习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在群体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有利于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内化为表象,形成思维。] {在第二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他们熟悉的生活素材和已经具备的分数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在自主互助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既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技能,又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第三个环节:巩固基础,拓展提高。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第一个活动:明辨是非。在这里出示一组基础判断题,考查学生关于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的掌握情况。

  活动二:我是设计师。这是一个拓展活动。发给每位学生已标明百分数的方格纸,让他们用涂色的方式设计出喜欢的图案。活动三:看信息、谈想法。在这里我展示多条有关耕地面积、环保调查、水资源状况等方面的含有百分数的信息。让学生说一说想法。

  [在这个环节,练习题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趣味性、和发展性,让学生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又拓展了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在设计本课时,根据理念的把握,我力求突出下面几点:

  1、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互助学习。

  2、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培养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进行决策分析的能力,强化他们的爱国意识、环保意识、健康意识等。

分数意义说课稿15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根据这一理念,结合本节教材内容,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出发,充分利用学生自主搜集的数学资料和信息,为学生创设一个“数学就在我身边”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

  百分数对于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多少已有过接触,比如:出勤率、投篮命中率、酒精浓度、含糖量等等。所以对于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地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同时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对分数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会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在本课内容中,教材十分重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设计了“议一议”“说一说”、“练一练”等活动。在充分研读教材后,我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结合实际设计了通过交流学生在生活中收集到的百分数引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新课标的要求是“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本节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会用百分数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百分数的现实意义,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并结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有数学思想的情境,体现数学价值。本节课的引入选择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小常识——篮球队选拔队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引出百分数的意义。在交流同学们收集生活的百分数时,充分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相关。

  2、拓展学习空间,体现教育的广泛性

  课前要求学生查找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资料,引发学习兴趣,扩大数学素材的信息量。课中设计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将生活中鲜活的题材使数学小课堂延伸到社会的.大课堂,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中,教育与生活与数学学习融为一体。

  3、重视数学知识身后的现实意义,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

  出示有关百分数的信息,让学生关注数学应用,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结合实例培养学生情感。课尾设计的“送上一句话(成功=1%的灵感+99%的汗水),与学生共勉的情境,以产生课堂总结的韵味,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二)学法:

  现代教育要交给学生方法,交给他们终身受用的知识。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下,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注重数学学习的情感化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已内心的想法,营造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合作。在学习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2、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活动的,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需先让学生“动”起来。小组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把数学教学与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习动机。

  3、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化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主动进行学习,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轻松活泼。这样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使其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

【分数意义说课稿】相关文章: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1-14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06-08

《分数的意义》的优秀说课稿06-08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5篇11-26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5篇)12-02

【推荐】分数的意义说课稿三篇01-31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12篇01-17

关于分数的意义说课稿汇总5篇11-25

五年级数学《分数意义》说课稿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