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大班语言教案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资料:
我唱歌儿骑着马青青的草,红红的花,我唱歌儿骑着马。什么马?大马。什么大?天大。什么天?青天。什么青?山青。什么山?高山。什么高?塔高。什么塔?宝塔。什么宝?国宝。什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目的:
理解高低层次((高)塔>山>树>马>人>草)理解句号,问号。学会顺口溜。理解回答语的意思。将儿歌背诵出来。
准备:
图片一张,教材里面;将儿歌抄写在黑板上,准备回答词的生字卡片。
步骤:
一、
1、齐声朗读3遍。
2、提示:看图画,把图画中的东西一一说出来。
3、按高低次序把事物讲出来。
二、游戏:
老师问,学生答。同时在学生答时将对应的生字卡片拿出来。学生问,我来答。可以闭着眼睛和小朋友玩。分组游戏,老师将首句有感情的朗读出来。2组孩子问,2组孩子答。然后反之,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问答方式。反复练习。
三、完成以后老师带读一遍。
预期效果达到,基本孩子能背读这首儿歌。要求在家巩固联系家庭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做游戏,爸爸妈妈问,我来答,我来问,爸爸妈妈答。回答语中的`生字1个抄2遍。加强儿歌的记忆。认识的生字指出来,并把拼音写上去。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2、培养儿童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
准备:
曹冲称象的课件。
重难点:
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过程:
1、谈话导入。
如果你想知道一样东西有多重,应该怎么办?(儿童讨论)
2、分段欣赏故事。
古代有个皇帝叫曹操,他可遇到难题了。人家送给他一头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大象,他问:“谁有办法能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办法?(儿童讨论。)
(1)分段欣赏,教师讲故事从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到曹操听了直摇头。
问: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他们想了什么办法?
(2)分段欣赏:教师讲故事从这时候,曹操五岁的儿子曹冲站出来说到结束。
问:1大象的'重量称出来了吗?
2这是谁想出来的办法?
3他是怎么来称大象的?(说说称象的顺序,儿童一边说,教师一边画图示)
3、欣赏曹冲称象的课件。
(1)为什么曹冲要在船上做记号?
(2)石头为什么要放到大象沉到的位置呢?(因为这样石头的重量就跟大象的重量一样重了。)
(3)你们觉得这个办法这么样?那觉得想出这个办法的曹冲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4、再次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古时候虽然没有像我们现在这么先进的称重的工具,但他们能通过动脑筋来称出东西的重量,所以我们以后碰到困难的时候应该要多动脑筋,尽量自己来把问题解决。
课评:
经过上一次研讨活动后,我们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全面修改,把故事进行分段教学,这更加促进儿童理解故事内容,尤其更能区别大官们与曹冲的称象方法。
活动中,儿童对曹冲的方法了解得较好,重难点解决得较轻松。
教学时,教师的暗示性语言较明显,这会打击到儿童发言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不露声色,沉稳教学。
出示图示时,不一定要按顺序出,可以根据儿童的回答出示,如果没有按顺序回答,就可以让儿童进行讨论,这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参与积极性,还可以调动儿童的主动性。
最后一环节设置得较老套,结束太快,欣赏完故事后,可以让儿童进行一下讨论:我们年纪小,那我们会做哪些大人们的事情呢。然后再进行一下,这样就显得较婉转了。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及背景,理解故事情节,大胆想象,掌握儿歌内容。
2、体验儿歌的幽默性。
3、学会商量分配角色,合作进行表演。
准备:
1、呼啦圈5个、绳子18根
2、实物投影仪
3、录音机、磁带
过程:
一、观看图片,引出主题。
1、小朋友们好,今天动物乐园又有什么趣事发生呢?请小朋友坐好一看。(实物投影仪出示图片一)。
提问:
(1)你们看图片上有谁?(小狗、老虎)
(2)它们在干什么?(抬花轿)
(3)平时都是人坐轿子,今天老虎倒享起清福来了,那抬花轿的又是谁呢?(小狗)
(4)那我们来数一数有几只小狗抬花轿?(8只)
(5)为什么要有八只小狗抬轿?(稳)
(6)想一想老虎坐在轿中感觉如何?(舒服)
2、出示图片二提问:
(1)哎呀,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小狗抱着腿)
(2)小狗摔跤,轿子差点翻身,老虎会对小狗怎么样?
3、出示图片三提问:
(1)小狗气得汪汪叫,老虎却在干什么?(睡大觉)
(2)老虎这么欺负小狗,小狗是不是很生气,我们大家来帮小狗想个对付老虎的好办法?(幼儿自由讨论,说出想法)
(3)你们的办法都很好,我们来看看小狗用的什么办法。
4、出示图片四原来小狗们把老虎从山坡上抛下来,我们来学一学小狗,一起喊口令,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倒了。
5、动物乐园的趣事好听吗,故事太长了,我们可以把刚才听的`故事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想听吗,儿歌的名字叫《小狗抬花轿》(出示图夹文儿歌)。幼儿朗读。
二、游戏活动:
小狗抬花轿规则:九人一组,八人做小狗,拉一根绳抬轿,一人做老虎,站在圈内坐轿,边说儿歌边做动作,把儿歌的动作做出来,幼儿游戏2~3次。
三、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叫〈小狗抬花轿〉,老师把儿歌用歌唱的形式把它唱出来,你们想听吗?幼儿听音乐,结束活动。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内容与要求:
1、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知道夏天到了要上小学,能有上小学的愿望。
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难点:休止符的停顿
材料与环境创设:歌曲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说说夏天的季节特征并能用好听的歌声表达)
指导语:“现在已经是夏天的季节了,夏天的季节是怎么样的呢?”
“夏天了如果下场雨那该多好,多凉快呀,我们一起来唱首《下雨了》的歌曲吧。”
1、复习歌曲《下雨了》
注意用处理声音的轻响,嘴巴圆圆的唱。
二、熟悉歌曲旋律(在律动欣赏等形式的帮助下让幼儿理解歌词、熟悉歌词,熟悉歌曲的旋律,帮助幼儿解决歌词内容)
1、欣赏歌曲旋律
“今天我这有一段关于说小学生事情的音乐,我们来听听。”
“你猜猜里面的小学生在干吗?”
2、再次欣赏旋律
“我就是小学生,你们猜猜我在干什么?”
小结:做个小学生要小手放放好,掏出新课本,看看书,写写字,举手发言声音响。
3、欣赏歌词,配律动
“你们想不想也来学做小学生,我们一起来做做”(老师念歌词)
三、学唱歌曲(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模拟小学课堂,在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的同时让幼儿学会唱这首歌曲,并在这部分解决休止符的'停顿)
“我们今天也要像小学生一样开始上课了,今天我们上的是音乐课,歌曲的名字叫像个小学生,上课!。”
1、教师示范唱
“你最喜欢哪一句?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2、幼儿集体唱
3、“你们本领大,一首好听的歌曲就学会了,好了,现在下课!”
三、音乐游戏(为了让幼儿知道小学生每节课之间有10分钟的休息时间,在这个休息时间里面可以做做小游戏,更好的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现在下课了,我们去操场做游戏吧”
游戏:小动物与大灰狼
注意:大灰狼来了,小动物不能动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借助“颠倒”所产生的滑稽好笑的新奇感,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2、初步学习创编儿歌,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
借助儿歌,让幼儿体验“颠倒”带来的滑稽、好笑。
活动难点:
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图片、幻灯片
一、弯腰看世界
说说与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二、出示幻灯片,学习儿歌。
1、让幼儿说说看到些什么?你的心理有什么想法?
2、你为什么想笑?
3、学念儿歌。
三、创编儿歌。
1、小朋友看到过哪些有趣,“颠倒”过来的事情呢?
2、出示图片,让幼儿创编,并请能干的幼儿进行表演。
四、带领幼儿到外面找找,有没有跟“颠倒世界”里一样的事呢?
活动反思
1. 你见过幼儿弯下身子从胯下向后看吗?此时此刻幼儿表现出来的正是一种颠倒过来看的心态——追求新奇。利用幼儿的这种天性,我们创设了“颠倒”的学习意境。这一情景不仅有趣,而且能使幼儿以颠倒的方式来重组自己的知觉经验,自然而然的“比较”着颠倒前后的'知觉影响。“比较”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引发幼儿“比较对照”的兴趣是这个活动的目的所在。这种“比较“不是教师牵引下的刻意训练,而是充满趣味的,在学习情情境中自然地、积极地进行着得。因此,对幼儿表现出的对滑稽有趣的追求应该鼓励,而不应制止。
2. 绘画活动中,不应过多注重绘画技能,而应侧重于幼儿的大胆想象。绘画活动放在第二课时。
3. 活动后,可组织幼儿进行“颠倒世界“活动,让幼儿弯下腰看活动室的环境布置或操场上的场景等。注意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幼儿太过劳累。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目的:
⑴ 听听音乐,想象出夏天里动物们之间发生的一些事,并用绘画表现故事的情节。
⑵ 指导幼儿掌握编故事的基本方法。
准备:
⑴ 知识准备:日常生活中多听、多讲有关动物的故事。
⑵ 绘画准备:掌握各种动物的基本画法。
过程:
1、引出话题:夏天又到了,天气真热,许多小动物都出来玩了,听听谁来了?
⑴ 优美、轻快的乐曲:鸟、兔子、小鱼、小猴子。
⑵ 沉重、笨拙的乐曲:鸭、大象、熊、熊猫、鹅。
⑶ 凶狠、恐怖的'乐曲:狼、狮子、老虎。
2、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并会用语言表述。
这么多动物都来了,可真热闹呀!那他们来到哪?想干什么?
图1:有山、有水、有树。水中有荷花,是一幅夏天的图景。
图2:草地上有座小房子,有棵果树,天上有太阳。方法:由远至近,由整体到局部。拓色:将水粉用水粉笔涂在玻璃板上,然后用铅画纸覆盖在玻璃板上拓色。
3、幼儿学习用绘画来表现故事情节
⑴ 在背景图上添画上各种小动物。
⑵ 根据自己的画面编讲故事:
4、要点:名称、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主要活动。
播放音乐,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编的故事,其余幼儿听后进行评讲。
活动延伸
⑴ 在教室里开辟表演区,让幼儿戴上头饰,继续自由创编并表演故事。
⑵ 利用来园活动,组织幼儿选图,添画再讲述故事。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2、幼儿观察故事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讲述故事情节。
3、幼儿懂得接纳自己、接纳别人,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活动准备
耷拉着耳朵的兔子物偶一个,故事中出现的各种情节画面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出示物偶,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只小兔子和我们平时看见的有什么不同?
(幼回答,)这只小兔子有点特别,他的一只耳朵总是搭拉着,怎么也竖不起来。他想去找朋友玩,可是发生了很多事。你们想不想知道发生了哪些事吗?
2、展开: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a·讲述第一段,提问:布布去找小伙伴们玩,小伙伴们是怎么对它的?要是你,你会怎么做呢?(幼回答)。那我们看看布布是怎么做的?
b·讲述第二段:后来布布想竖起自己的耳朵,那小朋友们知道,布布用了哪些方法吗?(幼回答,师出示图片)。那小朋友知道布布成功了吗?(幼回答)小朋友们布布接下来会怎么办呢?如果是你们,你们又要怎么做呢?
c·讲述第三段:布布听了医生的话,想到“耳朵为什么要一样大呢”?又想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耳朵也都不一样。那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到自己有什么是和别人不一样的?
d·讲述结尾:小朋友们,布布又一次找伙伴们玩,伙伴们又怎么对它的呀?(幼回答)那最后小伙伴们喜欢布布吗?布布为什么笑得最开心?
3、完整地讲述一遍
师:布布有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伙伴们应不应该取笑它?(幼回答)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我们小朋友也有特别的地方,比如有的小朋友胖,有的小朋友矮。但只要多运动,不挑食,身体就会健健康康的。我们看到一些特别的小朋友,也不应该笑话他们。
活动延伸: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
故事内容: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兔子,雄的、雌的、胖的、瘦的、高的。矮的、聪明的、愚笨的·······不过所有的兔子一对竖着的长耳朵。可小兔子布布有点特别,他的右耳朵一直耷拉着,怎么也竖不起来。布布找小伙伴们玩,小伙伴们笑他:“你的样子真滑稽,快把你的耳朵竖起来,你应该和我们一样才对。”
布布一心想竖耳朵。他倒挂在树枝上,而富哦倒是直了,可他总不能一辈子都挂在树上吧。布布干脆把耳朵遮起来,他把奶奶烧汤的锅子戴在头上,小伙伴们看到他的怪样子笑得更厉害了。布布又在耳朵上插了根胡萝卜让耳朵竖起来,小伙伴们问:“可以咬一口你耳朵里的胡萝卜吗?”布布把小树枝和耳朵捆在一起,让耳朵竖起来。他还用氢气球绑着耳朵,让耳朵竖起来。气球在布布的头上飘呀飘,小伙伴们笑得在地上打起滚来。
布布伤心极了,他来到森林里,大喊:“我要把我的'耳朵割掉,再也不让他们笑话我。”于是,布布去了医院。一声仔细检查了布布的耳朵,从里到外,还量过,称过。医生说:“你的耳朵没病,只是硬度不够,你照样听得见。二姐,从来没有谁的耳朵是完全一样的。”布布想:对呀,耳朵为什么要一样呢?我爷爷的耳朵很硬,奶奶的耳朵很软,我爸爸的耳朵很大,妈妈的很小······而我的呢,一只竖着,一只挂着。我为什么不能是一只特别耳朵的小兔子?
布布想明白了,他又回到了小伙伴们中间。小伙伴们说:“我们在等着你呢,今天你的耳朵怎么没有新鲜的游戏了呢?”布布说:“你们有胡萝卜吗?我们来玩个游戏吧。”他让小伙伴们把胡萝卜都吊在自己的右耳朵上。瞧,这下小兔们的每只右耳朵都耷拉下来了,多好玩呀。而笑得最开心的是布布,他再也不为自己的耳朵苦恼了。
大班语言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感受“吹牛”这种大胆想象方式带来的乐趣。
2、能大胆想象,能用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
3、能区别吹牛与说谎的不同。
4、喜欢听故事,能安静地听老师讲故事。
二、活动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欣赏漫画、笑话、动画片。
三、活动过程
1、引题——初步理解词语“吹牛”
(1)讲述“吹牛”,激发幼儿的兴趣。——昨天,xx小朋友对我说,他家里有一架很大很大的飞机,比楼房还要高,还要大,可这架飞机就只坐一个人。
(2)讨论:——师:你认为刚刚的这位小朋友说的是真的吗?为什么?——幼:这位小朋友讲的不是真的,是在吹牛,是在说笑话的,逗着玩的)
(3)教师小结。(吹牛就是说大话,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说成已经发生了)
2、感受作品中吹牛的新奇、有趣。
(1)欣赏故事第一部分(“小米沙和斯大西克很喜欢吹牛”——“汽车被我踩扁了”)问:你觉得谁吹牛更有趣?为什么?
(2)欣赏故事第二部分(“这时候,又有一个小朋友依果尔走过来”——“吹牛是为了开心,说着玩的,不是去骗人的”)
问:1、你认为谁在吹牛,谁在撒谎?
2、吹牛和撒谎一样吗?为什么?
(3)欣赏故事第三部分(“依果尔歪着脑袋想了想”——“我飞到了”)——吹牛真有趣、真好玩,你们想不想来吹牛?
3、尝试吹牛——吹牛大会就要开始了,现在你们赶紧准备你们的吹牛故事,我们要开始了。准备好的小朋友可以跟好朋友一起讲讲。看谁吹牛最厉害!(幼儿自由结伴说,请个别幼儿示范吹牛)
4、尝试表演
根据故事内容及老师提示,请幼儿表演故事内容。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附故事:《吹牛大王》小米沙和斯大西克很喜欢吹牛。这一天,他俩又在一起吹牛。小米沙问:“你几岁啦?”斯大西克说:“九十五岁呀!”小米沙马上说:“我一百九十岁了呢!”斯大西克说:“我个子很高,比你爸爸还高呢。”
小米沙说:“你没我爸爸高。”斯大西克说:“从前我很高,后来慢慢变矮了呀。”小米沙说:“我以前也是个大人,我能游到河对面去呢。”斯大西克说:“你能游一条河,我还能游过大海呢。”小米沙说:“我在海里游的时候,一条大鲨鱼游过来,‘咔嚓’一下,把我的脑袋咬掉了。”“那你怎么没有死?”“我干吗要死?我游到岸边,走回家来了。”“你不是没有脑袋了吗?”“当然没有脑袋。”“没有脑袋,你怎么走回家呀?”“就是这么走的,走路用脚,又不是用脑袋。”“那你现在怎么有脑袋?”“另外长出来的呀。”“想得妙!”斯大西克听了很羡慕,他想吹得比小米沙更有趣。
斯大西克说:“有一次,鳄鱼把我给吃掉了。”小米沙大笑起来:“哈哈哈......那你怎么还活着?”“后来,鳄鱼又把我吐出来了。”小米沙动起脑筋来。他要编一个更好玩的。“有一次,我在街上走,很多汽车开过来了。”“我知道,我知道。”斯大西克说:“你马上要讲汽车从你身上开过去了。”“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我不说这个。”“那你说什么呀?”“看见汽车开过来,我一脚踩上去,‘卡啦卡啦’,汽车被我踩扁了。”这时候,又一个小朋友依果尔走过来了。他听了一会儿小米沙和斯大西克的吹牛,插进来问:“你们在干吗呀?”“吹牛呗,吹着好玩,就像编故事、讲笑话一样很有趣的。谁编得好,谁就是吹牛大王。”
活动反思:
-第一次上亮相课,不免有些紧张,面对下面那么多的领导和老师,上课的感觉会跟平常不一样,自己都觉得乱了,脑子也转不过来了……原本是选择上社会活动,但是听了小班两位老师的活动后,发觉我的社会活动相对而言太枯燥,幼儿也许并不感兴趣,也不知道他们能听多久,能听懂多少。于是当天下午我就着手改教案,选择了这节有趣又生动的语言活动,"吹牛大王",目的是让幼儿发挥想象,敢于表达,语言连贯。应该说这些目标都达成得很好,幼儿在活动中举手发言都很积极,有一些幼儿也想象得很丰富,表达得很清楚。
记得以前上课的时候需要我再三强调和表扬举手的幼儿,才能让他们更加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可是在上这个活动的时候,我都不用提醒他们多举手,他们的小手就都举得高高的',等着我叫他们。我想是因为这个活动是他们感兴趣的,可以让他们毫无约束地想象、吹牛,不像以前上课比较枯燥,设计得也不够精细,幼儿肯定也就没有回答我问题的兴致和积极性了。
由于他们的配合,这个活动进行的比较顺利,也比较丰富、有趣。但是这个活动也有许多不足和缺陷,目标的定位中还需要让幼儿了解吹牛与撒谎的区别,但是在这个活动中,由于紧张,我只是简单得带过了,幼儿也不是很清楚。这个活动很有趣,幼儿举手很积极,然而这也导致了我紧张的情绪,因为平常比较少,而现在几乎每个幼儿都在举手,我一下子就急了,不知道该叫哪个好,也没有想到让他们自由地与边上的幼儿吹吹牛,让他们能够都动动嘴巴,满足他们想说的愿望。后来经过点评才想到,真的是一个很大的失误。
在评比"吹牛大王"的时候,幼儿的意见很不统一,选择了很多,让我不知道改怎么选,幸好我的师傅在关键时刻提了一下,从他们选择的5个人中再比一次,让我从尴尬中退了出来,最后统一票数最多的为"吹牛大王"。在这里也要感谢她,在这么关键的时刻提醒了我。
总的来说这个活动还算顺利,有好也有不足,虽然我以前在幼儿园也工作了一年,但是,由于我的师傅半路走出,所以有许多东西我学得不足,也不好,希望在这一年里,我可以在师傅以及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成长更多,进步能更快,让我的教学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让幼儿在一个优越的环境下成长,也让家长更加放心我的工作。
大班语言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梦是在睡眠时才会产生。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梦不可捉摸的特点。
3、学习用恬静、舒缓的语气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课件-动画片:梦
活动过程
一、说梦,引起幼儿好奇
1、你们做过梦吗?
2、做的是什么梦?
3、你们想知道老师做的什么梦吗?
(老师给幼儿讲梦)
二、欣赏诗歌
1、有一首诗歌,题目叫《找梦》,你们想听听诗歌里说了什么吗?
2、教师完整的朗读诗歌,幼儿欣赏。
(1)诗歌里说了什么什么?
(2)梦是什么时候来得?又是什么时候走的`?
3、老师再朗诵一遍诗歌
(1)小朋友想找梦,他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
(2)到了什么时候梦去了?又到了什么时候梦又来了?
三、配乐欣赏诗歌《找梦》
1、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边听诗歌,一边假装做梦,看着梦是不是真得留不住、找不到。
2、老师朗诵结束后稍作停顿,再念“我一醒来,梦就去了”,幼儿睁开眼睛。
四、师幼一起朗诵诗歌
1、引导讨论:朗诵有关梦的诗歌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和语气呢?
2、音乐,幼儿跟老师用恬静、舒缓的语气朗诵诗歌。
五、讨论梦
1.让幼儿互相说一说做过什么样的梦?
2.醒来后,你能记住做过的梦吗?想一想梦有什么感觉?
小结:梦里,有的时候是高兴的事,有的时候是害怕的事。如果你梦见害怕的事,醒来以后就不怕了,是吗?
3.你们想看梦的动画片吗?请小朋友看看动画片里的《梦》演了什么事情。
观看动画片——《梦》
附:诗歌《找梦》
我一睡觉,
梦就来了。
我一醒来,
梦就去了。
梦从哪里来?
又到哪里去?
从窗户溜进来?
从门缝钻进来?
在枕头里吗?
在被窝中吗?
只要一睡着,
梦就又来了。
大班语言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2、认识词组:蘑菇树叶荷叶手帕。
3、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看看讲讲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说,可以用很多办法来解决躲雨。
活动准备:
图加文图片一幅目的词组:蘑菇树叶荷叶手帕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
1.教师模仿“滴答、滴答”的声音,问这是什么声音?
2.下雨拉,我们小朋友上幼儿园、或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婆家玩,那该怎么办?(幼儿自由讲述)
3.教师简单小结:小朋友的办法真多,有穿雨衣、雨鞋、撑伞、戴帽子等出门就淋不到雨了,你们真聪明。
二.出示图加文图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师生一起欣赏故事。
2.刚才我们一起听赏的这个故事和我们平时学习字宝宝时有什么不一样?
3.教师小结:以前,我们小朋友认字宝宝时,都是只有字宝宝而没有图片的,今天老师给我们小朋友看的这幅图既有很多的字宝宝,还有很多漂亮的`图片呢,这种内容叫图加文故事。
4.教师一边念故事一边插问,帮助幼儿了解故事。
(1)看看有哪些小宝宝都没有带雨伞呀?
(2)指点图片兔妈妈,问这是谁呀?对呀指念兔妈妈。
指点图片兔宝宝,问这是谁呀?指念小白兔。
指点图片蘑菇,这是什么呀?指念蘑菇并出示目的词组:蘑菇。
(3)用相同的方法认识:树叶、荷叶、手帕。
5.认读词组:蘑菇、树叶、荷叶、手帕
三.游戏:哪个字宝宝不见了
1.复习今天所学的词组。
2.教师总结,引起幼儿下次学习的兴趣。
活动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流畅而生动,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教学准备工作很充分,制作了与故事内容相符的ppt,以及视频动画课件,将故事一张张展现给幼儿欣赏,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故事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师生间的互动效果非常好。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教案07-12
语言大班教案10-12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6-12
大班语言教案06-13
大班语言教案【经典】07-26
【精选】大班语言教案07-27
大班语言教案(精选)07-22
[经典]大班语言教案08-11
大班语言教案(精选)08-05
大班语言教案(经典)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