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大班语言教案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语言活动:儿歌——大街上
班级:大(四)时间:04.3.31(周三)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对儿歌的兴趣,感受其节奏、韵律。
2.认读汉字:杂 货 店 洗 钟表饭
3.激发幼儿仿编儿歌的愿望。
活动准备:带有节奏型的`儿歌
活动过程:1.谈话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欣赏儿歌--大街上
提问:(1).儿歌里人们开了那些店,这些店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认读:杂货店、洗、钟表、饭
(2).如果让你开一家店,你最想开什么店?为什么?
3.再次欣赏后
提问:这首儿歌与我们平时学的儿歌在念法上有什么不同?
让幼儿跟随录音学习儿歌,感受儿歌的节奏、韵律。
4.出示带有节奏型的儿歌内容让幼儿学习
流程:由慢——快——用铃鼓伴奏
5.集体仿编一首长长的儿歌《大街上》
6.延伸活动:
创造、想象画——大街上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在标记的提示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图画并充分展开想象,用完整、流利的语言讲述画面内容。
2.通过讲述和欣赏理解故事、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关心他人和向他人感恩的温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过春天的花,感知过各种花瓣的形状、颜色、质地、气味等。
2.物质准备:
(1)两棵桃树(一棵有桃花,一棵没桃花),《桃树下的小白兔》挂图一张。
(2)故事中的动物图片6个,故事PPT。
(3)小图片(4张)、标记两人一份。
(4)各种动物的图片若干,桃花瓣若干。
活动过程:
1.设疑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到了,树变绿了,花也开了。
(2)出示树1:这是一棵桃树。谁会用好听的`词或句子来说说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桃树?
(形状、颜色及花。)
教师小结:这棵桃树长得又高大、又美丽。
(3)出示树2:现在桃树有什么变化了?
2.看图理解故事
(1)出示挂图,提问:桃花哪儿去了呢?看着这幅图,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提醒幼儿注意信封。)
(2)小白兔把桃花的花瓣放进信封,都寄给谁了呢?
(3)出示老山羊:
①花瓣被老山羊当成了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②花瓣成了书签,老山羊会怎么想、怎么说?
③教师完整讲述并小结:老山羊很高兴有了一个花瓣书签。
(4)出示小猫:
①现在花瓣到哪里去了?
②有了发夹的小猫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它又会说些什么?
③指名幼儿讲述,教师小结:戴上花瓣发夹的小猫可爱极了。
(5)原来桃花瓣有这么多用处,大家都想要。于是,小白兔就一份一份地寄。
出示另4个动物:花瓣又寄给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把花瓣当成了哪些东西?请你选一个小动物说一说,并用你喜欢的标记详细说说这个小动物的表情、动作、心里想的或嘴里说的。
(幼儿两人一组操作图片和标记合作讲述。)
(6)指名幼儿讲述,其余幼儿倾听并点评:你最喜欢谁的讲述?为什么?
(7)写故事的作家是怎样来讲这个故事的呢?我们也来听一听。听时找一找,他在故事里用了哪些小朋友不会说的好听的词和句子。
(教师讲述故事,幼儿看PPT听故事。)
(8)交流、讨论刚才的问题,教师及时归纳。
(9)这真是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有心里总想着别人的小白兔,也有对关心自己的小白兔和献出花瓣的桃树心存感激的老山羊、小猫等。他们充满爱意的行为感动着每一个人。
3.拓展运用
(1)刚才小朋友也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喜欢的动物图片。请小朋拿出图片挂在胸前。现在,你就是图片上的小动物。想一想,假如你有一片桃花瓣,你可以用它来做什么?
(2)我们请客人老师扮演送花瓣的小白兔。想好的小动物可以勇敢地走到小白兔面前,大胆说出你的想法。谁说得又完整、又流利、又有礼貌,小白兔就把花瓣送给谁。
(3)幼儿和听课老师互动,听课老师对幼儿的语言适当评价。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通过对画面的质疑,大胆猜测故事情节,感知角色的心理活动。
3.积极参与讨论活动,体验阅读带来的惊喜。
活动准备:
1.故事读本两人一本;情节线索图标一套。
2.兔子、狐狸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1.观察故事开头和中间部分画面,引发幼儿对读本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好看的图书,你们知道这本书里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吗?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教师朗读故事的名字)
2.幼儿两两合作自主阅读故事前半部分。
教师: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小兔子会和狐狸说些什么?狐狸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读完以后可以和旁边小朋友说一说。
3.集体阅读幼儿看懂的和看不懂的画面,重点引导幼儿阅读第8页和第10页。(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标,并有意识地按序进行排列)
(1)教师:你看懂了哪一页?讲了什么内容?请你讲给大家听一听。(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表情和动作,如:伸出手是什么意思?讲出角色间的对话,不一定要求和书中内容一致)
(2)你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谁看懂了?帮帮他。
(3)引导幼儿感知画面内容:重点阅读第8页和第10页——兔子坐在哪里?他做了个什么动作?大家学一学,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狐狸在干什么?(讲故事),他是怎么想的?(引导幼儿观察小图并进行讲述);兔子坐在哪里?狐狸背着兔子回到哪里去?他为什么会一边走一边笑?他想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小图并进行讲述)
4.教师帮助幼儿根据图标提供的线索总结归纳:狐狸想吃掉小兔子,小兔子是怎么做的?
5.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讲述故事。
6.阅读画面第16页、18页,猜测故事的后半部分。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简单小结:你喜欢这只小兔子吗?为什么?
7.带领幼儿阅读故事后半部分
教师:故事的结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8.幼儿两两合作完整阅读绘本。
教师:请你们一边看一边讲一讲这个故事。
9.故事表演。
教师:今天真的来了一只狐狸和一只兔子,我们也来做小兔子,大家一起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表演一遍。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小熊进城"这个活动来自于大班主题"我们的城市"中的老房子、新建筑这个点。孩子在观看建筑物的时候,引发了对各种色彩房子的讨论。房子是我们居住地的重要设施之一,现在的房子色彩艳丽、五颜六色,稍稍留意,就会发现许多色彩的房子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我想通过此次活动,一方面让孩子初步了解它们的用处,感受各种色彩的房子所表示的意义,一方面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色彩的房子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对周围常见现象的关注。另一方面想让孩子在互动的方式中,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尝试在问题情景中表述自己的想法,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对各种色彩房子形成较为准确的感知。
(二)教与学方法分析
1、说教法:遵循感受理解、体验迁移、想象创造的阅读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视、听、说等多种感官分析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帮助幼儿学习阅读的基本技巧,初步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所以本次活动我主要采用了早期阅读教育方法中的猜测讨论法、直观法、示范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
①、猜测讨论法。
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而言语是幼儿学习阅读和检验阅读能力的基本手段。运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②、直观法。
直观法具体形象,符合幼儿思维特点,幼儿期的阅读材料主要是以形象、生动的画面为主,直观的画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容易感知阅读的内容,为突破重难点服务的。
③、示范法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为主的,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根据Blackuell、1994研究表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获得最佳的早期阅读效果。在本次活动中,针对本班幼儿普遍讲述能力弱,词汇不丰富的情况,作语言示范讲述,为突破难点服务的。
2、说学法。
遵循幼儿早期阅读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运用了多种感受官,在观察、讨论、迁移中积累了阅读、生活经验,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是在积极主动中进行学习的。
(三)说活动程序
根据《纲要》提出的语言教育指导要点及本班幼儿年龄特点,本次阅读活动设四个环节完成目标。第一环节是猜猜说说,引起兴趣。第二环节是看看说说,探索画面基本意思。第三环节是想想说说,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拓展。第四环节是延伸活动强化巩固。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四个环节呢?
第一环节:猜猜说说:幼儿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小熊是否找到奶奶家?
猜猜说说,目的在于引发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这也是整个活动的关键之一。在开始部分,我抓住幼儿好奇这一特点,出示封画图片,以猜猜"猜猜看小熊找到熊奶奶家的房子了吗??"这个问题,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为自主阅读,初步了解画面内容做准备。
第二环节:看看说说:幼儿看图片进一步表述自己的观点小熊是什么原因没有找到奶奶家?。
这个环节是为解决重点计置的,我遵循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骤:运用观察法,让幼儿阅读图片,帮助幼儿掌握阅读多幅画的方法。第二步骤:运用直观法、猜测讨论法及间插的启发性提问,指导幼儿自主阅读,帮助幼儿理清故事情节线索,理解故事拟人化人物小小熊闯进各个地方后的心理变化。第三步骤:阅读后互动交流。运用了师生互动策略,除了老师的启发性提问外,还着重让幼儿参与提问,说说为什么小熊会找不到奶奶家,借此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阅读现状,提高幼儿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下一环节做辅垫。
第三环节:想想说说:幼儿结合本次活动、自己原先积累的经验告诉小熊怎么做就能找到奶奶家?
这一环节是突破难点的关键。根据幼儿以直观体验为主的学习特点,为解决难点,我按故事的发展情节,运用直观法、提问法,帮助幼儿仔细观察小熊这一角色的动态、表情,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语言,最后,主要通过生活实践结合法,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言语等外显行为进一步理解作品,,给幼儿充分想象和体验的机会,有效的帮助幼儿解决了学习难点。这一环节是分以下二步骤进行的:
1、小熊终于找到奶奶了,你对小熊想说些什么呢?为什么?
2、完整欣赏故事,并让幼儿跟着录音讲述以及给故事起个名字。
第四个环节为延伸活动:强化和巩固幼儿对于房子的色彩的感知和丰富。"小熊进城"这个活动来自于大班主题"我们的城市"中的老房子、新建筑这个点。孩子在观看建筑物的时候,引发了对各种色彩房子的讨论。房子是我们居住地的重要设施之一,现在的房子色彩艳丽、五颜六色,稍稍留意,就会发现许多色彩的房子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教材简解
《老鼠,小心!》讲述了一只小老鼠来到了一个无人居住的破败的老房子,有一只猫一直跟随着小老鼠。一场静悄悄的追逐,在唯美而细腻的图画、如诗歌般的叙述中展开……故事的结尾却峰回路转,给读者一个绝妙的惊喜。故事中却没有直接说是猫,而是用了很巧妙和用词说是一只黑影,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有了一种好奇的想法,更是想继续看下去。可是当我们接着看下去的时候却发现还有一双眼睛也出现了。这样的紧张空气让我们都担心起了这只小老鼠的安全,所以就会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会很不自觉的说"老鼠,小心"。
设计理念
图画唯美细腻,故事悬念深藏加上如诗歌般的文字是这本书的特别之处。作者的画风简直让我们感受到美、让我们感觉到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却体会到不一样的意境,更能从画面中感受在这个静悄悄的追逐的故事中的奇妙,还能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仔细观察的能力。《纲要》中也非常明确地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纲要》比较注重的则是文学作品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因此,让幼儿在教师所提供的文学作品中充分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是一种组织和设计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活动的新导向和新思路。
一场静悄悄的追逐,在唯美而细腻的图画、如诗歌般的叙述中展开……考虑到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按照"要说、能说、会说"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让孩子学的开心、学的高兴,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我以图片导入激发兴趣,猜想是哪里,有谁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开始将幼儿逐步带入故事情节中,跟随着小老鼠的路线一路观察,跟着小老鼠的黑影,那双金黄色的眼睛,到小老鼠到床上时引导猜想接下来的故事,然后带着问题完整听故事,揭示追逐结果,结尾又留下悬念,让孩子们继续猜想接下来的精彩故事。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仔细观察画面,尝试根据画面线索,大胆推测故事情节。
2.能力目标:学习合理推理,并在推理过程中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目标:在看看、说说、猜猜的过程中,体会阅读活动的快乐,初步感受绘本语言的美。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仔细观察画面,尝试根据画面线索,大胆推测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学习合理推理,并在推理过程中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1.借助多媒体出示图片,猜猜是什么?
2.鼓励大胆、自由地说说废弃的房子里会有谁?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发展情节
1.出示画面,引导发现故事的主人公小老鼠及隐藏着的那双眼。
2.逐幅出示图片,跟随小老鼠进入老屋的路线,引导仔细观察,发现小老鼠潜在的危险
(1)引导发现影子,猜想影子是谁?并说说猜想的依据。
(2)引导发现那双金黄色的眼睛,并猜想它的主人
(3)在幼儿观察过程中,引导幼儿尝试说出他想提醒老鼠的一句话(老鼠,小心!有只猫正在靠近!)
(4)小老鼠跑到房间的床上,睡着了,引导幼儿猜测小老鼠会怎样,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猜测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利用配音完整讲述故事,揭示追逐结果。
(1)黑猫为什么不下手捉老鼠
(2)黑猫表情怎么这样了?
(3)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三、留下悬念,结束活动。
小老鼠逃脱了,黑猫在跑,狗在追,而猫头鹰又跟着狗,后面肯定还有更精彩的故事,我们回教室和好朋友讲一讲吧。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一、通过提问,引出主题天渐渐凉了,秋天来到了,秋天是什么样子的?秋天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二、欣赏散文第一、第二段,了解树叶在春天、夏天和秋天的模样。
1、出示挂图有感情的配乐朗诵散文第一、第二段。提问帮助幼儿回忆散文的内容提问:小树叶在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夏天是怎样的?秋天呢?
三、观察画面,学习第三段
1、提问:一阵秋风吹来,小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它飘呀飘,飘向四面八方,飘向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会变成什么样?
2、教师指图引导幼儿按顺序观察图片提问:
小树叶飘到(屋顶)上,屋顶变得——小树叶飘到(小河)里,水面上象漂动着许多——小树叶飘到(草地)上,草地上象多了一层——小树叶飘到(大树妈妈)脚下,大伙儿抱成一团,好像在说——
四、配乐完整的朗诵散文讨论:小树叶是个怎样的孩子?他是怎样爱妈妈的?你喜欢小树叶吗?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老师、同伴及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会学胜过学会,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培养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组织的语言活动“落叶”,正是通过为幼儿创造一个以看、听、说为主体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产生对语言的兴趣,调动幼儿想说、爱说、愿说的欲望,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语言。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欣赏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要求幼儿能跟着老师较有表情地朗诵散文。学习词汇:“飘落”。2,理解散文内容,产生联想,促进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册《儿童用书》。
2,多媒体课件及有关录音。
3,头饰:小虫、蚂蚁、鱼、燕子。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看、听、说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初步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难点: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引题
采用大风车栏目组为小朋友寄来礼物的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探索散文内容:
(1)提出阅读要求。
(2)幼儿自由阅读。
(3)提问:你在书上看到了什么?
2,幼儿完整欣赏配乐朗诵散文(录音)。
提问:散文叫什么名字?
散文里有哪些小动物?(有-有-还有)
3,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听、看、说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1)教师有表情地完整朗诵散文一遍。
(2)分别出示课件理解内容:
a、课件1,提问:秋风吹来了,树上的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丰富词汇:飘落)
b、课件2,提问:树叶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c、课件3,提问:树叶又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d、课件4,提问:树叶还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e、课件5,提问:树叶最后又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是怎么说的?
(3)组织幼儿讨论:落叶可以当做房子,当做小船,当做伞和信,落叶还可以给谁当什么?谁能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4,幼儿学习朗诵散文:
(1)教师领读,幼儿跟读,要求幼儿第一遍跟着老师读,第二遍鼓励幼儿声音响亮一点,第三遍要求用喜悦的心情朗诵,并正确发出“风、落、凉、当”的音。
(2)分角色朗诵。
5,再次完整欣赏配乐朗诵“落叶”。
(三)、结束部分
舞蹈“落叶”,感受秋天优美的环境。
《落叶》语言活动教案三散文《落叶》它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材,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动的`童话语言描绘了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散文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联想,显得具体而又形象。“小树叶由绿变黄,一个个好像穿着金黄色裙子的小姑娘,搀着大树妈妈在秋风中翩翩起舞”这都和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紧紧相扣。《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对作品的体验。散文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幼儿对树叶从春天到秋天逐渐变黄,最后变成落叶的认识。
3、帮助幼儿理解新词:“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我将本次活动的难点定为第三个目标:帮助幼儿理解新词:“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启发提问、动作表演等方式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新词,以突破难点.
为了展示给幼儿,作品的优美意境,又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作了以下的准备:
物质准备:
1、图片若干张,实物投影仪
2、大树妈妈头饰1个,小树叶头饰若干个
3、录音机,一段舒缓的音乐磁带。
知识准备:
了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同的季节特征。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直观教学法:本活动为了帮助幼儿熟悉散文内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当老师在有感情地朗诵散文时,逐段地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观欣赏作品。
2、启发提问法:在幼儿欣赏了完整的作品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逐句理解并学习新词。如老师提问:“小树叶在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夏天又怎么样了?秋天又怎么样?小树叶落不来时,先飘到哪?后飘到哪?像什么?等等
除以上教法外,我也将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学习此散文,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1、动作表演法:本活动中要求幼儿学习新词,为了避免让孩子枯燥地学习理解新词
我将引导孩子通过动作表演加深记忆和理解。如学习翩翩起舞一词时请孩子们用各种优美的舞姿来表现,而表现四面八方时则请孩子们四散站立。
2、游戏法:活动中还要求幼儿能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我则采用游戏法,由老师扮演妈妈,小朋友扮演小树叶,在游戏中加深体验。说教学程序:
1、幼儿交流导入活动
让幼儿俩俩结伴,根据已有的以经验春夏秋冬的树叶及特征。
2、完整欣赏散文
介绍散文名称,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幼儿第一遍欣赏。
第二遍幼儿边看图片边欣赏散文。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小树中落下来时先飘到哪?后飘到哪?像什么?它们心里在想什么?最后小树叶又飘到哪?为什么?幼儿根据散文内容进行回答。
3、通过动作表演学习新词“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记、盼望”
4、集体朗诵并表演一遍散文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语言描述情境,能大胆运用形容词,在交流中丰富词汇。
2、在创造性表现太阳的基础上,尝试创编。
3、感受语言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 先组织幼儿给太阳化妆(绘画),背景图6幅。
2、课件《调皮的太阳》,
活动过程:
一、我的好朋友
1、幼儿随音乐进入活动室,看看屏幕上的好朋友是谁?
2、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这个好朋友吗?
二、欣赏动画
1、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太阳呢?看完动画片你就知道了(完整播放)
2、调皮的太阳都到哪去了?(根据幼儿的回答,点击相应图片)
3、它都做了哪些调皮的事?(随幼儿复述片段播放)
4、你最喜欢散文里的哪一句?为什么?
4、随课件讲述(只放声音)
三、和调皮的太阳做游戏
1、你想带调皮的太阳去哪?去干什么?(尝试创编)
A、欣赏幼儿创作的不同表现形式的太阳
B、把自己画的太阳粘贴在喜欢的场景中,自由创编。
2、调皮的太阳邀请你和它一起唱歌跳舞,你愿意吗?
在音乐中进行跳舞。
附:调皮的太阳
调皮的太阳,来到屋子里,掀开被子,催小朋友早早起床。
调皮的太阳,来到田野里,使足劲把庄稼往高处拔。
调皮的'太阳,来到果园里,掏出画笔把苹果涂成红的,把草莓涂成红的。
调皮的太阳,挂在空中睡午觉,乐得小朋友光着屁股跳进河里。
调皮的太阳,躲进乌云捉迷藏,慌的妈妈赶紧把被子收进屋子里。
调皮的太阳玩累了,红着脸躲进西山妈妈的怀里。
大班语言教案 篇8
活动内容:秋天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诗歌中比喻的手法的运用。
2、理解词语:随风飘荡、饱满、沉甸甸。
3、运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活动准备:图片 录音 彩笔和画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你们看到的秋天是样的?
2、秋天有些什么?
二、欣赏诗歌
1、幼儿完整欣赏教师的配乐朗诵,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
2、提问:
(1)诗歌里说秋天是什么样的?
(2)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一段?
3、出示图片,再次有感情的朗诵,帮助幼儿理解词语并学习短句。
4、提问:
(1)秋天,白杨、梧桐、枫树换上了什么颜色的衣裳?
(2)美丽的落叶在空中怎样?它们像什么一样?(理解词语:随风飘荡)
(3)为什么说秋天的田野一片丰收的景象?(理解词语:饱满、沉甸甸)
(4)诗歌中把落叶比作什么?蚂蚱、蟋蟀都说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
三、再次欣赏诗歌
1、幼儿再次欣赏诗歌,可以跟着录音机轻轻地朗诵。
2、幼儿边看图片,边跟着老师朗诵。
3、提问:你觉得诗歌中哪些句子很好听?
四、画秋天
幼儿一边欣赏诗歌以便将自己的感受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附: 秋 天
蓝蓝的天空上飘着白云,阵阵秋风吹呀吹。
白杨、梧桐换上了黄色的衣裳,红红的.枫叶正漂亮。
美丽的落叶随风飘荡,像红蝴蝶,黄蝴蝶在跳舞一样。
迎着秋风开放的菊花,放出阵阵清香。
看:蚂蚱蹦蹦跳跳,蟋蟀蛐蛐叫,
好象在对小朋友说:“快,快,快到田野里跑跑!”
秋天的田野,一片丰收的景象。
颗颗稻谷闪金光,朵朵棉桃开口笑。
粒粒大豆多饱满,沉甸甸的果子压得树枝弯下了腰。
摘下又红又大的苹果,
送给农民伯伯和阿姨。
啊!丰收的秋天多么好!
大班语言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的含义。
2、了解四季常见的花卉,分辨它们不同的名称与特征。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故事的投影片,四季花卉的投影片
2、故事配乐(班得瑞的 春野、你眼中的奇迹、雪之梦)
活动过程:
一、 欣赏理解故事《花婆婆》
1、看故事幻灯片的故事名称,让幼儿猜测“花婆婆”是怎样的一个人?
2、播放背景音乐和幻灯片,讲述故事《花婆婆》开始部分,然后讨论。
提问:Alice(小女孩)有哪三个愿望?(旅行、住在大海边、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
导语:你们知道她的愿望都实现了吗?让我们继续听故事。
3、继续讲述故事,Alice躺在床上想到了第三个愿望。
提问:你们记得第三个愿望是什么吗?
追问:做什么事情能够让世界变得更美丽呢?
4、继续讲故事,引导幼儿思考。
提问:为什么大家称她为“花婆婆”?(一直不停地种花,一年四季都不停。)小朋友们,你们以后想不想长大了也做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能做什么事情呢?
小结:其实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很多。只要我们有这个愿望,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实现。
二、分辨四季常见的花卉并分类
1、播放常见花卉的图片,让幼儿分辨名称与特征。
导语:鲁冰花只是春天开花,花婆婆如果希望一年四季都有花开,那么可以种什么花呢?
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几张花的图片,你们来辨识一下吧!
2、按照不同季节进行分类
三、自编儿歌
1、先为幼儿做示范,然后由幼儿进行自编。
如:师:暖和的春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暖和的春天来到了,油菜花儿(/桃花桃花)朵朵开。
师:炎热的夏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炎热的夏天来到了,荷花荷花(/兰花兰花)朵朵开?
师:凉爽的秋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凉爽的秋天来到了,菊花菊花(/桂花桂花)朵朵开。
师:寒冷的冬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寒冷的冬天来到了,腊梅腊梅(/水仙花儿)朵朵开。
2、师幼之间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复述自编的'儿歌。
活动延伸:
回家后跟父母继续用其他花卉的名字来编儿歌。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的开场设计有参考应彩云老师的示范课,一开始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故事中,听得认真,回答的也超出我的意料,基本上没有做额外的引导,他们都回答到点上。只是故事只讲了一遍,到了下午基本上故事就忘得差不多了,于是又给他们讲了一遍,他们很喜欢这个故事。
自编儿歌部分是分辨四季花卉的一个复习和延伸,知识的应用对小朋友而言有极大的趣味性。
大班语言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并与所学词语联系起来。
2、诵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乡村夏夜的情趣。
3、学会本课生字及有关词语。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图画,认识有关词语,通过创设情景,体会夏夜情趣
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言简意赅,创设学习情境
1、导言引入:小朋友,一年中哪个季节最热啊?(夏天)在你的印象中,夏天的夜晚是什么样的啊?(指名说)想知道在农村,夏天的夜晚是什么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6》了解一下乡村的夏夜。请同学打开书,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词语读连贯。
2、大声借助拼音自读词串,行间巡视,肢体语言评价。
二、细读词语,做到读准,读懂
(一)学习第一行词语
在农村每到夜晚,(出示词语:夜晚)人们都喜欢出来到院子里乘凉呢!瞧,连星星也都出来了——
1、出示图片:小朋友,抬头看,你看到了什么?相机出示理解:亮晶晶(生自由答)(师评)
课文中有一个词就是表示星星非常多的
2、 出示:繁星 指导朗读
谁来读好这个词(星是后鼻音,读准了)(听出来了,感觉到空中的星星很多,谁还能表现的再多些?)(恩,星星真多呀!)
3、谁能把三个词语连起来读?(评:你读的夏夜可真美!谁也来美美的读一读。)4、夏天的夜晚,满天的星星就像珍珠一样撒在天空中,衬托着这美丽的夜色!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齐读第一行。
(二、学习第二行)
导言引入:夏夜的星空真美啊!(出示图)星空下,墙角的小草、野花散发出淡淡的幽香,蛐蛐儿在草丛中歌唱,萤火虫轻盈地飞舞,在一个农家小院里,祖孙三人在悠闲地乘凉呢。瞧,他们来了——(出示词语:爷爷 奶奶 小丁丁)
1、谁来和这一家人打打招呼。(你还注意到了轻声,真了不起,谁也来打招呼)
2、一家人在一起乘凉多么温馨呀,我们一起来和他们打招呼。
(三、学习第三行)
1、在这美丽的夏夜,小丁丁一家正在(乘凉),你还能从图上哪里看出这是个夏天呀!(生自由回答,相机出示词语)
竹椅:用竹子做的椅子叫竹椅(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蒲扇:这种扇子是用香蒲草的叶子做成的,因此称之为蒲扇,
学生说一个词,就在画面上点击出示一个词(竹椅 蒲扇 萤火虫)
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萤火虫吗?(播放萤火虫的儿歌录音)那你能读好这个词吗?生读,(多可爱的萤火虫,谁也喜欢的,那你来读吧)
2、 爷爷坐在竹椅上,一边摇着蒲扇,一边给小丁丁讲故事,奶奶笑眯眯地坐在一旁,小丁丁入神地听着,连墙角的萤火虫都被吸引过来了。
(四、学习第四行)
引言,爷爷讲的什么故事让小丁丁这样入迷呢,连桌上的点心也不吃。你们想听吗?但老师有个要求,听的时候得听仔细,听完后老师有问题考大家哦。
1、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王母娘娘有个漂亮的外甥女叫织女,她和人间的牛郎相亲相爱,结成了夫妻,并且生下了一儿一女。这一天,王母娘娘知道了这事,于是派了天兵天将来到人间,把织女捉回天庭。牛郎知道后,挑起两个孩子追上了天,眼看就要追到了,这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往织女身后一划,立刻,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牛郎和织女的中间。从此,牛郎带着儿女住到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与织女遥遥相对,每年的七月初七,他们团聚一次。直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到,在银河的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2、 小朋友,故事中讲到了哪两颗星?
3、 出示:牵牛 织女 读
4、 在我们认识牵牛、织女星的时候,爷爷又指着北方的星星,给小丁丁讲起了北斗星的故事。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到北方这一组最亮的星星了吗?这就是“北斗星”。北斗星一共有七颗星组成,很象小朋友家里舀水的勺子。如果你在夏天看星星,在天空的北方发现七颗组成勺子一样的星星,那就是“北斗星”。
又叫北斗七星。
出示:牵牛 织女 北斗星 谁来美美地读这三个词语?
5、 天上的'星星,除了牵牛、织女、北斗星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星星呀?(学生说)
6、 是呀,神奇的宇宙,这星星可真多呀,这就是“繁星”,有兴趣的话,学好本领,去探索研究。
四、整体感知,练习说话。
1、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的识字6,用12个词语写出了在夏天的夜晚,小丁丁一家人在院子里乘凉的情景,词语连在一起,有信心读好吗?
2、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配乐朗诵课文。
3、 小朋友读得真好。来,我们一起唱支歌儿庆祝一下
全体起立,边表演边唱《小星星》。请坐!
4、今天我们学的识字6也能这样唱出来的,不信,你们试试。
领,齐,领小朋友。
5、唱得好,会不会说呢?现在,你能看着图,再用我们今天学过的2到3个词语说一句话吗?(练说,评价)
五、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听你们唱得这么好,小萤火虫也带着礼物来看你们了!他们的礼物是:生字(出示:星 奶 牵 扇 )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的形状,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呢?(依次出现:奶扇;星牵)(“星牵扇织”重在字形的识记方面并认识“户”字头;“奶”则重在笔顺书写方面。)
3、“星”可以和哪些生字做朋友组成词语?(星光,明星,流星)
4、现在老师最想看看谁能当今天的“写字小明星”。
5、指导写字:奶 扇
打开习字本,先描红后写字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教案07-12
语言大班教案10-12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6-12
大班语言教案06-13
[经典]大班语言教案08-11
大班语言教案[精选]08-21
大班语言教案(精选)08-05
大班语言教案(经典)08-07
【精选】大班语言教案07-27
大班语言教案(经典)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