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时间:2023-11-15 06:57:0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记》的价值和影响;乐府和乐府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等知识

  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通过欣赏和想象秦陵的地下军阵,感受当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威武,树立起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成就,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文物鉴赏力,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

  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秦汉时期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它也是秦汉时期文化极度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史学方面的《史记》,文学方面的汉赋、乐府诗,雕塑艺术秦兵马俑,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秦汉时期,我国史学、文学、艺术的大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有不朽的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乐府诗的名篇《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重点分析:1、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写史十分注重史料的真实性,文笔生动,体例完备。司马迁严谨治史的精神也为后世的史家所效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成为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2、秦皇陵兵马俑

  这组大型艺术群像,气势磅礴,艺术表现手法高超,人物形态逼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地下艺术宝库,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些文物古迹也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高超的科学技术、分析水平。学生应该重点掌握。

  难点分析:

  1、对纪传体这种史书体例的理解

  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史书的接触较少,没有完整地读过几本史书,很难体会其中的差别;甚至连这些名称都没有听说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2、司马迁写成《史记》的主观客观因素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政治稳定,文化也有新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另外,司马迁出身于史官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对他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史学家有一定的影响,加之他本人具有坚韧的意志品质。为了写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史记》一书。通过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成才意识及顽强的意志品质。

  教法建议

  一、司马迁和《史记》

  1、教师讲解纪传体体例和通史的含义,并注意其与编年体体例和断代史的区别。

  2、学习运用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通过小组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说出从中受到的启示和感想。

  3、《史记》的价值和影响,要从《史记》的写作特色入手,并引用鲁迅的话:《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秦兵马俑

  1、建议运用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展示,使学生感受到地下军阵的壮观,并通过语言描述出来,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提问:“秦始皇为什么把如此规模巨大的军阵埋在地下、他的陵墓附近呢?”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设计示例

  昌盛的秦汉文化(三)

  ——史学、文学和艺术的大发展

  教学重点:司马迁和《史记》;秦兵马俑

  教学难点:纪传体史书体例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1、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著作?2、佛教传入的时间?3、道教兴起的时间?总结引入史学、文学和艺术。

  一、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西汉人,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著作《史记》。其体裁纪传体,纪指皇帝的传记,传指将相和名人的传记。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二三千年的历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让学生阅读书上内容,然后进行总结。)司马迁编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巨著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要深人探究司马迁著《史记》成功的原因。①时代的呼唤。西汉从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经"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统治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进入极盛时期。这是汉朝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怎样才能长治久安,避免秦亡的悲剧重演,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时代呼唤一部能总结前人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的历史巨著问世。②家庭的影响。司马迁的父亲是汉朝的太史令,即汉朝的史官,很想写一部历史著作,遗憾的是他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就病逝了。司马迁著《史记》,也是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③丰富的历史知识。司马迁20岁时,到全国各地游历,收集到大量流传在民间的珍贵史实,为他著书立说提供了丰富的资料。④发愤著书。司马迁因为得罪了汉武帝被处以重刑,面对严酷的现实,他不仅勇敢地活了下来,而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著作。

  在史书体例中,最常见的是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它们的特点是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纪事本末体以记事为中心。注意区分通史和断代史。

  二、乐府诗

  "乐府"为汉武帝时期始设的音乐机构,搜集各地民歌,经加工配乐,称为"乐府?其特点是形式朴素,语言清新活泼,感情真挚。西汉时乐府搜集各地民歌共有138篇,流传至今的只有三四十篇。代表作有《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

  三、秦兵马俑

  秦汉时期艺术成就中的雕塑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代表。

  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以下的内容:第一,秦陵兵马俑的发掘;第二,秦陵兵马俑的壮观和宏大;第三,秦陵兵马俑的价值和发现意义。秦始皇陵位置:陕西省临潼县;规模:大(骑、步兵俑7000多件,陶马600余匹,战车100多辆)

  考古工作者先后在这里发掘了三个兵马俑从葬坑,其中都有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用的多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陶俑平均身高1、78米,逐个捏制而成。其装饰、表情各具特色,无一雷同。秦陵兵马俑表现了极高的雕塑艺术水平,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板书设计:

  昌盛的秦汉文化(三)

  ——史学、文学和艺术的大发展

  一、司马迁与《史记》

  1、司马迁写《史记》

  2、《史记》的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乐府诗

  1、乐府

  2、乐府诗及其名篇

  三、秦后马俑

  1、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2、兵马俑的历史、文化价值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记》的价值和影响;乐府和乐府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等知识。

  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通过欣赏和想象秦陵的地下军阵,感受当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威武,树立起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成就,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文物鉴赏力,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

  地位分析:

  秦汉时期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它也是秦汉时期文化极度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史学方面的《史记》,文学方面的汉赋、乐府诗,雕塑艺术秦兵马俑,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秦汉时期,我国史学、文学、艺术的大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有不朽的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乐府诗的名篇《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重点分析:

  1、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写史十分注重史料的真实性,文笔生动,体例完备。司马迁严谨治史的精神也为后世的史家所效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成为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2、秦皇陵兵马俑

  这组大型艺术群像,气势磅礴,艺术表现手法高超,人物形态逼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地下艺术宝库,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些文物古迹也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高超的科学技术、分析水平。学生应该重点掌握。

  难点分析:

  1、对纪传体这种史书体例的理解

  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史书的接触较少,没有完整地读过几本史书,很难体会其中的差别;甚至连这些名称都没有听说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2、司马迁写成《史记》的主观客观因素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政治稳定,文化也有新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另外,司马迁出身于史官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对他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史学家有一定的影响,加之他本人具有坚韧的意志品质。为了写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史记》一书。通过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成才意识及顽强的意志品质。

  教法建议:

  一、司马迁和《史记》

  1、教师讲解纪传体体例和通史的含义,并注意其与编年体体例和断代史的区别。

  2、学习运用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通过小组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说出从中受到的启示和感想。

  3、《史记》的价值和影响,要从《史记》的写作特色入手,并引用鲁迅的话:《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秦兵马俑

  1、建议运用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展示,使学生感受到地下军阵的壮观,并通过语言描述出来,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提问:“秦始皇为什么把如此规模巨大的军阵埋在地下、他的陵墓附近呢?”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4

  一、学习目标:

  ㈠内容标准: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㈡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实例,分析佛教、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司马迁与《史记》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品格。

  二、要点分析:

  1、重点:佛教的传入、司马迁和《史记》

  2、难点: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教法:问题导学法;学法:识图学习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四、教学手段:

  《佛教传入路线图》等图片资料、多媒体演示文稿、专题网站学习。

  五、教学过程:

  ㈠问题引入:你听说过“佛陀入梦”和“白马驮经”的故事吗?让我们在故事的交流中走进那段历史吧,由此引入教学。

  ㈡教材分析: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是秦汉文化史中思想史的重要内容。在宗教知识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1、“佛教的传入”:

  ⑴“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创立的。佛教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

  ⑵“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第一、识读插图《白马寺》:

  学习方式:问题识图与阅读。通过多媒体展示交流相关的图片、图画和视频资料;演出课本剧,等等。使学生了解:“汉明帝派人到印度取经求佛”是佛教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事件。白马寺被誉为“中国第一佛寺”。

  第二、“佛教宣传的基本思想”:

  讨论:佛教为什么能够进入思想相对封闭的中国?本质是什么?

  借助具体事例,对佛教的思想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认识:佛教宣扬忍耐顺从的消极的人生观,在当时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比较有利,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因此,封建统治者大力提倡和扶植佛教。极度的社会苦难,使广大民众方面看不到解脱的希望,只能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来世的幸福。所以,佛教对于广大民众也产生了吸引力。所以,佛教的本质是麻痹广大民众的精神鸦片。

  ⑶“佛教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作分层学习)

  A级:知道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B级:举出一两个典型事例,如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说明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2、“道教的兴起”:

  了解思想源泉主要是黄老学说和巫术,兴起于东汉时期唯一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民族宗教。

  二)司马迁和《史记》:

  1、补偿教学:教师进行史书体例解说,帮助学生了解纪传体与编年体、通史与断代史的含义。

  2、活动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司马迁的生平材料;查找教材及相关书籍中有关《史记》的材料。

  3、讨论交流:

  ⑴司马迁撰写《史记》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我们应该学习他怎样的治学和治史态度?

  ⑵《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为什么?!其重要价值的在哪里?

  学生分小组进行问题讨论,形成初步认识;每一小组派出代表发言,其余同学补充,进行观点交流,形成共同认识:

  4、观点认识:

  ⑴我们应该学习司马迁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品格。

  ⑵《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结论: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与史学著作。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1、学生解说: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情况。说明它的发现轰动了全

  国,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学生自己交流世界七大奇迹的资料)

  2、资料展示: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使学生感受到地下军阵的壮观,并通过语言描述出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㈢巩固小节:

  对教材中的动脑筋问题:刘邦夫人逃入尼姑庵躲避战乱的故事,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时间作辨析:

  刘邦夫人逃入尼姑庵躲避战乱:约在秦末农民起义时,

  (前209年——前202年);尼姑庵的出现:最早应在张骞通西域后

  (约前138年——前119年)二者相距近1个世纪,是电视剧编导人员弄错了。

  ㈣学习检测:

  ⒈选择:佛教和道教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利用,其共同的特点是

  A.其宣传的内容都麻醉人民的思想

  B.都认为忍受苦难就能进入不生不灭的最高境界

  C.都主张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

  D.都宣扬放弃欲望就可以摆脱生死轮回

  ⒉名言赏析:“人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谁的名言?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怎样?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我们应向他学习什么?

  ⒊请你解说:西安秦兵马俑博物馆请作一日解说员,请你把自己设计的解说词写出。

  六、参考资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天地

  附:板书设计

  一)佛教的传入:

  1、佛教发源于古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2、东汉明帝派人到西域求佛经,并在洛阳建成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

  二)道教的出现:道教源于中国,在东汉时兴起。

  三)王充《论衡》:王充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说,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神存在。

  四)司马迁与《史记》: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造纸术的发现改进。《九章算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

  二、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秦汉时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成就,提高对比和归纳综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秦汉时期许多重大的科技成就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特别是造纸术的发现更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现和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创制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伦的医学成就。

  教学难点:

  地动仪的构造原理。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课前提示,教师作简要说明: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比较安定,封建经济有了发展,这为秦汉文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秦汉时期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象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就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

  二、导学新课

  (一)纸的发现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纸的`发明(板书),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从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讲起,以便学生了解发明纸的历史背景。

  师问:甲骨文是刻写在什么上面的?

  生答:龟甲、兽骨。

  师问:“金文”是刻写在什么上面的?

  生答:青铜器。

  师问: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什么样的书写材料?

  生答:竹简、丝帛。

  (教师用课件演示,兽骨、龟甲→青铜器→竹、帛→纸)

  师讲:纸普遍使用之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人就把竹木简当作书写材料。现在我们还把书按“册”计算,这个“册”字就是个象形字,很多竹木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册”了。但竹木简太重了。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一天要看一百二十斤重的文书。而帛又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人们从事造纸术的研究。

  2、蔡伦改进造纸术(板书)

  在蔡伦之前,我国劳动人民虽己发明了造纸的方法,但纸的质量还比较差,产量也不高。

  东汉时,宦官蔡伦负责管理为朝廷造纸的作坊,(用课件演示蔡伦的图象),它总结劳动人民经验,于105年改进了造纸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蔡伦用于造纸的原料。

  师问:当时蔡伦都用哪些原料来造纸?

  生答: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

  (用课件演示造纸原料)。

  师讲:这些原料很容易搞到又很便宜,既扩大了原料来源,又降低了成本,造出的纸的质量比以前要好得多。不仅提高了纸的质量还提高了纸的产量,纸的使用也逐渐普遍起来了。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3、造纸术的传播及其意义。

  (略讲)纸的传播,(利用课件进行演示)纸最初传入朝鲜、日本,后来又向西传入阿拉伯,并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非洲。

  师问:与竹木简和帛相比,纸的主要长处是什么?

  生答: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造价低廉而又携带方便。纸的发明,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和人类文化的传播。

  (二)九章算术

  成书于东汉的一部数学著作.全书共分九章,书中有很多成就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它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数学专著,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础。(此处师讲)

  (三)张衡和地动仪的发明。(利用课件演示张衡与地动仪的图像)

  师讲:张衡是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既是文学家,又是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他于132年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西方制作的类似仪器要早1700多年,(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课件:向学生介绍地动仪的结构和原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叙述地动仪结构的小字部分,然后说明其测报地震的科学原理。

  (四)医学的成就

  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具特色,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良医辈出。

  1、华伦创制“麻沸散”和“五禽戏”(板书)

  (利用课件演示华伦人物图像)

  华伦是东汉著名的医生。他擅长针炙、麻醉术和外科手术。华伦制成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首创,他还创制了医疗保健体操“五禽戏”。这套体操模仿鹿、虎、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这部分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

  2、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也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后世尊称他为“医圣”,(课件演示张仲景图像)。《伤寒杂病论》一书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三、课堂小结:

  在秦汉时期,中国有哪些科学技术成就领先于世界的?

  教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许多领域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很多成就是世界之最,处于领先地位。西汉初期,我国劳动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九章算术>>的许多成就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华伦的麻沸散,并用它来实施外科手术,这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最早的,这么多伟大成就,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骄傲。

  四、巩固练习

  利用课件演示课堂练习题。

  (一)、选择题:

  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这主要因为它(D)

  A、是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

  B、是构思巧妙的地动仪

  C、能够测定地震方向

  D、是世界上最早测出地震方向的仪器。

  (二)填空题:

  1、东汉时候,________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于105年改进了造纸术。

  2、《》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础。

  3 、东汉著名医学家________创制了“麻沸散”和“五禽戏”。

  4、________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________”。

  (三)讨论题:

  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又有什么重要意义?

  本讨论题让学生利用课后查找资料写一篇小论文。

  五、板书设计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二、《九章算术》、张衡和地动仪的发明

  三、医学方面: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华伦创制“麻沸散”和“五禽戏”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4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学家班固和《汉书》。乐府和乐府诗。马王堆汉墓帛画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乐舞的发展。蹴鞠运动的流行。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①秦汉时期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说明当时我国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居于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生产也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

  ②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古代绘画的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些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引以自豪。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利用课本学习过的历史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走在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的生产也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以培养历史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秦汉文化的哪两个方面的成就?(学生答:科学技术、思想领域的斗争和宗教的传播。)

  2.导入新课

  秦汉时期国家大统一,封建经济有很大发展,我国古代人民不仅以上两个方面取得许多成就,而且在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方面的内容。

  3.讲授新课

  我们在学习春秋战国文化时,课本上曾提到《春秋》这部书。谁记得这是一部什么书?(学生答:这是一部记载鲁国历史的书。)我国古代对撰写历史非常重视,很早就有人编写史书。东周时期,各诸侯国都设置史官编写本国的历史。其中燕、齐、宋、鲁等国都称《春秋》;也有另定他名的,如晋称《乘》,楚称《梼杌(táo wù)》等等。秦汉时期,史学有了0新的发展,司马迁和班固就是两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一、司马迁和班固(板书)

  1.《史记》(西汉司马迁)(板书)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司马迁游历路线示意图》)请同学们先看课本上的《司马迁像》。再请一位同学朗读司马迁生平的一段小字。司马迁编写《史记》有哪些有利条件?(学生答后,教师归纳)司马迁所处的汉武帝时代国家统一,封建经济有很大发展,使司马迁能够到很多地方去游历。他出身于史官家庭,父亲司马谈是个史学家,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有较好的学习环境;司马迁做史官后,有机会阅读大量皇家的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丰富的社会经历和历史知识,为司马迁编写《史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记载上自传说中的皇帝,下到汉武帝时期将近3000年的历史。全书分为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6000多字。本纪是以朝代或帝王为主,记其大事;表是把重要的历史大事或历史人物,按年代或时期列成表格;书是记典章制度的兴废沿革;世家专记诸侯名人活动;列传是记载帝王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本纪和列传是全书的中心,在书中所占篇幅最大,所以称之为纪传体。用本纪、列传这种体载编写历史,是司马迁的一种独创。自从纪传体《史记》出现以后,历代不少史家都沿用这种体载编写历史,并用把用这种体载编写的史书称为“正史”。“二十四史”都是如此,可见《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从内容方面看,《史记》记事是从远古到西汉,贯通古今(今指作者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所以称为通史。《史记》就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用司马迁的话说,就是“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也是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在《史记》中,司马迁详细叙述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肯定了这次起义推翻秦朝的历史作用;歌颂了伟大诗人屈原,说屈原的诗可“与日月争光”。对暴君酷吏,如夏桀、商纣、周厉王、秦始皇等,作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史记》不仅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的许多篇章脍炙人口,文笔生动,语言简洁,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因此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是《史记》把国家兴亡归于“天命”,说明司马迁的历史观基本上是唯心的,这是《史记》的主要缺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竖写的司马迁《报任安书》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在写给友人信中谈到自己编写《史记》动机时说过的话,表明了司马迁决心在史学方面干一番事业,写出一部历史著作留给后人。司马迁忍受重刑之苦,以惊人的毅力,经过十几年的辛勤劳动,终于完成了《史记》的写作,为我国的史学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司马迁的这句话对我们有哪些有益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

  2.《汉书》(东汉班固)(板书)

  继西汉的司马迁之后,东汉的著名历史学家班固也写了一部历史著作——《汉书》。班固用20多年时间,基本上完成了《汉书》的写作,对史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汉书》共100篇,80万字,记载了西汉一朝(包括王莽的新朝)230年的史事。《汉书》同《史记》一样,都是纪传体。但是《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这又是它与《史记》不同的地方。《汉书》的最大特点是记事系统而详尽。这部组织严密、体例完整的断代史的出现、在史学界的影响同样是深远的。《汉书》被后世看作和《史记》具有同等价值的“正史”的典范。

  二、汉赋和乐府主诗(板书)

  1.汉赋(板书)

  秦汉时期的文化在文学方面也有新的成就。汉朝流行一种新型的文学体载,叫做赋。赋是一种长篇的韵文。前面我们提到的《论衡》、《史记》、《汉书》等著作,按其文学体载来说,属于散文;而《诗经》是诗歌。那么,散文与诗歌有什么不同?(学生答:散文不用押韵,诗歌要押韵。)赋也是要押韵的,这一点与诗是相同的。但是赋在行文时往往韵散间出,具有半诗半文的性质,这一点又与诗不同。所以赋是一种新文体,其性质介于诗和散文之间。汉赋辞藻华丽,笔法铺张,有些汉赋作品在描绘田猎歌舞的壮观、宫殿苑囿的宏伟以及山水奇景方面,都超出前代文学的成就。但是汉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宫廷文学”,反映的是汉帝国的表面现象,缺乏充实的生活内容和真挚的思想感情。西汉的贾谊、东方朔、司马相如、扬雄,东汉的班固、张衡等都是汉赋的著名作者。其中司马相如写的《子虚赋》、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等作品都很有名。

  2.乐府和乐府诗(板书)

  乐府是指西汉时汉武帝设立的乐府官署,它的任务是专门搜集歌辞,一方面供统治者观察风俗、了解民情,另一方面加工配乐,供宫廷娱乐。所用歌辞,一部分是由文人创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采集来的.歌谣。采集来的这些民歌以及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文人写的诗歌,后来就被称为乐府诗。流传至今的汉乐府诗有100多篇,由于其中以民歌居多,所以人们提到汉乐府诗,往往是指这部分民歌。讲到民歌,谁还记得我们在学习春秋战国文化时提到的民歌《硕鼠》出自哪部书?(学生答后,教师讲述)对!是《诗经》,更具体一点说,应该是《诗经》中的国风部分。《诗经》中的民歌以抒情为主,而乐府诗着重叙事。汉乐府民歌同样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情感,但在艺术上更有新的创造和发展,增加了文学的表现力。汉乐府民歌语言朴素自然,形式自由活泼,格调清新。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摘录的《十五从军征》的一段诗,结合注释和画意插图,体会一下这首诗的意境。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80岁的老兵服了65年兵役之后回到家乡,目睹亲故凋零,家园破败的情景。同学们看这幅插图:墓冢累累,乌鸦乱飞,断壁残垣,触目荒凉。这是一幅多么凄惨的景象。在诗人笔下,把战争和兵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描写得何等淋漓尽致!这首诗和另一首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都是乐府诗中的名篇佳作。

  三、丰富的绘画和雄奇的雕塑(板书)

  1.绘画(板书)

  两汉的绘画已有相当的水平。那时候,上至皇帝,下至富人的住宅,大都用壁画作为装饰。据记载,曲阜鲁国灵光殿的壁画是西汉著名的壁画。它“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是对观众进行政治品德教育的一幅色彩绚丽、形象生动的大型壁画,可惜今已不存,我们只能借助文字记载来揣摩它的高妙了。

  汉朝的画像石也很出色,题材丰富,线条清晰,富于动的韵律感,气势粗犷,呈现出质朴深沉、浑厚豪放的艺术特色。它属于浮雕,主要用作坟墓、神庙、祠堂和桥梁的装饰。位于山东嘉祥县的武梁祠画像石称得上是代表作,其中有一幅宴饮图,描绘了当时贵族的宴会场面,生动地反映了汉代富贵人家的生活。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彩绘帛画,是我国已发现的帛画中画面最大、保存最完整、艺术性最强的一幅。请同学们看课本前的彩图第22《马王堆汉墓帛画》(教师照图讲述),这幅帛画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上部是天上景象,右上方有一个红色的太阳,中间是一只金鸟,太阳下面是棵扶桑树,树上有八个小型的红色太阳。有人认为它们象征着8个小太阳歇息在扶桑树的枝叶间。左上方是一弯新月,月中有玉兔和蟾蜍,月下有一女子坐在飞龙翅上,两手托起月牙。上部是间绘有人首蛇身像。下端的天门内有两个拱手对坐,好像是接纳墓主人的灵魂。中部是一个老妇人的形象,她的前面有两人手里捧着装有食品的漆盘,跪着迎接老妇人。老妇人身后有三个侍女,整个画面就象墓主人出行的样子。下部是一巨人站在两条蛟龙的身上,双手托举可能象征着大地的白色扁平物体。巨人腿下横跨一条大蛇,两侧各有一巨龟,背上站着一只鸱鸮(读作chī xiāo)。巨人脚踏两条鱼,鱼尾上立着两只带角的兽。整幅帛画从上到下表现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物。看完这幅插图,汉墓帛画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学生答后,教师归纳)这幅帛画布局匀称,内涵丰富,线条流畅,色彩绚丽,画技精熟,反映出西汉绘画艺术的高度水平。这幅帛画要求记忆。

  2.雕塑(板书)

  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也有相当高的水平,杰出的代表作品是气势磅礴的秦始皇兵马俑。请同学们结合《秦始皇陵的兵俑和马俑》这幅插图,阅读课文中有关部分内容的一段小字。为什么说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学生答:秦始皇陵兵马俑属于大型艺术群像,雕塑的件数之多、艺术个性之鲜明,堪称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县城东,这些兵马俑是在秦始皇陵东侧出土的。兵马俑是用黄泥雕塑,再用火烧制而成。1979年在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地点建起了大型博物馆。请同学们看课本彩色插图《秦始皇陵出土的武士俑》。这是一号兵马俑坑的阵容。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令人激奋的军阵场面,我们好像看到那威武雄壮、气吞山河、排列有序的秦兵军阵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在滚滚风烟中出关远征,奔赴统一六国的战场。秦兵马俑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的威武场面,显示了秦朝统一中国的强大阵容和赫赫军威,正所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再细看每一个武士俑身上,那坚硬的铠甲,柔韧的皮带,飘动的衣褶,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甚至连陶俑发髻上细细的发丝,戎衣上的钮扣也精雕得和真的一样。不仅武士俑如此,战马的形体看上去比例也很匀称,结实饱满。它们那竖立的双耳,警惕的眼神,粗大翕张的鼻孔,宽阔的前胸,昂举的头颈,以及坚实的筋肉、矫健的四肢,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它们机智神骏的特征。所有这些都反映出我国秦代卓越的雕塑艺术水平。法国前总理希拉克称秦陵兵马俑是世界奇迹,他在参观时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可以无愧地说,秦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奇迹之一,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引以为自豪。

  我们顺便看课本彩色图《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整套车马、御手、辔具都是用青铜铸造的,大小约为真车的一半,造形美观,堪称国宝。

  课本中的兵马俑和铜车马彩色插图要求记忆。

  四、乐舞和足球(板书)

  1.乐舞(板书)

  秦汉时期乐舞也有相当的水平。乐器和舞蹈的种类很多。民间酒宴,婚丧喜庆,大都举行歌舞活动。课本中有关的小字和插图具体讲了这方面的情况,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课本中竖写字《大风歌》是汉高祖刘邦写的一首楚歌,气势雄伟、高昂,很符合刘邦的身份。

  2.古代的足球——蹴鞠

  早在春秋国时期,我国民间就有了足球运动,称为“蹴鞠”(读作cù jū)。“蹴”就是用脚踢,“鞠”是皮球。那时的足球用皮革制成,球内用毛发填充,具有弹性。足球场叫做“鞠城”。汉朝人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不仅在军队中广泛开展,而且在宫廷贵族中普遍流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就很喜欢观看这种运动。民间的蹴鞠活动也很普及,西汉中期就连穷乡僻壤也开展这种运动。请同学们结合插图《蹴鞠》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这幅插图和那段小字说明了什么?(学生答:我国古代的足球运动同现代足球运动并不完全相同,我国是足球运动的故乡。)除蹴鞠以外,在民间或军队里还流行角抵(后世称为相扑)、击剑、秋千等运动项目。

  4.巩固小结

  这节课的内容就学习到这里,请同学们作两个练习。先回答课本上的第一个思考题:“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这是为什么?”(学生答:用纪传的体载编写历史是司马迁的独创,《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它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再回答第二个思考题:“就你学过的知识,谈谈秦汉时期文学艺术和体育的主要成就。”(学生答:秦汉时期,在文学方面产生了许多形式朴素、语言清新活泼、感情真挚的乐府诗,《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是其中最优秀的名篇;在艺术方面,出现了轰动世界的古代艺术珍品——马王堆帛画,还有世界艺术史上的明珠——秦始皇陵兵马俑;在体育方面,古代足球运动——“蹴鞠”广泛流行,受到皇宫和平民百姓的普遍欢迎。)

  最后,我们作一小结。我们共用了三个课时学习了《昌盛的秦汉文化》,在秦汉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造纸术,出现了张衡等一批科学家、唯物论思想家王充、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等,文学艺术也是异彩纷呈,取得许多新的成就。这说明,古代中国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走在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的生产也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5.作业

  完成教材课后所给练习题即可。

  (三)教法建议

  秦汉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包含许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素材。教师讲课时要注意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节“文化”课应以讲述法为主,间用描述法。在教材中,有些知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可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例如: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著作?你听说过秦始皇陵兵马俑吗?它们有什么艺术价值?等等。有些小字内容,如司马迁的生平、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的介绍等,可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或朗读,以加深学生对课本正文(大字)的理解,如汉赋、乐府诗、绘画、雕塑、乐舞、蹴鞠等。而对汉墓帛画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除讲述外,还应间用描述法,以突出历史知识的美感,满足学生的审美要求。

  讲课时,除指导和帮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看有关插图(包括彩图)外,还应使用教具。如放大的《司马迁游历路线示意图》、图片《史记》线装书书影(也可用中华书局版本代替)、彩图《马王堆汉墓帛画》(如条件不具备,只使用课本的插图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5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道教的兴起;佛教与道教广泛传播的原因;王充与《论衡》。

  通过分析佛教和道教对我们周围事物影响的实例,说明佛教和道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理解宗教迷信的危害,培养辨别是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王充的著作《论衡》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学习他积极战斗的精神。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秦汉时期,求仙迷信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为神化封建皇帝,麻痹人民,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宣传迷信思想。两汉时期出现了不少批判迷信思想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东汉的王充,他著有《论衡》。在书中他批判了天降灾祸,否定了天神;批判了人死为鬼,否定了鬼神。

  西汉末年,佛教传人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佛教宣传追求来世幸福,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欢迎和扶持。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是中国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它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适应封建统治阶级麻痹人民的需要得以传播,对后世文化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重点分析:

  1、佛教的传入。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兴起以及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政治、文化、艺术所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应重点掌握。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欣赏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2、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

  王充在反对当时盛行的董仲舒所提“天降灾祸”论的战斗中,发展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其著作《论衡》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人们对唯物主义思想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当时封建迷信思想盛行的情况下,唯物主义思想家能坚持科学地认识世界,学习此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极其有益的。

  难点分析:

  宗教的本质和影响

  一切宗教都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反映,很易于被统治阶级利用,作为麻痹人民的工具。而宗教所起的.社会作用又非常复杂,初中学生对于宗教的认识不可能达到很深入的程度,不易掌握其本质,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教法建议:

  一、讲授本课时我们会遇到一些专有名词,请注意理解:

  1、《论衡》中“衡”指的是重量,论衡即论述轻重。论述什么的轻重呢?王充自己解释到:“控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即实事求是地衡量人世间的是与非。

  2、世界三大宗教是指具有世界影响的、不受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局限,在更广泛地区传播的宗教。

  道教产生于中国,生长于中国,是中国自己的宗教,不具有世界性,属于地方宗教。

  3、古印度不是今天印度的国名,而是一个地理名称,表示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尼泊尔等国家。

  二、讲授本课时,可采用对比法,加深学生对所学习历史知识内容的理解。

  迷信思想与唯物主义思想的对比:鬼神迷信思想宣扬天人息息相关,人死为鬼。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则认为人死不为鬼,否定天神的作用。

  宗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道教源于我国民间。佛教的主要教义是灵魂能转生来世、忍受苦难。道教的主要教义是修身养性、得道成仙。教义表述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对社会现实持消极态度。使被压迫阶级在宗教的幻想中寻找精神上的安慰,符合统治阶级稳固统治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欢迎,成为他们麻痹人民的工具。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6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佛教、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和它们对中国古代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知道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认识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秦始皇兵马俑。

  2、过程与方法

  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司马迁生平事迹的介绍,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你从中受到那些启发和教育”,小组代表发言交流,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运用学生评议和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秦陵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感受秦始皇兵马俑所展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等方面的史实,现在就请一位同学带领大家复习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用多媒体演示画面“鸡蛋里面挑骨头”:

  东汉早期我国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书于西汉的《九章算术》书中的许多成就,在世界上都是先进的;华佗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较为完善的药物学著作;西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

  学生活动:根据已学知识在“鸡蛋里面挑骨头”中找出错误之处。

  二、导入新课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科技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我们在前面主要讲述了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科技方面的内容。那么秦汉时期最为典型的文化成就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第18课。

  三、自学指导要求: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问题速读课本,用铅笔圈出要点,若有疑难学习小组相互讨论,比一比哪个学习小组完成的既快又准确。

  四、自学指导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教师:河南洛阳白马寺有一副对联,写的就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那么那位同学知道这副对联写的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吧,孙悟空神通广大,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但他永远还是逃不出一个人的掌心,是谁呢?(学生回答)

  教师:对,是如来佛祖。那么这副对联写的就是他。同学们,我们中国从来都没有什么佛,为什么这个时候出现了佛呢?那么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又有哪些基本的教义呢?

  学生: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分别自由发言:

  ①佛教的基本教义。

  ②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102页,回答:

  (1)道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在民间兴起?(我国,东汉)

  (2)道教为什么会在我国古代得以传播和发展?

  学生回答:道教的主张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过渡讲解:

  统治者扶植佛教和道教,是因为佛教和道教的主张符合统治者的需求。其实,在这些主张中,关于“来世转生”、“长生不老”等说法,宣传的是迷信思想,造成的危害性不小。于是,出现了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家王充(学生看红字部分了解)。

  五、自学指导二:“司马迁和《史记》”

  小小主持人(让学生表演)

  学生: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我们的现场是位于文化历史名城韩城的司马迁祠,在这里让我们追寻的人曾经或者应该说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么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他是我们的“史祖宗”。现在我去采访现场嘉宾,请他们给我们进行详细的介绍。

  学生看书,归纳总结,回答采访者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和补充

  ①介绍司马迁的生平。

  ②《史记》首创的体例和内容简介。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营造一种探究、合作的教学氛围,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活动与探究:

  教师:想一想,司马迁是如何写成历史巨著《史记》的?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指导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首先,司马迁有远大的志向,立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次,为实现他的志向作了大量艰苦的努力,不仅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还遍历祖国南北,实地考查、访问、收集大量资料。即使在受了“腐刑”后,也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启示:我们也要像司马迁一样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不能小有挫折就退缩,只要坚持去做,就会取得成功。

  思维拓展: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们应如何多角度认识《史记》是“史家之绝唱”之说呢?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做补充。

  (指《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主要是因为它开创了编写历史著作的新体例──纪传体,这种体例一直被历代的史学家所沿用。同时《史记》还反映了司马迁全面的历史观和实事求是的写作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

  好了,这个时候我国还有一件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宝物,有那位同学知道吗?

  六、自学指导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对了,在秦汉时期,我国的雕塑艺术有了重大发展,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师展示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和世界地位,感受秦汉时期强盛的国力和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七、小结

  采用多媒体分步显示图表,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小结。

  造纸术数学地理医学宗教史学雕塑思想

  秦

  西汉

  东汉

  八、达标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

  1、若要了解汉武帝的历史,可查阅

  A、《史记》B、《汉书》C、《论语》D、《论衡》

  2、下列表述适合于华佗的是:①最早采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②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③制成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④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③

  3、东汉时期,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②地动仪③麻沸散④水排⑤指南针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4、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B、蔡伦C、张仲景D、华佗

  5、下列关于造纸术的发明,不正确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

  B、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C、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6、《九章算术》成书于

  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

  7、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A、华佗B、张仲景C、扁鹊D、孙思邈

  8、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这主要因为它:

  A.是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B.是构思巧妙的地动仪

  C.能够测出地震方向D.是世界上最早测出地震方向的仪器

  9、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主要突破点是

  A、由笨重改进为携带方便B、简化制作过程

  C、扩大造纸原料,使之易得到而又便宜D、纸张由粗糙改进为精细

  10、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认为当时的最高成就有:①蔡侯纸②“麻沸散”③《九章算术》④四疹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如果让你扮演华佗,你应该具有的医学特长是:①针灸②外科手术③创制“麻沸散”④创制“五禽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2、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出当时的时代风貌和特色的是

  A.史学巨著《史记》B.张衡发明地动仪

  C.蔡伦改进造纸术D.秦兵马俑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

  老师把五禽戏传授了他的弟子吴普,对他说:“人体应该经常活动,血脉才能流通,不会生病。你身体若有不适,就叫做五禽戏,自然就会增加食欲,身体也就轻便了。”吴普照着老师的话去做,活到九十多岁,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中的老师指的是谁?

  (2)材料中提到的五禽戏指的什么?

  (3)此人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是什么?

  2、阅读材料: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阅读材料回答:

  (1)这是谁说的话?他是什么时期的什么人物?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2)他的代表作是什么?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此书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略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史做出哪些贡献?"

  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四)教材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地动仪

  2、难点: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习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对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3、解决办法

  (1)这一课的重点问题学生比较熟悉,可学生熟悉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形成完整的概念。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幻灯、挂图等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内容。

  (3)地动仪的构造原理和一些专门的科技名词,以教师讲述为主,但必须做到概念准确。

  (4)用归纳法,让学生多做、多读、多讲,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概括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纸、竹简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一起读本课的引言,然后教师概述)我们已经学过的`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方面的情况,这个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正是文化大发展的有利条件。从18、19课,我们都来学习秦汉时期的文化。

  2讲授新课

  (提问)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板书)(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从竹简到纸的发明

  前面我们讲过甲骨文。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木简、帛上。帛是丝织品,比竹木简轻得多,可又太贵了。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接着出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纸是怎样发明的?2)纸的出现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板书)2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来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接着又让学生思考第2个思考题: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请同学们回答后教师归纳):造纸术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到世界各地,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板书)(二)、《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有很多数学成就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并且传到了十几个国家被当作教科书。

  (板书)(三)、地动仪

  请同学们思考:在发生地震时,我们怎样才能感知?

  东汉科学家张衡又发明了地动仪。

  (板书)(四)、华佗和张仲景

  首先向学生点出: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具特色,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中国有很多著名医学家,其中成就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张仲景和华佗。

  华佗: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剂,五禽戏

  医圣张仲景(东汉)著有《伤寒杂病论》,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五、课堂小结

  秦汉时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使得这一时期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成为可能,这是秦汉人民留给后人的一笔珍贵遗产,也是我国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

  六、课堂练习见课件制作。

  附:板书设计

  一、造纸术:

  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

  二、《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数学著作。

  三、医学成就:

  1、华佗: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剂,五禽戏

  2、医圣张仲景(东汉)著有《伤寒杂病论》,在书中全面

  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张衡(东汉)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的议器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求真求实学风: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爱国主义民族情感:通过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传播的情况以及《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教学难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

  辅助教具多媒体(相关图片)

  学习方法探究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汉文化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秦汉文化在社会科学方面的成就。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指导学生阅读86—87页“导入框”及“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课文,思考回答:

  [教师]佛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传入我国?

  学生回答:(古印度,西汉末年)

  [教师]道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在民间兴起?

  (我国,东汉)

  [教师]佛教和道教为什么会在我国古代得以传播和发展?

  (A、佛教的主张具有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B、道教的主张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C、所以,这两种宗教都得到统治者的扶植和支持,得到了传播和发展。)

  [教师]根据87页“动脑筋”:这段电视剧里的情节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

  (不符合。因为佛教到西汉末年才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有的地方兴建佛寺和尼姑庵,是东汉明帝时期的事情。而剧中吕后则是秦汉之际的人物,那时佛教尚未传入内地,哪来尼姑庵供吕后藏身?)

  过渡讲解:统治者扶植佛教和道教,是因为佛教和道教的主张符合统治者的需求。其实,在这些主张中,关于“来世转生”、“长生不老”等说法,宣传的是迷信思想,造成的危害性不小。于是,出现了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家。

  二、王充和《论衡》

  指导学生阅读87—88页“王充和《论衡》”课文,根据88页“动脑筋”思考回答:

  [教师]王充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人死了,血脉精气都已消亡,骨肉形体化为灰土,怎么会变成鬼呢?)

  [教师]你是否同意王充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同意。因为人的精神是依附于肉体的,肉体化为灰土了,精神也就不存在了。所谓“鬼神”只是迷信思想虚构的产物。)

  过渡讲解:很显然,王充是当时反对迷信思想的坚强战士,他那宣传无神论的积极战斗精神,为后来所有务实求真的'学者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不愧为东汉的杰出思想家。此外,还有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他就是西汉的司马迁。

  三、司马迁和《史记》

  指导阅读88页“司马迁和《史记》”课文、“文献资料司马迁语录”、插图《司马迁采访史迹》等,思考回答:

  1、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历史巨著?

  (他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父亲是史官,家教良好。他本人读书很多,还寻访许多名胜古迹,刻苦努力,终于写成《史记》。)

  2、《史记》主要记述什么?它的历史地位怎样?

  (《史记》主要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史记》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实事求是。如:肯定陈胜、吴广起义,指斥暴君、酷吏,大胆评论汉武帝的功过等。)

  过渡讲解:在君主专制的年代里,“伴君如伴虎”。司马迁却敢于指出汉武帝的过失,体现了忠于史事的崇高品德。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选择的是“重于泰山”。因此,他做到了求真务实、不畏权势、视死如归,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四、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指导阅读89页“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课文,思考回答:

  1、秦兵马俑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有哪些?

  (用泥土塑造烧制而成,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当,造型精美。)

  2、根据89页“活动与探究1”回答:这四个秦俑正在做什么?

  (从左到右:正在检阅士兵的将军、跪射的士兵、立射的士兵、驾驭战车的军官。)

  3、根据90页“活动与探究2”回答:有个俑坑里什么也没有,这是为什么?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天下大乱,秦朝已无力继续建造未完成的地下军阵。)

  4、根据89页“动脑筋”回答:秦兵马俑为什么都面向东方?

  (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的地下军阵,象征着秦始皇统治下秦朝的赫赫军威和强大国力。秦所灭的六国都在秦国的东方,兵马俑面向东方,象征着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和保证秦朝的统治永存,随时准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反叛。)

  五、小结补充、修正、体会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相关文章:

文化采风教案07-07

胡同文化教案07-28

胡同文化教案优秀10-24

《胡同文化》说课稿12-01

《文化与经济政治》说课稿12-14

校园文化艺术节动漫文化祭策划书01-31

寝室文化策划书03-13

文化执法工作计划02-28

寝室文化策划书02-23

宿舍文化策划书03-04